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兜来蔚诠懵邸分兴担骸赣墒且蛟担粑从啥嘁烀牛鄄煨尴吧拦迹谏朗⑹缕瞥鞍竦枚灾巍S治慈缋硪哉刍酃畚尬乙澹掷胄尴岸刑嵝摹#ㄗ�21),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
出于同样的考虑,噶当派祖师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这都是因为没人有可思维的正法。」
因此,如果我们这些人要想修真正的佛法,那就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所作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为了这一目的,就应在《三主要道》中生起觉受。这三者如同《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或命根,正如至尊一切智宗喀巴所说:「我之所说是以《菩提道炬论》为根本教典,并以此三为道之根本而说的」(注22)。
所以,我现在把建立在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根本颂基础上的引导,简单地奉献给诸位。
3、赞叹供养
最初我们先谈一下科判,《三主要道》引导分三大段:趋入造论之支分(序分),本论正文(正宗分)。讲解究竟之结行(结束分)。第一段又分三节,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今初:
「敬礼诸至尊上师」
造论者最初应做的事是敬礼本人的本尊,阿阇黎丹孜(注23)说:「祝愿、敬礼宗旨者,决定显示彼是门。「以及「敬礼自所修本尊」(注24)。
这是为了令造论事究竟圆满与不出障碍。此里所说「诸上师」之「诸」是总的指广大行与甚深见传承等亲疏诸师,不共的如《智有颂(注25)》所说,是指佛金刚持,至尊妙音和勇金刚。宗喀巴大师经常亲见至尊妙音现身。见到现身有三种情况:梦中见,幻觉见和真实见。真实见又分二种:根识见与意识见,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是根识中亲见,状如上师与弟子,能从至尊妙音听闻一切显密教法。
别的一些人以为宗喀巴大师只是以其智者与尊者的功德来造论。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大小著述没有一篇不是至尊妙音所宣说的。就连住锡于何地,携带多少侍者等事大师都要请示至尊妙音,依教而行。
往昔诸智者所未能通达的显密殊胜甚深扼要,宗喀巴大师都能加以抉择而说,这些教授绝非出自宗喀巴大师本人的主观臆造,而是至尊妙音亲口所宣的。
总的来说,诸论典中赞叹供养之境多为「大悲」与「三智」等,此处作礼赞上师者,为的是让大家明白:总《道次第》,别《三主要道》能在相续中生起,观待于如理依止善知识。
4、如何寻访上师
修法之初,上师最为重要。格西博朵瓦说:「修解脱者,更无紧要过于上师,即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若无教者亦且无成,况是无间从恶趣来,欲往从所未经之地,岂能无师?!」(注26)因此必须依止一位上师,但靠自己读书是不行的。没有上师单靠读书能得成就的,以前一个也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至于应该依止何种上师,譬如选择向导时,你应该找一个熟知全程的人,而不是只知一日之程者。同样你应该找一个能引导你通向解脱与一切智位的、合格标准的上师。寻找合格的上师最为重要,因为上师或优或劣,弟子也随之或优或劣,就像印出来的擦擦(小泥像)与刻出来的模子一样。
合格的上师应具备哪些功德?根据毗奈耶,应如「功德生源」(注27)等所说,具足坚固与善巧(注28)二种功德;根据密法,则如「善护三门」等所说。显密总体上讲,应如「具足何种」等所讲的,具足十种功德。
至少必须是能以三学(注29)调伏心相续,具足教功德与具足证功德。《经庄严论》说:「知识调伏而寂静,功德增上勤教丰,善达真实善说法,悲愍舍忧应依止。」学人应把这些上师的标准牢记于胸,然后去寻访这样的上师。上师功德的大小与弟子缘份的优劣一致,如果弟子亲近一位能引导显密全圆道的上师,此人便有听闻与理解全圆道的缘份,对全圆道能懂个大概者,其福报也比具有别的功德来得大。
