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祜:(唱)俺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给你把花儿戴。 
  远处传来更鼓的声音 
  冬瓜:五更了。 
  张祜:俺猛然间想到杜工部的诗句:“五更鼓角声悲壮”!咱们怕是上当了。 
  冬瓜:俺是这么思考的,钱还是个小事情,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危险。主人您设想一下,当着天亮之后,一群手持刀枪棍棒绳索的官府捕捉破门而入,说是有人举报咱们犯了杀人之罪,他们在屋子里随便一搜就搜出一个渗血的布口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这不是人赃俱获办成铁案了吗! 
  张祜:可布口袋是刚才那个人留下的。 
  冬瓜:那人姓甚? 
  张祜:无从知晓。 
  冬瓜:那人名何? 
  张祜:无从知晓。 
  冬瓜:那人是何方人氏? 
  张祜:无从知晓。 
  冬瓜:三无,三无,如何说的清楚。 
  张祜:冬瓜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赶快回去看看那布口袋中到底装的什么,也好再作打算。 
  冬瓜回到客厅打开布口袋(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冬瓜跑回门口:主人!主人!好消息,好消息!袋子里装的是一颗猪头,这可是天价的猪头,待俺提到后面厨房去燎净了毛下到锅里多放些调料卤了,好给主人下酒。 
  这正是: 
  张祜:没事少托大,酒后不借钱 
  冬瓜:借钱毛十万,换得一猪脸。 
  (幕落) 天下第一碑的倒塌 
  故事从北宋年间往回倒叙。 
  一位新任的陕西都转运使到长安上任,在路经西岳华山时到山脚下的西岳庙拜谒,当时华阴县的官员们陪同前往。这位长官看到西岳庙棂星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座残碑,虽说只剩下残缺的底座,但据此估计出原碑的规模给人以一种震撼力。 
  长官转身对陪同的华阴县官员姚嗣宗说:可惜了一块好碑,什么人把它给破坏了。 
  姚嗣宗操着一口的秦腔回话说:被贼娃子给烧了。 
  长官:贼人这么猖狂是对正义的挑战,你们这些县官干甚么去了。 
  姚嗣宗:贼娃子势力大,咱这县里只有三、四十名弓箭手,寡不敌众。 
  长官大怒:岂有官家怕贼人的道理,是何方贼人如此胆大妄为,领头的是谁。 
  姚嗣宗:贼人号称百万,领头的姓黄叫黄巢。 
  听到黄巢这个名字,都转运使这才明白自己被姚嗣宗戏弄了。 
  那位都转运使所看到的残碑就是唐开元年间树立的唐玄宗御制华岳碑,这座石碑在唐朝号称“天下第一碑”。 
  开元十二年冬天,唐玄宗前往东都洛阳。当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到华岳庙附近时,玄宗告诉身边的人说自己看到上天派来主管西岳华山的华岳神在路旁迎接圣驾,他随即问身边的人,你们看见了吗? 
  身边的人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没看见。 
  关于鬼神这种事孔夫子有过很经典的说法,当他的学生季路询问鬼神方面的事,夫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间的事还没有办好谈什么鬼神。 
  唐玄宗的随行人员看不见华岳神这是真的,神呀龙呀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虚构的,真要是看见了才是见了鬼,但是你不能说皇上他老人家见了鬼,可以选择的答案只能是没看见。在这方面即便是有人为了讨好皇上也要掌握好分寸,如果皇上说看见路旁的树上蹲着一只猴子,你便可以说就是就是臣仔细看了一下还是只雌猴。但如若皇上说他看见一条龙时,你就不能奉承说那是一条青龙,因为龙这个东西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看到的。有一次唐玄宗在大明宫登高远眺终南山时突然宣布:朕看见一条白龙横卧在山间。在他身边的大臣们都说没看见,于是玄宗派人紧急召唤京师财富人物王元宝前来认证,王元宝很富有,在京师非皇家富人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再加上铜钱的名称也叫元宝,因而京师的人们多管铜钱叫王老。王元宝赶到现场后也往终南山那边看,他表示自己看到一条白色的物体横卧在山顶。玄宗身边的大臣们十分虚心的请皇上赐教为什么他们瞪大了眼睛也看不见白龙,玄宗说能看见白龙是要具备一定的身份与地位的,朕听说天下最富有的人可以和最尊贵的人相比,朕是天下最尊贵的人,王元宝是京师最富有的人,所以朕看见一条白龙,王元宝看见一个白色的物体。 
