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性质到名称都作了更动。原来的审处科、审处股,改称为登记科、登记股,工作
任务由对战俘的审查处理转变为对战俘各项情况的登记留档,为将来战俘的核查遣
返作准备; 原来的教育科、教育股则改为文娱科、文娱股,主要抓文化娱乐工作。
    将阶级教育的主题改为争取和平的主题,这一适时的转变,使整个外俘管理工
作顿时活跃了起来。
    “反动分子”们笑逐颜开地由集训班回到了原来的中队;   美英战俘拥护和
平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各战俘营分会相继成立; 由战俘们自己选举主任和委员的俱
乐部迅速产生;   由志愿军工作人员协助多国战俘联合编辑的油印杂志《走向真
理与和平》转换内容与风格,消除说教味,办得更加生动活泼;   爱好不同球类
的战俘组成足球队、垒球队、篮球队、橄榄球队、乒乓球队; 爱好音乐的战俘成立
了小乐队; 爱好戏剧的战俘成立了小剧社;
    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教友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也重新作了
安排布置,比原来有了明显的改善;
    会做木匠活的战俘开办了木工房,先做大批木床,让伙伴们从朝鲜式的地炕上
爬起来,睡上高铺; 接着又做桌椅板凳和简易沙发,直到称得上工艺品的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都能自己动手制作出来……
    原来为了改变外俘世界观而煞费苦心又不得要领吃力不讨好的教育干部们,这
一来都觉得有实事可做了。他们首先充当了为外俘开展文娱活动创造条件的服务员,
开始终日奔忙起来,而且忙得心中踏实,又有乐趣。俘管处原教育科副科长张常瑾
改任文娱科副科长后,带了一名助手,专程跑回北京和上海,采购文娱体育器材和
书报杂志。当时,国内出版的英文读物比较少,有多少种就买多少种,包括《三国
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的英译本; 而苏联出版的英文版图书则比较多,
除马列经典著作,还有十八、十九世纪和当代的文学名著,他们便买了个够,多多
益善。使张常瑾深感自豪的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唱片,从贝多芬、肖邦、莫
扎特,到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等,当时只要国内有的,他都搜集到了。
他还到上海订购了《密勒氏评论报》。在建国之初,这是国内出版的独一无二的英
文刊物。该报由英国人创办,对中国革命取同情态度,1936年与1937年曾陆续发表
过美国记者斯诺写的文章,最早报道了红色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发
表了毛泽东同斯诺的长篇讲话全文和毛泽东头戴五星帽的第一幅戎装照片,引起过
世界性的轰动。《密勒氏评论报》到了朝鲜战俘营后,为帮助美英战俘了解中国共
产党和新中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俘管第一团的教育干事程冠法当年才20岁,本来就是部队的文艺骨干,一直喜
爱文化艺术,他练书法,习绘画,上海解放之初,他的绘画作品就在《解放日报》
上发表过。抗美援朝初期,他从上海的工作岗位上奔赴朝鲜,原以为参加志愿军进
了俘管团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接触文艺了,没想到突然间转个弯,文化艺术居然可
以替代马列主义而成为教育西方战俘的工具。由此,他便名正言顺地成了战俘团文
娱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战俘们吹拉弹唱跳舞演戏编墙报办晚会搞球赛等之类乎最热
闹的一套差事,他都积极参与; 战俘们要演戏,缺乏服装道具,回国采办一时来不
及,他就到朝鲜商店里去选购,东寻西找,居然还给他买到了几件苏联出产的布拉
吉。 款式时髦花色艳丽,几个美英小伙子穿上布拉吉,扎上花头巾,胸前塞两团毛
巾,装扮成摩登姑娘上台献艺,惹得所有西方战俘观众疯狂地喝彩、鼓掌、跺脚、
吹口哨,如醉如痴。
                                 第61节
    程冠法还专程到上海最大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连长记体育用品商店”
