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男女双方相互回避则表达了他们的无动于衷,毫无兴致:“我们两人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如果男人坐姿挺直,宽肩,将双腿叉出说明他想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示自己的“性交能力”。
▲如果一对男女相互转身,完全避开双方的目光,表明他们希望中止交流。
▲两人在调情场合中坐着时,非偶然地碰撞体现出求爱心态,以及性行为的兴趣。
▲如果女方只是在椅子的边缘就坐,这就意味着,她准备马上离开,并随时退出调情状态。
萨米·茅勒肖对女性所坐的位置的多样性进行了描绘,而且还指出了它们所隐含的不同意义:
▲人们经常碰到许多女人喜欢这样的坐姿,坐在椅子或者软椅的边缘上。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观察到不少细微的差别。女人喜欢侧着身子双腿交叉这样可以让人觉得其腿部线条颀长。它是一种情欲信号,从美学上讲也提供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侧着身子,将双腿伸得老远的姿态很难保证身体的平衡。所以上身一定要挺直这样可以突出女性所独特的优点。
▲坐着时短暂起立以及慢慢挪动一下身子,大部分意味着:“我觉得坐在这儿不大舒服,我要离开。”
▲如果女人将自己的手提包放在膝盖上,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她有点不安,但也展示了一幅勇敢女孩的画面。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调情。
▲如果调情伙伴在谈话过程中上身一再前倾,向您靠近,原本的坐姿已发生变化:“让我再靠近你一点,缩短彼此的距离。”
我们怎样消除间距
如果说如今的男人和女人最终部能够通过一些信号引起调情伙伴的情趣,那么,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经常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在我的调情培训班上,许多人跟我们讲,他们在把握空间距离的远近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当一位陌生人很快就跨越了她们本能的距离时,她们会紧张,惊慌不已,不知所措。当一位陌生人上了我们所乘的电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觉得极不惬意。如果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人靠近,那人与人之间距离太短,容易产生恐俱。如果陌生人冲破了我们内心的距离,皮肤抵触,心跳加快等等这些紧张的征兆都会出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尽量避免目光交流,举止局促不安,要不看着地板,要不就避开陌生人,从旁边向上看天花板,电梯一打开,则就是迎候已久的别扭相遇的结束。
在同一位我们感兴趣的人调情时,过分靠近也会引起人内心不安吗?
1984年,浩勒菲尔特在一次实验中得出结论:当一位陌生女人靠近男人时,男人的心跳会加快,但是许多男人认为心跳的加快并不源于紧张,而是他们激动的表现:“如果我一见到她时心跳加快,那么,这个女人一定是很棒的。”
交际中的四种间距
1.亲密型间距
近距离范围:0一15厘米
这个范围内男女之间的求爱行为往往以性融合而达到高潮。对于我们所爱的人产生性追求意愿,我们可以让他们冲破这个亲密型间距。
远距离范围:15一45厘米
在这个范围内人们之间密切,自愿地相互行为正如被迫一样,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里通常是塞得满满的,我们还是能忍受自己同那些自己并不相识的人或仰慕的人靠得很近。
2.个人型间距
近范围:45一75厘米
夫妻双方、父母亲同孩子以及朋友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是保持这个距离。
远范围:75一120厘米
在办公室里同自己的同事交往通常是在这个范围内。
3.社会型间距(体面型)
近范围:120—220厘米
如果人们不是进行私人交际往往是在这个社会型间距内。
远范围:220一360厘米
这通常是在工作领域的正式场合或者是在一些不希望存在私人交际或只是一种轻松交际的活动中。
4.公开型间距
近范围:360一750厘米
在这种间距下通常是使用正式语言,在一个小型观众群面前所举行的活动往往不会出现再近一些的间距。
远范围:750厘米以上
这里非口头性姿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演员有意识地对她们的观众群讲话,原因在于他们即使在离得很远的情况下,也一定能被人理解。相互认识的人觉得这种间距给人一种拘束感,矫揉造作,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叫嚷来坚持他们的观点。
想要结识对方的人们不知道怎样自然地缩短两者的距离,通常很担心由于相隔太远而造成一些信号的误解。有些女人总是一再跟我说,如果一位魅力无比的陌生男士很快走近她,冲破她的个人间距,她就会感到非常紧张。如果女人有空通过眉目传情或者微微一笑,同男人交流一下信号,准备进行进一步的接触,那样她觉得谈话中空间上的靠近会让人觉得舒服。
调情场合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距离太远是一种障碍,妨碍了相互的信号交流,有时还容易误解对方的信号:“当他朝我这个方向笑时,他真的是朝我笑吗?”
