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把上述看法都告诉了这位年轻人。
我告诉这位年轻人,这件事对你而言,只在于你是否还珍重这份感情,是否愿意信任妻子对你的爱。当然,即使接受了这件事,也并非不会痛苦。但多大的痛苦假以时日都会缓解,时间是最好的安慰剂。
同时,我还告诉这位年轻人,如果你真的很爱妻子,并且愿意继续保持这个婚姻,那么,尽可能从未来的生活中排除掉这件事,尽量少想,也少与妻子谈起。因为每一次交谈都会重新撕裂伤口,都对彼此造成伤害。
祝愿这对年轻人能够在挫折中更珍重爱情,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blog。sina/m/keyunlu)
初恋时我们不懂婚姻
致失恋女孩的信
一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孩,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了正在广播的“心灵太极”,很受震动,于是上网查到了我的博客,“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写信求助。
女孩讲了自己刚刚经历的一次失恋。几个月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男孩,开始并不怎样上心,但渐渐习惯了男孩的追求,有了恋人们通常会有的相互关心与交往。即使男孩出差,每天会通电话,“感觉很甜蜜”。
这样过了几个月,一次男孩又去外地,回来后态度开始变冷淡了。几次冲突之后,女孩冲动之下主动提出了分手,男孩接受了,但同时,希望女孩“能用宽阔的胸怀消隐那曾经的爱情”。
在开始的一周里,女孩每天都哭,因为已经习惯了每天接电话有人关心的生活,很难从那种状态中跳出来。她说,自己被“心里的苦闷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是否还有信心开始新的感情。
从信中看,这应当是女孩的初恋。我们在文学中看过许多美好的初恋,两个年轻人抛弃世俗的一切勇敢相爱。然而,以我的人生经验,实际生活中初恋导致的婚姻极少。这是因为年轻时节,初恋的少男少女往往被激情吞没,而无暇顾及其他。婚姻则不同,两个人要共同走过一生,必然要理性地面对各种非常实际的考虑。比如双方的性格,文化背景,以致婚后的家庭生活等等。
所以,有这样一句格言,婚姻中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我告诉这位女孩,她还年轻,如果这次算得上挫折的话(其实我认为根本算不上什么挫折),希望她能从中得到教益,成熟起来,把这次经历当做自己的精神财富。今后,她一定会有新的交往,还会有新的男友,那时,她会更懂得与异性相处,彼此会更懂得珍惜,也更知道尊重对方。
从女孩的信中看,男友很善良,并没有伤害她,只是觉得两人在一起不合适。我告诉她这很正常,用不着感叹世态的炎凉。作为恋爱的一方,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男孩也在成长。女孩说,男友去外地出差时见了一些朋友,回来后感情就变化了。我告诉她,事情若果真如此,几个朋友在耳边说点什么,就会使他下决心与你分手,至少说明,你们的感情相当脆弱。
在生活中,有些恋人相处时间越长越觉得彼此相合,感情越深;有的则不然,随着了解的深入,会感觉到对方与自己在性格、趣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距离。导致不合的并非一定是对方的缺点,很可能只是各自特点造成的差异。如性格内向的人,有时恰恰喜欢与火辣积极的异性相伴,觉得是一种互补。但有的人喜欢安静,对方太热闹主动会感觉不舒服。所以,对异性的选择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和道理可循,完全看彼此更看重什么,更喜欢怎样。有时相一致促成了结合,有时因不一致而产生的互补又让双方觉得美满。
我希望女孩这样想,幸亏两个人还没有真正走到一起。如果因为年轻,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匆匆结了婚,婚后才发现彼此并不相合,那时才会是真正的痛苦。
感情是最勉强不得的,不合适就分开,千万不要彼此纠缠。纠缠只会既伤害了对方也伤害自己。所以,真正自尊的作法是,如果可能,把对对方的爱逐渐转化为温馨的朋友关系,尊重彼此曾经有过的真诚友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朋友能提供帮助。
人们常把青年男女的感情磕碰形容为“杯水风波”,是说年轻的当事人往往会放大了一时感情受到的打击,放大了自己的挫折感。也许再过一些年,当他(她)拥有了真正幸福的婚姻与家庭时,回想起这一刻“痛不欲生的感觉”,会觉得那时“很天真”。
祝福这位女孩未来收获真正美好的爱情。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blog。sina/m/keyunlu)