订购各种球类与球衣,还到四大公司采购乐器,又到外文书店选购英文书籍。外俘
们看到他采购回来这些东西,高兴得手舞足蹈。过圣诞节,他布置各中队装饰圣诞
树,订做圣诞老人的衣帽,还代为筹办礼品,陪着由美国战俘贝斯扮成的圣诞老人,
一道到各中队战俘营地去分发,祝贺圣诞快乐……
    以一个教育干事的面貌出现,战俘们对程冠法敬而远之; 而作为一个文娱部门
的工作人员出现,组织并参与战俘们的文娱活动,战俘们便把他看作是最受欢迎的
人,称他为“Our good friend ”———“我们的好朋友”。那年圣诞节,有五十
多名美英战俘给他赠送了圣诞贺卡。方针一变,战俘们自己管理生活的热情大为提
高。
    每个中队都重新整顿和健全了生活事务部,下属三个管理小组,一个管卫生,
一个管伙食,一个管邮件。负责卫生工作的人对宿舍开展定期的卫生检查,关心整
个中队和每个成员的卫生,送病号到医院诊治,代病号取药,帮助照料病号; 伙食
管理小组安排伙食工作,在中队范围内选拔烹调好于,不断制订和更新菜单,负责
食物的发放,收集对伙食的意见,督促改进; 邮件管理小组给大家发放写家信的信
纸信封,从信箱内收取信件,及时送交战俘营转寄; 一有家乡来信,迅速分发。各
种比赛搞得轰轰烈烈。球类比赛除了高尔夫球和马球外,其他常见球类比赛应有尽
有; 还有体操,田径、拳击、钓鱼、桥牌、惠斯特纸牌,国际象棋比赛。其中有一
项也许是美国独有的体操———木杆操比赛,使得其他国家的战俘和志愿军工作人
员们都看得非常入神,齐声叫好。这一比赛使用一根笔直的长长木杆,由十二名同
等身材的青年挽在手中; 于统一哨音中做出整齐而多变的动作,矫健生动,充满活
力。
    除了体育比赛以外,还有各种技艺比赛,包括歌唱、舞蹈、绘画、木刻、雕塑、
做衣服、制作吉他琴等等。比赛优胜者都发给奖品,有的奖品很精致,是战俘们自
己用上等木材雕刻的动物造型。各类得奖作品还在俱乐部里陈列出来,供大家观赏
;有实用价值的赛品就供中队使用。在这种新的宽和气氛下,音乐尤其成了战俘们不
可或缺的精神享受。由于听众的激励,各乐队的演奏水平迅速提高,其中要数美俘
伯尔·劳特担任指挥的乐队最为出色,他们能演奏许多世界名曲,每当周末晚上都
定时举行音乐会,还常应邀到其他中队作巡回演出,受到伙伴们的热烈欢迎。
                                 第62节
    此时的战俘营,果然有点校园的味道了。
    教室里,讨论着朝鲜战争的性质与前途、国际和平的进程,各抒己见,畅所欲
言; 俱乐部里乐声歌声不断,体育场上各显身手,龙腾虎跃; 炊事房的门口,菜单
常换常新。那时候,战俘们不但过西方人的节日要会餐,而且过中国人的节日也要
会餐,说是跟中国人同庆同乐。
    战俘们对中国人的节日熟悉得很,什么春节、元宵、国庆、中秋等等,他们都
记得很牢,抓住不放。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阅览室里人满为患,不少战俘居然一头扎进马列经典著作
里,入了迷,又做卡片又写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频频找教员求解,常常把很
有学问的教员也弄得张口结舌一时回答不上来,又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查找资料作出
准确解答。开起学术研讨会来,有的战俘一发言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简直有
点像马列学院的正规学生。  这一现象,使许多志愿军俘管干部和翻译人员大为
感慨。啊! 果真是强按牛头不喝水,牛要喝水拉断尾巴也不回头。灌输教育取消了,
真正必要的教育却并没有取消。
    美俘中有一小部分黑人和来自农村的白人,从来没有读过书,是文盲,连家信
也不会写。看到伙伴们接到家信时欣喜若狂的样子,他们很羡慕,很痛苦,求人代
写家信又不好意思,很想学文化,于是,扫盲文化班成立了,志愿军的英语翻译居
然成了美国人的英语教员。
    有很多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战俘,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便
自发组织了文学社,一起研讨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问题; 英俘中有不少军官具有学
者素质,有的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有的是牛津大学毕业生,对文学很有造诣,能
者为师,这些军官就成了文学社的辅导老师,讲雪莱、拜伦、海涅、普希金,讲巴