  说实话,天气好的时候鄙人也多次远眺终南山,白龙一次也没看见,细一想也是,当年像王维那样的大诗人看见的也不过是“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而已。 
  回到华岳庙前,为了证实自己的所见,唐玄宗召来随行的巫师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华岳神在什么地方,古人认为巫师能召来神,是人与上天沟通的桥梁。奉诏而来的巫师们左看右看看得一头雾水,只有一个资深的老年巫婆阿马婆勇敢的站出来替皇上分忧解难,阿马婆说自己看见华岳神就在大路的左边,那华岳神一头红色的披肩长发,穿着紫色的长袍,恭恭敬敬的跪在那里迎接圣上。 
  当众人簇拥着皇帝进入华岳庙后,唐玄宗又看见华岳神穿着一身正式的礼服俯伏在岳庙大殿东南的一颗古柏之下,而阿马婆则再一次现场公证说皇上所见是真实可信的。 
  西岳华山据说是唐玄宗的本命山。天宝初年的一天,宰相李林甫神秘的对另一个宰相李适之说,华山下面发现了一座特大的金矿,开采这座金矿可以使国家获得可观的财富,皇上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李适之不知道这是李林甫设下的圈套,就把发现金矿的喜讯回报给唐玄宗,唐玄宗听了十分高兴,就和李林甫谈论起开发金矿的事情。李林甫说其实这个消息臣早就听说了,只是因为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是王者之气聚集的地方,在华山动土开挖会挖断天子的龙脉泄走天子的王气,所以臣一直就不敢谈及金矿的事。经过李林甫这么一晃荡,李适之的形象在唐玄宗心目中矮了一头,政治上不得意,好在还有酒喝,“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在酒中八仙中李适之排名第三。 
  唐玄宗在西岳华山脚下看见西岳神之后龙颜大悦,下令树立碑石以示纪念,碑文由唐玄宗亲自撰文亲笔书写。这座御制华岳碑在第二年也就是开元十三年七月七日落成,石碑高五十多尺,宽十多尺,厚四尺五寸,换算一下的数据是,高十五米左右,宽三米多,厚一米五,时的人称这块碑为“天下第一碑”。碑的石料取自渭北的富平,工匠们在寒冬时节往路上浇水利用结冰的路面把巨大的石材运到华岳庙,这是北方古人运输超大超重物品的主要方法。华岳碑正面刻着唐玄宗御制的碑文,背面刻有当时随行的王公高官的官职与姓名,“制作壮丽”,“镌琢精巧”,无以伦比。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的军队攻入潼关占据华岳庙,在这里放了一把火,华岳碑前的五凤楼和碑楼熊熊燃烧将整座石碑烤的火烫火烫,就在这时天上突降暴雨,水火相交冷热相激,巨大的石碑顿时崩裂瓦解。 
  在矗立了一百五十五年后,天下第一碑只剩下了一部分残石。   康諐素的宰相情结 
  开元二十四年的一天,朝廷的文武官员们照例上朝。 
  官员们上朝不是排队买东西,谁先到谁站在前面,而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唐朝官员上朝时什么人站在第一排什么人站在后几排是由官品决定的,以文官班为例,一品的官员站在队伍的最前列,离皇上最近,接下来依次是二、三、四、五品。品级相同的官员再按照爵位排列,爵位高的站在前面,如果品级和爵位都一样那就要算小分了,这个小分就是官员的年龄,年龄最大的排在前面,这种排列方式是典型的论资排辈。不过这些官员中不包括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的大员,他们是国家领导人,上朝时分别排列在皇帝御座下面的香案两旁。 
  当文武官员按照秩序站立在皇宫的大殿上时,人们发现三品班中的将作大匠康諐素有些不同寻常,只见他一副重大节日时的打扮,穿着一身崭新的官服,脸上喜气洋洋的,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坐在宝座上的皇上,像是在企盼着特大喜讯。由于官员不是按照大小个排列,所以康諐素的视线受到前几排高个子官员的阻挡,不得不踮起脚伸长脖子,也不容易。在康諐素身边的官员们看到这种情况赶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他们是想笑来着,但不敢笑出声,这一是因为上朝时随意玩笑被监察御史发现是要罚款的,二是因为康諐素这个人人还不错,工匠出身,本分老实,具有朴素的感情,笑话这样的人有些不道德。 
  官员们很想知道康諐素是在企盼什么。 
  中央各部门每个官员都有自己获得消息的渠道,这些渠道有效地连接起来之后,天下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很快,人们得知就在前一天,当今圣上玄宗皇帝亲口说要让康諐素当宰相。 
