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开普勒-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5…

     为纪念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卓著功绩,科学界将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 

三大定律命名为“开普勒定律”。它一经确立,本轮系彻底垮台,行星的复 

杂运动,立刻失去全部神秘性。它成了天空世界的“法律”,后世学者尊称 

开普勒为“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开普勒定律在 

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体系之前,许 

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曾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 

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是开普勒首先否定了这一观念。哥白尼 

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可以产生椭圆,却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运行 

轨道。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 

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虽然获得简单得多 

的日心体系,但它仍需用30多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只用 

7个椭圆就全部解决了行星之运动轨道及状态。从此,不需再借助任何本轮 

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 

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和谐”系统。 

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 

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 

行星本身的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的“中心”, 

却并不是行星运行轨道的焦点。 

     开普勒在帝谷20多年辛勤观测的基础上,经过16年的精心推算,才发 

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著作,在 

世界科学史上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开普勒的《宇宙谐和论》标志着天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它宣告了宇 

宙和谐和世界的和平统一,是一部在当时引起最激烈政治争论的著作,它成 

了和30年战争对立的伟大思想作品。 

     开普勒的“谐和”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一开始从事科学研究起, 

他就想用“谐和”这一概念来论证他的冒险和假设;应用因果规律来理解太 

阳系结构。他不仅认为自然界的天体遵循着一个统一、和谐的法则运动,而 

且认为自然科学和神学这两个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宇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对 

象,而且也是宗教冥思的对象,在这种宗教冥思中宇宙是神圣的三位一体的 

象征。 

      《宇宙谐和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地体现了开普勒的所有科学 

成就和哲学思想。开普勒把它的宇宙谐和论精确地分成几个部分:最初的三 

篇,即“几何学”,“建筑学”和“真正的和声学”抽象地论述了谐和的比 

例;内容丰富的最后两篇是“形而上学”和“天文学”,这两篇把以前抽象 

地提出来的谐和关系运用到宇宙中去。因此,《宇宙谐和论》不是各种谐和 

关系例子的汇集,而是谐和概念本身十分坚定地成了一种普遍而全面的科学 

理论的哲学基础。开普勒不仅依靠抽象思辨洞察到了这种谐和关系,更多的 

是由于他对帝谷·布拉赫遗留给他的行星运动的观察材料进行了精确的数学 

研究的结果。 

      《宇宙谐和论》的最后一篇清楚地表明开普勒的最无可争辩、最杰出的 

科学成就,就是理论天文学的建立,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他的哲学和科学理论 

思想的结果。开普勒和他所有的先辈,包括哥白尼在内,早在计算火星的运 

动时,他就清楚地认识到天文学作为研究天体的现实活动的一门科学,只能 


… Page 16…

和物理学的科学基础联系在一起才能建立起来。是开普勒把自古以来在自然 

科学概念的理论中互相对立的、由于它们的互相孤立因而阻碍了天文学进步 

的两种方法结合了起来。这两种方法论之一的基本观点是对现象局限于进行 

数学和几何的描述。而另一种基本观点则试图理解物理事物的内在力量。因 

此数学家托勒密就使自己有别于“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而导致了地心说 

的形成,他的地心说告诉我们的只是精确的量度,而没有对行星运动的现实 

性作出判断。是开普勒将天文学纳入到数学和物理学原理的全面联系中,才 

使天体现象得到最科学、最合理的阐明。 

      《宇宙谐和论》是近代科学的第一个全面体系,它的严谨合理是史无前 

例的。无论是大法官培根的 《伟大的建设》,还是法国实证论者的《百科全 

书》都不能和开普勒的这部著作相比。因为这两部著作都没能用统一的法则 

去解释越来越独立的各门学科之间混乱的相互关系。大系统论者笛卡尔的著 

作片断 《世界》如能成为一部完整著作的话,也无法和开普勒的《宇宙谐和 

论》相提并论。因为笛卡尔在那个时候早已失去了和经验研究的直接联系, 

而开普勒尽管有着先验论思想,但他和经验研究一直保持着直接关系。唯一 

用适当的方式继续了开普勒思想的是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里,宇宙谐和的 

思想仍闪闪发光。他的第一部独立著作《组合法》十分明显地是以开普勒的 

 《宇宙谐和论》为基础的。从此以后,他越来越坚决把宇宙谐和的思想作为 

他全部哲学思想的基础。 



                          十二、天体力学的萌芽 



     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对行星运动进行了简单、精确的描述,但他还没有发 

现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促使行星“循规蹈距”地沿椭圆 

轨道运动,并且单位时间内其向径在轨道平面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领悟到行星世界是由某种统一的力量联系起来的整体,他明白, 

他所发现的定律只是某一更普遍的定律的结果。开普勒试图解开这个谜,找 

出这一神秘力量的源泉和法则。他认为支配行星运动的这个统一的力量来自 

太阳,并断言力的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开普勒已经窥见到万有引力。 

他假定引力是同磁力相似的作用力:两物体之间引力大小视物体大小(多少) 