尔扎克、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讲莎士比亚、莫里哀; 中国教员就给他们讲中国
文学史,讲中国文学名人和代表作。
    还有些战俘想着回国后能离开军队找一份职业,希望抓紧时间学会一二门专业
技术。于是,各种职业教学小组成立了。原来当过机械工、水暖工、木工、厨师的
战俘,便成了技术教员,无偿地为大家传授技艺。有一技之长的战俘也有了用武之
地。有个戴金丝边眼镜的美俘叫罗勃斯,中国人友善地叫他“萝卜丝”,他精通电
工,助人为乐,一边教伙伴们学习电工技术,一边帮营区修理电路和电器。他还构
思了一种使老鼠偷食时触电而死的灭鼠方法,说是等回国后要去申办国际专利,向
全世界各国的共同之敌老鼠开战……
    战俘营的面貌迅速改观了。俘管人员与战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战俘逃亡
事件不再发生。这些成为东方人阶下之囚的西方青年,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非常身分,
一个个变得乐乐呵呵的。对志愿军工作人员的称呼也不知不觉间变了,不再称长官、
教员,按西方人的昵称习惯,直呼你的一个姓; 王、刘、张、陈,还有大胆地称你
为“张同志”、“王同志”的; 亲亲热热,有点不分彼此的感觉。每当晚饭后,只
要天不下雨,他们会抱着篮球,主动找志愿军工作人员赛球,“战场上被你们打败
了,球场上要打胜你们! ”说得诙谐,却又坦诚。有时接到家信,情侣寄来照片,
或寄来一绺金发、一个艳红的唇膏吻印,或妻子生了孩子,或孩子长了牙,断了奶,
会呀呀学语举足试步了,或得知原来所在部队给他们按期加了薪金升了军衔,他们
都会弹着吉他唱着歌,来找中国朋友报喜‘过圣诞节,就给志愿军分送由自己绘制
的精美贺卡。“越分越少的是财物,越分越多的是快乐。”他们依旧信奉这一句西
方民谚。
    营养好,情绪好,心宽体胖,战俘们一个个都迅猛地长膘了。他们隔三差五忙
不迭地跑到卫生所或司务长那里,找磅秤测体重,生怕体重超过警戒线。美英战俘
拥护和平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秘书、美军第2 师第503 野战炮兵营劳埃·卡特尔下士,
与他的好友却士特·詹宁斯,在被俘之初不在同一个战俘营生活,隔了将近一年后
相逢,两人互相对望着,都怔住了。因为两人都胖得使对方有点儿不敢相认。劳
埃定睛看了好半天,惊叹说: “好家伙却士特,料不到你会胖了这么许多! ”
                                 第63节
    “你不也一样吗? 劳埃。”却士特大笑道,“你不用看得发呆,我比被俘前只
增加30磅。有的伙伴比我增加得还多哩! ”
    的确,有个美俘在四个月时间中就增加体重35磅,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的天! 再这样发展下去有危险,可要采取措施减肥了。”他们在高兴之余,
出现了新  的忧虑……
    不拐弯则死,一拐弯就活。似乎是一念之差,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化干戈
为玉帛,看来不仅仅取决于真诚的愿望,同时也取决于科学的方法。
    先哲们在提出正确原则的同时,也曾经反复告诫后人们: 真理随条件而转移,
真理即便是往同一方向多跨出一步,也会变成谬误。国内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人民军队,曾用阶级教育的方法改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国民党军队被俘人员,这
一成功经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是,到了朝鲜,换了战场与对手,这一改
造战俘的成功经验,便成了导致战俘们离心逆反的起点。事实证明,收容他国战俘,
不是斗争的结束,而是斗争的继续,是由军事斗争让位于更深更广范围内的文化较
量。文化,是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不同经济状况和历史传统所综合形成的
观念性产物·。一种文化要想改造以至战胜另一种文化,决非易事,较量几十年乃
至几百年而未能决出胜负的事实,在世界各地并不罕见。有时候,军事上的战胜者,
常常会被战败者的文化所战胜、所同化。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有过多次这种对入侵
