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共产党掌握的保安机关揭露一起“反共和国阴谋案”,涉及小农党一些
领导人。1947年2月,苏军当局逮捕了小农党总书记科瓦奇·贝拉。纳吉·费
伦茨等逃亡国外。8月,议会进行新的大选,共产党获票率为22。3%,小农
党为15。4%,社会民主党为14。 9%。在大选后组成的政府中,左派联盟占
绝对优势。1948年底,国家保安机关又揭露一起在西方帝国主义者支持下的
新的反gemin阴谋,策划这一阴谋的天主教红衣主教明曾蒂及其同伙被捕。1949
… Page 60…
年8月,匈牙利通过宪法,正式宣布为人民共和国。
在捷克斯洛伐克,1946年5月选举,捷共获得总票数的38%,为第一大
党。6月,共产党人萨波托茨基当选为制宪议会主席,前流亡政府首脑、民
族社会党人贝奈斯当选为总统,捷共中央主席哥特瓦尔德出任民族联合政府
总理。在新政府26名阁员中,共产党9名,社会民主党3名,民族社会党等
三个资产阶级政党各4名,无党派人士2名。1947年下半年,国内发生罕见
的旱灾,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资产阶级力图利用这一困难和国际冷战形势,
把共产党排除出政府。为此,资产阶级政党的头目们匆匆奔走于美、英、法
和梵蒂冈驻捷使馆,并得到支持。1948年2月20日,12名资产阶级部长集
体向贝奈斯总统辞职,制造政府危机。捷共立即反击,哥特瓦尔德拜访贝奈
斯,向他转达了捷共中央的立场,要求总统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捷共中央
主席团发表告全体人民书,揭露反动派颠覆民族阵线政府的阴谋。为了防范
反动派诉诸武力,捷共中央要求加强工厂纠察队,并把它变成战斗队。21日,
布拉格10万群众在老城广场集会,支持捷共立场。全国各大城市和工矿企业
起而响应。22日,国家安全局破获了民族社会党军官企图破坏国家电台的阴
谋,进行了广泛的搜捕。24日,全国250万工人总罢工1小时,支持哥特瓦
尔德政府。在群众强大压力下,贝奈斯总统于25日接受12名部长的辞职,
并同意哥特瓦尔德提出的新政府名单。6月,贝奈斯辞职,哥特瓦尔德当选
为总统,萨波托茨基出任总理。二月事件以无产阶级的胜利告终。
在波兰,1945年6月,临时民族团结政府建立。出任副总理的前伦敦流
亡政府首领米科拉契克纠集农民党右翼分子,反对民主改革和战后波兰的新
边界。1946年6月,政府就设置参议院、土地改革和西部边界这三大问题举
行全民投票。经85。3%有投票权的公民投票结果,68%的选民反对设置参
议院,77%的选民支持土地改革,91%的选民赞同新划分的西部边界。1947
年1月,举行议会选举,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民主阵线候选人得到全国80%
以上的选票,工人党领导人贝鲁特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米科拉契克为首的农
民党在选举中惨败,该党一些重要成员宣布退出该党转到民主阵线方面。10
月,米科拉契克逃离波兰。
在保加利亚,1946年下半年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建立人民共和国,并组
成以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为首的祖国阵线政府。1947年审判了多起“叛
国案件”。秋天,农民党首领彼得科夫被处死。12月,颁布了保加利亚新宪
法。
在罗马尼亚,1946年11月举行议会大选,以共产党为首的民主政党联
盟获胜,得 347个议席,占总议席的83。 81%。竞选失败的国家农民党要求
英美政府不承认这次选举,其首领马尼乌等还决定逃往国外组织流亡政府。
1947年7月,他们在越境外逃时被捕。9月,议会决定取缔国家农民党,受
牵连的国家自由党宣布自行解散,这些集团的代表被逐出政府。12月30日,
国王米哈伊被迫签署退位书,议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
国。
民主德国建立后,也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政治经济体制。民德本是
德国东部农业区,土地较贫瘠,资源较匮乏,工农业生产率较低,加上二次
大战的破坏和战后对苏赔偿,以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等,国民经济陷于艰
难拮据的境地,并与在“马歇尔计划”援助下的联邦德国日益拉大了距离。
对此,群众日益不满。为了摆脱困境,政府于1953年5月28日宣布,在不
… Page 61…
增加工资的情况下增加工作定额10%。这种做法更遭到工人们反对,并引起
了全国性的罢工示威浪潮。6月17日,东柏林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由于西
方间谍特务的混入和美占区广播电台的煽动作用等,酿成流血事件。人们放
火烧毁书报亭、工会大厦、德苏友好大厦和警察局等建筑物,冲击监狱释放
大部分政治犯,甚至还将部长会议副主席奥托·努施克绑架到西柏林。苏联
驻军出动坦克干预,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东柏林“6·17事件”是东欧国家中群众第一次显示出反对推行苏联模
式的迹象。事件发生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政府承认了错误,并提出改进措
施,改善了人民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苏联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德
政策,宣布免除民德尚未还清的25亿美元的赔偿费,并把33个大企业移交
民德。1955年9月,双方正式缔结两国关系条约,苏联政府正式决定取消苏
驻民德高级专员的职位,并取消管制委员会为实行对德占领而颁布的法律、
命令和决定。至此,民主德国才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二、东欧各国的民主改革与经济建设
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东欧各国除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原来的工
业较为发达,其他都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农村中还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存在大地主所有制。1944—1948年间,在各国人