如果人们发现了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调情伙伴,但不幸的是,他却坐在酒馆的另一端,这时,人们应该怎么办?观望还是干脆径直向他走过去?
这种情况对于男人的要求往往会更高。他的故事应该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反应是错误的。在酒馆里调情的人经常有这种感觉,似乎所有人都会注意他们,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却与之相反,来客都是各忙各的,不同别人做调情游戏,或只是虚情假意。
火车站大厅里的一家舒适酒馆里坐满了人,一位男士在在场的所有客人中发现一位女士,他很喜欢她,可惜的是当时她同其他人坐在酒馆另一端的一张桌子边,离他的桌子至少有20米远。
由于间距太大,人们往往会误解调情信号,所以空间上的距离形成厂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女人也感觉到这位男士在一直盯着她看,由于她觉得这位男士还不错,她又是和办公室里的同事在一起,于是她就对他做了些回应。然丽空间上的距离似乎阻碍了起初的秩序。这个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点局促不安,陷入了困境,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假定,他干脆起身,穿过20米的过道走到女人身边,并且面带微笑地请求同她幽会。
女人会说什么呢?她不会觉得很丢人吗?她会在众人面前嘲笑他吗?如果他立即起身,酒馆里其他人又会怎样反应呢?基于这个事实,所有的客人都会注意他的姿态,20米真是长啊,没完没了,还有那个女人!她会不会判断一下,为了靠近她,那个男人已经做出了什么。
男人仓促地买了单,逃脱似的离开了这家酒馆。他感到所有的客人都和他一起经历了一次失败,并和那个女人一起嘲笑他。如果这个男人了解达乌妮和达姆哈乌1991年所进行的实验,他也许会冒一次相见的风险。这两个人都能证明一点,一个人为了同调情伙伴建立联系,必须付出许多精力,这种情况总会得到正面评价。这个男人准备在一个公共酒馆里故意走完这一段距离,与她建立联系,这是一个事实,被他的伙伴解释为“他一定真的有浓厚的兴趣”。
一个调情者应随时准备付出应有的代价去结识他人,这对一种调情关系的开始绝不是个逊色的入口!