外族的文化胜利。任何军事胜利者企图以自己的面貌改造军事战败者的文化,这样
的尝试,不论多么执著多么顽强,很可能会是一种最徒劳甚至是最危险的尝试。古
今中外,多少曾经是所向无敌的强大集团与政党,往往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走入误区,
最后导致了彻底的失败。所幸的是,改造西方战俘,毕竟是个局部性的问题。那时
候,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有民主有集中,从善如流,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出
了偏差能及时纠正。正如圣人所言: 错而能改,功莫大焉! ,和平的主题,是一个
崇高的主题,在特定情况下,它比阶级斗争的主题更有感召力和战斗力。党,我们
的军队,有民主有集中,从善如流,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出了偏差能及时纠正。
正如圣人所言: 错而能改,功莫大焉! ,和平的主题,是一个崇高的主题,在特定
情况下,它比阶级斗争的主题更有感召力和战斗力。
                                 第64节
    1951年4 月发起的第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先后投入数十万
大军,虽然取得了歼灭美军及其仆从军82000 余名的巨大胜利,但未能达到预定的
战役目标,打了个击溃战,没有歼灭敌人完整建制的大部队。当志愿军随身携带的
粮弹耗尽而主动北撤时,替代麦克阿瑟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才42天的李奇
微,起手不凡,看准志愿军因补给困难而无法持续作战的弱点,调集十三个精锐师
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组成“特遣队”,沿公路线向后撤中的志愿
军穷追猛打,并截断了部分志愿军队伍的归路,使志愿军  部队一度陷入前所未遇
的被动境地。
    五月下旬,志愿军终于顶住美军的大规模反击,稳定了战线。一天,在东部战
线金化附近的一处密林中,一支后撤下来的战斗部队与第九兵团前指机关宿营在一
起。
    刚刚经历过浴血鏖战和长途行军的指战员们,衣着褴褛,精疲力尽,有的在裹
伤,有的不顾野地上满是露水,倒下就呼呼大睡; 有的从大路上割来被敌机打死的
骡马的肉,挖无烟式防空炉灶煮熟充饥……没有歌声,没有笑声,甚至听不到说话
声。自我入朝近半年来,还是头一次见到志愿军队伍出现这样的窘境。
    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张景华急于了解作战部队在撤退中的思想情况,带着
我找到这支部队的干部。张景华让我临时为他作记录。同我们谈话的有两个人,一
个是副营长,一个是教导员。张景华开门见山地问: “这次战役打得不理想,同志
们有什么想法? 对上级机关有什么意见? ”
    两位指挥员沉默着,谁也不愿先开口。不开口就要打瞌睡,他们实在太困了,
只好强打精神睁开眼睛。
    “你们营作为师的尖刀部队,打得非常出色嘛! ”张景华鼓励道,“当然,这
仗打得很艰苦,很残酷,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调查各种情况,很好地总结经验
教训。”
    副营长很年轻,额头上、胳膊上、小腿上,一身好几个地方缠着绷带,渗出斑
斑血迹。上级领导人的话也许触动了他的心弦,睡意顿消,突然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们六个营干,牺牲了四个……”他边哭边说,“全营,有一大半人没有回
来。这仗打得真窝囊! ”
    “开头的穿插倒很顺利。”教导员也提起了精神,接过副营长的话,“我们一
夜工夫突进敌人纵深110 里,经历大小战斗9 次,打死敌人140 多名,俘虏敌人270
多名……”  “哦! ”张景华情不自禁地惊叹了一声,催促道: “说下去,说下
去。”“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占领预定高地,卡住了敌人一个团的逃路。”教导员的
脸色陡然一变,显得十分惋惜和沉痛,“本来说好4 个小时后主力部队就会上来,
结果14个小时也不见踪影,我们死守高地,两面受敌,打得好惨好惨! ”
    “天天讲美国纸老虎,这回我们孤军被围,敌人可就是铁老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