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之。夜暮入门,背着灯光,用扇子遮住面容,等到定情后才发现不对,但却行曲迁就的也有之。这位老妇人侮于乡风,竟以身相代。
事后,候补官人访问街坊四邻,墙豁处根本没有这个女人。
官人说:“这是妖女作祟。”裘文达说:“这是那老太婆用妓女来引诱候补官人。”
清江习
《青楼集》:刘婆惜是艺人李四的妻子,与江右的妓女杨春秀是同时的人。刘氏颇通文墨,因而不论是滑稽表演还是歌舞技艺,都远在同辈之上,很为权贵们推重。刘氏曾一度和抚州常推官的儿子三舍相好;因碍于她丈夫的监视看管,俩人不能随心所欲。便商量乘夜一同逃走,结果事情败露,俩人都被责打了几十大杖。刘氏自感羞愧,无脸见人,便打算搬到广海居祝途经赣州时,恰逢天下多事,礼部尚书全普庵拨里调任赣州监郡。此公平日文章政绩显著,但对酒色有癖好。每日公事完毕,都要召集城中士大夫在一起饮酒、欢歌、赋诗。他的帽子上还总愿插带一些花枝、花果或花叶。刘氏听说此地来了这么一位风流官员,便去拜访他。可那全公却说:“受过刑的妇人,不值得同她见面。刘氏见全公不肯见她,便对守门人说:“我打算去广海,此一去再也不想回来了,我久闻尚书清明廉洁的美名,如果能让我见他一面再走,就死也无憾了。”全公听了她这番话,遂生同情之心,把她召进府中。此时全公的厅堂正宾朋满座,全公的帽子上插着一枝青梅。在行酒的时候,全公即兴吟出《清江引》曲的首句:“青青子儿枝上结。”接着,让在座的宾朋往下续,可是,却无人能对,这时,刘氏提着衣襟上前问道:“能容我为您填词吗?”全公说:“可以。
”刘氏应声便续道:“青青枝儿子上结,引惹人攀折,其中全子仁,就里滋味别,只为你酸留,留意儿难弃舍。”全公听了,大加赞赏,从此对刘氏宠爱非常,并纳为小妾,后来战争爆发,全公为朝廷尽忠而死,刘氏也克守妇道,善终于家。
二十八字媒
聂奉先《续本事诗》:赵令畴善于作词,刘弇的爱妾死了,他念念不忘,赵令畴便写了首《清平乐》词:东风依旧,着意隋堤柳,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王家有个女儿,聪慧伶俐,父母多次为她挑选女婿,但都没有成功,一直到了中年还没嫁人。她曾作一首《吟怀》诗:白藉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枕愁。
赵令畴鳏居,见诗遂前来求婚,人称为二十八字媒。
小词为红叶
《槐西杂志》:广东一举子赴京赶考,过白沟河时,在客舍吃午饭,见有一辆马车载着一位妇女来到客舍,就住在他对面的屋子里。吃完饭,那位女子坐车先走了,举子偶然走进那屋里,见墙壁上新题了一首词:垂杨袅袅映回汀,作态为谁青?可怜弱絮随风来去,似我飘零。滚濠乱点罗衣袂,相送过长亭。丁宁嘱汝,沾泥也好,莫化浮萍。
举子说:“这是妓女的话,有厌倦风尘之意。”遂每日追逐同行,到了京城还让随身奴仆记下女子下车之地。后来辗转物色,竟纳为小妾。两人没有约定,偶然巧遇,以一首小诗为红叶,这真是前生的缘分呀!