一旦获得这样的上师就应如理依止,这里面有「近于佛位」等八种如理依止功德(注30),以及相反的八种不如理依止过患。
宗喀巴大师也说:「所有现后诸福聚,其能最初成就者,谓由意乐及加行,如法亲近善知识,纵至命缘终不舍,如教修行法供养,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注31)
以前觉窝与仲敦巴(注32)等能有无与伦比的证德与事业,都是由于如理依止各自的诸位上师所出生的。不仅这些,以前的米拉日巴大师等也是这样的。
此依止善知识法中,缘起善恶的利害极大,玛尔巴在那若巴跟前一时疏忽而缘起错乱;米拉日巴向玛尔巴供养一只无垢空铜锅,缘起的善恶也随之而生。
赤钦.丹巴饶杰在雍增.阿旺群觉(注33)患疾时作了巨大的护理工作,结果他证得了中观见,萨迦班智达(注34)由于如法护理至尊札巴坚赞,故能亲见上师即妙音,无碍通晓五明,为汉、藏、蒙等地众多上层人物奉为顶上庄严。
这里也要指出依师法颠倒的过患,如《黑阎曼德迦难义疏》中引经说:「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注35)族姓。」《时轮根本续》中说:「嗔师刹那数,等劫积善坏,等劫数领受,地狱等大苦。」一弹指顷中有六十五「成事刹那」,假如对上师生嗔恨心达六十五「成事刹那」,就会在地狱中呆上六十五劫,这是小乘的说法,大乘的说法比这还要长。
不仅如此,如果你的依师法颠倒,就会像《事师五十颂(注36)》中所说的那样,还会在现世中受到疾病、妖魔等的侵害,临终时遭受无量解肢节苦与恐惧,以及因十三种非时死缘导致死亡等。
还有其它的例子,如阿奢黎桑杰耶协(注37)眼珠突坠,格西乃邬素巴(注38)的弟子遭遇死缘等等。总之,据称对上师作诽谤的异熟果连佛都无法具说,后世必生无间地狱。
当知依师法中,传法师与启蒙师(教字母等)这二者并无差别。在亲近上师期间,除了像为自利而作念诵等外,侍候、恭敬上师等一切承事都是「上师瑜伽」,是故不须别求上师瑜伽所缘。
随着依师法的或好或坏,八种功德与过患也如影随形各各出生。依止时也应将「上师即佛是金刚持所许」等作「观察修」以教理成立之科判分摊而修。
这种观察修是不可或缺的,在西藏,能知观察修为修的只有宗喀巴大师。循文作观的是「速修」;回忆各节科判心想「这是某科,那是某科」的是「温习」。「观察修」则不同,它是把所修之法固定于心中,用许多教理来作观察。
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对贪欲境数数作意,就是一种「观察修」,由此贪等烦恼愈来愈强烈,直至出生觉受。相反,如果你对「上师即佛是金刚持所许」等依次作观察修的话,证悟的觉受就会速速生起。
《三主要道颂》中,依止善知识法是以「敬礼诸至尊上师」这句话来表示的,随便说一下,这里所说的「主」、「尊」(汉文合译为「至尊」)、「上师」三者可分别配合下、中、上三士。
5、立誓造论第二,立誓造论,这就是本论的开头第一颂:
(一)
「一切佛经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有缘求解脱津梁,我今随力而宣说。」
「一切佛经心要义」即一个补特伽罗修法的重点,是《三主要道》或《道次第》。唯有《菩提道次第》能将一切经论总集为一个道次第而使任何一个特定的补特伽罗都能修持。这种总集法在其他萨迦、噶举、宁玛三派等的零散显密教授中是找不到的,正如贡唐绛贝央所说「了不了义经无违(注39)」等那样。至尊一切智寄呈喇嘛邬玛巴的信中也说:「我已认识到只有大菩萨吉祥燃灯智的教诫《菩提道次第》一一能无倒抉择显密乘道次第者最为希有,所以我现在引导弟子的次第也全部是依此而行。这一教诫似乎是将一切经论教授总集为一个道次第而作开示的,我因而感到如果听、讲双说能修的话,尽管教授相对简略,但能将一切佛经妥善编排而行,所以不必开示数量众多的引导。」因此我们可以说,仅听讲一遍道次第也是取出瞻部洲所有经函的全圆心要来作听讲的。
