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人们会问我:「治疗过去的痛苦不是太晚了吗?我和我临终的亲友之间这么多的

  痛苦经验,还可能愈合吗?」我的信念和经验告诉我,绝不会太晚;即使经过巨大的痛苦和

  虐待,人们仍然可以发现彼此宽恕的方法。死亡的时刻有它的庄严、肃穆和结局,比较能够

  让人接受和准备宽恕,这是他们从前不能忍受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尾端,一生的错误还是可

  以挽回的。

  我和那些照顾临终者的学生发现,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完成未了的事。这个

  方法取材自佛教的「施受法」(Tonglen,意为给予和接受)和西方的「完形治疗

  (Gestalt,译注:完形心理治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可以帮助人处理未完成的心事。)

  完形治疗是克莉斯汀·;龙雅葛(Christine Longaker)设计的,克莉斯汀是我最早期的学

  生,在她的丈夫死于白血病之后,进入临终关怀的研究领域。未完成的事往往是沟通受阻的

  结果;当我们受伤之后,常常会处处防卫自己,总是以自己的立场争辩,拒绝去了解别人的

  观点。这不但毫无帮助,还冻结了任何可能的交流。因此,在你做这种修习时,必须把所有

  的负面思想和感觉都提出来,然后尝试了解、处理和解决,最后是放下。

  现在,观想眼前这个令你感到棘手的人。在你的心眼里,看到他如同往昔一般。想象现

  在真有改变发生了。他变得比较愿意接受和听你要说的话了,也比较愿意诚恳地解决你们两

  人之间的问题。清晰地观想他是在这种崭新的开放状态中,这会帮助你对他比较开放。然后

  在心中真正感觉最需要向他说的话是什么,告诉他问题在哪里,告诉他你的一切感觉、你的

  困难、你的伤害、你的遗憾;告诉他过去你觉得不方便、不适合说的话。

  现在拿一张纸,写下所有你想说的话。写完之后,再写下他可能回答你的话。不要想他

  习惯会说的话;记住,就像你所观想的,现在,他真的已经听到你说的话了,也比较开放

  了。因此,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同时在你的心里,也允许他完全表达他的问题。

  想想是否还有其他你想对他说的话,任何你一直保留或从未表达的旧创伤或遗憾。同样

  的,写完你的感觉之后,就写下他的反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继续这种对话,直到你确实

  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好保留的话为止。

  准备结束对话时,深深问你自己,是否现在可以全心放下过去的事,是否满意这种纸上

  对谈所给你的智慧和治疗,而让你原谅他,或者他原谅你。当你觉得你已经完成了这件事,

  记住要表达你可能一直保留不说的爱或感激,然后说再见。观想他现在离开了;即使你必须

  放下他,记住你在心里永远能够保留他的爱,以及过去最美好的回忆。

  为了让过去的困难更清楚地和解,找一位朋友,把你的纸上对谈念给他听,或者自己在

  家里大声地念。当你大声读完这些对话之后,你将惊讶地注意到自己的改变,仿佛已经实际

  和对方沟通过,也和他一起实际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然后,你将发现更容易放下,更容易和

  对方直接讨论你的困难。当你已经确实放下后,你和他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转变,

  长久以来的紧张关系往往从此溶化。有时候,更惊人的,你们甚至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千万

  不要忘记西藏著名的宗喀巴(Tsongkhapa)大师曾经说过:「朋友会变成敌人,敌人也会变

  成朋友。」

  道别

  你必须学会放下的,不只是紧张关系而已,还有临终者。如果你攀缘着临终者,你会带

  给他一大堆不必要的头痛,让他很难放下和安详地去世。

  有时候,临终者会比医生所预计的多活几个月或几个星期,经验到深刻的肉体痛苦。龙

  雅葛发现,这样的人要放下而安详地去世,必须从他所爱的人听到两个明确的口头保证。第

  一,允许他去世。第二,保证在他死后,他会过得很好,没有必要为他担心。

  当人们问我如何允许某人去世,我就会告诉他们,想象坐在他们所爱的人床边,以最深

  切、最诚恳的柔和语气说:「我就在这里陪你,我爱你。你将要过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

