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史下卷-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60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掀起环境保护运动,建立了一些有关的政治 

组织。各国政府也建立了有关的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如 1967 


… Page 201…

年瑞典最先成立环境保护厅,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案》,1970 

年日本成立环境厅。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绿党和绿色组织在西欧各国纷 

纷建立。1980年联邦德国建立绿党,当年就在联邦议院选举中获1。5%的选 

票。1984年西欧绿党在比利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他们作为一种新兴的政 

治力量正在崛起。 

    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国际性的合作。联合国从建立起就 

把自然保护问题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1949年在美国累克-塞克塞斯市召开 

了联合国国际自然保护科学技术会议。1958年起,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 

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60年代,联合国开始将自然保 

护活动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1961年经社理事会在810号决议中强调要建立 

禁猎区和类似的自然保护区网。1968年在巴黎召开了关于合理利用和保护生 

物圈的专家会议。1970年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这是 

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为了总结经验和开辟新的领域,1972年6月在斯 

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 

人民为了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维护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1973年 

1月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后,国际环境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由过去的10多项立法增加到100多项。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内罗毕举行特别会议,审查了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 

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强 

调在科研和环境管理方面加强国际合作。1987年联合国制订了《关于消耗臭 

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8年第43届联大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 

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全球增温问题。“警惕全球变暖”被定 

为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年3月,123个国家在伦敦举行“挽救 

臭氧层会议”,各种层次、主题的环境会议十分活跃。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了环境与发展大 

会,118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通过 

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等文件。150个国家签署 

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次历史上空前规模 

的盛会体现了世界各国携手保护“生命之船”——地球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 Page 202…

      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在世界编年史上,划分历史,恰好以十年为期,虽然略显牵强,但历史 

无非是世代的更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 

史上,显示了大体上十年左右就出现一个变化的五个周期阶段。 

     这五个变化周期阶段是:(1)40年代末到整个50年代的十多年间,是 

经济上的恢复重建; (2)60年代到70年代的十年间,是经济的繁荣发展; 

 (3)70年代是又一个转折的十年,资本主义经济由危机走向特有的“滞胀”; 

 (4)8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经历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 (5) 

在跨入90年代门槛之际,第五个变化周期的特征,已表现为以经济实利为主 

的经济安全理论的被认同,它将是一个比起维持现状更强调革新和变革的大 

变化阶段。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西方文化在强调人的主题前提下,协调物质 

奇迹与人性精神,同东方文化交往融汇,向交叉、多元化发展。 


… Page 203…

                  第一节 60—80年代末期的美国社会 



           一、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新边疆”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为艾 

森豪威尔政府所继续,但共和党政府的中间道路,毕竟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 

抑制。在经历了50年代前期的经济繁荣之后,自中期开始,美国社会经济形 

势终于走向恶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降低,黄金外流日趋严重,失业增加, 

物价上涨,科技发展受到苏联的挑战,贫困问题尤其是黑人贫困和遭受种族 

歧视问题日益突出,民权问题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头号社会问题。 

     1961年民主党参议员约翰·F·肯尼迪在大选中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理查 

德·尼克松之后担任总统。他当时说,他“是在七个月的经济衰退,三年半 

的经济萧条,七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以及九年的农场收入下降之后就职 

的”。从另方面看,美国也存在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肯尼迪 

抓住这点,指出:“我们希望,自动化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自动化能够 

提供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但是……这将需要劳资双方以及我们这些在政府中 

工作的人好好地开动脑筋。”于是,肯尼迪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 

统,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他1960年7月竞选时就已提出的“新边疆”的纲领性 

口号。他说,“我们今天是站在一个新边疆——60年代的边疆——这是一个 

存在着尚未知道的幸运和危险的边疆,一个充满着从未实现过的希望和威胁 

的边疆。”就其实质而言,肯尼迪的“新边疆”口号是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美国在全球争 

霸乃至向宇宙空间扩张鸣锣开道。 

     “新边疆”的对内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 

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房屋建筑和清除贫民窟提供经 

费和重新开发萧条地区,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消除种族歧视,抑止经济 

衰退,发展空间技术等。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取得了某些成就,特别是 

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肯尼迪政府意识到,美国不仅在经 

济衰退时,而且在经济繁荣时都存在购买力不足,开始把以减税为主的赤字 

政策当作推动和维持经济复兴的重要手段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国民生产总 

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肯尼迪竞选演说时许诺的5%的指标而达到5。6%,通 

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则有所下降。这种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 

