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经修定为主。研究的再好,讲的天花乱坠,依旧智慧不能开,所得的是世智辩聪,非真智慧。

 

六度是菩萨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的纲领,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恶业,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般若对治愚痴。此六大纲领非度别人而是度自己。贪嗔痴是我们的病根。世尊教我们用六度是药,如果用的如法,药到病除。说的最详细的是大智度论,用很大的篇幅说六度。华严经单讲布施有一百种,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内财是头目脑髓,非常详细。同修们如想多学一点,可参考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与周芷庵的心经铨注,内容均甚丰富,对大小乘术语名词解释极详,可作佛学常识读,甚有价值。

 

‘十力无畏’,‘力’是‘能力’,大乘经中讲佛有十种果地上所证的特殊能力,如华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相即是能力,也是众生的本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两种障碍,一为所知障,一为烦恼障。佛对一切众生之教导不外除二障而已。能力无量无边,为便于解说略举十项。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说明因果相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造何因得何果,谓之‘是处’,如作善得恶报谓之‘非处’。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说,在此天下大乱之时,要想挽救群黎,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因缘果报的事实教导众生,使其了解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贫富荣辱,均系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应各安其分。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业’是‘造作’,正在造作时叫‘事’,造作完了叫‘业’。业有三类,即善、恶、无记。佛能遍知众生三世业缘果报之能力。如念佛一事,佛在本经三次劝导,其目的是希望众生在一生中圆成佛道,乃是善中之善,反面言之,不愿修净业之人,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佛法中有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佛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深浅次第如实遍知。凡夫内有无量烦恼,外有无量诱惑。甚难修得禅定,惟诸佛常赞叹念佛三昧,念佛方法甚多,但以持名所得之三昧属上上乘大定。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佛知一切众生之根性,凡夫遇到佛,听佛讲经说法最为契机,佛说几句话就能令其开悟,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说的习性,即众生过去生中的生活习气,各有不同,必须彻底了解,说法才能契机,罗汉亦有此智力,但只能看到五百世,佛则能知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性根机,故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五)知种种解智力。佛对众生之欲望善恶知见,如实遍知。每人嗜好喜爱不同,如知其今生及过去生中之欲望知解嗜好,即可投其所好,予以指点,必能契机。欲望是时时起变化的,颇不易了解,自己都不知道,与前面所说的业与定同样的复杂,与过去生生世世的习气有密切关系,只有佛看得清楚。

 

(六)知种种界智力。‘界’是界限,即能力的极限,不能超越。例如小乘根性,如是初果的界限,佛可助其证初果。如其有四果的极限,佛助其修至阿罗汉。佛对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界限,知之甚详,教化各人均能达到其愿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指果位说。有何业因,将来至何道果,如来均能如实遍知。如世间人未出六道,教学的目标是防止一切众生造作恶业,堕入三途。因恶道甚苦,易入难出。如系人天根性,即说五戒十善,以随其愿,此皆应机施教。由此可以看出,大经所说佛不度众生,佛只作增上缘,指导一个修行之路,只是因材施教,并不加勉强,实在还是自度。

 

(八)知宿命无漏智力,即智通达行圆满,鬼神亦有神通,其能力极为有限。中国有扶乩之说,灵鬼附乩,能知几个月或一、二年内之事。如来对众生种种宿命,能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生死状况,如实遍知。

 

(九)知天眼无碍智力。佛的天眼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罗汉亦有天眼通,但须作意,且只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以外再仔细看也看不到,因其尚有尘沙无明障碍,只是见思烦恼断了。惟佛之天眼可看到无尽世界以及久远的过去未来。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此即‘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自己知道见思尘沙无明皆断尽,不必再问别人,已成就了圆满的大觉。此十类是自己的本能,本来有的。本能以外无有一法可得。

 

