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12月6日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秦大河-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可以到达那个顶点。但是安全第一,我们不要忘了,不久前还有一批壮士,把自己生命献到了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我们言归正传,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过去一百年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看看过去一千年,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的图。我要声明,这里面所有的地图,是经过科学家发表过的图,不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图。过去一千年里面,这个地球变化的曲线,你可以看到,蓝颜色这个地方,是气候代用指标,包括黄土、山湖、树林、冰芯等等,汇集起来的这个资料,得到平均值。这个黄色的曲线,你可以看到,零距平附近变化不是很大。到了过去的上个世纪一百年,黄颜色你看到没有,气温急剧上升。我们说二十世纪是过去一千年里面,气温最高的一百年。那么过去一百多年怎么样呢,刚才那个资料,如果有些科学家不大同意,说你里面有的是代用指标,有的是气测指标,我们看一看,过去一百四十年以来,气象站观测全球气温变化的情况怎么样呢?你可以看到,从1860年开始,温度回旋当中逐渐上升,到了1940年,达到了较高温度,在六十年代,温度略有降低,八十年代开始,温度急剧开始上升。世界气象组织得到的结论是过去的一百四十年当中,全球平均升温零点四到零点八度,平均零点六度。注意其中最后十三年,它这个温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全球变暖也有季节性的,这是气象站给出的,过去二十五年全球冬季温度变暖的趋向。你可以看到这个图的特点,红颜色是升温,蓝颜色是降温。红颜色的升温,点越大升温越高,升温率越高,蓝颜色点越大,升温率越低。你可以看到北半球高纬地区,升温的幅度比较大,而且冬季的升温幅度很明显。看一看降水,过去一百年,你可以看到中国境内有很多空白点,这是因为我们气象站,很少有一百年的资料,我们大部分都是解放以后建的气象站。中高纬大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你看到红点出现最多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是非洲,西非、中非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三个图里面,蓝颜色我们都是用模式计算出来的结果,什么时间呢,从1850年到2000年,就是一百五十年温度变化的模拟情况。如果我们在我们的模式里面,只考虑自然因素,你就会发现,在最近的这几十年里面,特别二、三十年里边,红颜色和蓝颜色显著分离。如果我们只考虑人类活动,你就会发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不太吻合。要是我们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通考虑,就会发现模式计算和模拟的结果完全一致,和实际结果完全一致。所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我们数学对气候变化,主要是冷、暖 干、湿的模拟,科学上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所以我们简单讲,过去一百年是过去一千年当中最暖的一个世纪,过去的二十年,是过去一百年里面最暖的期间。温度的升高,是和大气当中的温室气体的升高是同步的,并且全球升温的幅度不一样,也不均匀,陆地比海洋明显,高纬比低纬明显,另外冬季升温比较明显。全球降水,在中高纬地区有所增加,非洲等地方出现了长期干旱。这个里面第三条要特别注意,全球升温不均匀,陆地比海洋明显,这句话有点牵强,因为我们人类迄今为止,对海洋的观测资料不多。我们看一看,最近一百年中国的情况。我们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温度变化情况趋势是一样的,只不过西部的变化,比东部的变化,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幅度变小,在最后的二十年,通通都是升温的。增温情况怎么样呢,过去五十年,我们中国大陆,有两千多个气象站在同时运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北方地区升温显著,包括东北 华北和西北,降水情况可以看到,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过去五十年里面,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这个里边是用的降水变率,特别要注意,降水变率,是相对于降水量的百分比。西部地区本身降水量就少,如果它这个地方,年降水量只有一百毫米,它增加五十毫米,它的变率就是百分之五十,如果这个地方的降水量是一千毫米,增加五十(毫米),变率只有百分之五,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西部虽然变率比较大,降水量也增加,但是它的总的水量,仍然是有限的。中国气象局在全国有两千六百个气象站在运行,可以说它是立体结构,有地面站,有太空站,也有对地观测的风云一号和二号卫星,我们还有大气本底、雷达、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监测手段,实施对大气圈表层、中层到高层的天气情况的监测,这为我们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坚强的数据。这是我们全国的基本气象站,这是五百三十个,你可以看到,东多西少,这是我们中国自然条件,工作条件所提供的一个资料。