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要想对上述说法做出评价,应先扼要地回顾一下有关电晕辉光的知识,并将这一物理过程与基尔里安效应进行比较。
电晕辉光是一种放电现象,它是电子的运动造成的。当气体中存在高强电场时,就会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这种现象。这种放电过程中有光出现,但不一定伴随有火花。放电原因在于组成气体的某些原子或分子发生了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被夺去一个或数个电子。当发生电离时,会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在气体中流过形成一股电流;这股电流通常总是沿着电导率最高(电阻最小)的路径行进。如果这些自由电子与组成气体的原子相撞,就会把自己的能量分给它们而使之激发,受激原子又以光量子的形式把能量再辐射出去,这便形成了可见的辉光。
在物理世界中这种伴有辉光或火花的放电有:闪电,圣埃尔玛火(出现在船只桅杆顶上的奇异光团,水手们偶尔会见到),高压输电线四周有时会出现的电晕,霓虹灯,以及在干燥的冬日走过地毯去摸金属门把手时出现的火花,等等。
作为一种物理过程,电晕辉光已为人们认识多年了,虽说离完全理解它确实还有一段距离。直到目前为止,对基尔里安效应的研究都是借助于能产生电晕辉光——就是在被拍摄物体(实验对象)和一只电极间加上高电压——的技术进行的。
从图13的电路图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基尔里安摄影时实验对象(如手指尖)与电路开路部分的一端相连接,形成一只电极;在另一只电极——一块金属平板——和照相底片之间放置一块绝缘体,通常是一块玻璃,厚度为半英寸左右。实验对象(手指尖)则位于底片之上。
当有短暂电流(实验中使用的是一串持续时间近一秒的电脉冲)输入电路时,充当一只电极的手指尖附近就有电场产生,该电场的弧度随手指与底片间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电场会使指尖周围的气体电离。
研究基尔里安效应的装置在设计上保证了其绝缘体能够组织电流实现直接传导,这就阻止了电火花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电场就会在感光底片上方的空气中产生接近圆形的电晕辉光,其中既有可见光的成分,也包含紫外光。这时,底片就会象一架没有镜头的相机那样,把这种辉光记录下来。实验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因此底片中不会混进杂散光线。
附带应当提一下,操作该装置需要有相当的技术。在一般情况下,象基尔里安摄影术中所需用到的高电压,会造成大电流的出现;而即便是很小的电流,也会对人体造成生理上的伤害。为了保证手指不致受到电灼,装置中加进了绝缘体和其它装置,以造成高电压,同时又不允许大电流通过。实验中采用的是弱高频电流,这对人体没有什么生理影响。但要说一句,业余爱好者最好还是不要动手搞这种实验
如上所述,在基尔里安装置中,实验对象四周的空气里就有电晕辉光出现,底片则能将它记录下来。库柏和阿尔特这两位物理学家的早期工作表明,如果把实验对象周围的空气除去(抽成真空),就不会得到辉光图象。此外,实验对象的基尔里安图象在尖端突出处附近最为明亮,这一点用电晕辉光现象解释,也是能说得通的;而若看成“能量形体”,就无法解释这一情况。故而,现阶段所能做出的最合理的假设,就是认为基尔里安效应是一种电晕辉光现象。至于基尔里安图象的复杂和多变,以及未能建立起某些初步测量与生理因素的对应关系,都根本不能说明这种基尔里安效应揭示了什么“精神状态”或“能量形体”之类神秘的、非物质的存在。影响电晕辉光的色彩和形状的物理因素很多,科学家们只不过刚刚开始进行研究。就以拍摄手指尖的基尔里安照片为例,有关的影响因素就有:手指尖在底片上的位置和对底片的压力: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皮肤的电阻;从皮肤上泌出的水汽;电路参数——电流、电压、频率、输送时间、脉冲数及电压上升速度;感光底片的特性——尺寸、感光性能、电阻值、乳胶类型;电极的特性——尺寸、形状、电阻、极性;绝缘体的特性,等等
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可能有别的什么未知现象也会同电晕辉光一起被拍摄下来——这个问题已有人提出过。但究竟是否有这种可能,应由这些提出者自己加以检验。
正如基尔里安本人当初就认识到的,基尔里安效应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发现。1777年时,利希腾堡第一个记述了电晕辉光的成象。他注意到,当一枚尖针和一块松香间发生高压放电时,松香块上就会出现由松香末形成的放射状图形。本世纪初,电学奇才忒斯拉为了宣传自己的发明,经常让高压高频的弱交流电通过自己的身体,从而使自己笼罩在一团光晕之中,并且还能从指尖打出火花来。他曾把这些现象拍成照片。