下面‘无畏’是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教学,说成四种无畏,即自己的智慧德能圆满,教化众生即能融融自在。第一是一切智无所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任何人都难不倒他,实际上也是自己的本能。有人当时拟测验释迦牟尼佛,问他这一棵树上的树叶共有多少,佛立刻答覆,令人清点,果然不错,类似此种事,经中记载很多。第二是漏尽无所畏。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如来烦恼断尽,德行圆满。佛有大德在一切大众之中没有畏惧。第三是说障道无所畏。世间常说邪知邪见皆属障道,世人无知,邪正不能辨别,所以我们修行时间很长,即因障道的事太多,障碍了自己修持。高僧传、居士传、净土圣贤录能启发我们的道心,人家为什么能成就,而我为什么不成就,如把障碍消除,即有成功之望。佛深知此事,在经中常提到障道的因缘。第四是苦尽道无所畏。三界是苦,三界以外亦有苦,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此亦是苦。用什么方法把苦消除的干干净净,佛知此方法,即说尽苦道无所畏。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包括等觉菩萨在内,佛教等觉菩萨各种法门,其中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在华严经上劝等觉菩萨念佛求生净土。说实在话,我早年学佛对于净土法门兴趣不大。李老师是学净宗的,我在他会下十年,我尊重他,对净宗不毁谤而已,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不肯干呀!一直读到华严会上佛教等觉菩萨修成佛的方法有这个法门,我这才醒悟过来,回头再看这个法门与以前看法不一样。佛教诸大菩萨各种理论与方法,我们凡夫作不到,教念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作得到。我们采取这个法门,岂不是一步登天。然后才知道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个法门,真正大慈大悲呀!

 

这个念佛法门只要你肯信,肯念,愿意去,万修万人去,其理很深。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已透露无遗,方法巧妙,信愿持名,一生成佛,此是苦尽道无畏。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总纲领包含一切法。佛菩萨教化众生时,根性与助缘不一样,因此佛说的法因人、因时、因处而异,作种种展开与归纳,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每人习性不同而本性相同,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什么法门均指归于自性,而念佛法门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众生念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三宝是自性性德之宝。学佛入门即归依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宝之反义是迷邪染,我们现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学佛从迷惑中回头,依自性觉,谓之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正知正见,谓之归依法;从一切心理、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谓之归依僧。三宝是真正归依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简单的早晚课即是念三归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处世待人接物有无错误,思想有无偏差。自己检点自己过失,这样作才管用,非念三归依给佛菩萨听。

 

发菩提心,即是觉心。大乘佛法时时刻刻劝勉众生发菩提心,众生皆在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作错了有结业感果,麻烦在此。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变现出来的,迷的轻是四圣法界,迷的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下。佛叫我们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说,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有体必有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大慈大悲心对待众生是他受用。对己要清净,对他人要慈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的名词不同,意思一样。他说,菩提心是直心是体,即至诚心。深心同观经讲的一样,他受用是大悲心。时时刻刻要想到伏灭烦恼,先要伏然后再灭。依要解标准,等觉菩萨都是伏,到如来果地上才是断。小乘罗汉断见思,而尘沙无明仍在,大乘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了几品,只是伏著。我们烦恼断不了,要有能力将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佛法门是用佛号,净念相继,烦恼不现前,比用定功容易。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此系解释念三宝的因缘,前面已将西方净土生活状况及说法的情形作了一个扼要的介绍,最后说出教学的成绩即是念三宝。首先要知道为什么结归在三宝,三宝代表了全体的佛法。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即僧宝,平等心即法宝,觉心即佛宝。又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三宝、三学包括了全体佛法。全体佛法即是自己性德。我们对佛非常仰慕,有一天能够清楚的见到阿弥陀佛一定非常欢喜。在此世间亦能见到,楞严经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有感必有应,感非用妄念,心清净才有感应。既然能见佛,必能见到一切不同法界之人物,亦即在不同维数空间皆能见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确能见到天上以及六道情况。定能生神通,其深浅程度不同。虚云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天半月,定中有境界,虚云年谱记载甚详。他有一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这绝非虚构。佛法最特殊的是令行者依照经中理论方法去作,自己可以亲自证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级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时,见到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修到事一心不乱,其境界等于阿罗汉、辟支佛。到理一心不乱,定功深了,没有入定出定。

 