  希望你可以留下来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苦。我们相处的日子已经够了,我将会永远珍

  惜。现在请不要再执著生命,放下,我完全诚恳地允许你去世。你并不孤独,现在乃至永

  远。你拥有我全部的爱。」

  一位在临终关怀医院工作的学生,告诉我有一位年老的苏格兰妇女玛琪,在她的丈夫昏

  迷不省人事几近死亡时,来到医院。玛琪伤心欲绝,因为她从来没有把她对丈夫的爱说出

  来,也没有机会道别,她觉得太迟了,医院的工作者鼓励她说,虽然病人看起来没有反应,

  但他可能还可以听到她说话。我的学生读过文章提到,许多人虽然丧失意识,但事实上知觉

  作用仍然存在。她鼓励玛琪花些时间陪丈夫,告诉他心里头想说的话。玛琪没有想过要这么

  做,但还是接受建议,告诉丈夫过去相处的一切美好回忆,她多么想他,多么爱他。最后,

  她对丈夫说了一声再见:「没有你,我会很难过,但我不想看到你继续受苦,因此你应该放

  下了。」一说完这句话,她的丈夫发出一声长叹,安详地过世。

  不仅是临终者本人,还有他的家人,都应该学习如何放下。临终关怀运动的一项成就

  是:帮助全家人面对悲痛和对于未来的不安全感。有些家庭拒绝他们亲爱的人离开,认为这

  么做是一种背叛的行为,或是一种不爱他们的象征。龙雅葛劝这些家人想象他们是在临终者

  的位置上;「想象你就站在一艘即将启航的邮轮甲板上。回头看岸上,发现你所有的亲友都

  在向你挥手再见;船已经离岸了,你除了离开之外,别无选择。你希望你亲爱的人如何向你

  说再见呢?在你的旅程中,怎样才能对你帮助最大呢?」

  像这样简单的想象,对于每一个家人在克服说再见的悲痛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时候人们问我:「我应该怎样对我的小孩提及亲人的死亡呢?」我告诉他们必须敏

  感,但要说真话。不要让小孩认为死亡是奇怪或可怖的事。让小孩尽量参与临终者的生活,

  诚实地回答他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小孩天真无邪,能够替死亡的痛苦带来甜蜜、轻松,甚

  至是幽默。鼓励小孩为临终者祈祷,让他觉得他能提供实际的帮助。在死亡发生之后,记住

  要给小孩特别的关怀和感情。

  走向安详的死亡

  当我回忆起在西藏所见过的死亡时,对于许多人都是死在宁静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很

  深。这种环境常常是西方所欠缺的,但我最近二十年的亲身经验显示,只要有想象力,还是

  可以创造的。我觉得,在可能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死在家里,因为家是大多数人觉得最舒服

  的地方。佛教上师们所鼓吹的安详死亡,在熟悉的环境里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如果有人必须

  死在医院里,身为死者所挚爱的你们,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死亡变成简单而有启示性的

  事。带来盆栽、花、照片、家人亲友的相片、儿子和孙子的图画、匣式放声机和音乐带,还

  有,可能的话,家里煮来的饭菜。你甚至可以要求医院让小孩来探视,或让亲友在病房过

  夜。

  如果临终者是佛教徒或其他宗教的信徒,朋友们可以在房间内摆设小神龛,供奉圣像。

  我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名叫雷纳,他是在慕尼黑一家医院的单人病房过世的。朋友们为他在房