  这个消息太出乎众人的预料了。 
  将作大匠是将作监的主管,将作监负责皇家宫室、宗庙、陵园的土木营建,等于说是皇家的建筑工程公司。康諐素这个将作大匠虽说官居从三品,但是和主流官员不是一种性质,他更倾向于能工巧匠,属于那种具有高超技艺的专业人员。说到精湛的技能、灵活巧妙的构思和设计,康諐素当之无愧,但要说到治理国家主管政务康諐素则是隔着行道,隔行如隔山。在诸位官员看来,即便是现在在京的高级官员全部落选,宰相的职务也不会轮到康諐素。 
  唐高宗时期,前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儿子来恒当了宰相,而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集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于一身的虞世南的一个儿子由于没有过人的才干,当了将作大匠。大臣许敬宗听说这件事后说:世上的事情竟然颠倒到了这种程度,“来护儿儿为宰相,虞世南男作木匠”,可见将作大匠在官员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也有能力很强的官员曾经当过将作大匠,比如两次担任宰相的李岘。 
  建筑选址之前先看风水地势是古代建筑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作为一个主管建筑的官员,康諐素在这方面也是个行家,他给自己住的宅子看了风水,得出的结论是住在这里的人能够当宰相。 
  曾经有四个人在一起畅谈平生的志愿,某甲说要到扬州去当刺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某乙说要发家致富,起码要有十万贯钱。某丙说要像神仙姐姐那样骑着白鹤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某丁总结高度概括和发展了前面三个人的志向说自己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只要你不说俺凭什么不能当皇帝,谈自己的志向未尝不可,问题是人家要相信。康諐素说风水学得出的结论显示自己能当宰相,大家都认为这是在白日做梦。 
  难道这一次康諐素会梦想成真? 
  唐玄宗确实说过要让康諐素当宰相。 
  事情要从牛仙客进入中央工作说起。唐玄宗要重用牛仙客,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坚决不同意,玄宗很是恼怒,他对张九龄说:你以为什么事情都由着你吗。这话可够分量的,皇帝生气的后果是张九龄被免去宰相职务,李林甫和牛仙客当了宰相。 
  牛仙客上任之后,唐玄宗问高力士外面对于这件事有什么反应,高力士如实地说外面的人议论纷纷,都说牛仙客是基层文吏出身也就能够写写公文,不具备宰相的才干和气质。唐玄宗听了当然不高兴,脱口说出一道圣旨:那就让康諐素去当宰相。 
  多年追随在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知道皇上是在说气话,你们不是说牛仙客出身低微吗,我索性就用一个更低微的康諐素,让你们说个够。但是在场的一些宦官政治上还不成熟,听不出玄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有人当天就把这件事透露给康諐素,说是今上十分看重你,准备让你当宰相。于是便有了康諐素穿上一身崭新的官服在朝堂上等待喜讯传来那一幸福时刻的镜头。 
  康諐素最终也没有当上宰相,但也没闹思想情绪,继续在将作大匠的岗位上为皇上服务。第二年冬天,玄宗给康諐素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去东都洛阳拆毁武则天所修建的明堂。康諐素提议说全部拆毁太浪费人力物力,不如只去掉上面一层让它变得低一些,就不那么显眼了。唐玄宗同意了康諐素的建议。明堂修建时就出现过问题,最上层有些歪,向西南方向倾斜,工匠们为了纠偏用木头在中间撑了一下。武则天说这样的支撑木让人家看见影响美观,于是技术人员提出搞几条龙装饰装饰,就雕出九龙盘绕。明堂的顶端原设计的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金凤,下面这一群龙出现后就成了九龙捧凤。尽管武则天已经当了皇帝,但对九龙捧凤还是有些顾虑,那条金凤最终被改为珠,九龙捧珠也是不错的创意。再说对于高层建筑顶端的装饰物来说,珠这种园形的东西终究要比金凤的造型经得起风吹雨打。 
