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班主任培训讲话稿-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舞伎大师勘弥的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在一次演出中,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要上场的时候,一个门生提醒她:说,师傅,你的草鞋带子松了。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即蹲下系紧了鞋带。可是当她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时,又把鞋带松了。正巧一个记者采访,看见了这一幕,戏演完后,记者问勘弥:“你想以草鞋带子的松垮来表现百姓的长途旅行。这个学生不懂演戏的真谛,你为什么不当面指教他呢?”他回答说:“对别人的好意,必须坦然接受。要教导学生技能,机会多的是,今天最重要是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并给予回报。”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有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还经常差作业。她总是很乖巧地追随我,隔三差五地送礼物给我,有时候是一朵她自己喜欢的花,有时是一颗捏在手里快融化的糖块,有一次我出差几天回家,她兴奋地要把自己的绒毛娃娃给我。有时候我真的会觉得,这孩子太世故,怎么不用点心思好好学习呢?所以,我经常不咸不淡地拒绝她。但是,看到她满脸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冻住,我真有些于心不忍。

她向老师表达爱,是希望老师给予她同样的爱,对学生给予自己的爱视而不见的师爱,是一种残缺的爱。因为我们的给予也许并不是学生想要的。而有时我无意中拒绝就会伤害一颗善良的心,并关闭教学生学会感恩和关爱的大门。所以后来,学生给我的每一份真情的小礼物,平平常常,未必值钱,但我都不敢忽视,而会真心地接受。因为接受也是一种爱,接受也把爱的机会给了孩子。也许这种接受不如奖杯和分数那么现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给予老师的爱,能够让他们体会爱他人的快乐,满足他们被人需要的欲望,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琴告诉我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师生之间的接纳与认请,增长师生互动的信心,教育氛围更加融洽。

愤怒可以,侮辱不行! 

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需求多、危机四伏——造成教师愤怒不可避免。学生经常惹你生气,你的生气就是应对之道。(讨论教师能不能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我非常生气!”,说出的是自己看法、感受和期待。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教师应当熟悉不带侮辱的表达自己愤怒的方法。

不给学生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伤害。以成绩贴标签,以相貌贴标签,以家庭贴标签,以财富贴标签,以表现贴标签,导致学生感到所受教育不公平,必然影响教育效果。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例 )在天津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所在班进行一样调查,问你们班主任老师最喜欢谁?结果多数学生说,老师喜欢我。我当时想,这个老师不简单,能让这么多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不说别的,这位老师让学生得到了公平的爱,若我是学生,肯定是不惜一切做得让老师满意。老师后续工作必然能顺利开展。

 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具有接受教师教诲的天然倾向。学生的“向师性”是乐于接受班主任教诲的自然倾向,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特点。学生崇敬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教诲的一种倾向。有这种向师性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希望老师能热情、认真地教育他们,他们往往对老师有较高的期望,把老师看作是决定自己学业成绩、身心发展、个人前途的关键人物。学生能够区别教师发出的良性或是恶性信息。所以现在的社会上很流行学生择班主任学习这样一种趋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老师的期望值,我们踏进班级时想想面对学生自己是否带给学生良性的信息呢?(例)考试调位。 

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

学生遭到敌意的盘问时,就像把他的挂在绞刑架上,任人拷打追问。聪明的老师避免有害无益的盘问。(例):学生拖交作业教师若盘问学生会找借口、防卫自己的谎话。因此,老师可以这样回应说:问题来了!你想我们该如何解决?你的意见怎样?教师这种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尊重、自治、自我负责。 

安慰而不用解释。

学生哭泣,寻求安慰,不是要调查事情真相,给予安慰,没有必要让学生解释哭泣的原因。特别是小学生。学生哭泣的目的是宣泄内心的情绪,或引起他人关注,如果需要寻求老师帮助会主动以各种方式让老师帮助,所以班主任要做的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安慰即可。俗话说,孩儿的脸,六月的天。阴晴不定,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孩子伤心难过的那一刻,予以安慰,他会感受温暖且逐渐自己抚平伤痕。若是追问下去,反而会在伤口上撒盐,或画蛇添足。(例)课文卡罗纳。

适当的目标

不对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件追根究底;不对学生的过去经历或长远未来抱成见,处理眼前的事情,关心学生此时此地是否无恙。“现在,我的目标比较适当,我注意学生眼前的心境和普遍的需求,舍去遥远的乌托邦,我在我的班上要做到完全符合人道精神。”虽然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但是我们任何一个老师都无法断言学生现在如何,他的将来会如何。(例)新转来的差生。

