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喻世明言-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偿。〃老者道:〃什么屈官司?怎生断的?〃内中一人道:〃本县向毒上司明文,十家为甲。小人是甲首,叫做成大。同甲中,有个赵裁,是第一手针线。常在人家做夜作,整几日不归家的。忽一日出去了,月余不归。老婆刘氏央人四下寻觅,并无踪迹。又过了数日,河内淳出一个尸首,头都打破的,地方报与官府。有人认出衣服,正是那赵裁。赵裁出门前一日,曾与小人酒后争句闲话。一时发怒,打到他家,毁了他几件家私,这是有的。谁知他老婆把这桩人命告了小人。前任漆知县,听信一面之词,将小人间成死罪。同甲不行举首,连累他们都有了罪名。小人无处伸冤,在狱一载。〃
  〃幸遇新任滕爷;他虽乡科出身;甚是明白。小人因他熟审时节哭诉其冤。他也疑惑道:'酒后争嚷,不是大仇,怎的就谋一命?,准了小人状词,出牌拘人覆审。滕爷一眼看着赵裁的老婆,千不说,万不说,开口便问他曾否再醮?刘氏道:'家贫难守,己嫁人了。'又问:'嫁的甚人?'刘氏道:'是班辈的裁缝,叫沈八汉。'滕爷当时飞拿沈八汉来问道:'你几时娶这妇人?'八汉道:'他丈夫死了一个多月,小人方才娶回。'滕爷道:'何人为媒?用何聘礼?'八汉道:'赵裁存日曾借用过小人七八两银子,小人闻得赵裁死信,走到他家探问,就便催取这银子。那刘氏没得抵偿,情愿将身许嫁小人,准析这银两,其实不曾央媒。'滕爷又问道:'你做手艺的人,那里来这七八两银子?'八汉道:'是陆续凑与他的。'滕爷把纸笔教他细开逐次借银数目。八汉开了出来,或米或银共十一次,凑成七两八钱之数。〃
  〃滕爷看罢,大喝道'赵裁是你打死的,如何妄陷乎人?'便用夹棍夹起,八汉还不肯认。滕爷道:'我说出情弊,教你心服既然放本盘利,难道再没第二个人托得,恰好都借与赵裁?必是乎昔间与他妻子有好,赵裁贪你东西,知情放纵。以后想做长久夫妻,便谋死了赵裁。却又教导那妇人告状,拈在成大身上。今日你开帐的字,与旧时状纸笔迹相同,这人命不是你是谁?'再教把妇人拶指,要他承招。刘氏听见滕爷言语,句句合拍,分明鬼谷先师一般,魂都惊散了,怎敢抵赖。拶子套上,便承认了。八汉只得也招了。原来八汉起初与刘氏密地相好,人都不知。后来往来勤了,赵裁怕人眼目,渐有隔绝之意。八汉私与刘氏商量,要谋死赵裁,与他做夫妻。刘氏不肯。八汉乘赵裁在人家做生活回来,哄他店上吃得烂醉;行到河边,将他推倒;用石块打破脑门,沉尸河底。只等事冷,便娶那妇人回去。后因尸骸淳起,被人认出,八汉闻得小人有争嚷之隙,却去唆那妇人告状。那妇人直持嫁后,方知丈夫是八汉谋死的;既做了夫妻,便不言语。却被滕爷审出真情,将他夫妻抵罪,释放小人宁家。多承列位亲邻斗出公分,督小人赛神。老翁,你道有这般冤事么?〃老者道:〃恁般贤明官府,真个难遇!本县百姓有幸久〃
  倪善述听在肚里,便回家学与母亲知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有恁地好官府,不将行乐园去告诉,更持何时?〃母子商议己定。打听了放告日期,梅氏起个黑早,领着十四岁的儿子,带了轴儿,来到县中叫喊。大尹见没有状词,只有一个小小轴儿,甚是奇怪,问其缘故。梅氏将倪善继乎昔所为,及老子临终遗嘱,备细说了。滕知县收了轴子,教他且去,〃持我进衙细看。〃正是:
  一幅画图藏哑谜,千金家事仗搜寻。
  只因嫠妇孤儿苦,费尽神明大尹心。
  不题梅氏母子回家。且说滕大尹放告己毕,退归私衙,取那一尺阔、一尺长的小轴,看是倪太守行乐园:一手抱个婴孩,一手指着地下。推详了半日,想道:〃这个婴孩就是倪善述,不消说了。那一手指地,莫非要有间官念他地下之情,督他出力么?〃又想道:〃他既有亲笔分关,官府也难做主了。他说轴中含藏哑谜,必然还有个道理。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于思万想。如此数日,只是不解。
  也是这事合当明白,自然生出机会来。一日午饭后,又去看那轴子。丫鬟送茶来吃,将一手去接茶瓯,偶然失挫,泼了些茶把轴子沾湿了。滕大尹放了茶瓯,走向阶前,双手扯开轴子,就日色晒干。忽然,日光中照见轴子里面有些字影,滕知县心疑,揭开看时,乃是一幅字纸,托在画上,正是倪太守遗笔。上面写道:
  老夫官居五马,寿逾八旬。死在旦夕,亦无所恨。但孽子善述,方年周岁,急未成立。嫡善继素缺孝友,日后恐为所戕。新置大宅二所及一切田户,悉以授继。惟左偏旧小屋,可分与述。此屋虽小,室中左壁理银五千,作五坛;右壁理银五千,金一千,作六坛,可以准田园之额。后有贤明有司主断者;述儿毒酬自金一百两。八十一翁倪守谦亲笔。年月日花押。
  原来这行乐图,是倪太守八十一岁上与小孩子做周岁时,预先做下的。古人云知子莫若父,信不虚也。滕大尹最有机变的人,看见开着许多金银,未免垂涎之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差人〃密拿倪善继来见我,自有话说。〃
  却说倪善继独罢家私,心满意足,日日在家中快乐。忽见县差毒着手批拘唤,时刻不容停留。善继推阻不得;只得相随到县。正直大尹升堂理事;差人禀道:〃倪善继己拿到了。〃大尹唤到案前;问道:〃你就是倪太守的长子么?〃善继应道:〃小人正是。〃大尹道:〃你庶母梅氏有状告你,说你逐母逐弟,占产占房,此事真么?〃倪善继道:〃庶弟善述,在小人身边,从幼抚养大的。近内告有家财万贯,非同小可;遗笔直伪,也未可知。念你是缙绅之后,且不难为你。明日可唤齐梅氏母子,我亲到你家查阅家私。若厚薄果然不均,自有公道,难以私情而论。〃喝教室快押出善继,就去拘集梅氏母子,明日一同听审。公差得了善继的东道,放他回家去讫,自往东庄拘人去了。
  再说善继听见官府口气利害,好生惊恐。论起家私,其实全未分析,单单持着父亲分关执照,干钧之力,须要亲族见证方好。连夜将银两分送一党亲长,嘱托他次早都到家来。若官府问及遗笔一事,求他同声相助。这伙一党之亲,自从倪太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酒杯相及。今日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明日见官,旁观动静,再作区处。时人有诗云:
  休嫌庶母妄兴词,自是为兄意太私。
  今日将银买一党,何如匹绢赠孤儿?