一切佛经摄为三藏,三藏又摄为道次第三士道,每一种简略的道次第都能总摄全部佛经。正如妙音怙主宗喀巴所说:「总摄佛经心藏义(注40)」等,及善知识仲敦巴所说:「希有言教之三藏,三士教诫为庄严,噶当大宝金鬘者,众生拨数皆有益。」所以这个道次第由「三差别」与「四殊胜」(注41)之门,远胜其它经教,像这样的殊胜处在《吉祥集密》(注42)与《现观庄严》(注43)等中都找不到。
人们如果对此《道次第》能很好理解的话,便会懂得就连「杂康」(西藏建在路旁的小鑫,供存放残缺之佛像与经书等用)内的旧经文散页也能用作修持。它放出去就像是一把能开启佛经百门的神钥,收回来则将一切佛经总集于此《道次第》中。
顺便说一下,所谓「对全圆教法获得理解」应该是指具有上述这般的能力。所谓「全圆圣教之立」也不是指调和全部新旧宗派而修的人,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土观达麻班杂的话中知道,大师说:「把新旧一切教派混和为一,结果新旧二派哪一派都不是。(注44)」
所谓一切佛经皆可摄入《道次第》者,意思是说略示三藏所诠,总摄一切佛经扼要。
关于《道次第》之名,以前喇嘛绛曲沃(注45)向觉窝请赐一种能利益整体佛教的法时,觉窝为他讲了《菩提道炬》。从那时起开始有《道次第》之名并逐渐宏传起来。这个教授绝不是觉窝与宗喀巴大师的发明创造,而是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履的康庄大道。《摄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说:「过未现在所住佛,此度共道而非余。」这就是《道次第》一名的本源出处。
所以这个道次第教授是西藏共有之法,某些人以为这是格鲁派特有之法,而对此不作信受,这是自身福报不够所致。不仅如此,事实上如能踏上这条一切佛陀共履的大道,最终定能抵获一切佛已得之位;否则得到一些佛陀等先贤所不屑去得的奇异的道是毫无意义的。你我不需担心会滑入这样的歧途,因为我们有《道次第》作为我们的修持。这一切都归功于觉窝与宗喀巴大师的大恩大德。
想要修法的人们应该学习这样的无谬道。有法就修,像饿狗一样饥不择食是不对的。妙音怙主萨迦班智达说:「事关马宝等,不大之买卖,问他善思量,于今生小事,尚如此勤苦,诸生长久事,虽观待正法,遇法即信受,妙劣不观察,如狗食不可(注46)。」这是说譬如现世虽有一些买卖,你都要想尽各种办法一一咨询他人,自己思考等来认真处理,但错误再大对后世也不会有任何损益;如果你遇到一种错误的法,那就会影响到你诸生的长久目标。
总的来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喜欢跑到寂静处,假装去修修法,但除非你去时手中有圆满无误的教诫,并能修到实处,否则你所做的绝大部分将是劳而无果,白忙一番。米拉日巴大师也曾说过:「耳传教诫若不修,虽住茅篷自讨苦。」
往昔诸大译师历经千辛万苦远赴印度将标准的佛法请回西藏,但西藏修邪法的人对此根本不作重视。就像河流的源头能追溯到雪山,我们所修的法也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可追溯到教主大师释迦佛。对没有根据的法就是修上一千年也不会生起一点点合格证德,如同搅水求酥一样。
因此,我们说所修的法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必须是大师释迦佛所说;
(2)中间是否搀入邪法的垢染,要经班智达们辩论抉择,必须清除垢染;
(3)必须是诸成就自在者作闻思修,在心中生起证德后渐次传来者。
如果所修之法具有以上这三个特征就是标准的。虽然在我们自身这边还可能因精进与修持方面的疵累殃及于法,但绝对勿庸担心法那边是否会欺诳我们。
这一标准的佛法就是《道次第》。一切佛经中最上最胜者,厥为大宝《般若波罗密多经》。它显说的诸甚深义,在《道次第》中,摄为「甚深道次第」而说。般若经的广大义,则摄为「广大道次第」而说;所以唯有《道次第》才是圆满无误的修法,那些想求堪修之法的人应决定趋入此《道次第》。
有一些人心里放不下父母家族传统等的执著,为笨教等邪法所欺诳,使现世与后世的大义利随风飘逝。
智者成就师琼波南觉(注47)起先是个笨教徒,后来他发现笨教的法源不正,遂改学旧译密法,后又知道有误,便远赴印度学习新译密法至于究竟,终得成就。此外还有许多相似的情况一一如萨钦.滚嘎宁波(注48)等。
