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这是真讲功夫了。我讲一下自己的经验给你们年轻同学参考。我在杭州的中学读书时,交了一位和尚朋友,他拿本《金刚经》给我,一定要我念。我这个人在这方面可能与你们不同,既然朋友一定要我念,我就念吧,而且是用最笨的方法,老老实实去念。我那时住学校宿舍,早上一定四点起床去操场练功夫,练完了有时再钻回床上,和大家一起睡到吹起床号再起床,就是有这么一股傻劲。现在早上又要多个活动念《金刚经》,我就一人躲到会客室去念,当然也不希望别人撞见,认为我老土落伍,居然读起佛经来了。
老实说,刚拿到《金刚经》时,我根本不明白内容,不过心里就生欢喜,管他是般若还是菠萝,也不去找佛学字典,就这么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念了下去。这样念到第四天,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就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都空了。我觉得奇怪,就不念了,跑去找那位和尚,告诉他我把《金刚经》念跑了。他是学禅的,见了我就向我道恭喜。我说我不再念了,他也说不必念了。
后来我又找到一位师父,问他要怎样去学佛?他说学佛一定要发愿,然后早晚作功课。我表示敲木鱼诵经我做不到,他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要我早晚念,培养心愿。你们学密学显的,有没有磕满十万个大头,拜十万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养个三五年不断?没有的话,不要求通什么气脉。还有没有起码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我相信你们在家出家的都没有做到!我当年学佛可是十多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做。即使我到现在,还是有个自己的佛堂,虽然有同学偶尔会帮我供佛,但是每次清理佛堂,我一定自己动手。
你们拜佛时还做不到无念的拜,所以一拜下去,心中要观想到十方三世亿万不计其数一切佛前,都有个我在礼拜供养,这都要能观想得出来。所以说「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尤其是学密宗的,如果观不成功,也就不要吹牛学密了,不如买瓶蜂蜜喝喝多好!
如此拜佛,拜到后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如来也在合掌拜我这因地上的佛。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佛,可是都有成佛的因,谁说我们不能成佛!如果连这样的气魄都没有,那也不用学佛了。因此说「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根据《普贤行愿品》,我们供养十方诸佛,也就是供养我们自己。道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故。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大乘佛法主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体本空。虽然本来是空,可是起行时是修有,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明白有是幻化的,不真实的。如果修净土而着净土之相,则非究竟,因为佛土也空。因为众生没有证入自性空相,所以用「有」法来教育众生。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大乘佛法的最高境界,不分出世与入世。
「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这句偈子对我们的见地很重要。修行的成就是证到即空即有,妙有真空的境界。用唯识的道理来讲,是证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众生的形体、声音、姿态(行、住、坐、卧是四大威仪)各个不同,现象差别很大。但是一切众生自性的本体却是一体的,没有两样。这个「一切」的也是假名,因为在言语上不能不这么说,可不要真当成有具像的东西。譬如同样是电流,通过了电灯、电视、扩音器,所表现出来的相不同。这也只是比方,我们的自性毕竟不是电。