武昌妓
《抒情诗》:韦蟾曾在鄂州任执政官,因他为政清廉,多得下属拥戴。在他离任归乡之际,他的同僚下属设盛宴为他饯行。席间,韦蟾挥笔写下《文逊中的两句话:“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之后,他便将笔递给宾从们,请他们来续下文。座中人皆沉浸在一片悲凉的离别气氛中,只是观望默想,无人续写。过了片刻,一位歌妓眼含泪水站起来说:“我不敢污染贵笔,想口诵两句,不知是否可以?”韦蟾很惊异,遂让她口诵。歌妓咏道:“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在座的宾客无不赞赏她的诗才,韦蟾又让她依“杨柳枝”词的曲调吟唱这诗句。宴会因之而尽欢而散。韦蟾赠给歌妓数千钱财,纳她为妾。第二天,带她登程而去。
姚牧庵
《辍耕录》:姚牧庵是有名的文士,在他担任翰林学士在旨时,曾在玉堂设宴,并让歌妓们以舞乐助兴。其中一位歌妓秀丽清雅,话语略带闽地口音。牧庵让她来到面前,询问她的身世、际遇。开始这位歌女不以实情相告,经再三盘问,才哭着诉说道:“我本是建宁人,是真西山的后代,我父亲在朔方担任地方官,因俸禄微薄,不够养家糊口,无奈借贷官银,以供家用’,由于借债太多,无力偿还,只好把我卖人妓院,以至流落于此。”姚公遂让她坐下,并派人去拜见丞相,请丞相帮忙让她从良。丞相平素十分敬重姚公,以为姚公要纳她为妾,便让教坊将她削除娼籍。姚公得知该歌妓已脱离娼籍,便对身边一个名叫黄球的小吏说:“我把这个女子送给你做妻子,你就拜我做父亲怎么样?”小吏欣然从命。小吏后来升为高官,京城把姚公为他娶妻的事传为佳话。
按:姚牧庵,名燧,是姚枢的侄子。为政多年,后辞官归乡。八十岁那年的夏天,他在家沐浴,有个侍妾在旁边,他便乘兴与她亲热,云雨之后,侍妾上前拜道:您年纪已老,我倘若有孕,家人一定怀疑,希望您留个标记以备日后验证。姚公便拿起她的肚兜,题了一首诗: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
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妇人。
不久,姚公辞世,而其妾果然怀孕,并生了个儿子,家人怀疑她有外遇,她便拿出那个肚兜,家人见了那首诗,疑惑乃解。
聂胜琼
《青楼记》:聂胜琼,是宋朝京城有名的妓女,天资聪颖敏慧。李之问来京城时,一见到她,就很喜欢,俩人遂结为相好。等到李之问要离开京城,胜琼特地在莲花楼设宴为他饯行。
分别十天后,胜琼又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寄给他,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词中写道: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清樽一曲阳关调,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檐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接到这首小词,甚为珍爱,把它藏在箱子里。可是,待到他抵家后,小词却被妻子看到,遂询问其来历。之问素知妻子通情达理,宽厚仁和,便把事情的原委全都告诉了妻子。
妻子爱其词语句清俊隽永,就将自己的妆奁拿出来卖掉,用所得的银两资助丈夫把聂胜琼娶回家中。胜琼嫁到李家后,便减其妆饰,小心谨慎地侍奉李妻,一家人始终和睦相处。
杨越渔
《嘉泰志》:越渔是杨翁的女儿,容貌非常漂亮,并会作诗,只是每次写诗不超过两句,人们感到奇怪,问她:“你作诗为什么不能终篇呢?”越渔回答说:“只因情思缠绵,写完两句思绪就不宁了。”有位姓谢的书生前来求婚,杨翁说:“我的女儿应该嫁给王侯公卿,你怎么能行。”谢生说:“常言道:‘少女少郎,相乐不忘;少女老翁,苦乐不同。’哪有少年就作公卿的呀!”老翁说:“我女儿作诗只写两句,你要能把它们续完,并能符合她的心意,我就将她许配给你。”遂把女儿的诗拿给谢生看。这前两句诗是:“珠帘半床月,修竹满林风。”谢生续道:“何事今宵景,无人解与同。”越渔看了谢生的续诗,不禁感叹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丈夫呀!”于是,便结为夫妻。七年后的春天,越渔忽然题了两句诗说:“明月易亏轮,好花难恋春。”谢生惊讶地问:“为什么作这种不吉利的诗?”越渔说:“你别问,只管续之。”谢生应声续道:“常将花月恨,并作可怜人。”越渔随之说:“逝水难驻,千万自保。”即以手枕谢生膝盖而亡。