而定;吸引是相互作用的,如同磁石吸铁,铁也吸引磁石。这些观点已包含 

有天体力学的萌芽。开普勒在《论火星运动》一文中叙述了他对引力作用的 

一些看法: 

      “重力不过是物体之间相互结合之力。这种力使物体有结合在一起的趋 

向。” 

      “假如地球不吸引海洋里的水,由于月球的引力,它们便会奔向我们的 

卫星。” 

      “两个孤立物体彼此相向运动,正如两块磁石相互结合一般,它们所走 

过的距离与某质量成反比。假如地球和月球不为一种活力或别种等效力所抑 

制而它们相隔一段距离,它们便会互相结合。” 

     开普勒打破了天体只能按圆周作匀速运动这个旧天文学观念,但在力学 

问题上,他仍沿袭亚里士多德的旧力学见解,即运动体需要不断施加推动力 

才能保持运动。他的朋友,同时代的大天文学家伽利略恰恰相反,他否定了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念,阐明运动无需用力维持。但却坚持旧天文学的先入 


… Page 17…

观念,以为行星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由于他认为行星沿圆形轨道的匀速运 

动,按照习惯性理论,他就假定它们的运动是天然的和自行维持的。 

     这两位科学巨人都建树了自己独特的功勋,但他们彼此好像互不理会对 

方的成就,未能互相配合,虽则他们俩人都有可能把天文学和力学结合起来, 

但是谁也没有达到。 

     直到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援引了开普勒的三 

大定律,第三定律乃是他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先决条件。 



                    十三、 《鲁道尔夫星行表》的问世 



     1621年,开普勒被费迪南德二世皇帝再次确认为皇家数学家。他的工作 

是继续编制《鲁道尔夫星行表》。他越来越深信,既然这项巨大的计算工作 

是要预测几个世纪内行星运行的轨道,那么要完成它就必须要有全新的理论 

天文学作基础。因此,几年来他一直从事理论天文学教科书的写作工作。第 

一部分于1617年出版,第二部分出版于1621年秋。整部著作的标题是 《哥 

白尼天文学概要》,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新天文学,用对行星运动及其规 

律的物理观察证明了哥白尼的数学假设。 

     开普勒编制《鲁道尔夫星行表》还得益于他于1613年研究的《测定酒桶 

体积的新方法》中的数学思考。 

     1613年10月,开普勒与埃弗了的一个品行端正的木匠女儿举行了婚礼, 

这是开普勒的第二次婚姻。结婚后,开普勒的负担加重了,他是一家之长, 

需要养家糊口。这年由于水果丰收,所以酒很便宜,开普勒要为家人准备必 

需的饮料,所以买了许多桶酒放在地窖里。卖主来测量桶的容积使用的方法 

是将有金属尖头的量杆穿过桶塞斜伸到桶底的两边,当两边长度相等时,桶 

塞口量杆的标度就得出了酒桶的容积。当时,人们都是用这种方法测量酒桶 

的容积。开普勒认为很不科学。因此,他就有目的地研究了新的计算方法。 

开普勒在计算酒桶容积时使用的方法可以追溯到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曾研究 

由曲面包围的立体形,即圆锥曲线绕轴旋转而形成的几何图形,由此发明了 

 “阿基米德螺旋”。开普勒就是研究绕圆锥曲线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旋转 

而产生的立体形的中空空间而计算出酒桶的容积的。开普勒的这一方法使从 

数学上精确地掌握物理现实性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 

     1624年,《鲁道尔夫星行表》经过整整22年的辛勤努力和计算终于完 

成了。开普勒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文表,提出了在太阳系里所有计 

算的真正基础。行星星座的计算、太阳和月亮所在位置的计算,并据此可确 

定日蚀和月蚀。此外还附有各个城市及其地理位置的目录。这是天文史上值 

得称赞的一部星表,它的完备和准确度远胜过前人。在以后的百余年间,《鲁 

道尔夫星行表》一直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奉为至宝。它的形式几乎没有改 

变地保留到现在。我们现在可能从《天丈年历》或同类书刊中查知天体过去 

或未来的运动和准确位置。 

     正是这么一部前所未有的直到现在仍然被天文学界广泛应用的星表,由 

于正值30年宗教战争的乱世时期,其印刷和出版如此之难,令开普勒伤透了 

脑筋。首先是印刷费用毫无着落,国库正由于连年战争,财政状况非常拮据, 

开普勒打算靠皇宫长年拖欠的薪金完成《鲁道尔夫星行表》的印制,却未能 

如愿以偿。开普勒只能自筹资金,在经济状况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于1927年, 


… Page 18…

即历时3年之后才得以出版,其次是由于战乱,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印刷地 

点一而再再而三地迁移,开普勒带着他从战火中抢救出来的、花费26年心血 