这是我们正在布设的多普勒雷达,一百二十八部,已经建成了若干部。我们的风云卫星运行的情况,中国和美国是同时在世界气象组织里面,运行极轨卫星和同步卫星的国家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监测,对沙尘暴进行了预报预警工作。这是今年(2002年)3月18号和3月20号的一次沙尘暴的一次分布图。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2002年)3月19号,我们的天气预报,西部地区将出现沙尘暴。兰州中心台(2002年3月)18号发布了沙尘暴的预报,这是(2002年)3月19号兰州出现沙尘暴的情景,一天之后,沙尘暴袭击了北京,两天之后,沙尘暴抵达汉城,十天以后,沙尘暴掠过日本、夏威夷,到达美国的东海岸。很多人认为沙尘暴是一个非常坏的东西,实际上它是自然界当中比较自然的一个现象。沙尘暴所携带的很多物质,实际上是地表富含营养的矿物质。粗粒物质会在近距离沉降,形成沙尘暴天气,细粒的东西,会变成气溶胶,形成海洋上空的降水凝结核心。这个降水凝结核心形成降水之后,到大洋里面,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从而加快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同时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沙尘暴,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观测,过去一百年当中,除了六十年代初期,沙尘暴的频数有所增加之外,整个趋势是逐渐减少的,但是到1998年之后的三年,1999 2000、2001和2002年,沙尘暴有增加的趋势,这是过去的三年当中,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干旱造成的结果。中国气候最近十六年连续出现了中国的暖冬,变化明显地区是北方地区,变暖的幅度高于全国。华北地区出现了干旱趋势,另外沙尘天气是与过去几年的北方地区的干旱有紧密的关系。看一看未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它显示过去一千年和未来一百年气候变化的情况怎么样。分了三大部分,左面这一大部分,是通过冰芯获得的过去气候变化的情况,西部变化的情况,中间这一点是气测的,右面是我们采用了国际上三十一个海洋大气模式,选了其中的八个,对于未来中国气候变化,进行预测的结果。预测我国未来一百年,考虑到二氧化碳和气溶胶作用,温度将继续上升。可以看到黑颜色是我们的模拟,和实测结果非常吻合。从2000年开始以后是预测的,最高的温度大概可以达到九度,最低可以达到三度左右,我们预测的温度是三到九度,这个幅度,高出全球的气温变化值。降水的情况,你可以看到西北、华北,全国总趋势还是一样的,不过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要大一些。总的来说,未来西北降水会有所增加,但是考虑到它的蒸发,这种效果怎么样,还是不清楚。我们这里面特别强调气候变化,气候预测的可信度和不确定性。简单地讲,全球平均结果的可信度高,单点地区的可信度低,长期变化趋势可信度高,短期、近期变化可信度降低,另外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假设的,预测结果资料完备等等,还有模式的物理过程不完备,特别像云、辐射还有最近我们谈到的亚洲黑云等等,这些东西(的)加入,将会提高我们的可信度,减少不确定性。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预测表明,本世纪内全球变暖要继续下去,由于硫化物排放量的减少,增加的速度可能要比过去一百年更快。降水在部分地区会增加,但是年际变率也会增加。而且有一条,因为温室气体有寿命,即便现在我们不吃不喝,不从事生产活动,大气当中的温室气体依然存在,变暖的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这个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看一看,主要植被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前你看一看左面,举一个例子,黄颜色是温带荒漠,到2050年温带荒漠的面积会增加。高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非常敏感,这是南半球坦桑尼亚乞里马扎罗(山)的一个现代冰川的变化。它从上个世纪初期到2000年,一百年里面,面积由十三平方公里降到了一个平方公里。中国也一样,这是新疆乌鲁木齐河源一号,我们一个精细解剖的冰川。你可以看到过去三百年以来,1540年1780年1870年,冰川节节后退,然后这个冰川在1962年是刚才那个样子,现在它进一步地变薄退缩,1973年变成这样,进一步到1980年,一直到1986年还没有断裂,到1994年这个冰川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冰川,这个冰川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十七左右,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换句话说,这个冰川退缩非常严重。湖泊水位变化很大,这是青海湖,青海湖在过去的六百年里边,水位下降了十二米,湖面缩小了六百多平方公里。全球海平面也上升,这是北欧的一些典型海平面上升,验潮站给出的一些结果。这种变暖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增加,比如干旱、高温、洪涝、沙尘暴等等,所以我们认为,全球变暖已经明显地影响到我们自然生态系统。一些生态系统的变暖 破坏,它是不可逆的,有些是不可恢复的。下面我们看一看,对国民经济有些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重点谈一谈,农业、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等等。