活的赤字预算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肯尼迪的改革似乎也应验了他 

的哲学:“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据 

统计,减税后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将增加 134%,而年收入4 000 

美元的工人,收入仅增加 5。6%。原来,“帮助”穷人主要是手段,目的在 

于“保全”富人。 

    鉴于黑人等争取民权的运动风起云涌,肯尼迪政府于1963年6月提出了 

第一个比较彻底的取消种族隔离的民权立法,虽未获通过,却为约翰逊任内 

的民权立法奠定了基础。 

    肯尼迪的“新边疆”国内改革从总体上看,只取得了为数不多的成就, 

许多提案因受到国会保守派联盟的反对而被否决。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 

身亡,遗留下了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只不过是其 

后继者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前奏。 


… Page 204…

     “伟大社会”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约翰逊一上台就宣布要完成“新边 

疆”的未竟事业。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说,声称当 

前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从此“伟大社会”成了约翰逊对内 

政策的标志。 

    约翰逊利用肯尼迪死后的声望和他本人多年来在国会的关系网,在 1964 

年大选前,使肯尼迪遗留的52项立法提案的大部分 (45项)在国会通过。 

其中重要的是赤字减税计划。1964年2月,国会通过减税法,降低了公司税 

和个人所得税,由于减税对大公司和高收入阶层更为有利,约翰逊的民主党 

政府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前所未有的支持。1965年1月他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 

了“伟大社会”立法计划,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 

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的立法行动并付诸实施。 

     “向贫困宣战”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儿童与青年 

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在扩大 

社会福利方面,政府提出支持各级教育和卫生的法案。1965年通过“中小学 

教育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中小学实行普遍援助的法案;同年通过 

的“高等教育法”,是美国第一个向贫困大学生提供联邦奖学金和低利贷款 

的法案。在教育方面先后通过60多项法案,促进了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 

医疗卫生领域,1965年国会通过的医疗照顾法,给予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以医 

疗保险,同时规定对接受社会保障和抚养儿童的低收入家庭及无力承担医疗 

费用的家庭提供医疗补助。此外,还制订城市和环境保护立法。依据 1965 

年“住房和都市发展法”,由联邦政府拨款75亿美元用于城市改造。1965 

年至1967年制定了三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 

    在保障黑人平等权利方面,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1964年6月通过的民 

权法,基本上是肯尼迪政府遗留下来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 

族隔离制度;1965年民权法,又称选举权法,禁止在选民登记时采取文化测 

验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1968年民权法,又称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租和出 

售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 

     “伟大社会”计划是美国统治阶级所推行的自“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 

的社会改革计划,并且在立法上取得了成功。约翰逊任内,国会共通过435 

项立法,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政府的减税措施,扩大了私 

人企业内部资金的来源,刺激了经济增长。 1965年至 1970年期间,国民生 

产总值由 6 850亿美元增至9 770亿美元。同期,社会福利预算也有所增加。 

约翰逊任内,生活在官方编制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也由 1964年的3 610 

万人降至 2 410万人,占美国全部人口的比例从19%降至 12%。但是,“伟 

大社会”的改革在“人人受惠”的背后隐藏着服务于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动 

因。它企图在使企业界感到满意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穷人和少数民 

族状况,以缓和阶级矛盾,转移以民权运动为主的群众斗争方向;同时通过 

职业培训计划等使依赖政府救济的穷人获得就业机会,由“食税者”转变为 

 “纳税者”,提高他们的购买力。正由于此,它根本不在于也不可能改变资 

本主义的财富分配关系。约翰逊任内,美国利润有大幅度的增长,仅从1963 

年到1968年,美国制造业利润额就从349亿美元增至554亿美元,大大超过 

制造业的工资增长率,而从1947年至1969年,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依然如 

故。6O年代末,在美国社会底层仍存在着众多贫困现象。约翰逊政府的所谓 

 “消灭贫困”,成了一句空话。特别是随着美国在侵越战争的泥潭中愈陷愈 


… Page 205…

深,“伟大社会”的“既要大炮,又要黄油”的政策不可避免地最终导致改 

革的消逝。 



                    二、以黑人斗争为主体的群众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的空前高涨 富裕社会中的贫困,成为60年代美国社会 