四十年前二十三
《西湖志余》:宋高宗绍兴年间,福建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译者注。)陈修,赴京考试时名列第三,此时考题是作一篇《四海想中兴之美》的赋,陈修在其赋的第五韵中写道:“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大;太山玉牒,何时封禅之尘。”当时,各郡县的考卷多经皇帝审阅,高宗见其联,颇赞赏,亲笔将它书写成条幅,贴在宫殿的墙壁上。等到放榜唱名时,高宗问:“你便是陈修?”并背诵此联,随之凄然流泪。高宗又问:“你有孩子吗?’’陈修回答说:“我今年六十三岁,尚未娶妻。”高宗便下诏让宫人施氏嫁给他,并赐予丰厚的嫁妆,施氏年二十三。世人开玩笑说:“新人若问郎年几,四十年前二十三 。”
虎媒
薛用弱《集异记》:唐肃宗乾元初年,吏部尚书张镐被贬为宸州司户。先前,张镐在京都时,将次女德容许配给仆射裴冕的三儿子,即前蓝兰尉裴越客。已经商定了婚姻,但因张镐被贬,遂将婚期改在第二年的春天。
到了第二年春,越客备好行装,前往庚州,准备完婚。张镐听说越客要来,深为高兴,命令家人在花园设宴摆席游园欢庆。德容也随姑姑、姨姨、妹妹等来花园游玩。康州多为山地,竹林茂密,猛兽繁多。太阳将要落山时,来赴宴游玩的人说说笑笑、或前或后地准备回家,忽然一只猛虎跳了出来,背起德容跑进密林中。人们又惊又怕,赶忙跑去告诉张镐。此时,夜色已晚,全家号啕大哭,不知如何是好。等到天亮,便派了好多人到山野间去寻找尸骨。可是,远远近近找了个遍,也没有一点踪迹。
就在事情发生的当晚,越客行船来到离宸州城二三十里的地方。他还不知道未婚妻被猛虎掠走这回事。乃与十几个仆夫登岸前行,其船也随之向前驶去。走到离州城还有二三里地时,越客和仆夫便来到水边的一间板屋中休息。板屋里有床,仆夫扫了一扫,就立即让越客睡下。仆夫们排列在屋前屋后守卫。:不久,从林子里传出有东西行走的声音,仆夫们都屏息静气地观察着,微月之下忽然看见一只猛虎驮着一个东西来了,仆夫们都很慌恐,一块叫喊起来,并拍打着板屋,猛虎置之不理,慢慢地朝板屋走来,片刻之间,来到板屋旁卧在地上。留下所背的东西,跑人山林中。有个胆子大点的仆从走上前去偷偷一看,说:“是个人,还有点气。”越客便让仆从把她抬到船上,并催促划船的人赶快解开缆绳启航,然后点着灯烛细看,竟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漂亮女子。其容貌衣服,绝非乡间女子所有。
越客很诧异,派一些婢女看护她。虽然该女子髻云披散,衣服破碎,但身体一点也没损伤。婢女们给她灌了点热水,她也略微能喝人口中。过了许久,她的精神好转,睁开了眼睛。婢女们跟她说话,她不敢答应。后来,从郡中来的人都说张尚书的二女儿昨夜游园,为猛虎吃掉了,现在还到处找她的骸骨,一直没有找到听到的人把这事告诉了越客,越客便让婢女用此事询问德容,德容痛哭不止。越客登岸之后,就来到张镐家报告所遇奇事。张镐听后,即跃马而至岸边,父女相见,既悲又喜,遂一同归家,婚礼如期举行。自此以后,这里的百姓常常建立虎媒祠,现在还有残存的。
吾为卿媒可乎
彭乘《墨客挥犀》:柳开治理蔡州时,他的部下有个叫钱供奉的,钱父奉朝廷之命,到京城做事。一天,柳开来到钱家,见其书房墙壁上画着一幅美人像,便问:“画的是谁?”钱供奉回答说:“这是我的妹妹,已长大了。”柳开高兴地说:“我丧偶多年,丧期已满,愿娶她为继室。”钱供奉说:“等告诉我父亲,才敢谈论妹妹的婚事。”柳开说:“凭我的才学,不会使你们钱氏之家受辱。”遂强送聘礼,还没到十天,就逼其成婚。钱供奉不敢拒绝,便上京禀报父亲,钱父遂上殿面奏皇帝,控告柳开抢劫民女。仁宗皇帝问他:“你认识柳开吗?