  且说梅氏见县差拘唤,己知县主与他做主。过了一夜,次日侵早,母子二人,先到县中去见滕大尹。大尹道:〃怜你孤儿寡妇;自然该督你说法。但闻得善继执得有亡父亲笔分关,这怎么处?〃梅氏道:〃分关虽写得有,却是保全孩子之计,非出亡夫本心。恩相只看家私簿上数目,自然明白。〃大尹道:〃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梅氏谢道:〃若得兔于饥寒足矣,岂望与善继同作富家郎乎?〃滕大尹分付梅氏母子:〃先到善继家伺候。〃
  倪善继早己打扫厅堂,堂上设一把虎皮交椅,焚起一炉好香。一面催请亲族:〃早来守候。〃梅氏和善述到来,见十亲九眷都在眼前,一一相见了,也不兔说几句求情的话儿。善继虽然一肚子恼怒,此时也不好发泄。各各暗自打点见官的说话。
  等不多时,只听得远远喝道之声,料是县主来了。善继整顿衣帽迎接;亲族中,年长知事的,准备上前见官;其幼辈怕事的,都站在照壁背后张望,打探消耗。只见一对对执事两班排立,后面青罗伞下,盖着育才有智的滕大尹。到得倪家门首,执事跪下,呛喝一声。梅氏和倪家兄弟,都一齐跪下来迎接。门子喝声:〃起去!〃轿夫停了五山屏风轿子,滕大尹不慌不忙,跟下轿来。将欲进门,忽然对着空中,连连打恭;口里应对,恰像有主人相迎的一般。众人都吃惊,看他做甚模样。只见滕大尹一路揖让,直到堂中。连作数揖,口中叙许多寒温的言语。先向朝南的虎皮交椅上打个恭,恰像有人看坐的一般,连忙转身,就拖一把交椅,朝北主位排下;又向空再一谦让,方才上坐。众人看他见神见鬼的模样,不敢上前,都两旁站立呆看。只见滕大尹在上坐拱揖,开谈道:〃令夫人将家产事告到晚生手里,此事端的如何?〃说罢,便作倾听之状。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静听一会,又自说道:〃数次公子何以存活?〃停一会,又说道:〃右偏小屋,有何活计?〃又连声道:〃领教,领教。〃又停一时,说道:〃这项也交付次公子?晚生都领命了。〃少停又拱揖道:〃晚生怎敢当此厚惠?〃推逊了多时,又道:〃既承尊命恳切,晚生勉领,便给批照与次公子收执。〃乃起身,又连作数揖,一称:〃晚生便去。〃众人都看得呆了。
  只见滕大尹立起身来,东看西看,问道:〃倪爷那里去了?〃门子禀道:〃没见甚么倪爷。〃滕大尹道:〃有此怪事?〃唤善继问道:〃方才令尊老先生,亲在门外相迎;与我对坐了,讲这半日说话,你们谅必都听见的。〃善继道:〃小人不曾听见。〃滕大尹道:〃方才长长的身儿,瘦瘦的脸儿,高颧骨,细眼睛,长眉大耳,朗朗的一牙须,银也似自的,纱帽皂靴,红袍金带,可是倪老先生模样么?〃唬得众人一身冷汗,都跪下道:〃正是他生前模样。〃大尹道:〃如何忽然不见了?他说家中有两处大厅堂,又东边旧存下一所小屋,可是有的?〃善继也不敢隐瞒,只得承认道:〃有的。〃大尹道:〃且到东边小屋去一看,自有话说。〃众人见大尹半日自言自语,说得活龙活观,分明是倪太守模样,都信道倪太守真个出现了。人人吐舌,个个惊心。谁知都是胰大尹的巧言。也是看了行乐园,照依小像说来,何曾有半句是真话!有诗为证:
  圣贤自是空题目,惟有鬼神不敢触。
  若非大尹假装词,逆子如何肯心服?