所谓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可怕(1)
致单亲女孩的信
来信(1)
柯老师:您好。
我是您的读者。然而今天想和您说的却是书外之事。
因为这样的迷惑不知与谁诉。
我是一个尚未接触社会的17岁的小女孩。也许如“大人”所言,这社会到处藏匿着黑暗,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把未来的梦做的美好而不切实际。
但是究竟中国环境确如此,亦或是他们钻到钱眼儿里把金钱看得太重。
如其言,“现在的所谓的第一名不过都是用金钱换来的”。这样的情况我略知一二。但不相信这个世界竟然到处充斥着铜臭,天才的著作和名气,是拿钱买来的?真正的“智者”不得与金钱抗衡,所以掩埋在铜板的背后?这个世界难道如此的不公平吗?难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成了“至理名言”??
我好困惑。
我看了您的著作《童话人格》,很喜欢。也是第一次写信给您。
我是您笔下具有埃勒格特拉'俄狄浦斯'情结的女孩。
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并且年幼时由于母亲对我的“男孩装扮”,'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吧'您知道,我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孩。
我热爱绘画,写作,服装设计。希望将来可以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我记得李银河老师说,服装设计大师几乎都是同性恋(双性恋),呵呵,可怜我还没成大师呢?'
我真希望能和您交个朋友。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一些解答,为我这只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非常地感激您。
您的读者:晓羊
回信(1)
晓羊:你好!
谢谢信任。
你看过《童话人格》,就一定知道,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成长和形成的过程及环境。你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那么,据我的研究,缺少父爱或根本未享受过父爱的女孩,往往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极端的仇父,一种是对父爱的依恋(容易亲近年长的男性),而年幼时母亲对你的男孩装扮,一方面显示了母亲的严格教育,期望你将来像男孩那样自立;另一方面,过分的严厉可能造成你性格的某种扭曲。你已认识到,自己是我“笔下具有埃勒格特拉'俄狄浦斯'情结的女孩”。
我们刚刚开始通信,无从了解你更多的情况,柯老师能够告诉你的是,首先,不要对自己的所谓“同性恋”倾向看得太可怕。十七岁正值青春期,你从小姑娘长成少女,这个年龄无论男孩女孩,往往拥有更多的同性朋友。这些朋友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分享彼此的秘密,生活上不分你我。直到他们分别找到异性朋友,这样的友谊仍不会被取代,甚至可以维系多年。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不知你的情况是否这样?先不要急着给自己下断语,更不要认为自己是迷途的羔羊。
退一步说,即使自己真有“同性恋”倾向也不可怕。当下的中国社会已比过去大为进步,人们逐渐能用比较宽容的眼光看待这类现象。当然,同性恋毕竟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的人生相对于“正常人”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不顺,如世人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等等。
希望你能像柯老师在《童话人格》中做的那样,先条条缕缕梳理一下,认清自己。对于自己的母亲,也要用更成熟的态度看待她。一个女人独自将孩子带大非常不易,她一定经历过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当一个家庭没有男人支撑的时候,母亲将孩子打扮成男孩,似乎这样做就能使家庭更安全,更少受欺侮,是可以理解的。你已渐渐长大,而且将要独立面对社会,柯老师希望你更加体贴母亲,尽自己的力量给她温暖。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你感到幸福。
从信中看,你是有天份的女孩,爱好广泛,有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这是柯老师要特别夸奖你的。
祝你成为一只在草原上快乐奔跑的“小羊”!