”钱父回答:“不认识。”仁宗皇帝说:“那是个杰出人才,你家可谓得嘉婿了,,我为你作媒可以吗?”钱父不敢再说什么,只好拜谢而退。
氤氲大使
《清异录》:朱起,家住阳翟,年值弱冠,风流倜傥,姿韵爽逸。伯氏虞部有个妓女,名叫宠宠,长得艳秀明媚,朱起甚钟情于她。宠宠好像也很喜欢他,只因妓馆、庭院不在一处,出入不能随心所欲。一天,朱起来到郊外,看见一个头戴青巾,身穿短袍,挑着药篮的人,那人仔细打量着朱起,说:“你幸亏遇到我,否则危险了。”朱起闻听此言,十分惊异,急忙下马作揖施礼。青巾人说:“你有急事,说了我能帮助你。”朱起又拜了两拜,便把宠宠的事告诉了青巾人。青巾人听罢叹息着说:“管理世上人阴阳交合的部门是缱绻司,其长官是氤氲大臣。凡是姻缘冥数该相合的,要有他们那里发放鸳鸯牒才能结成同心,不论是明媒正娶的夫妻,还是纳为侧室、买笑偷情;也不论是华夏之人与夷狄外族联姻,都是一样的。既然你相信了我,我就帮你办好这件事。”临走时,青巾人从药篮里拿出一把扇子交给朱起说:“这是有名的坤灵扇,当你去跟宠宠相会时;只要用这把扇子一遮,别人就看不见你了。从现在起,再有七天你们就可以如愿以偿了。只是你们仅有十五年的缘分。”朱起回到家中,七天后依青巾人的指教行事,他人果然视而不见,因而得以与宠宠自由来往,十五年后,宠宠染病而亡。
回回偈
《尧山堂外纪》:元顺帝至正年间,明州有位名叫柳舍春的女子,长到十六岁时,患了一场重病,遂到延庆寺关王庙祈祷,病竟痊愈。于是,她绣了一个旗幡到庙中酬谢神灵。此寺中有位年轻的和尚,颇聪明敏慧,当他窥见柳舍春的花容月貌时,顿生悦慕之心。无奈寺中法戒甚严,不能轻举妄动,他便把柳舍春的姓名巧妙地编排进祝告词中,在佛前吟诵,并取名为《回回偈》。其词道:江南柳,嫩绿未成形,枝软不堪轻折取,黄鹂飞上力难禁,留取待,春深。
柳舍春也是很聪明的女子,闻听此词,深感遗憾,回家后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此时,明州地面属方国珍统治,柳父便向方国珍控告小和尚欲有他图。方国珍便派人将小和尚抓到宫府,经审问知道他姓竺,名月华。方国珍又让工匠做了个大竹筒,准备把小和尚装到竹筒里沉到江中。并对小和尚说:“你喜欢作偈词,现在我也取你的姓作一首,送你魂归东流。”于是,吟道:江南竹,巧匠作为筒,付与法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
小和尚知道死期临头,便惶恐地向方国珍磕头求饶说:“死,是我罪有应得,但请您允许我再说一句话。”方国珍同意了他的请求,小和尚便又吟道:江南月,如镜也如钩,如镜不临红粉面,如钩不上画帘头,空自照东流。
国珍知道小和尚是借自己的名字哀叹自己的命运,遂生惜才、怜才之心,便笑着放了他。并下令让他留发,作主把柳舍春许配给他。
选婿窗
《开元天宝遗事》:李林甫有六个女儿,长得各有姿色,同朝官贵多有求婚者,李林甫都不答应。他在厅堂的墙壁上开了个小窗,窗台上放了些工艺品,窗户用细纱遮挡。平日里让六个女儿在窗下玩,每当有贵族子弟来谒见时,林甫就让女儿从窗中偷看,然后挑选称心的人,女儿选中后,林甫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周商女
《虎荟》:义兴山有一户姓陈的人家,一天傍晚,有只老虎突然来到门口咆哮,并扔下一个东西,然后离开了。陈家人一看,竟是一只肥羊。于是,他们便把羊抬回家煮着吃了。但他们又担心老虎再来寻找丢下的肥羊,便找来一只瘦羊放在门口,作替代物。到了晚上,老虎果然又衔着一样东西来了,并不断地大声咆哮。等老虎再一次离去时,陈氏快步跑去察看,原来这回老虎衔来的是一位年轻姑娘,虽然衣服鞋袜已经破烂不堪,但容貌却依然娇艳非常。一家人赶快把姑娘搀扶进屋,过了好久,她才缓过气来。她对陈家人说:“我是江阴周姓商人家的女儿,随母去上坟,不料被虎扑倒,我以为这回肯定会叫老虎吃掉,想不到被带到这里。”陈氏妇人为她换上洁净的衣服,又给她端来饭菜。随后,妇人让她做针线,做得很有条理。妇人见此,便试探着问她:“你既然无家可归,肯作我的儿媳吗?”姑娘拜谢道:“我承蒙您一家搭救,才死里逃生,怎么能不听从您的心意呢?”陈氏便让她做了小儿子的媳妇。
商女甚勤俭,陈家大小都很喜欢她。过了十二天,商女的父母闻讯找了来,见到女儿十分高兴,说:“我女儿原来并没许配给人,现在我们很愿意与您家结为婚姻。”于是,陈家大摆宴席,请来亲朋好友,庆贺这桩喜事,其后,陈周两家来往密切,如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