帮助恢复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些思想,源远流长,为许多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所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30多年间,对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记录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对后进学生要千方百计找到其闪光点。(例)一位老师赞扬一位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演出服装。“我对你们的爱不是用身高、体重和成绩来衡量的,我有足够的爱去疼爱每个学生。”(例) 一个讨人嫌的孩子。 

移情理解

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通过对方的眼光看问题,获得与对方相同的认识与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客观性与设身处地是同理性理解的特征。关键是要暂时放弃自己评判事物的参考架构,设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专注在感受)(例):一生的学具被另一生无意损坏引起矛盾,教师省掉盘问、指责和教训,把注意力放在玩具被损坏的学生的感受上,显示明快和同情的力量。

理解不等于赞同

班主任还应该把握道德教育的底线,引导学生以做道德高尚的人为目标。理解是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蹊径。后面还有教育引导的任务。

简明扼要

老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或必须简明扼要。众兴趣减弱时,戏也该结束了,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细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避免钻牛角尖。长篇大论没有必要。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逻辑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对学生应当严格要求,但过于严格时,就会显得小题大做,使众人难以忍受,学生因此畏而远之,与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隔阂,形成教育屏障。相反,一味地想学生讲好话,为一丁点儿小事过多地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导,去说服,去婆婆妈妈地说个没完没了,学生听了会产生厌烦情绪。耐心细致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决不意味着软弱无力、忍让或放纵。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言简意赅。道理要讲清,厉害要讲明,态度要友好。(例)行为训练。

不要讽刺

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

有益的对谈  

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将心中所想全部吐露出来,真正从内心来沟通学生,师生之间的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教育的效果也能得到充分展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说话,从内心真正体味到你在帮助学生,而不是在批评学生,管理学生,委屈学生,训斥学生,甚至在打击、排斥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跨越年龄界限,主动放下“师长”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做知音。茶余饭后,和学生聊聊天,交流交流思想啦;闲暇课余,和孩子们一块做游戏,打打球啦,这样,矛盾和误解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悄悄消融,理解和友谊就会在情感的交流中慢慢建立,逐步升华。果真如此,你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智慧化解尴尬

(例):一生在语文课堂上想象芦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

不急于救助

学生出现负性情绪时,老师要谨言慎行,不要扰乱学生的感觉。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亦帮助不了他们。聆听、重复、澄清,让学生自己想解决的办法。除了大的负性事件,急需及时解决以外。 

适当的沟通

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是一种成就,它需要学习、预习和自律。沟通要真诚,没有什么比造作更有害。虚情假意容易被人识破。(2岁的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真诚,来自母亲的关爱。)(例)拥抱的故事。加里宁: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学生的眼睛更能观察到那些细微末节的变化。(例)“老师,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总的来讲,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正确的态度与育人观念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些技巧:

激发学习,鼓励自治,

支持自尊,衍生自信,

消除焦虑,去除恐惧,

减少挫折,杜绝伤害,

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

学生当中有一些相对特殊的群体,如:单亲子女、留守孩子、特困生、问题儿童,他们因为生活环境或自身局限,显得跟不上班,是班主任老师比较费心的。由于特殊的原因,这些学生表现不佳,并且不能正常融入班集体,所以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特殊的对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到最后成为班主任心病,根源并不出在孩子身上。他们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再到中学,每个成人的言行都给他们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有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绝大部分出在家长或老师的教养、教育方式上,尤其是父母。比如:家长处处保护,时时提防,真要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得依赖、胆小;可是让孩子过分独立,要怎样便怎样,这样做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会变得任性、放纵而不受控制,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或破坏性。单亲子女、留守孩子、特困生、问题儿童的生活环境,在班主任这里可以得到改变的是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像父母毕竟不是父母,我们不能代替所有特殊学生的父母行使职责,也无法再去教育学生的父母。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育是无力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这个特殊的群体,保持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1、认识特殊学生群体。