一缕目光
我的肢体语言:
▲拥有生动肢体语言和活泼面部表情的人,往往被评价为更有好感,更具魅力,而不像那些行动僵硬死板的人。
▲充满自信的人同那些缺乏自我价值情感的人相比,会有更生动的肢体语言。
▲自信的男人会过多地解释女人的肢体语言女,人经常不发送的关于女人行为要求的信号,男子却会刻意地去观察。
▲腼腆的男人为了消除障碍往往更加需要女人正面的肢体语言信号。
▲调情场合中,我们走路的姿势不仅属于运动行走的工具范畴,而且也是开始进行交际的信号。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会有意识地摆布自己的走路姿势。这样才能引起他人的兴趣,传递性欲信号。
▲调情的深度也会受到我们同伙伴所坐的位置的影响。
调情小窍门
我们的肢体语言是重要的信息源,尤其在调情关系的开始阶段。使用一些言语性的迷惑手腕给伙伴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通常把握不住自己的肢体语言,调情伙伴就会感觉到言语性及非言语性距离的存在。因此心里会感到不安。
坦诚的交际大多数都会伴随着自然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不要交叉双臂。要落落大方,面向您的调情伙伴。这些都标志了好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引力。
#3我的光芒:好感的起因
为什么我们能容忍某种人,而别人却不行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吸引往我们,而有些人则会引起我们的厌恶?答案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并不存在简单的格式可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引力,是好感还是反感。卡内基在他的畅销书《人们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中给出了一些简单的纲要,销路自然不错。它们是:“当你想要某人喜欢你,对你友好,你就要表现对他的事情备感兴趣,要落落大方地赞赏他,展示出你最好的一面。”正如心理学家格诺尔·特米库拉所定义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一种可以学会的行为,也就是,对特定的他人提出中肯的建议,付出正面的情感,而且态度或行为意图要端正。
为什么我们和一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而和另一些人一见面就想拒他于千里之外?答案也有很多,在对吸引和拒绝做评判时,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位陌生人长得和我们所尊重的那个人非常相似,可以让我们回忆起一段美好的往事,那么我们对他就会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一个人让我们回忆起来一个我们曾经和他有过反目经历,或者曾经拒绝过他的人,我们就会拒绝这个人,并且觉得没有什么好感。
优势赢得好感
“你长得大漂亮了,简直是绝代佳人,请允许我呈上一朵玫瑰!”
如果一个男人在一家酒馆向一个女人献殷勤,或递给她一件礼物,而这个女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男人,这并不是一种崭新的魅力,而是一种信号,说明他喜欢她。但是这个女人会自动地对他产生好感吗?献殷勤或递礼物都意指他对这个女人的赞扬值,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用“是”来回答这个问题。但调情相遇场合却不是如此简单。假定这个陌生人的举动是带有一定意图的:
为了更轻而易举地把她勾引到床上来,他要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如果这个女人觉察出他的意图,并认识到这个男人其实是别有用心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再是心理上的赞赏。如果这个女人后来才觉察出他的意图或者猜出他的意图,那她更有可能拒绝他而不是倾心于他。
对一个我们不熟悉的人形成一种看法,存在两种途径,人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正面或反面事实,或者同她一起经历一些正面或反面的事情。你想像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您的上司叫您去谈话,还有另外一位男同事也参与会谈。他当着同事的面对您的工作表示感谢并且表扬了您为公司所做的一切,对此您当然会高兴,说明您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有趣的是这种反映也会转移到这位同事身上由于您是在他在场的情况下受到了积极的评价,顿时他可能对您产生好感。
如果您的上司每次都当着同事的面指责您,贬低您的工作业绩,那样这个同事会对您产生反感,尤其是在您进入办公大楼偶然与他邂逅时,他曾经目击过您受到指责或挨惩罚,这使得他对您更加没有什么好感。
分开付款——好朋友
似乎听起来并不浪漫,当蒂巴乌特和凯丽这样表述道:只有这种关系才对所有参与者都提供一个满意的结果,这种关系才能长期维持下去。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注意,伙伴也要分摊到他的账单。让我们根据下面这个在酒吧里发生的故事来领会一下这个繁琐的论点:
一位男人在一家酒吧里和一位女人邂逅,晚上的消费都是他买的单。这算是为了双方的交际进行的一笔投资,他的“比较水平”——过去相似场景下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经历水准。以前光顾酒吧时,有女人陪吃陪喝,调情作乐,他知道,女人如果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别人的资助,她们就准备以性行为作为报酬。我们来看下面这种情况,女人的性欲反应会很谨慎,虽然这个男人又点了一瓶香摈,他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她的“薪水价”。如果偶然还有一个更加艳丽动人的女人也坐在这家酒吧里,对他非常友好,时而嫣然一笑,并不时通过眉目传情给他以勇气,这个男人就会将目前相互活动的结果同“选择性比较水平”相比较。不管怎么说,这种虽已存在的调情关系没有什么进展,或进展得令人不快,他当然会结束这种关系,而后努力去追求那位更值得追求的酒吧女。
根据蒂巴乌特和凯丽的观点,应该根据成本和报酬的比例来分析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如果人与人之间交际相互平衡而且公平,那么,这样的关系才算比较和谐。在交际中,男女都进行了一定的投资,从而显示出对对方的兴趣,这会在调情关系中营造一种好感。
如果只有男人竭力去恭雏女人,邀请她,谈话时也一直是他一个人在单枪匹马,只能是自娱自乐。他会对这种确定感很不满意.而且会认为这个伙伴的态度冷淡,对她毫无好感。
女人在起初时就会对男性伙伴的态度进行确切的分析:
他的投入和我一样多吗?准备是单方面的吗?别人充分利用我了吗?我是否均衡地经历这个场景?