柯老师
keyunlu@vip。sina
来信(2)
柯老师:您好。
收到您的信我真感到十分的意外。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作答,更感激您对我的关心和引导。
我知道人心向善,您把我的家庭环境想得多么美好。
我的母亲,该是个非常可怜的人.她本是个天性和谐、聪慧多情、只是渴求爱与安稳的女人。然而生活对她来说确有不公平,她在爱情道路上走的曲折而艰难。我曾经不懂事的嘲笑厌恶她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其实这不过就是在变相的补给自己没有得到的空虚。她还没有尝够爱情的滋味,所以骨子里追求爱情的脚步时刻没有驻足停留的那一日。然而由于生活所迫,让她早早的丧失了获取与享受爱情的自由。所以她比平常女人更渴慕男人给予的爱。她的爱情没有成长,当她面对一个倾慕的男人时,爱情手段竟然如同幼稚的少女。她的爱给了一个一个不忠的男人。她在悲观绝望之下,与不爱的男人结合。然而正值豆蔻年华春心荡漾的年纪,却得不到爱情的滋养,便度日如年。其后的痛苦记忆便在脑海里下意识的藏匿。
这就是我对母亲的理解。她给我穿男孩衣服的主张并非源于希望我像男孩一般坚强自立。小时候我很是羡慕同伴被妈妈扎着各种各样的小辫子的可爱,而我,为了给她省事,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就像撕不去的咒符标签,从小到大,在我身上整整贴了十七年。她向外界对我的夸奖就是“我这孩子就是爱看书,从来不晓得打扮,跟其他女孩可不一样。”
母亲对于男性的渴求与爱慕,让我这个女权主义者对这样的感情非常的鄙夷。所以潜意识的抗拒自己身上女性化的一面。对于男孩的好感会让我有种如坐针毡的乖戾感。
母亲曾对我谈起父亲。她自甘承认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的母亲很漂亮,然而却潜藏着一颗无知的头脑。她和父亲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主动提出分手。同年我的父亲便出国留学了,而他亦不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女儿。
我和我的父亲性情相似,嗜书如命,热衷于思考,所以这让我和母亲距离遥远。
对于我的同性恋倾向除上所诉,大概更主要的一点还是由于我太自恋、太自我了。我曾经非常的着迷一个女孩,是因为她很像我,让我有种她就是我的一部分的感觉。
我也不擅长交际,在我看来,与人交流不过是在锻炼自己的伪装能力。面具戴了很多,会很累。
说到家庭教育,我是在完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成长。母亲对我的态度就是放任自流式。倒是比较自由,性格可以随意发展。但是有好处也有坏处。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以及孤僻自恋的性格跟成长环境有莫大关系。
若真要说到生命中的引导,那就该是书本了。
最初发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难免会迷茫失措,痛苦不已。但是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想了好多。
我觉得关键还是不要把自己的性取向局限起来。
另外,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是关于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它的发展最终会落入唯我论的绝境,那么这种绝境是怎样的?
哦,我想这真是一封有点沉重有点乏味的长信,想必一定耽误您不少时间。如果感觉困扰,就请您回复我信尾的问题就好。非常地感谢!!
晓羊
回信(2)
晓羊:你好!