  间内摆设小佛堂,供奉他上师的照片。我看过之后非常感动,我了解这种气氛对他的帮助有

  多大。中阴教法告诉我们,在一个人临终时,要为他摆设佛龛和供品。看到雷纳的恭敬和心

  灵的宁静,让我了解到这种做法的力量有多大,能够启示人们把死亡变成一种神圣的过程。

  当一个人已经很接近死亡时,我建议你要求医院人员少去干扰他,同时不要再做检验。

  常常有人问我对于死在加护病房的看法。我必须说,在加护病房中,很难安详地死去,而且

  无法在临终时刻做任何修行。因为在此处,临终者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监测器接在他身上,

  当他停止呼吸或心跳时,医护人员就会用人工心肺复苏器来急救。死亡之后,也没有机会像

  上师们所开示的让身体一段时间不受干扰。

  如果能够的话,应该告诉医师在病人回天乏术时,得到临终者的同意,把他安排到单人

  病房去,拿掉所有的监测器。确定医护人员了解和尊重临终者的意愿,尤其是他不想被用复

  苏器急救的话;也要确定在人死后不要让医护人员去干扰,越久越好。当然,在现代医院里

  不可能像西藏风俗一般,不动遗体三天,但应该尽可能给予死者宁静和安详,以便帮助他们

  开始死亡之后的旅程。

  当一个人确实已经到了临终的最后阶段时,你也要确定停止一切注射和侵犯性的治疗。

  这些会引起愤怒、刺激和痛苦,因为诚如我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让临终者的心在死前尽可

  能保持宁静,是绝对重要的。

  大多数人都是在昏迷状况下去世的。我们从濒死经验学到一个事实:昏迷者和临终病人

  对于周遭事物的觉察,可能比我们所了解的来得敏锐。许多有濒死经验的人提到神识离开肉

  体的经验,能够详细描述周遭的事物,甚至知道其他病房的情形。这清楚显示,不断积极地

  对临终者或昏迷者讲话有多么重要。要对临终者表达明确、积极、温馨的关怀,持续到他生

  命的最后时刻,甚至死后。

  我寄望于这本书的是,让全世界的医师能够非常认真地允许临终者在宁静和安详中去

  世。我要呼吁医界人士以他们的善意,设法让非常艰苦的死亡过程尽可能变得容易、无痛

  苦、安详。安详的去世,确实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可能还比投票权或公平权来得重要;所有

  宗教传统都告诉我们,临终者的精神未来和福祉大大地倚赖这种权利。

  没有哪一种布施会大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亡。

  第十二章慈悲:如意宝珠

  

  关怀临终者可以让你悲切地觉察到不仅他们会死,而且你自己也会死。太多的迷障让我

  们忘了自己正在迈向死亡。当我们终于知道自己正在迈向死亡,其他众生也跟着我们一起迈

  向死亡时,我们开始产生一种燃烧的、几乎心碎的脆弱感,感受到每一个时刻、每一个众生

  都是那么珍贵,从而对一切众生产生深刻、清晰与无限的慈悲。我听说,汤姆斯·;摩尔爵士

  (Sir Thomas More )就在他被斩首之前写下这一句话:「我们都在同一辆车上,即将被处

  死,我怎么可以怨恨任何人或希望任何人受到伤害呢?」把你的心完全开放,感觉生命无常

  的威力,会让你发起包容一切而无忧无惧的慈悲心,这个慈悲心能够让那些诚心帮助人者的

  生命充满力量。

  因此,直到现在,我所谈对于临终者的关怀可以归纳成两点:爱和慈悲。慈悲是什么?

  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或关怀,不只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而已,它更是一种持续

  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缓和痛苦。

  如果慈悲不付诸行动,就不是真正的慈悲。在西藏,大悲观世音菩萨

  (Avalokiteshvara )的雕像通常是千眼千手的,千眼是用来看到宇宙各个角落的痛苦,千手

  是用来伸到宇宙各个角落提供帮助。

  慈悲的逻辑

  我们都知道也感觉得到慈悲的好处。但佛法的特别力量在于清楚告诉你慈悲有它的「逻

  辑」。一旦掌握了它的逻辑,你的慈悲行为立刻变得比较急切而普遍、稳定而有基础,因为

  它建立在清晰的推理上,在你从事和考验的路上,会发现它的真理越来越明显。

  我们也许会说,甚至有点相信,慈悲真好,但在实际的行动上却相当不慈悲,带给我们

  自己和别人的,大部分是挫折和悲痛,而不是我们想追求的快乐。

  我们一直在期待快乐,但我们的行动和感觉几乎都在把我们带到相反的方向,这不是太

  荒谬了吗?这不就是代表我们对于真正的快乐和获得快乐的方法,认知上可能有严重的错误

  吗?