我们感之为公平的状况,经常同我们的生活状况有密切联系。在我的伙伴关系培训班上,不少女人经常将自己在家庭中的境况评价为平衡的,虽然她们的工作几乎得不到伴侣的支持,做家务还要抚养孩子,而且她们自己的消费也是很高的。然而,她们觉得自己生活得很舒适,也很安逸,因为孩了的状况(笑,欢喜,温柔可爱)是一种很高的报酬价值,从而补偿了她们的一切。
正如艾里希·弗罗姆所表达的那样:“超越于社会交流,并不期待或希望得到回报的爱情才是世间最真挚,最强烈,最美好的爱情。”
公平理论家布莱乌看得更为客观:“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决定于他被人看待的平衡程度。”
意气相投和观点相似
“您是托马斯·慕斯特的歌迷吗?啊,太巧了!那咱们可是英雄所见略同。”
有些人拥有和我们自身相似或相同的价值观点,而有些人的观点则和我们的观点迥然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前者往往往让我们产生好感。为什么我们喜欢那些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观点的人呢?
一方面,双方观点相似证明了自己的立足点,别人传达给我们一种感觉,我们的观点和意见代表了一个正确的立场;另一方面,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如果双方有一致的观点,那么,今后彼此间的交往就会和谐,不会出现什么冲突。
一旦发现共同点,就好似找到了联系两者的元素,从而产生同感。如果我们遇上一个人,我们之间没有相同的“波长”,谈话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冲突,争议甚至是攻击。
这种情况肯定会造成相互间的反感。
在我的讲授课上我经常遇到一些成对男女,他们非常自豪地跟我说,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出生地相同,学历也相似。当然,单单这些因素并不对两者关系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初次相识经常是在共同的居住上,在工作单位或者在业余休闲时间里。
统计数据表明,居住在同一个环境圈里的人更容易维持他们的调情关系和伙伴关系。相比之下,这对于那些居住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就困难了。空间上的接近使得调情关系的发展和升讳得更加容易。有一个谚语叫“相同,相同才能相融”,它就很明显地体现出寻求伙伴时的特征。
吸引力是好感的导线
漂亮的人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就拥有优势,这种情况甚至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存在。1972年,迪翁和贝尔谢尔特就已经证实,3一6岁的小孩就已经把和自己一起做游戏的伙伴分成不同等级,漂亮的较受欢迎,而那些长相一般的小孩经常被视为好斗型,不讨人喜欢。
魅力无比的外表往往对人际间的吸引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别人对他的评价。这一点在迪斯科吧台里可以得到特别好的体现。对调情伙伴是否有好感,很容易根据形体的吸引力得到预示:
男人或女人长得越帅越靓,进一步交际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女人的魅力在调情场合对于评价的好感,相对男人的魅力来说,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布尔纳、爱尔霎以及拉姆贝尔特曾经和学生们进行了下面这个实验:参与实验的人事先获得有关未来谈话伙伴的一些信息之后,在一家咖啡馆同他们进行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