因此,基尔里安夫妇所做的,只是重新发现了一个已知的物理过程和摄影方式。事实上,就在1939年,几位捷克人也独立发表过一篇有关论文,这几乎与基尔里安夫妇的工作同时。基尔里安——还有继他之后一些美国研究人员——的贡献在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摄影技术作了重要改进,以及扩大了拍摄对象的范围。
影响照片图象的形状和色彩的因素有哪些呢?前面已经提到过,基尔里安图象因被拍摄对象的心理状态不同而变化。一个人处于愤怒状态时的辉光在色彩、大小、亮度,以及光簇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上,是与该人处于亢奋或沉思状态时有所不同的。那么,人们所观察到的这些变化,是由于拍摄对象的“能量形体”发生了变化呢,还是由于某些平淡无奇的普通变化?
德莱克塞大学的一批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近年来,W·;埃迪森、H·;凯勒、D·;福斯特和J·;O·;佩赫克等人一直对基尔里安效应进行着细致的研究,他们的工作堪称客观、细心、内行和科学化的典范。他们拍摄了手指尖处于各种不同干湿条件下的基尔里安照片。结果表明,指尖内和指尖表面的水汽对改变辉光区的大小和亮度是有作用的。水汽会使光簇变稀疏。原因可能是潮湿的指尖会使水汽进入感光底片上方的空气中,并沾到底片上,因此影响了电流的通路,从而使电晕辉光区出现变化。
这个研究小组还发现,能引起情感变化的刺激因素,如很强的噪音或镊子的夹拧,都会使照片的图象有所改变,但这种改变还是与拍摄对象的湿度变化有关。这一结论并不使人惊奇。我们早已知道,那怕是不太紧张的状态,也会造成皮肤内的水份含量发生变化。测谎器就是根据这一事实制造出来的。在基尔里安试验中,湿度的变化形式和测谎器测谎时湿度的变化形式相似,只不过前者可能更灵敏些。因此有理由认为,所观察到的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情感或知觉状态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于皮肤表面的湿度变化造成的。
寻求照片在色彩上的变化原因,简直象个有趣的侦探故事。用彩色胶片摄影时,基尔里安图象的色彩通常介于蓝色和青白色之间——具体色彩视胶片的型号而定。然而,有时照片上也会出现橙红色和黄色。对此,有人提出了一些颇为惊人的特异性解释。德莱克塞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斯坦福大学的鲍义耳和梯勒,以及美国海军部研究生院的浦克曾提出过的建议,指出橙黄色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使用了透明片基的感光底片所致。如果片基不透明,便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试验对象有较高的水份含量时,色彩也有可能向橙黄区域转移。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彩色胶片中从上到下涂着蓝、绿,红三层染料。在正常情况下,某一种色彩的光只会被相应的染料层吸收,即能量较高的辐射(蓝光)被上层的蓝染料吸收,其余能量较低的成分分别被下面的两层染料吸收。只要曝光不过度,图象就会表现出拍摄物体的本来色彩。然而,在进行基尔里安摄影时,试验对象与胶片直接接触。这是一种特殊的拍摄条件。德莱克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试验对象所含的水份沁到胶片上,电晕辉光将不只在有水汽的地方出现,还会在它的下面发生。这就是说,在胶片的背面也会出现电晕辉光。徜若片基是透明的,胶片底部的红色染料层就会被入射的任何光线作用,而且无论射来的是什么样的光,胶片上产生的都是橙红色的象。于是,原先在特异现象研究资料中被神秘而朦胧地解释过的这一发现,便又一次被证明是由简单的物理原因造成的。
有关基尔里安效应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我们已经发现,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对照片上看到的“通灵愈合术”的施术者,在施术前后灵气的变化,不应匆忙归因于某种超自然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影响成象情况的因素至少有二十五个。对所有这些物理变量都要一一了解与控制然后才谈得上理解基尔里安效应。再举例来说,德莱克塞大学的这批研究人员还多次发现,光簇——即从所拍摄的手指尖向外辐展的光带——的范围大小也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感光底片的型号;电路中通过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电压大小、电脉冲频率、脉冲上升时间、线路的电阻绝缘体的厚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拍摄物体表面的几何形状;等等。
