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瘛�
步兵第1050团第2营(营长Ф·К·沙波瓦洛夫,政治副营长И·Ф·奥西波夫)的军人,在抗击敌坦克冲击时表现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这个营的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击退了敌坦克和步兵的无数次冲击。
А·Ф·博戈莫洛夫大尉指挥的第3营的官兵,在这儿表现得更为突出。博戈莫洛夫重伤不下战场,仍继续指挥全营战斗。由于他所表现的英勇无畏精神
。死后被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步兵第1008团第1营所有的士兵、军土和军官都由于参加这些战斗而荣获勋章和奖章。营长М·А·阿列克谢也夫和营党组织负责人К·乌先别科夫上尉还被授予苏联英雄的崇高称号。步兵第266师的步兵第1008和1010团因集体英勇行为而获得了三级苏沃洛夫勋章。
在Н·Н·拉达耶夫中校指挥的1054团(属步兵第301师)的地段上,接连几天进行着异常艰苦的战斗。敌人利用其位于高地的有利阵地,以及在砖房和企业的坚厚建筑物内预先构筑的抵抗枢纽部,对我各进攻分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拉达耶夫团应占领的居民点的所有通路,都被敌人用各种武器所构成的多层火力所封锁。而且苏军战士还必须在雪水泛滥的开阔平地上进攻。
当地平线刚刚开始发亮时,沿整个战斗地段上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这是苏军炮兵开始射击希特勒军队的掩体以及预先标定好的德军支撑点、抵抗枢纽部和其他火力点。
该团步兵分队几乎是紧随着炮弹的爆炸,就立即投入冲击。象往常一样,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冲在最前列。在这次战斗中,步兵第3营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И·Ф·谢尼奇金中尉带领全营冲击,表现十分突出。
在冲击过程中,苏联军人将敌人赶出了堑壕,并消灭了敌人的两个抵抗枢纽部。但希特勒匪徒一旦清醒过来和集中兵力后,立即就转入了反冲击,甚至在一个地段上还突破了我一个连的防御,并迫使该连后退。
然而希特勒匪徒没能推进多远。第3营的战士以猛烈的突击将他们击退,而后顺利地继续进攻。И·Ф·谢尼奇金由于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英勇无畏而荣获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这种显示苏联士兵完整的英雄主义形象的战斗情节,真是多不胜数!
经过数天交战,结果使登陆场的正面扩大了很多。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4月16日对柏林的进攻,就是从这个登陆场发起的。
这时,敌人在方面军右翼的抵抗大大增强。经航空兵和部队的侦察查明,在东波美拉尼亚有大批敌军兵力到达和集中。
为了消除来自北面的威胁,必须采取迅速而坚决的行动。2月2日,近卫坦克第l集团军即奉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其在奥得河的地段转交给友邻部队,然后以急行军向北面的阿恩斯瓦尔德地域前进。坦克第9军,近卫骑兵第7军以及大量的炮兵、工程兵部队和物资也调往该处。
德军从东波美拉尼亚实施反攻的威胁,一天比一天增大。
1月31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曾向最高统帅送呈如下内容的报告:
“1.由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脱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过远,到1月31日日终,我方面军战线的宽度已达500公里。
若К·К·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仍继续停滞不前,敌人毫无疑问将对拉得过长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采取积极的行动。
请命令К·К·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出动第70集团军向西进攻,即使能靠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的后方梯队也好。
2.请责成И·С·科涅夫迅速前出到奥得河。
朱可夫、捷列金”
最高统帅未立即答复我们的报告和给方面军以具体帮助。只是到2月8日,最高统帅才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下达任务,要该方面军于2月10日从格劳登茨—拉策堡地区实施进攻,粉碎东波美拉尼亚的敌人,占领但泽,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发起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全部完成所受领的任务。2月24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9集团军到达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加强了攻势。
3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也转入进攻,其主要突击力量是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由于这一军队集群的猛烈突击,使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加快了进攻速度。
3月4—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并于3月4日占领克斯林(科沙林)后,即转向东面进攻格丁尼亚和但泽(格但斯克)。白俄罗斯第l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前出到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地域后,即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号令临时配属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消灭格丁尼亚地域的敌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在消灭残余敌军部队的同时,前出到了波萝的海沿岸和奥得河下游。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较详细地谈一谈某些回忆录的作者,其中包括苏联元帅В·И·崔可夫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2月初前出到奥得河后,方面军领导人为何不要求最高统帅部定下不停顿地继续向柏林进攻的决心?