你信中对母亲的描绘很让我惊讶,这些“老到”的文字竟出自一个十七岁少女之手。你说,“我曾经嘲笑厌恶她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其实这不过就是在变相的补给自己没有得到的空虚。她还没有尝够爱情的滋味,所以骨子里追求爱情的脚步时刻没有驻足停留的那一日。然而由于生活所迫,让她早早的丧失了获取与享受爱情的自由。所以她比平常女人更渴慕男人给予的爱。她的爱情没有成长,当她面对一个倾慕的男人时,爱情手段竟然如同幼稚的少女。她的爱给了一个一个不忠的男人。……”
这让我了解了你的成长环境:一个始终没有成熟并自顾不暇因而更不可能给女儿充分关爱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你孤单寂寞,渐渐成长出对男性的某种“仇视”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你又说,对于男孩的好感会让你有种如坐针毡的乖戾感。根据柯老师的分析,这里起相当大作用的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母亲在与男性的交往与爱情中屡屡受挫,同时因为沉醉于自己的情爱而忽略了女儿,自己呢,“小时候很是羡慕同伴被妈妈扎着各种各样的小辫子的可爱,而我,为了给她省事,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就像撕不去的咒符标签,从小到大,在我身上整整贴了十七年”。就像《童话人格》中我对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的分析那样,小姑娘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缺乏男性亲长的关爱,在同类中又遭到歧视,没有人在意你的梦想,于是,你只好与书本为伴,在虚幻的王国中成长着自己的人格。
你一天天长大了,希望了解自己,弄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情形,那么,柯老师现在想告诉你,在你的心理深处,自卑情结与缺乏安全感始终伴随着你的成长——希望你从正面的意义上理解柯老师的这句话。自卑情结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根本柯老师的研究,它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重大情结,许多天才人物的人生都从战胜和克服自卑情结中获得动力。一个从不懂得自卑或缺少自卑体验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柯老师相信,有关自卑的体验你会有许多,从你的来信看,你有着同龄女孩所没有的成熟和观察力,这说明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战胜自卑的体验。
至于不安全感,你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只有女性的单亲家庭本身就是相对脆弱的,何况你同时还是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呢?希望柯老师的信能够给你一点温暖,希望你快快乐乐!
你问到“唯我论”,对这个哲学问题的探讨真那么重要吗?
因为对你的了解不多,先写这些。顺便说一句,你的信并未使我感到“困扰”,跟柯老师通信,不必那么敏感。
柯老师
心灵太极 第一部分
预备式:“白骨精”心灵瑜珈/体操
一位年轻副教授郑重其事和我讨论什么事最难。
他说,得了绝症想战胜绝症活下去,很难;陷入绝境想反败为胜,很难;企业濒临破产想起死回生,很难;但这些难都难不过他现在面临的难。
我问,他的难是什么?
他神色疲惫地叹道,他想在现代生存压力下活个成功,但纯粹因为太累,力不从心,而陷在困境中活不出来。
这位副教授将“纯粹因为太累”说得很加重。
我问,这为什么最难?
他说,惟有这个死局看着简单却围困了成千上万人,谁都没有办法。这难道不是最难吗?
如何解决这个看来简单又最难的问题?
年轻的副教授说他颇看了些书籍,听了些高论,还是没解决问题。
可以理解。面对严酷的生存境况,来不得一点纸上谈兵。
那么,到底该如何走出这难解的人生困境呢?
这让我们想到草山公园有座很难走出的迷宫,叫死亡之谷。
每隔半小时,便放一批大胆的探险者进入。
门口的告示是:“凡要赶火车、赶飞机和各种约会,没有足够耐心或勇气的人,请勿草率进入。”而进到里面的绝大多数人,会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的巷道,你会感觉如入死牢。大约半小时后,相夹的石壁上会亮起红色的“自助按钮”,一按,就会出现一个指示方向的绿色箭头。到了岔路口,想继续求助,眼前又会有按钮。一个个绿色箭头组成了指示系统,标出了走出迷宫的正确路线。
在人生中走出困境有如走迷宫,也要知道从哪里起步,第一步怎样走,第二步怎样走。在每个岔路口,都要有正确的方向。
或者说,必须有可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知道,电脑操作要用程序,不按程序来,想进入一个网站,浏览一份资料,完成一次交流,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生活中同样需要讲究程序。
要使自己活得更好,这个目的不错。
面对不堪的生存压力想走出困境,也不容置疑。
可是如何达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