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很可能成为未来星际飞行的一种方式,但不清楚的是, 光电的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据此能否提供足够的动力以实现星际飞行尚待探讨。
(3)电磁流体力学原理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珀蒂认为飞碟是利用电磁场流体动 力推进的,即超强磁场使在飞碟前方的空气电离成真空,大气压力推动飞碟前进,其速 度之快就如在真空中滑行,如此就不产生冲击波,没有声音,也在存在空气摩擦和热障 问题,如使其顶部形成的大气浮力与其重量相等,即可使飞碟悬停。飞碟所过之处经常 出现工厂停电,汽车熄火等现象,这正说明飞碟具有强大的磁场。
(4)虚质量原理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知,设物体的静止质量为m。,则其运动质量m与速度ν的关系为当在亚光速0<ν<c时,有m。<m<+∞ ,即运动质量m总是大于静止质量m。并 随着ν的增大而接近于光速c时,引起质量m的无限 增大,这表明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其运动速度ν以光速 为上限,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更不可能超过光速! 现在要想实现星际飞行试问:宇宙间有没有超光速运 动的物体?其次,怎样使飞碟实现超光速运动?为此 先看,在实际观察中,1973年澳洲科学家通过 连续观测和研究,发现的确有超光速运动的粒子存在,叫做“快子”,其速度以光速c为下限(这岂不与上述矛盾?不!因为上述是指“有质量”的物体,而在宇宙中确实有些物体在静止状态时没有质量,比如构成所有电磁辐射的基本单位的光子,引力的基本单位引力子以及中子等),其次,从理论上为了把上述公式推广到超光速ν〉c的范围(但又不与亚光速ν〈c时的情况矛盾),当取ν〉c时,m为虚数(即把物体的质量由原来的实数范围相应地推广到了复数范围),叫做虚质量,这就是快子。快子的特性为,当其速度越慢,则其能量越大,如给快子一个推力使其能量加大,其速度反而会减小,如所给推力无限增大,其速度将趋近于光速而以光速为下限,反之当其能量越小,其速度反而越快,即在快子的运动方向给一个阻力,如通过阻滞介质以削弱其能量,其速度反而会增大,直到其能量完全消失,其速度将接近于无穷大!据此可见,如能设计出一种转换装置,把飞碟及其负载的每一个亚原子粒子全都转变成快子,即可在一瞬间飞出去而不需任何加速,其速度比光速快很多倍,并可通过调节其能量来控制速度大小用不了几天就可飞到另一个遥远的星系,在那里不需任何减速,再通过转换装置把光子 转换成亚原子粒子,最后再还原成原来的飞碟及其负载,上述情况听起来简直是不可思 议!但据《新民晚报》1998年1月17日报导,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实验物理学院的 科技人员,通过一个光学仪器控制盘把处于量子状态的光子不借助于任何媒体传输到另 一个光子,初步完成了“远距离传物”(即把物质转变成光子迅速传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然后再重新转变成原来的物质)的实验,值得重视。
(5)虚速率原理 对上述公式我国学者李正桐从另一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 要想使物体的运动质量m变小,可把运动速度取成虚数νi,即虚速率,则有:这时即得到运动质量m比静止质量m。还小,并且当ν越大,则m越小。据计算,当取 νi=479ci时,即可使飞碟在空气中飘浮,并使飞碟的急加速和“直角”转弯等 现象也得到合理解释,这些都和常规飞行器相似。为了搞清楚物体在虚速率条件下的运 动状态,以上式代入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有可见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能量E也越大,但当ν=0时,E。=m。c2 , 即这时仍有 相当大的能量,既然有能量,就表明它必然处于某种运动状态,但因为这时的宏观运动 速度为0,则E。=m。c2表达的应该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总和。又当速率为虚数时, 所对应的能量E的数值比E。更小,可知虚速率表明物质内部运动规模的减小,这个变化 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层次尚不可知,但总可以据此认定虚运动表征了一种新的物态,从能 量的观点看它应比固态的内能更低,因此如能搞清其原理并实现虚速率飞行,即可使飞 碟运动质量m很小,则不难实现悬停,急加速和“直角”转弯等高难度飞行。 (6)波力发动机 我国学者王伟刚和王大东探讨了以多普勒效应的逆现象所产生的力(即逆多普勒力)作为动力的逆多普勒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因其主要依靠某种形式的振动波作为工质,故又泛称为波力发动机。如以电磁波作为工质,令其辐射源发出的各个多普勒脉冲频率在3×;105…3×;1018Hz之间变化,当频率由低增高时,在推进器的输出端可依次得到无线电波(3×;105…3×;1012Hz),红外线(3×;1012…3。9×;1014Hz),可见光(3。9×;1014…7。5×;1014Hz),紫外线(7。5×;1014…5×;1016Hz)和X光 射线(3×;1016…3×;1018Hz)这样一段同波谱相似的逆多普勒脉冲波,其所产生的推 力方向与脉冲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反之,当脉冲波的频率由高降低时,相应的推力方向 也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当推进器连续发射出一系列强力脉冲波时,在其输出端得到的 强大推力R等于各个脉冲波产生的推力之和,如将多台推进器按同一方向设置,即可使 其总推力增大并提高输出功率,以达到推进大载荷飞行器的要求。按此原理设计的飞行 器不仅能够作垂直升降,悬停、自旋等高机动飞行,而且其脉冲波谱的一段正处在可见 光范围以内,这时从主、副推进器的输出端,向四周射出强烈光速并不断变化色调,甚至 飞行器被一层不断变化着颜色和亮度的光环所包裹。当脉冲波在X射线频段时,其辐射 可使感光胶片爆光,并杀伤生物的细胞组织;在紫外线频段时可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臭 氧,甚至损害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在红外线和微波频段时则会明显表现出加热效应, 如灼伤人体皮肤、烧焦草地、树木等;在无线电频段时其辐射将会干扰雷达、导航、通讯、 广播等等。此外强大脉冲波的综合效应其后果更为严重,可导致工厂停电,发动机熄火 等等。以上的这些现象和很多飞碟目击案例极为相似,而这些仅仅是逆多普勒推进器在 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现在科学家已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验证了逆多普勒力的 存在并初步探明其产生机制,有条件研制出了小功率的电磁波力发动机。如能加大其功 率,则可实现人造飞碟。
(7)反物质反应堆与光子火箭 1955年德国科学家欧金.桑格尔发表《光子火箭力学原理》,并称利用光子火箭可以完成银河系最遥远地区的飞行。其原理是在反应堆里使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而湮 灭转化为光子,即按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转化为惊人的能量(如1克反物质与1克正物质相互碰撞而湮灭时能释放出高达5×;107千瓦小时的巨大能量,这相当于世界大水电站12小时发电量的总和),以光子流的形式喷出。据报导,美国从回收的飞碟中发现的反物质反应堆是有足球那么大的简单装置,能产生出想像不到的强大能量,并能突然起飞或停止,对乘员都没有影响。从长远看,反物质所释放的能量大大超过核 裂变和核聚变的能量,而且没有核燃料的污染问题,因此对实现星际飞行是非常理想 的能源,但是当前的困难是反物质非常稀少,据1996年报导在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首次发现反物质,但也只存在了1/400亿秒,这说明反物质非常的难得,更不要说是生产出来了,其次由于它和正物质一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因此如何贮存?还有尾部的反射镜如何能承受强大的光压和50000…250000K的高温等问题现在都无法解决。