民政府领导下,普遍进行了土地改革。其做法大体相同,首先无偿地没收了
国内外法西斯分子的全部土地,然后规定了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超过限额
的土地,在南斯拉夫是由国家无偿没收,在其他国家是由国家低价赎买。各
国土地限额不一。如阿尔巴尼亚的限额是20—40公顷,保加利亚是20—30
公顷,南斯拉夫是25—35公顷,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是 50公顷,波兰
①
是 50—100公顷,匈牙利是 100—200霍尔特 。国家把没收或赎买来的土地
大部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少部分用来建立国营农场或公用林牧场。农
民分到的土地大都不超过5公顷。分地的农民除南斯拉夫外,一般规定要付
少量地金。土地改革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对发展农业生产和巩固人民
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战后几年,东欧各国还广泛地有步骤地实行了银行和工业的国有化。首
先把外国人和卖国贼的银行和企业没收,接着又颁布一系列法令将本国银行
和大企业收归国有,并宣布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对物价实行国家统一管理。
与此同时,各国开展了经济恢复工作。战争期间,各国损失十分严重。
波兰丧失了 60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约 1/6,70%的工厂和1/3的耕地被
破坏,华沙成为一片瓦砾。南斯拉夫有170万军民献出了生命,占全国人口
的10。8%,工农业损失过半。各国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在苏联
帮助下,经过几年辛勤劳动,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
水平。
发展国民经济 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各国按苏联的经济模式,在中央
集中领导下制订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南斯拉夫最先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8-1952年),规定
① 1 霍尔特= 0。57 公顷
… Page 62…
五年后的工业生产比1939年增长5倍。但1948年苏南开始公开冲突,该计
划在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于是,从1949年起,南斯拉夫着手另寻一条
以“自治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随着苏南关系的破裂和南斯拉夫走上一条不同于苏联的建设道路,共产
党情报局发起了反对“铁托分子”、“叛徒”和“帝国主义间谍”的运动。
为此,1948—1952年,在其他东欧国家共产党内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斗争,
凡对情报局决议持怀疑和反对态度,或主张按自己国情进行经济建设的干部
和党员,均遭打击和迫害。在这种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各国相继加紧实施按
苏联模式拟制的经济发展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从1949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捷克斯洛
伐克在“一·五”计划期间,新建125个大工业企业,扩建、改建109个企
业,工业总产量增加1倍。其机器制造业增加5倍,按人均计算已占世界第
四位。工农业比重从75:25变成83。7:16。3。保加利亚的“一·五”计划
四年提前完成,到1952年,工业总产量已相当于1939年的4倍,工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0%以上。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从1950年开始五年计划建设。匈牙利在“一·五”计
划期间,要求把匈建成一个“钢铁之国”。1954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量增
加1倍半,钢产量从86万吨增到160多万吨。在多瑙河边建立了一座规模宏
大的钢铁厂——斯大林冶金联合企业,它既生产钢铁,又能制造联合收割机、
工作母机、采矿机、以及卡车、轮船等。其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供出
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超过了农业。罗马尼亚在“一·五”计划完
成后,一大批新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工业产量超过1948年的2。9倍,也从一
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
波兰第一个建设计划是六年计划 (1950—1955)。这期间,建成和正在
建设的大工业项目共1250项。到1955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7
倍,工业化也达相当水平。
民主德国和阿尔巴尼亚从1951年起实施五年计划。民德在完成“一·五”
计划时,工业产量增加约90%。阿尔巴尼亚这期间工业产量增加 2。8倍,工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由 1938年的9。 8%上升到43。5%。
在农村,各国都开展了农业集体化。保加利亚进展最快,到1952年,农
业合作社的耕地面积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2。37%,加上国营农场,社会主
义农业已占全部耕地的75%。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农业