尽管众生各类千奇百怪不同,无畏力菩萨可以在一时之间,使他们完全呈现出来。这位菩萨的神力如此之大,但是我们都没看过他的塑像,对不对?这要了解,佛经上菩萨的名号,代表的是他的功能,学大乘佛法的人,不应在佛菩萨名称上着相。例如过去有些人的名字中有土、水、火等字,就很可能是因为要弥补五行欠缺的缘故。现在比较少人这么做了,但是又流行什么姓名学。也有人非常信风水的,像我就不来这一套,专找所谓不好的地方去住。道理是,在德不在命,在心不在行。所以这些术数之类,你说看起来好像有关系,真有关系吗?也不一定。懂了道理就能安之若素。
说到菩萨的名号,无畏力菩萨是哪一位?我看就是诸位,大家犯戒时好像什么都不忌畏。有人找你帮忙出点钱,就要好好算算,怕自己不够用,这时就成了有畏力了。有畏就有所顾虑,有所计较,有所打算,这就是凡夫。真修到无畏,就是大解脱。所以无畏力菩萨是等同虚空,在空的自性中,才可以亿万类众生同时呈现。了解这个道理,你们年轻同学学禅定,想神通,不用来问我,我不会告诉你,我也没神通。你本来很通嘛,会自己搭车子到这里来听课,吃东西下去也没有大便秘结,为什么还要去学鬼道?要学,可以啊!通从定发,先求定。哪一种定才发得了大通呢?见了自性真空,明心见性了,自然就是通。
我们虽然还没有到达这境界,但是依佛所教,信受奉行,依此发愿,久而久之,功德成就,自然可以到达。
「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修大乘佛道的菩萨不怕魔,也不怕邪,因为自己精通邪魔外道。如果仅通佛事,而不通魔事,就不叫作佛。仅知有善念,不知有恶念也不叫作佛。就像有人只有在白天看得见东西,到了晚上就看不见东西,那不是健康的人。有成就的人常在一片光明中,不论什么邪魔外道,光明一照,全都变成了佛道。所以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又譬如一把刀,医生用来动手术救人,也可以被用来伤人。刀的本身没有善恶之别,差别在用的动机。
诸佛菩萨要度一切众生,善人恶人都要度。因为要度恶人,甚至会示现魔行,这就是四摄法,用现代话来说,是教育的方法手段。摄是摄受,就是包容。再重复提一次,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讲到爱语,我小时候读的课外读物《增广昔时贤文》,你们应该去读,其中有一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碰到人总要打个招呼嘛,不要理都不理,这是爱语的表现。另外一种解释,是自己人生经验丰富了以后才知道的,也要谢谢当时的先生们不愿意讲穿。说句笑话,这两句话给情报工作的人来用却很好。讲到利行,就是凡有利于他人的事就去做。同事就是别人喜欢做的事,就一同去做,用这个方式引领别人,走上正途。
常见有人一定要勉强他人做事,例如找人一起去庙子烧香拜佛,别人不去就说人家业障重。换了我在年轻的时候,恐怕会揍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人?伤自己口德,况且是不是业障还难讲。行菩萨道不应这么做,比方你找人去听《维摩诘经》,人家想打麻将三缺一。好!我就牺牲,陪你打牌,但是你要下个礼拜陪我去听经。这四摄法要做到真难,我就做不到,所以我没资格作佛教徒。有时真是累极了要休息,偏有人要来谈话,如果说对不起没时间,那犯了戒了。能忍着疲乏,陪他坐下来谈,即使他不是真有需要,满口空话,也耐心听了,这才是菩萨。这真难了,虽然做不到,然而心向往之。
这四摄法是一种诱导教育,像是在哄众生。所以说「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了解这道理就会明白,真正修行不在山林中庙堂上,要在魔境中修。明代人瞿世耜诗中有句名言,我在自己诗中也借用过,注明是借句的:「欲坚道力凭魔力」,经过一次魔障,道力更坚强。我写的下一句是「始信逃名是重名」,后来才相信原来不想名,反而变得更出名,逃名反成了求名,结果更糟,天下事有时真是逃避不了的。名和利本是魔境界,什么是魔?没有那种什么三头六臂的魔,如果真有的话,我还会觉得挺稀奇,一点不可怕。任何一点事使你沈醉,使你着迷的,都是魔。譬如我爱读书,即使坐在书城中,也会发愁没有新书可读,以修道境界来讲,这不也是魔吗?