老师教学生,既有慈爱,又有威严,不可偏废。所以学生对老师既恭敬又畏惧。阿弥陀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因十方一切诸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赞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之意义有二:第一是不忘本。中国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于父母,故父母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于老师。父母过世,古礼守孝三年,老师过世,心丧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师的儿女与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要时时照顾。所以供佛像与供奉祖宗牌位一样是纪念之义,供佛乃是供养第一位老师表不忘恩师。第二是见贤思齐,见到佛像即记起佛在经典上的许多教训。我们平常为人处世,有无遵守佛的教导去作。‘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佛现已不在世,而其教训仍留在人间,想接受佛的教训,得到真实利益,必须读诵经典,追忆不忘。对老师必须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与对老师的信心成正比例。如对老师无恭敬心,不如不学,学亦无益。真有智慧之人,不重视名闻利养而重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求学必须向我最仰慕的老师去学,才会得益,因其所说,必百分之百的去作。古人参学寻师访友,在高僧传中可以看到,有学人参访老师,老师同他谈过之后,就对他说,你的因缘在某处向某师受教,当可获益,此人尊嘱而往,不出数年即开悟。

 

我从小的思想就相当独立,不大受外界影响,在南京求学时,曾在基督教教会学二年,新旧约全书读过两遍,又在依斯兰教学一年。基督教教会叫我受洗,我不接受。因我对于许多疑问无法求得解答。来台之后,亲近方东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一位。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学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庙里看经,有许多文句不易解,必须有人指导,何况重要经论,多为意在言外。后遇章嘉大师,非常慈悲,承其指导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学基础。后来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炳南老师,又跟他学十年。拜师必须至诚恭敬,依教奉行,修学才有心得,脱胎换骨,变化气质,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增,自然欢喜。

 

在高僧传中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一个道场,称为东林念佛堂,三十年未曾离开,虽未闭关,实同禁足。他一生见到三次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无二无别,到临终时才对弟子们说明。所以‘行’才会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若光求解,障碍不会去掉。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在阿弥陀佛会下,同修皆属诸上善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观’,此处说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作不到。他们修学的成果,我们可以略略领悟一点。天台宗所讲‘三观三谛’,在西方世界完全证得了。我们对于天台宗的思想理论境界,可以说所知有限。祖师大德所引用的不过是几个名词术语而已。念佛法门特别,只要一心称念,其理论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禅密亦均包含在一句佛号之内。

 

有人问我,我们现在学佛,而家里老人不肯学佛,怎么办?我说:这只怪你学佛不认真,没有成就。香港何东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对母亲很孝顺。老太太临命终时对儿女说:‘我们家信教自由,相处非常融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母子一场,你们念几声佛送送我。’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坐著往生了。从此时起其子何世礼将军一家都信佛了。此事在香港曾经轰动一时。

 

佛法自始至终是求开智慧,能念是三观,三观是真实的智慧,三观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三方面去观察:一、空,二、假,三、中。‘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本体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著,听不到,讲不出来。六根无法接触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是森罗万象,一切万法,皆由本体变现出来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行事应用‘中’,儒家谓之中庸,佛法谓之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凡夫犯的错是执有,著相,不知本体,落入六道轮回。有是假有,不可执著。体是不生不灭,相是刹那生灭,万法无常。所以说‘能念即三观’。在此现象中应用中。所念的是三宝,三宝有别相,是从现象上说的,烦恼妄想断尽,智慧圆满现前,谓之成佛。佛有大智,成就了圆满的智慧觉悟谓之佛宝;所说一切法,流传下来的经典谓之法宝;出家弟子依经论修行谓之僧宝。‘一体’是从性上讲,即觉正净。正觉是佛宝,正知正见是法宝,清净无染是僧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谓之‘自性三宝’,亦称‘一体三宝’。‘四教意义’即天台家所讲‘藏通别圆’。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段经文是恐怕有人听到介绍西方世界还有白鹤孔雀畜生道,则西方与此世差别何在?西方的如是众鸟,并无生命,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整个西方的构造,是由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参考十方诸佛世界的状况,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众鸟说法,乃至宝树流水均能说法,悉为阿弥陀佛所作。我年轻时喜阅聊斋志异之类的书。鬼未见过,狐狸见过,抗战时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户人家,已经没落,楼上无人住,听说有狐狸,很多人见过,但我所见是一男性,穿蓝布长衫,惟面目模糊不清。另外,在我家家乡出米,有一位亲戚,装一船米,拟运至南京去卖。在启运时有人看到好像一只黄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寻无著。遂仍按时启运,到达南京,一船米尽失所在,只遗空袋,乃扫兴而返,到家后发现所运之米,仍存在仓库中。可能此米商得罪它,致有此恶作剧。此是亲耳所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见到类似事实,对于六道看得清清楚楚,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