每个普通班级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是班主任的心病,也是消耗班主任精力最多、最让班级烦恼的群体。我们往往也把教育他们当成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班主任为教育这些学生费尽心思,总结出一套套切实可行的方法、经验。这对个别同学来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会有长短,班级里学生各方法存在差异,也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学校、班级都不能消除的现象。因此,怎样教育这些学生成了班主任经常的话题和烦恼,甚至于大教育家孔子有时也会对他的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弟子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的感叹。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朽木不可以雕刻,却可以用来当柴火烧;垃圾不可以砌墙,却可以把它放在田里用来当肥料。那么被也子称为“朽木”、“粪土”的“差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些人呢?他们只不过是或者比好学生学习能力差了些,或者学习态度不够好,或者行为习惯差了些,或者道德品质够不上优秀……总之,〃差生〃这些绿叶是被〃好学生〃这些鲜花衬托出来的。谁都清楚,正是物种的丰富性,才构成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也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富有生命力。其实,人类作为一种重任也同样如此,任何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的学生也同样如此。没有这些差异,很难相信人类能延续下去,社会会进步。
    也许我们习惯于当教育警察,习惯于去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不足,而加以否定、批判。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来就存在,以后也不会消失这个客观事实。其实,任何一个学生都存在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所谓的特殊生有,好学生也有。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谓的特殊学生需要,好学生也需要。当我们观念里接受这一事实,解决所谓的特殊学生问题时,心态也会好起来,少些浮躁,少些偏激,多些平等,多些耐心,效果自然也会好起来。所以,我的观点是,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我们老师的观念问题,就是要接受班级城学生的个体差异永远存在的事实。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我主张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不同成长经历,个性特长,去发现学生,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所作为。当然,在观念上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面对这些特殊学生却需要有特别的理解和努力,需要有特别的理解和努力,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学生不是机器,调好了就可以不管,让他自己去运转,中学生都难以做到自觉、自律,何况这群成长中的小学生呢?每天学生都会冒出不少问题,想让他们不生出点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总觉得当矛盾、冲突、错误产生时,是最好的教育契机,所以除了按要求备课上课改作业之类,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对每一个教育事件的正确处理,都是一次绝好的因材施教、个别教育的机会。这方面多动动脑子是有益无害的。

2、对特殊学生应持有的接纳态度。

接纳学生要表现为一种无条件地认同学生的胸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相互间的情感发展,可以由了解到认同,产生情感递进效应,在学生犯错违规后,我们可以从情感上认同学生的情绪,或领会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可以谅解,甚至是合理的成分,用敏锐的情感触角去感知学生心灵的骚动,对学生力求做到宽容而不失严格,热情而不显做作,克服偏见,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然后,以个别交谈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我说理越细腻越有分寸,学生往往对错误的认识更深广。这种接纳,包括学生的长处,更包括他们的不足之处。因为学生只有被老师认同后,才能最终认同自己,才可能抛弃羞怯,从而最终建立起正确的自我形象。其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去认同学生。我们可以注意在时间上认同学生的错误,做到:上课出的问题尽量等到下课解决,尽可能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当天没承认错误,第二天承认也给予肯定。特别是后进生,在办公室不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当着家长不批评。这样做是为创设自我约束的条件来认同学生,尊重学生,不挫伤他们。当然,促成认同学生的条件还可以允许犯错的学生讲条件,给学生留有改错的机会。比如,当我准备给家长打电话联系,学生要求我不要告诉家长时,我也常常妥协一下,给他纠正自己错误的余地。

我班遇到过一件不愉快的事,由于一个调皮生不听值日生劝告,乱扔字纸,还逞能不认错,大队部扣掉了我班的卫生红旗。一听到这消息,我就想:完了,才被评上“五无”班级,就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不太光彩。同学们也和我一样,很遗憾又很愤怒,他们纷纷站起来谴责这个调皮生。我没有再说什么,我看到这个平时眉飞色舞,嘴巴叽哩咕噜不停的活泼男孩子,终于有了一刻沉静下来的时候。我知道他已经后悔了。接下来,我私下找他谈话说:“李老师观察到你刚才的表情,知道你一定为自己当初的事后悔了,对吧?”该生点头。他本以为我会大发雷霆,不免有点吃惊。我又说:“你现在让老师太失望了,让同学们太气愤了。你说,你当初这样做,为什么不先考虑一下别人对你的劝告是对学校、对班级、对自己有益的事,自己就虚心接受意见呢?这下好了,全班同学四周的努力,就因为你一个人的不良行为泡汤了,你感觉如何,像英雄吗?”他诚恳地说:“不像。我觉得不光荣。”接下来,他向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