全球变暖对农业影响很大,其中产量可能会引起减产,农作物的布局和分布将会发生变动,因为天气变暖,病虫害的增加等原因,会导致农业成本的投资增加。但这里面我们必须做一个声明,这里面并没有考虑生物工程的贡献,生物工程在里面的贡献怎么样,这个模式没有考虑。另外我国三大作物,举一个例子,就是小麦 稻米和玉米,我们预计到2030年,种植业产量可能会减少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我国七大流域年径流量,整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换句话说,水资源将会大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全球变暖对人体健康,对日常生活,对人居环境,比如像传染病,大家可能注意到,不久前在我们东南亚的邻国,越南、柬埔寨出现了登革热,这与气候变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另外如果夏季升温很高,我们的用电量等等,都会造成一些限制,人居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全球变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是全面的,会对我们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有些东西也是不可逆的,包括农业,包括水资源,都会产生一些问题。第三点我要谈一下,这个变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是反应非常灵敏的。世界气象组织在1979年就有世界气候大会,随后组织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气候变化进行科学评估,以便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气候公约》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是这个学术组织的发起者之一,也是积极参与者之一。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的科学研究跟不上趟,所以我们在里面,很多地方发言权不甚主动。随后我们有《京都议定书,》,产生了很多故事。最近我们刚刚参加了世界高峰会议,它的最终目标是稳定温室气体的水平,最终是要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你排放得多,你要负多的责任,我发展得晚,排放得少,我要派较少的责任。这里面有一条,就是《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做了规定,美国、欧盟和日本,都要减少排量,俄罗斯不变,澳大利亚因为特殊原因,还能有所增加,我国的情况也非常严峻。我国估计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大国,而我国人均排放量,虽然居世界很低,但是我们单位GDP产值的排放量,我们是第二,我们仅次于俄罗斯,这说明我们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因此国际上对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是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是没有笑脸的,美国认为我们是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要承担义务,如果我们长期不减排,我们压力会越来越大,会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我们有什么问题呢,减排涉及到能源结构,我们有化石能源消费的总量,我们的新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科学研究都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最近立即减排,简单地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受到影响,小平同志经济分三步走,2050年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就要受阻,不仅我们,发达国家一样,你看看如果要是美国,布什参加减排,看一看,平均它的GDP要损1。23个GDP(百分点),这个承担的义务很大的。最后我们有几个结论,我们认为全球变暖,虽然有个别科学家有异议,但是是事实。另外我们认为,这个变化影响极端深刻,很多是灾难性的和不可逆的。作为科技界,作为国家应当加强研究,加强支持的强度,要特别减少这种,目前部门分割、低水平重复,在气候变化公约会议上,中国科学家不能提供强力的科学支撑这个局面。这个谈判我们认为,我们有很艰难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这个会议叫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我可以告诉大家,未来十年,2012年中国必须要减排的时候,我们的气候变化谈判,其难度要远远大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另外,我们控制排放和经济发展的这方面,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国内外都没有这种现成的模式可以采用。承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应当和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否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 返回 …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