  康諐素目测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出宰相,这个预言最终还是应验了,只不过那是康諐素离开人世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康諐素居住在新昌坊,唐朝有几个知名的风水专家都和康諐素的看法相同,他们把这块地方叫着“金杯地”,肯定会有居住在这里的人当宰相。后来有一个人买下了康諐素原现居住的宅院,而且真的成了宰相,这个人就是牛僧孺。 秦琼的枪与单雄信的槊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颁布命令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绘制在凌烟阁上,秦琼秦叔宝就是其中之一。而秦琼为大众所熟悉是因为他是《说唐》、《隋唐演义》这些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小说中的秦琼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名列第十六,这个排名似乎并不算高,但要考虑到这么一个背景:排在秦琼前面的那十五条好汉中,只有来护儿一个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余的人都是虚构的。这样看来秦琼的排位就不算低了,何况排在他前面的来护儿还曾经是秦琼的领导,对于秦琼有知遇之恩。 
  隋炀帝大业中期,秦琼在来护儿领导的部队中担任一个小头目,这期间秦琼的母亲去世,来护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吊唁。论地位,来护儿是右翊卫大将军、蔡国公,而秦琼只不过是军中一抓一大把的小头目之一,两者相差悬殊。主帅来护儿的这一举动让他身边的官员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问来护儿:军中的士卒、小头目战死或者家中遭遇丧事的事情简直是太多了,主帅都没有过问过,为什么单单派人去秦琼那里吊唁。来护儿回答说:秦琼这个人英雄强悍,而且很有志气和节操,同时具备这两点的人并不多,他将来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因此不能把他当作一个地位低下的人来对待。 
  来护儿的眼光很准确。 
  小说中的秦琼骑着一匹黄骠马,使的一双金装锏,杀手锏是他的绝杀之招。而在历史上秦琼的兵器是一杆长枪,这一点不论是在《唐书》还是在唐人的笔记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非常之人必有过人之处,秦琼的这杆枪比一般的枪要重的多。在跟着李世民围攻洛阳城时,秦琼曾经打过一次心理战,他将自己的枪扎在城下的泥土中,然后退到一旁观看,城中出来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想拔掉这杆枪,但众人一起动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拔动。这时候秦琼飞马赶到,他随手将枪拔起高举着像在玩弄一根木棍般从容离去。 
  就是因为秦琼的枪超出常规,所以唐初每逢有重大的国事活动,朝廷都会将这杆枪陈列在皇宫的殿堂上,用来彰显国家的武威。 
  秦琼骑的马叫呼雷驳,驳是指毛色青白相杂的马匹。小说中原本是尚师徒的坐骑最终落到秦琼手中的那匹呼雷豹,就是由呼雷驳演义而来的。小说中的呼雷豹一声怒吼能吓的其他战马屁滚尿流,而历史上那匹呼雷驳也有特别之处,它除了像其他马匹那样吃草料之外还经常喝酒,人喝酒喝多了眼睛发花,呼雷驳喝酒之后眼睛更好,“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 
  秦琼的枪有名气,单雄信的槊名气也不小。 
  槊和矛是同一类兵器,古人定下的标准是矛的长度超过一丈八尺就叫槊。《三国演义》中说张飞使一杆丈八长矛,三国时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4。2公分,一丈八尺就是四米多。单雄信的那杆槊光是槊杆就长一丈七尺,隋尺和唐尺差不多,隋尺承袭北周的尺度,一尺等于29。6公分,唐尺一尺等于30公分。按照隋尺折算下来,单雄信的所用槊的槊杆长达五米。这根槊杆是枣木的,是单雄信一手栽培。单雄信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在学堂外面栽下一颗枣树苗,等到他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把这颗枣树砍伐后做成了槊杆,槊杆有“拱围”那么粗。古时候形容粗细时有“把”和“拱”之说,“把”是指一只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