(8)时空场共振理论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艾伦.霍尔特认为时间是能量在时空中高频振荡的结果,宇宙间各个时空点的性质取决于该点能场的结构特性。即取决于该点磁场,电场的时空局部结构及与引力场之间的结合特性。而且宇宙中各时空点还有其确定的能量流动特性,它可以用一组谐波来描述。如果在A点能用人工方法产生一定的谐波结构使它与遥远距离的B点处的谐波结构特性相同,则在两点 之间就会产生共振并形成一个时空隧道,飞行器循着这个时空隧道在瞬间就能由A点到 达B点。这种理论巧妙地利用了宇宙力场的特性,使飞行器能自动趋向目的地,而无需 耗费巨大能量就能实现极远的星际飞行。其关键是飞行器必需产生适当的能量形态,以 使其满足选定的时空点的谐波结构特性。在国外已设计和在实验的时空场共振推进飞行器是 通过自由电子激光系统产生一定的能量形态,再以氢磁性波体系进行精调,以实现预期 的谐波结构。有人预料如果取得成功,就能使地球人即使要想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某个 星球去,也方便得就像转换电视频道开关一样,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星际飞行方式。
(9)静态磁能技术与反重力技术 我国科学家刘忠凯从事飞碟研究多年,勇于突 破旧的理论框框,大胆探索,取得可喜成果。如:在电磁型静态磁能装置中,只要人为 地破坏电动势的平衡,即可使输出能量大大高于输入能量,它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它抛 弃了机械转动的落后形式(用微观运动代替宏观运动),因此它没有运转部件,不会出 现机械故障,当然也就不需要“修理站”,其次它不需要自带燃料,也不需要由外界供 给能源,当然也就不需要“加油站”,只凭反能量守恒定律就能从本身获得无尽的动力,以提供无限的续航能力,这是它最突出的优点。反重力技术是研究如何人为控制以实现任意改变物质质量的技术。反重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场,它除了可使物体质量发生变 化外,还可产生一系列奇特的物理效应如引起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改变物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等等。据此刘忠凯进一步研究确定,反重力技术与静态磁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即可制造出以超高速飞行的新型航天器,因此飞碟很可能就是一个可以发出了强大低频正弦信号的特殊振荡器,这是飞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即不在于它如何复杂和高深莫测,而恰恰在于它过于简单,简单到令人疑神疑鬼,不敢相信的程度!作者认为这是利用电磁能量作为动力的最理想的方式,值得特别重视。
(10)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 现代科学家研究证实,当一颗恒星爆炸并坍缩 时,其坍缩力和处于坍缩中的残余物质的质量将会联合起来把亚原子粒子挤到一起压碎 并使之无限地坍缩,其体积趋近于零,而其密度则趋近于无限大,它的巨大质量所产生 的引力,大到使其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被它吸引进去,无法逃脱,甚至连光也不例外,这 就好像是宇宙中的一个吞噬任何物体的“无底洞”,叫做“黑洞”。又因为黑洞本身是 一个星体,所以它也同样具有星体的一般规律自身旋转,这使得落入黑洞的物体完 全有可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被挤出来,使物体转移的这种方式,很可能在很遥远的距离上( 甚至几百万乃到几十亿光年)和时间上(如相距几个世纪)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 种转移完全不受光速的限制,也不存在消耗巨大能源和经历漫长时间的问题,宛如通过 隧道或桥梁一样,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及其助手罗逊曾对此提出过理论根据,所 以把这种通道叫做爱因斯坦罗逊桥,因为在宇宙中有很多黑洞,飞碟在作星际飞行 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黑洞,即从A点进洞,几乎立刻便从几十万光年之外的B点出洞, 然后经过一段空间的飞行到C点进入第二个黑洞,又几乎立刻便从几百亿光年之外的D 点出洞,依此不断进行,这样飞碟完全可以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从宇宙中一个星系的 某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星系的某个星球,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北京的天坛要想去游颐和园, 需要在事先了解去颐和园的交通路线,再换乘几次公共汽车一样,为此地球人就得绘制 一幅详细的“宇宙交通路线图”,精确标明每一个黑洞的进口和出口位置,以供我们外 出作星际旅行时备用。这种理论听起来实在叫人感到太玄乎!为此我们不妨看看在两个 案例中发现的情况:
A、墨西哥青年农民安东尼奥.阿波达卡自述在1953年10月9日曾在飞碟上 作客并访问飞碟故乡的经历。他们完成这一旅程仅用了4天多的时间,当他为飞碟的神 速而惊异时,问及为什么能飞得这么快?是用哪种动力?外星人说:“你可曾注意到河 里的船是怎么顺流而下的吗?我们的做法多少是一样的,在星球与星球之间存在着电磁 流和能流,我们的飞船就靠这两种东西来滑行,速度之快你难以想像”。
B、1973年11月3日南美洲著名飞碟专家卡斯蒂略受邀登上飞碟参观驾驶舱,看见有一个巨大的电子中心控制台,有类似电视机一样的荧光屏,电纽和操纵杆等,还 有一张点线纵横的“电子宇宙图”,其上标有各个行星和人种的分布位置,地球被标在 图的边沿上小得像一粒芝麻。飞碟乘员说,他们来自金牛座的昂星团,距离地球410光年,他们能以很短的时间来到地球,又说在宇宙存在着“星际飞行走廊”,它可以缩 短星际之间和星球之间的距离,这种走廊可以分为几类,并已用密码分别编号,在这些 走廊中似乎有某种能存在,飞碟一旦起飞也能释放出这种能,使它能以“思想的速度” 飞行。当我们最初看到这两个案例时,对所谓“星球间的电磁流和能流”还有“电子宇 宙图与星际飞行走廊”似乎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是现在当我们回头再看看爱因斯坦 罗逊桥理论恰巧与上述两个实际案例中外星人对飞碟飞行原理的简单说明在思路上如此 不谋而合,这难道完全是偶然的吗?作者认为,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绝非是痴人说梦!
综观以上10种动力系统可知,有的属于研制新型发动机(如(1,2,3,6,7)), 有 的属于开发新的能源与动力装置((2,6,7,9)),还有的则属于探索新的飞行原理((4 ,5,8,9,10)),这与传统的物体飞行原理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有的已有实验结果, 但绝大部分尚处于理论阶段,要想使之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成果以实现星际飞行,还有大 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作。对此首先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飞碟研究中的先驱者们为我们开 拓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其次剩下的漫长道路要靠我们大家自己来走,中国人在科学技 术领域中施展拳脚的潜力并不比西方人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奋勇前进,完全有可能 在飞碟研究上比西方领先一步取得成功!
幽浮学常用名词浅释
名词、术语、与定义是研究一门学问以及讨论一个专门领域时所常常会 遇到的,对於常用的术语及名词若能先有所初步的了解,则在掌握整个 学问领域方面就能有事半功倍、登堂入室的效果,而且研究者之间的互 相讨论,才能有精确、快速的沟通桥梁。
因此本篇文章试着简介幽浮学中较常用到的术语、名词、以及一些缩写 ,主要的内容是根据一位美国海军退役军官库柏(MiltonWilliamCooper) 所写。
库柏是一位住在美国加州的退役海军军官,他曾经於1972年间服役於太 平洋舰队的情报简报单位,因为这个机会,让他在服役期间能够看到若 干机密文件。库柏在文章内说,他愿意发誓保证他所写的文章,内容完 全是根据当时所看到的机密文件而写成的。
他所写的文章放在网路上的URL 位址是: ftp://wiretap。spies/Library/Fringe/Ufo/
各位读者也可以去抓回来看看。 幽浮,UFO 已确认飞行物,IFO 飞碟,Flying Saucer
确认外星船,IAC 外星船,Alien Craft 远距离目击
夜间光体 日间圆盘 雷达目视
近距离接触 第一类接触 第二类接触
第三类接触 第四类接触 「皇上」,MAJESTY
多数行动 MAJI MAJIC 蓝皮书计划
信号计划 怨恨计划 水瓶座计划
西格玛计划 柏拉图计划 石榴计划
冥王计划 捕抓计划 红光计划
雪鸟计划 NRO 黑衣人,Men in Black
谋杀,Murder 约书亚计划 加百列计划
大口径计划 月神,Luna 外星人基地
外星生物 外星人,ET 外星生命型式
外星人,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