不满的一个重要根源。而在穷人中最多的是黑人。他们的贫困更被各种种族 

歧视所加深。正如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黑奴《解放宣言》发表100周年 

时所指出的:100年前,“签署了解放宣言”,“但是,100年后,黑人依然 

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在种族隔离的镣铐锒铛声中,在种族歧视锁 

链的束缚之下,依旧过着悲惨的生活。100年后,黑人依然呻吟在美国社会 

的底层……”。这不能不促使黑人群众在60年代掀起更大的斗争浪潮。 

     1960年1月31日,北卡罗来纳农业和技术学院的四名黑人大学生在一 

家餐馆就餐遭到拒绝,他们每天在餐馆静候要求接待。这一斗争方式很快传 

到南方许多城市。黑人们以在饮食业、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静 

坐”斗争的办法,向种族隔离制发动了猛烈冲击,从而越出了50年代蒙哥马 

利市抵制斗争的范围。1961年5月,出现了“自由乘客”运动。黑人在白人 

同情者的支持下,在长途汽车上有意实行黑白混坐,展开州际旅行。尽管在 

阿拉巴马州遭暴徒袭击,汽车被焚毁,乘客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们以百折 

不回的毅力坚持斗争,终于迫使当局于当年9月宣布取消州际汽车上的种族 

隔离。黑人民权运动在1963年达到(禁止)。这一年,在南部11个州的115个 

城市,发生930起抗议示威,迫使肯尼迪不得不改变对民权问题的消极态度 

并于同年6月呼吁国会通过新的民权法。8月28日,25万黑人和白人在华盛 

顿林肯纪念堂集会。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 

演说,指出“除非黑人获得公民权利,否则美国就不会有安宁或平静”。这 

次和平集会和示威标志着争取民权的运动日趋壮大。 

     1964年以后,黑人斗争逐步走上了武装抗暴斗争的道路。该年7月,纽 

约哈莱姆区爆发了黑人骚乱。接着,美国大中城市抗暴事件迭起。1967年美 

国发生了128起种族骚乱。种族主义者加紧了反扑。1965年2月,主张“流 

血的战斗”的杰出的黑人民族主义者马尔科姆·爱克斯遇害。马丁·路德·金 

坚持非暴力斗争,但这位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也于1968年4月4日被种族 

主义分子杀害。这一事件导致36个州的138个城市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黑人抗 

暴斗争。约翰逊政府竟动员正规军近7万人镇压黑人。 

     美国统治阶级在采取镇压手段的同时,被迫对黑人作了一些让步。如改 

善一些黑人区的生活条件,宣布取消种族隔离等,同时注意吸收黑人上层分 

子进入议会、警察局等部门,还通过所谓“黑人资本主义”来培植少数黑人 

资本家充当垄断资产阶级代言人。但黑人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点缀。多数 

黑人仍处在贫困之中。 

      “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发展 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 

斗争还极大地促进了60年代“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高涨。 

      “新左派”运动,确切地说,始于1960年2月北卡罗来纳学院四名黑人 

学生的午餐静坐示威。它基本上是以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运 

动。据《幸福》杂志1960年统计,全国670万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大学 

生中,有75万自称是“新左派”。他们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 


… Page 206…

反对陈旧的教育制度,同时还参加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等。到后来,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卷入了这类社会浪潮。“新左派”对政 

治、社会问题的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特别要求改善美国社会中 

诸如黑人、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美洲印第安人学生和妇女等地位低下的 

社会各阶层的生存条件。目的在于唤起社会上大众文学、新闻报导、广播、 

电影、电视等乃至学术界对上述问题的关切,因而出现了从“下层”看社会 

的趋向。到了60年代中期,许多人参加了进步的青年组织,如“争取民主社 

会学生组织”等。“新左派”反对美国侵越战争的持续不断的斗争吸引了成 

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里几乎都掀起抗议浪潮。他们的认 

识从一般的反战,逐渐上升到指出这场战争是“美帝国主义的必然产物”。 

反战运动终于唤起美国公众舆论在 19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