大菩萨魔佛不分,不怕魔,因为得了智慧的解脱,「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他可以随意成佛或成魔。其实我们也做得到,例如我们都作过人家儿女,这里也有很多人是为人父母的。当父母的有哪一个不爱儿女?爱的时候就是佛。有时严厉督促儿女向上,就成了儿女之魔。同样地,菩萨有时会成为众生之魔。魔道是逆的教法,教育不一定要用善教的。等于后人讲苏东坡「嘻笑怒骂皆文章」。因为诸佛菩萨得了方便波罗蜜成就,所以能成佛,也能成魔。
「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讲到魔,众生有四个大魔:生魔、老魔、病魔、死魔,尤其是老病死。很多老朋友吹牛,说自己看得开,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怕,但是一讲起他们的身体,血压高了,老花眼了,还是会难过的,这就是魔。学佛修道是为了生老病死之苦,古今以来有谁了了?假如可以了老病死的话,人类早把地球占满了。只有成道的大阿罗汉,才可以了生死之魔,只有了了生死,什么老病就都谈不上了。
平常人一切生活上的努力,都是为了怕这魔境界,想逃避它、防止它而努力,可是谁也没做到。我常跟医生朋友们说,你们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反正没有一样医药可以把人医好的。《增广昔时贤文》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其实只有一种病是真的,就是死病。要死的时候,不管什么药都医不好。
了了老病死的大阿罗汉住在哪里呢?住在常寂光土,不一定住在西方极乐世界。
菩萨在哪里呢?不一定在大殿上庙子里,但你不要听成庙子里没有菩萨,你们诸位都是菩萨,而且现在菩萨最多的在殡仪馆,为什么?他们亲身示范,凡是人都有老死。有的菩萨故意显示老的可怕,我们有些老朋友九十多岁了,过去地位高,钞票多,现在老病无依,送进养老院还要嫌环境不好,真是痛苦。
最近有位老前辈道友过世了,给其它道友很大的刺激,心想,唉呀,某人都走了,我们赶快用功吧!这就是示老病死,成就众生。
但是,菩萨虽然示老病死,仍然「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他非常清楚生老病死都是如梦如幻,不真实的。所谓生灭世间,一切皆如梦幻空花,他早已了生死,一切通达,没有障碍,只不过在现象上表现生死,是一种教化的方法。
「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众人有常想,照令知无常。」上面讲的菩萨道境界,还是以人乘为本的。现在开始说明心物一元,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是一体的。学佛明心见性,悟到自己的本来,是法身的成就。我们现在的肉体,有形像的是报身。山河大地物质世界,也不是与我们相对而立的,是报身的依报所依附的。研究哲学的人讲心物一元,大体是讲报身与依报之间的事,再进一步才谈到法身本体。至于万有一切,包括所有众生,都是同一法身的化身。成佛的人,法报化三身一定都成就的。这就是法、报、化三身的大道理,是佛学的基本观念。同时告诉你们,有同学发心要建丛林大庙,丛林大庙大殿之上所供的,同样的佛像有三尊,为什么?那是代表法报化三身。又例如庙子的大门称山门,也有写为三门的,意义不同,代表的是戒定慧。要成就三身,得先从戒定慧修起。想起过去见过的大丛林,有的真大,整个山头都是,每天负责关门的,要骑马一路关各殿山门,下午五点就骑马出去关山门,回来时天都黑了。大丛林殿上供什么佛像,供什么位置,都是有道理的。像杭州灵隐寺,大殿上有三尊佛,转到三尊佛的后面,就是观音菩萨,唯有成佛了,才能真起大慈大悲,于苦海中救度众生。用建筑和佛像的布置,把佛法的道理都说明完了,不止只是建筑的艺术而已。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句偈子。「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物理世界是靠不住的,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地球也是会毁灭的,如同我们的肉体经历生老病死,物理世界要经历成、住、坏、空。世界性小灾难是小劫,大灾难是大劫,那时地球就毁灭了。劫有分地、水、火、风,这同我们的修持也有关系。例如有同学觉得身上发热,这不一定是病,有可能是本身火的功能发动,但你要有智能,能分得清,不要生病发烧时,却自以为是功夫境界,那样功夫就倒了。