迄今为止,研究基尔里安过程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神秘的现象。看来,那种认为照片中反映了特异现象的设想,应是来自对有关物理过程的错误理解,来自缺乏严格的技术测量技能。对于认为它是特异现象的所有设想,目前尚未逐一考查过,然而应该认为,我们目前的战略应是运用自己具备的传统科学知识,对有关基尔里安效应的观察结果进行解释
既然基尔里安效应会产生美丽迷人的照片,有理由设想大自然的这项艺术作品,乃是检查有关动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妙法。但是,一些特异性研究人员想要证明基尔里安效应超出实体存在的范围,恐怕只能是徒劳。
我们熟悉的历史是这样开始的:四五千年前,在大河两岸或沿海岛屿,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相继崛起。你是否接受这些知识,这甚至曾经左右了我们的高考成绩。
但是,这种观念目前正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力图证明,早在四大文明古国之前,就存在过一个超级文明,虽然已经湮灭,但人类至今仍可以感受到它的余温。
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古埃及人甫一脱离蒙昧状态,便创造出金字塔奇迹。学者们被迫匍匐在一些神奇的数字面前:胡夫金字塔高150米,扩大10亿倍,就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塔重乘10的15次方,等于地球的重量;穿过金字塔的经线,刚好把地球上海洋和陆地分为对等的两半。“巧合”的数字还可以列举很多,然而难道仅仅都是巧合吗?这种怀疑也许会动摇埃及人的民族自豪感,但对于堆积230万块巨石的惊人工程,学者们指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埃及必须有5000万人口才能勉强承担,而那时全世界才不过2000万人。
一定有些什么人,在古埃及人之前建造了金字塔。他们试图通过金字塔向后世传达某种信息,还有他们的骄傲。那么,他们是谁?
金字塔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的疑问还很多。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我们是在拿今天的标准评价过去的成就。 可是,我们凭什么认定自己的标准就是天经地义?因此,对传统史学的冲击,也许将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取得突破,一个是证明史前超级文明的存在,一个是从此打消人类惟我独尊的自大狂倾向。
新一轮的疑古思潮波及中国,恰好在世纪末的今天。我们注意到, 近年来连续翻译出版了《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破译圣经》、《众神的宫殿》、《神秘的北纬30度》、《伊甸园秘境》等书籍。从目前市面上上百种外星人、大预言类的读物来看,书商的目的,也许是想搭世纪末心态的便车炒作一把,更不排除危言耸听、迷信妄言的成份,造成某种歧义,但有套“世界伟大考古纪实丛书”还是能够脱颖而出,以其探索精神的新视野引起关注。当然,诚如作者们所言,立论还仅仅停留在推理猜测的阶段,至今还找不到一件实物确凿地证明他们的观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方法论上的价值。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希望这些学者们最终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应该提到的是,自9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沉醉在对财富的追求中,却忽略了世界正在考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个例子是发现了玛雅人世代流传的13颗水晶头骨,据说里边藏著有关人类未来的大秘密,而只有当人类达到更高的道德水准,13颗水晶头骨才会重新聚集起来,向我们揭开谜底。这听起来好像玄而又玄,但重要的是水晶头骨从何而来,即使以现在科技手段也不容易打造得如此完美。莫非它们是古代大西洲人的遗物?