В·И·崔可夫在其发表于《十月》杂志和《现代和近代史》杂志的两篇回忆录中断言:“柏林在2月份即可攻克。而这自然会使战争早日结束。”(《现代和近代史》杂志,1965年,第2期第6页。)
有许多军事专家在报刊上发表意见反对В·И·崔可夫的这种观点(《军事历史杂志》,1965年,第3期第74—76页和第80—81页;第4期第62—64页。),然而崔可夫认为“这些反对意见并非来自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积极参加者,它们或者来自参与拟制斯大林和方面军关于停止进攻柏林和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命令的那些人,或者来自某些历史著作的作者。”(《现代和近代史》杂志,1965年,第2期第7页。)
必须指出,柏林进攻战役并非一切都象В·И·崔可夫所想的那么简单。
1月26日,当显然敌人已不可能依靠奥得河接近地上的工事阻止我军进攻时,我们曾向最高统帅部预先提出过建议,该建议的中心意思是:
方面军部队应在1月30日前到达别尔林亨(巴尔林列克)—兰茨贝格(戈茹夫—大波兰)—格列茨(格鲁德齐斯克)地区,前调后勤机构,补足储备品,然后于2月1—2日晨继续进攻,以便从行进间强渡奥得河。
我们设想随后在柏林方向发动迅猛的进攻,集中主力从东北、北面和西北迂回柏林。
1月27日,最高统帅部批准了这一建议。
1月2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И·С·科涅夫也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其内容是粉碎敌布雷斯劳集团,并于2月25—28日前出到易北河,而方面军右翼则协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攻占柏林。
这一建议也经最高统帅部于1月29日批准。
的确,正如В·И·崔可夫所说的那样,这时敌人在柏林的接近地上只有有限的兵力,其防御相当薄弱。这点我们是清楚的。因而方面军领导人曾给所属部队通报过如下概略打算:
“各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方面军务兵种司令员和后勤主任,向你们通报对最近时期的概略打算和对情况的简要判断:
1.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当面的敌人目前尚无任何大规模的反突击集团。
敌人也无绵亘防线。他现在只掩护着个别的方向,并企图用积极行动来解决一系列地段上的防御任务。
我们获得的初步情报表明,敌人从西战场撤下了4个坦克师和5—6个步兵师,并正将这些部队调来东战场。同时,敌人还继续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域和东普鲁士调来部队。
看来,敌人在最近6—7天内将把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域和东普鲁士调来的军队集中在施韦特—希塔尔加德—诺伊什切青一线,以掩护波美拉尼亚,不让我军前出到斯德丁和波美拉尼亚湾。
至于从西战场调来的军队集群,看来敌人会将其集中于柏林地域,以防御柏林的接近地。
2.方面军的任务是:在最近6天内,以积极行动巩固既得胜利,待后续部队赶上,将油料和弹药各补足2个基数;然后在2月15—16日以迅猛的行动攻占柏林。
在巩固既得胜利时,即在2月4日至8日期间,必须:
1)
第5、第8、第69和第33集团军应在奥得河西岸占领登陆场。而且近卫第8和第69集团军最好在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之间有一共同登陆场。若能做到,最好将第5和第8集团军的登陆场联结起来;
2)
波兰第1集团军,第47、第61和坦克第2集团军及骑兵第2军应将敌人击退到拉策堡—法尔肯贝格—希塔尔加德—阿利特达姆—奥得河一线。此后,除留下掩护部队以等待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到达外,其余部队应向奥得河转移以实施突破;
3) 2月7—8日应彻底肃清敌波兹南—施奈德米尔集群;
4) 突破时,仍使用各集团军现有的加强兵器;
5)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小修和中修应于2月10日前结束,使兵器保持完好;
6) 航空兵应展开完毕,机场上应有不少于6个基数的油料;
7) 方面军后勤部门及各集团军、各部队后勤部门应于2月9—10日前对战役的决定性阶段作好充分准备。
朱可夫、捷列金、马利宁”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2月初,敌人从东波美拉尼亚对我方面军突出在奥得河的主力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实施反突击的危险日益加剧。请看德国元帅凯特尔有关这方面的供词是怎样说的:
“在1945年的2—3月间,曾考虑利用波美拉尼亚基地对进攻柏林的俄军实施反攻。计划将‘维斯瓦’集团军群的部队隐蔽在格鲁琼兹地域,用以从后方突破俄国人的防线,并越过瓦尔塔河和内策河平原,前出到屈斯特林。”
这一企图也为古德里安上将所证实。他曾在所著《士兵的回忆》一书中写道:“德军统帅部打算在俄国人尚未把大量兵力凋集到前线,或当他们尚未猜出我方企图之前,用‘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俄军实施猛烈的反突击。”
法西斯德国军事领导人的上述证明,使人无容怀疑来自东波美拉尼亚的危险是实际存在的。然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导人及时采取了必要措施,来积极对抗敌人的反突击。
2月初,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间地带活动的德军,是第2和第11集团军,包括16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4个旅和8个战斗群。根据我方侦察情报,敌人兵力还在继续增加。
此外,在斯德丁(什切青)地域还有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可以将它用于柏林方向,也可用以加强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实际上后来正是这样做的)。
在北面存在如此严重威胁的条件下,苏军统帅部是否还能冒险用方面军主力继续对柏林进攻呢?