完成的星表的数字字样和星行表辗转到了乌尔姆,最后在乌尔姆完成了印 

刷。第三,开普勒从着手编制《鲁道尔夫星行表》的那一天起,就受到帝谷·布 

拉赫的继承人——他的女婿,皇帝顾问滕纳格尔和帝谷的儿子格奥尔格的无 

理纠缠。他们自己不能胜任编制星行表的工作,却对开普勒持不信任态度, 

他们把持着帝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达数年之久,甚至听任帝谷的精密天文 

观测仪器毁坏、烂掉,却不让帝谷亲自选定的天文观察资料的继承人——开 

普勒使用。他们甚至强迫开普勒接受他们非常苛刻的条件,即开普勒发表、 

出版的所有关于天文学的文章和著作都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开普勒为了能早 

日得到帝谷的观察资料,来印证自己的推理和计算,不得不屈辱地接受了他 

们的无理要求,这就给开普勒著作的出版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麻烦,尤其是这 

部《鲁道尔夫星行表》,因为它是呈送给皇帝的。所以,帝谷·布拉赫的财 

产继承人,帝谷的儿子格奥尔格更是死死地纠缠着开普勒。开普勒对他故世 

的老师帝谷非常敬重,他始终是无保留地承认帝谷的功绩的,这是促使开普 

勒同意把帝谷继承人的题词放在著作前面的决定性原因。这篇题词文章是那 

样的不符合事实和傲慢不逊,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开普勒花尽心血计算出来的 

 《鲁道尔夫星行表》的真正创始人。而开普勒自己致皇帝的题词被放在第二 

位。《鲁道尔夫星行表》的出版,不仅是开普勒26年心血的结晶,也包含着 

他满腹的心酸和屈辱。 



                           十四、真理高于一切 



      《鲁道尔夫星行表》完成以后,开普勒的地位由于反宗教改革运动而日 

益不稳。1627年夏天,皇帝再次发出诏令,重申解雇在哈布斯堡王室统治国 

家里的一切非天主教徒官员,开普勒虽然也应在被解雇之列,但由于他所进 

行之作——编制《鲁道尔夫星行表》是皇帝亲自下令要他完成的,所以开普 

勒得到了暂时的安宁。随着《鲁道尔夫星行表》的完成,这种优惠政策也就 

随之取消了。 

     1628年7月,开普勒向他工作了多年的奥地利议会提出辞去地方数学家 

的职务,并得到了批准。在和睦的气氛中,开普勒离开了奥地利首府林茨, 

这是开普勒居住时间最长、科学成就最丰硕的地方。 

     1627年12月,开普勒来到布各,向费迪南德二世皇帝呈交《鲁道尔夫 

星行表》的样本。在这座“因胜利而名震天下的皇帝的金碧辉煌的宫殿里”, 

开普勒惊讶地遇到了一大批他的著作的支持者和赞赏者。哈布斯堡王室的世 

袭领地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在这些领地里,包括布 

拉格在内,继续为皇帝工作。皇帝的顾问们向开普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但所有建议都必须以皇帝规定的条件为前提,开普勒成为天主教徒。 

     耶酥教团被委以使开普勒“皈依”的任务。因为开普勒的宗教立场是和 

平、统一、和谐,所以,他早在年轻时期就与耶酥教团成员有着亲密友好的 

关系。而且,开普勒是被自己的教派开除了的路德派分子。所以,耶酥教团 

认为开普勒除了不好意思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他采取对他一生来说都 

将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步骤呢?但开普勒给耶酥教团的答复表明,这个把真理 

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决不将宗教信仰作交易。“如果我现在才开始成为天主教 


… Page 19…

徒,那就将是我对上帝的不敬。我一生下来就被父母带到天主教堂受洗,并 

接受了上帝关于父子之道的精神训诫,从那以后我从未离开过教会。”开普 

勒看来,“天主教的”并不是指一种教派立场,而是“唯一的教会,任何时 

候都是同一的教会,它的分支都是死的。”他认为“新教”并不是“天主教” 

的对立面。开普勒一生都拥护温和的梅兰喜顿为基督教的统一而起草编写的 

奥格斯堡信条。在他看来,它才是真正的宗教改革的体现,才是教会复兴的 

体现,才是对世俗的滥用的纯洁,而激进的路德派的新教信条在他看来,并 

不是真正的宗教改革。 

     开普勒称“我是一个基督徒,是教会的儿子,我尊重天主教的学说,不 

仅是用心,而且是用脑子,而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我已经能掌握它了。因 

此,开普勒完全拒绝任何背弃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和基督博爱精神的作法。他 

表示:“我留在天主教里,但我拒绝非信徒的,即非天主的东西。为此,我 

准备不仅放弃尊贵的皇帝陛下仁慈慷慨地同意了的,现在供给我的酬劳,而 

且也准备离开奥地利,离开整个帝国,以及放弃最高贵的天文学,并且还可 

以加上我的生命,不是上天赐予的东西,人就不能接受。” 

     开普勒的向费迪南德二世的宫廷表达的这种明显拒绝的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