柏拉图写道,他听埃及的祭司们说,1万年前,也就是距今12000年前,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强盛无比,但在一夜之间因大地震沉入海底。几百年来,有关寻找大西洲的书籍出版了不下几百种,还有人声称在水下发现了可能属于大西洲的城市。那么,包括埃及文明在内,还有美洲的几种土著文明,会不会受到大西洲文明的影响?你看大洋两边的陆地上都有金字塔,有著相似的神话传说,还都存在远远超出当时一般水平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难道,这又仅仅是巧合?
我们不能够对这些疑问视而不见,因为它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如果回避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将毫无意义。而且中国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否则我们又怎么解释巴颜喀拉山里发现的那些小矮人的骨骼到底是谁,而骨骼旁边那些密纹唱片一样的石盘又是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的还太多。
尽管还缺乏确凿的实物证据,但神话可以给我们启发。人们曾经认为,神话就是神话,不过是先民的胡思乱想,不足为凭。可是特洛伊怎么样?一个原本认定只是存在于传说中的城市,在上个世纪,硬让一个不信邪的德国人谢里曼从泥土里一锹一锹地给挖出来了。《圣经》难道只是宗教经典和神话传说吗?它实际上成了考古发掘的指南针,又有多少个传说中的城市就这样重见天日。一些学者们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
在世界各地的神话里,几乎无一例外都说到,神从天上下来,创造了人类。难道这又是集体撒谎或集体酒精中毒吗?尽管劳动积累智慧毫无疑问,但人类史前那段智力上突飞猛进的年代又是什么力量促成的呢?会不会有来自地球以外的力量介入?
人类往往在求知上表现得很矛盾,一方面以穷幽探源为最大快乐,另一方面却又害怕一旦洞悉真相而陷入更大的迷惘和恐慌。这使我们在探讨有关外星人的话题上表现得畏首畏尾。可以撇开那些五花八门的UFO目击报告,但我们却不能不正视某些历史文物带来的疑惑。法国山洞里史前岩画上的人物,居然戴著宇航员样式的头盔,并且伸出天线状的东西。哥伦比亚出土的一件上古黄金饰品,怎么看怎么像一架喷气式飞机,经检测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古玛雅人一个石棺上的图画,神坐在流线形的容器里, 穿短裤,脚踩踏板,手握操纵杆一样的东西,身后仿佛是一个机械箱,尾部呈火焰喷射状。除了像宇航员驾驶飞行器,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
那个超级史前文明,如果当真存在过的话,它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一种看法认为,它想向后人揭示文明的兴衰和轮回。我们一向认定,不论螺旋上升也好,波浪起伏也好,历史总是呈不断前进趋势的。但果真如此吗?历史课本明白告诉我们,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印度北部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但历史课本并没有告诉我们只言片语,摩亨佐达罗在发掘出来的时候,呈现出怎样一幅死寂凄凉的末日景象。明显仓促死亡的骸骨有的紧紧抱在一起,显示出瞬间遭到高温袭击的迹象,连石头都玻璃化了。是什么东 西如此威力巨大,令连下水道都设计得那么精巧的城市刹那间灰飞烟灭?把谜留给自己去猜。
注:有著“死亡之城”之称的印度古城摩亨佐达罗,建于5000年前,这座当时最现代化的都市,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毁于一旦,从发掘出的人骨来看,其猝死的原因是猛烈异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