В·И·崔可夫写道:“至于说冒险,那么在战争中往往是不得不冒险的。何况在当时,冒险是有充分把握的。因为我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已前进了500多公里,而从奥得河到柏林只不过剩下了60—80公里。”(《现代和近代史》杂志,1965年,第2期第7页。)
自然也可无视这一危险,让两个坦克集团军和3—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直攻柏林。但敌人倘若从北面实施突击,就将轻而易举地突破我右翼的掩护而前出到奥得河渡口,从而将柏林地域的我方面军部队置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战争经验表明,冒险是需要的,但不能随意妄为。在这一点上,1920年红军对华沙的进攻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红军无充分保障就轻率地向前推进,结果不但未取得胜利,反而造成了我西线部队的惨重失败。
“只要我们客观地估计一下波美拉尼亚希特勒军队集团的实力,”В·И·崔可夫写道,“那么我们就可确信,敌人从该处对柏林方向我突击集团的任何威胁,都完全可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予以消除。”(《现代和近代史》杂志,1965年,第2期第7页。)
然而,实际情况却驳倒了这一论断。
起初,粉碎东波美拉尼亚敌人的任务,正是交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完成的。但该方面军的兵力十分不足,2月10日开始的进攻发展非常缓慢,10天的时间只推进了50—70公里。
与此同时,敌人却在希塔尔加德以南地域实施了反突击,迫使我军后退,敌人向南推进了约12公里。
最高统帅部在判断了当时的形势后,决定动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参加肃清当时总数已达40个师的东波美拉尼亚希特勒军队。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两个方面军共同粉碎敌东波美拉尼亚集团的作战,直到3月底才结束。你看这是多么艰苦的一仗。
В·И·崔可夫认为,在1945年2月,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能够派出8—10个集团军,其中包括3—4个坦克集团军,对柏林实施进攻。(《现代和近代史》杂志,1965年,第2期第7页。)
对这一说法同样不能同意。2月初,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8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团军中,留在柏林方向的只有4个不完整的集团军(即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的一半,以及第69和第33集团军)。(近卫第8和第69两集团军各有1个军在进行争夺波兹南的战斗。)方面军的其他兵力曾不得不转向东波美拉尼亚方面以粉碎该地的敌军集团。
至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在2月8日至24日期间,它正在实施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西北的进攻战役,它的主力(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和第2空军集团军)都参加了这一战役。敌人也向该处调集了大批兵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进攻17天之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各兵团推进了100公里,前出到了尼斯河,但强渡该河和向西发展进攻的企图未能胜利实现,方面军部队在该河东岸转入了防御。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过程中,我军部队曾遭受重大伤亡。
2月1日,我方面军各步兵师的平均人数为5,500人左右,而近卫第8集团军各步兵师的人数则在3,800至4,800人之间。两个坦克集团军有坦克740辆(各坦克旅的平均坦克数为40辆,而其中的许多坦克旅甚至每个旅只有15—20辆坦克)。乌克兰第1方面军当时也处于相同的情况。
除此而外,远在方面军后方的要塞城市波兹南仍在敌人手中,В·И·崔可夫本人指挥的部队直到2月23日尚未能将其攻克。
最后,也不能忘记有关部队物质保障的问题。这些部队在进攻的20天时间里向前推进了500多公里,在如此高速度前进的情况下,后勤单位自然掉在了后面,使部队在物资器材、特别是在燃料方面感到不足。航空兵也未能转移基地,因为当时所有野战机场都被雨水冲坏。
В·И·崔可夫没有分析在这种条件下后勤工作的整个复杂性,就写道:
“倘若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司令部能很好地组织供应并能把必要数量的弹药、燃料和粮食及时送达奥得河,倘若航空兵能按时转移到奥得河附近的机场上,而舟桥部队又能保障部队渡过奥得河,则我军的4个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就能在2月初进一步展开对柏林的进攻,再推进80—100公里,并从行进间攻克德国首都以结束这一规模巨大的战役。”(《十月》杂志,1964年,第4期第128—129页。)
在讨论如此重大问题时使用这么多的“倘若”,即使对回忆录作者来说,也不能认为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В·И·崔可夫所承认的下述事实,即供应紊乱,航空兵和舟桥部队掉在后面,本身就足以说明,在类似条件下要对柏林实行决定性进攻,纯粹是冒险。
因此,不论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或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1945年2月都不能进行柏林战役。
В·И·崔可夫还写道:“2月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召集各集团军司令员别尔扎林、科尔帕克奇、卡图科夫、波格丹诺夫和我到第69集团军司令部开会。他本人也到了会。正当我们坐下来讨论进攻柏林的计划时,高频电话机的铃声响了起来。我坐在紧跟前,对电话交谈听得很清。这是斯大林打来的电话。他问朱可夫当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元帅回答说,他正把各集团军司令员召集在科尔帕克奇集团军的司令部里,同他们一起研究进攻柏林的计划。
斯大林听完报告后,忽然(据我看,对方面军司令员来说是异常突然地)要求停止上述计划工作,而要我们着手准备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