现在我们再把第一个颂子解析一下。宗喀巴大师是说:「为一切菩萨正士所赞叹并履行的妙道,无谬无误,是有缘求解脱者的津梁,最上入门,这样的「三主要道」,我将随力所能而作宣说。」
颂中「随力」一词,总的说来是宗喀巴大师自谦之词,实际是说:「在此少量的文句中,我将随力所能宣说广大之义。」
另一种解释法,第一句「一切佛法心要义」是指出离心,如《真实名经》所说:「由三乘出离,安住一乘果。」佛在不了义上说有三乘,观待究竟了义则实为一乘。同样,一切佛经说的都是使化机在相续中生起「究竟出离」的方便。而最初策发其心厌离轮回欲求解脱的是出离心,所以在这里先说出离心。
第二句「是诸菩萨所赞道」是指菩提心。为一切佛菩萨视为修持中心并作赞叹,犹如大乘道主心木的是菩提心。
第三句「有缘求解脱津梁」是指正见。诸求解脱化机的唯一津梁就是正见,为了获得解脱,就必须斩断轮回之根一无明;为断无明,就必须生起通达无我之慧;为生此慧,就必须有无误正见,正见是获得寂静涅盘唯一之门。所以宗喀巴大师在本颂结尾立誓宣说包括此正见的《三主要道》。此立誓宣说是依照阿奢黎丹孜的意趣,即正文的所诠,或所说全圆道体的一切宗旨,都应摄于此中而说,所谓「宗旨决定显示」。
6、鼓励听闻第三,劝请听闻。即本文第二颂:
(二)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胜者所喜道,诸有缘者净意听。」
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是说:「凡是对三有乐一刹那也不贪著,欲求解脱的人,为使所获的暇满身具有意义,欲取心要者,应该远离邪道、歧道及支分不圆满道,而依非邪、非歧、圆满佛陀所喜悦的究竟道精进修学。想学如是之道的弟子,应像《四百论》(注49)所说的那样:「正直,具慧,求法者,是名听法之根器。」是个合格的弟子。劝请诸抉意依止正法的有缘化机,应远离听闻法违缘三过,具足顺缘六想,以澄净心听受之。」
另一解是,「于三有乐不贪著」指出离心;「为暇满义而精进」指菩提心,因为修菩提心定能取暇满心要;「志依胜者所喜道」指正见,如《三主要道》根本颂后面所说:「凡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绝不虚,普灭一切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至此,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诸科已结束,如果按照道次第广论与中论等的科判来讲,「敬礼诸至尊上师」是说「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一科;「一切佛经」至「宣说」,是说「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一科,「于三有乐」至「净意听」,是说「如何听闻之理」一科。接下来的「本论正文」是说「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一科。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
(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
第二,本论正文分四节:释出离心,释菩提心,释正见,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初又分三小节: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生起出离心的方法,生起出离心的标准。先讲第一小节:
(三)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果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我们为了解脱轮回,需要生起求解脱心,此心未生,则贪著轮回圆满,无法解脱轮回。譬如犯人,如果不想解脱牢狱,及不努力设法解脱,就不能脱离牢狱一样;如果不努力设法解脱轮回,便永无脱离轮回之日。如能生起希求解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