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 1/2。匈牙利农业合作社的耕
地面积在 1953年达到32。5%。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农业耕地面积在 1955
年达26。4%。阿尔巴尼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在1956年共占全国
耕地面积的39%。波兰的农业合作化进展较缓,到 1955年,农业合作社的
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2%。
到50年代中期,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都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但各国教条式照搬苏联经验,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使
国力承受十分困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有的国家
也实行强迫命令,粮食义务交售指标也过高,使农民的积极性受挫。这一切,
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有的国家如波兰、匈
牙利等甚至还有所下降。
… Page 63…
三、1956年波兰、匈牙利事件
波兹南事件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东欧各国引起强烈反
响,并相继发生一系列风波。其中以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最为
突出。
1956年3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贝鲁特在莫斯科
病逝,波党中央全会选举奥哈布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奥哈布就任后公开承认,
党在过去犯了很多错误,宣布为1948年被批犯“右倾民族主义”错误而被撤
职、后又被捕的前党中央总书记哥穆尔卡恢复名誉,并实行大赦。广大群众
强烈要求改革。但领导层中意见不一,未能及时制订出一个明确的革新纲领。
6月中旬,波兰西部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现名策盖尔
斯基厂)的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等,派代表团去当地市政府和
华沙的中央机械工业部请愿,未得满意答复。28日晨,该厂一万多名工人罢
工游行,向斯大林广场 (现名密茨凯维兹广场)进发。该市其他工厂的工人
和沿途不少群众也自动加入队伍,一些正在参加波兹南国际博览会的外国人
也来参加游行。队伍到达广场后,据估计已有20万人。示威群众高呼“面包、
民主、自由”、“要哥穆尔卡”和“俄国佬滚出去”等口号。示威群众代表
团要求当局接见解决问题,但遭拒绝。这时又谣传去华沙的代表被捕,于是
群情激愤,一场和平示威顿时变成了骚乱。一部分人冲击市人委大楼、省委
大楼和广播电台。一部分人打开监狱释放了全部犯人,并占领了检察院和法
院,抢走了一些枪支,向省公安局发动攻击。政府出动保安部队和坦克,当
晚骚乱被平息。在这一事件中,有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物资损失严重。
7月中下旬,波党举行七中全会。关于波兹南事件,全会决议认为:这
一事件是工人因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没有实现而失望的结果;但同时又是暗
藏的反gemin组织在与波兰为敌的外国势力的唆使下,利用工人的不满情绪,
进行罪恶的挑衅和武装骚动,来反对人民政权。全会决定采取措施,改善人
民生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会后,波党中央又决定推举哥穆尔卡重新担任
党的领导职务。
1956年10月19—21日,波党举行八中全会。哥穆尔卡在会上作报告,
提出了关于波兰目前政治和经济任务的纲领性意见。他认为,波兹南事件的
根本原因应“在党的领导中间去寻找”。他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如官僚
主义、个人崇拜、破坏法制等。主张在经济上调整工业结构,改善工业管理,
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企业工人自治相结合的体制。在政治上,认为党的生活
要民主化,对党政机关要加强监督。在谈到社会主义各国党和国家的关系时,
他说实现社会主义这个目标存在不同的道路, “每个国家应当有完全的独
立”。全会根据这一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并一致选举哥穆尔卡为党中央
第一书记。
匈牙利事件 在匈牙利,斯大林逝世后局势逐渐变化。1953年6月,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召开中央全会,开始揭露领导工作中一些错误,同意党中
央第一书记拉科西辞去所兼政府总理的职务。7月,纳吉·伊姆雷接任总理。
他提出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提高工资,放宽农村
政策,平反错误案件等。1955年3月召开中央全会,纳吉被指责“推行右倾
机会主义”,随后被解除所有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 Page 64…
苏共二十大以后,匈广大党员和群众强烈要求改革。由首都一些知识分
子组成的“裴多菲俱乐部”特别活跃。人们公开批评党的领导和现行政策,
有的人还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等口号。一些报刊登载了不少各种思想倾向
的文章。
1956年7月,匈党中央全会解除了拉科西的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其
副手格罗继任。但形势未得缓和。10月6日,匈政府为1949年以“铁托分
子”和“叛国”罪名而被处决的前外交部长拉伊克等举行葬礼,布达佩斯有
20多万人自动送葬。10月21日,各大报刊登出波兰哥穆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