  究竟什么能够让我们快乐?精明的自我追寻、千方百计的自私行为、自我保护,诚如大

  家都知道的,有些时候会让我们变得非常残暴。但事实上正好相反,当你真正看清我执

  (self…grasping )和我爱(self…cherishing ),就会发现它们是伤害别人,更是伤害自己的

  根源。

  我们曾经想过或做过的每一件坏事,都是因为我们执著一个虚假的自我,以及爱惜那个

  虚假的自我,使得自我变成生命最亲爱、最重要的元素。所有造成恶业的负面思想、情绪、

  欲望和行动,都是由我执和我爱所产生的。它们是黑暗的、有力的磁铁,导致我们生生世世

  的每一种障碍、每一个不幸、每一个痛苦、每一次灾祸;因此,它们是一切轮回痛苦的根

  源。

  当我们真正掌握业的法则,如何在许多世产生强大力量和复杂回响时;当我们看到我执

  和我爱在生生世世里,如何反覆把我们织进无明的网子,而且束缚越来越紧时;当我们真正

  了解我执的造作多么危险和具有毁灭性时;当我们真正探究到我执的最细微隐密处时;当我

  们真正了解整个凡夫心和行动如何被我执所限定、缩小和变暗时;当我们真正了解我执几乎

  使我们无法发挥无条件的爱,阻塞我们真爱和慈悲的源头时,我们就可以完全了解寂天

  (Shantideva )菩萨和话: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伤害、

  恐惧和痛苦都来自我执,

  为什么我需要

  这种大恶念呢?

  同时我们会生起决心,努力去摧毁那个恶念我们最大的敌人。当那种恶念熄灭之后,

  我们就可以清除一切痛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发放壮阔活跃的真性。

  在对抗你最大的敌人(我执和我爱)的战争中,最强大的盟友莫过慈悲行。慈悲(奉献

  自己给别人,承受别人的苦难而不自我爱惜)加上无我的智慧,可以有效摧毁虚假自我的古

  老执著,灭度无尽的轮回。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里,我们把慈悲看成是觉悟的来源和要素,

  也是觉悟行为的中心。诚如寂天菩萨所说的:

  还需要多说什么呢?

  幼稚者谋求自己的利益,

  一切诸佛谋求别人的利益,

  看看他们是多么不同。

  如果我不把我的快乐

  与别人的痛苦交换,

  我就无法成佛,

  即使在轮回里我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体悟我所谓慈悲的智慧,就是完全看清楚慈悲的好处,以及不慈悲对我们的伤害。我们

  需要把自我的利益和我们的终极利益分辨得非常清楚;把其中的一种误以为是另一种,便是

  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继续固执地相信我爱是生命中最好的保护,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我执制造我爱,我爱又针对伤害和痛苦产生根深蒂固的嗔恨。然而,伤害和痛苦并没有客观

  的存在;给它们存在和力量的,只是我们对于它们的嗔恨。当你了解这点之后,就会知道,

  事实上是我们的嗔恨招惹来逆境和障碍,也使得我们的生命充满焦虑、期待和恐惧。驱除我

  执心及其对不存在的自我的执著,我们就驱除了那种嗔恨,也就可以驱除任何障碍和逆境对

  你产生的影响。因为你怎么可能攻击不存在的某人或某事?

  因此,慈悲才是最好的保护,诚如古代大师们所知道的,它也是一切治疗的来源。假设

  你得了癌症或爱滋之类的病,如果你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