菩萨境界有时示现大劫来临,地球都烧尽了,天地都在大火中。这个时候众生痛苦悲嚎,有如落下了无数个原子弹。「众人有常想」,众生都希望这肉身长存,天地常在,要依报庄严,亿万年不变。实际上不可能的,一切是无常。此时菩萨用智慧光明照向众生,帮助他们知道无常,「照今知无常」。水火这些都是生灭法,是现象,水火从哪里来?知道了就找到了本体。
「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假定这世界乃至他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来请这位菩萨,这位菩萨就同一时间在每一个人的面前出现,教化他,使他心向佛道。这本事之大,能同时化身做不同的事情,多好!这不是不可能,纵然有人可能做到,还不能算是智慧成就的神通,不是真佛法境界,只是幻化。真神通是本性功能自然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位菩萨,随时在那里,没有离开过。在哪里?在自己心中,心即是佛。了解心佛一体,就知道这经文并没有扯谎。我们用空气作例子,把经文改成:「无数亿众生,俱来请空气,一时到其内,化令向佛道」,那你就懂了。大家鼻子一吸,空气就来了,全体同时呼吸,各不妨碍。用光明作比方也可以,都是自性本体功能之所生。所以「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佛菩萨岂止来到众生面前,更进入所有众生心中,我们一念之间,自己都念念见到佛。佛在哪里见?不用跑到山上去,就在自心之内。
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
「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本院同学可能常埋怨,我安排那么多功课,什么都要大家学,要学医,乃至命相,当然还要打坐……怎么有时间修行呢?我说这就是修行啊,是大乘菩萨道,样样都要学。「经书」不止是佛经,包括世间一切学问。「禁咒术」,包括内外道一切咒语。像道家的画符,要用枝新的毛笔,要有朱砂,早上起来向着东方,吸几口大气,一口喷在笔上,沾上朱砂,然后屏着气一笔把符画完。道家说,不会画符,为鬼所笑。有时候同学非要我帮着画个符不可,但又不好意思要我那么慎重其事,我为了省事就用钢笔,甚至用原子笔画了。我画什么?就写个「南」字,请大家不要闹下去了。
禁咒、禁术在密宗、道家叫作禁制,有功夫道力的人,把不好的事封锁住,制伏它。在大陆上有人要传我一个法,有人身上生疮,他一口气念一串咒子,用手隔空在病人疮上一抓,再往门上或树上一抹,那里就流出血来,生疮的地方就好了。你说他是魔术也好,幻术也好,那个病人真好了。他还能治骨折,不过要斩一只鸡,用鸡的骨头,在骨折地方敷些泥巴上去,两边用竹子一夹,念个咒,不出半日,病人就可以走路了。这一套就是禁制。这人一定要我跟他学,叫我拨一百天出来练,我哪有时间花一百天学这个!他还把一本秘笈硬塞在我口袋里,叫我读,可惜这本秘笈也不知道塞到哪个角落去了。
我看你们有人动念了,想到我那儿去找出来学。不用了,你们学不会的,因为你们同我一样,都太聪明了。那种咒是什么东方来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之类的,我们不会信的。但是以一个没读过书的愚夫愚妇,用起来就是灵。这其中就有个道理了,究竟是符灵还是咒子灵?都不是,是心灵!是精神的力量,信了就生力量。我们这个头脑不信,读起来总有一丝怀疑,就没有用了。所以文明愈进步,这套东西愈没落。其实你们要学佛成道简单之至,我传你个秘诀,保证有用,要学吗?传给你们真可惜了,就是学「笨」!最老实的,说信就信了,大丈夫嘛!这就成功了。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诸佛菩萨一切法门只有一个字,唯信能入,你一信就进去了。所以一切宗教都强调这一点,信就得救,错不了。有的同学一边学着修,还跑来问我这法门对他灵不灵?一开口问这句话,就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