  倪善继引路,众人随着大尹,来到东偏旧屋内。这旧屋是倪太守未得第时所居,自从造了大厅大堂,把旧屋空着,只做个仓厅,堆积些零碎米麦在内,留下一房家人。看见大尹前后走了一遍,到正屋中坐下,向善继道:〃你父亲果是有灵,家中事体,备细与我说了。教我主张,这所旧宅子与善述,你意下何如?〃善继叩头道:〃但凭恩台明断。〃大尹讨家私簿子细细看了,连声道:〃也好个大家事。〃看到后面遗笔分关,大笑道:〃你家老先生自家写定购,方才却又在我面前,说善继许多不是,这个老先儿也是没主意的。〃唤倪善继过来,〃既然分关写定,这些田园帐目,一一给你,善述不许妄争。〃梅氏暗暗叫苦,方欲上前哀求,只见大尹又道:〃这旧屋判与善述,此屋中之所有,善继也不许妄争。〃善继想道:〃这屋内破家破火,不直甚事。便堆下些米麦,一月前都策得七八了,存不多儿,我也勾便宜了。〃便连连答应道:〃恩台所断极明。〃大尹道:〃你两人一言为定,个无翻悔。众人既是亲族,都来做个证见。方才倪老先生当面嘱付说:'此屋左壁下,理金五千两,做五坛,当与次儿。'〃善述不信,禀道:〃若果然如此,即使万金,亦是兄弟的,小儿并不敢争执。〃大尹道:〃你就争执时,我也不准。〃
  便教手下讨锄头、铁锹等器,梅氏母子作眼,率领民壮,往东壁下掘开墙基,果然理下五个大坛。发起来时,坛中满满的,都是光银子。把一坛银子上秤称时,算来该是六十二斤半,刚刚一千两足数。众人看见,无不惊讶。善继益发信真了:〃若非父亲阴灵出现,面诉县主,这个藏银,我们尚且不知,县主那里知道?〃只见藤大尹教把五坛银子一字儿摆在自家面前,又分付梅氏道:〃右壁还有五坛,亦是五千之数。更有一坛金子,方才倪老先生育命,送我作酬谢之意,我不敢当,他再一相强,我只得领了。〃梅氏同善述叩头说道:〃左壁五千,己出望外;若右壁更有,敢不依先人之命。〃大尹道:〃我何似知之?据你家老先生是恁般说,想不是虚话。〃再教人发掘西壁,果然六个大坛,五坛是银,一坛是金。善继看着许多黄自之物,眼里都放出火来,恨不得抢他一锭;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滕大尹写个照帖,给与善述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善述母子。梅氏同善述不胜之喜,一同叩头拜谢。善继满肚不乐,也只得磕几个头,勉强说句〃多谢恩台主张〃。大尹判几条封皮,将一坛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轿前,抬回衙内,落得受用。众人都认道真个倪太守许下酬谢他的,反以为理之当然,那个敢道个〃不〃字。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干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自自里作成了别人,自己还讨得气闷,又加个不孝不弟之名,干算万计,何曾其计得他人,只算计得自家而己!闲话休题。再说梅氏母子,次日又到县拜谢滕大尹。大尹己将行乐园取去遗笔,重新裱过,给还梅氏收领。梅氏母子方悟行乐园上,一手指地,乃指地下所藏之金银也。此时有了这十坛银子,一般置买田园,遂成富室。后来善述娶妻,连生一子,读书成名。倪氏门中,只有这一枝极盛。善继两个儿子,都好游荡,家业耗废。善继死后,两所大宅子,都卖与叔叔善述管业。里中凡晓得倪家之事本末的,无不以为天报云。诗曰:
  从来天道有何私,堪笑倪郎心太痴,
  忍以嫡兄欺庶母,却教死父算生儿。
  轴中藏字非无意,壁下理金属有间。
  何似存些公道好,不生争竟不兴词。
  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
  一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朝司,有一个秀士,姓赵,名旭,字伯升,乃是西川成都府人氏。自幼习学文章,诗、书、礼、乐一览下笔成文,乃是个饱学的秀才。喜闻东京开选,一心要去应举,特到堂中,禀知父母。其父赵伦,字文宝;母亲刘氏,都是世代诗礼之家。见子要上京应举,遂允其请。赵旭择曰束装,其父赠诗一首。诗云:但见诗书频入目,莫将花酒苦迷肠。来年一月桃龙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其母刘氏亦叮咛道:〃愿孩儿早夺魁名,不负男儿之志。〃赵旭拜别了二亲,遂携琴、剑、书箱,带一仆人,径望东京进发。有亲友一行人,送出南门之外。赵旭口占一词,名曰《江神子》。词曰:
  旗亭谁唱渭城诗?两相思,怯罗衣。野渡舟横,杨柳析残枝。怕见苍山千万里,人去远,草烟迷。英蓉秋露洗服脂,断风凄,晚霜微。剑悬秋水,离别惨虹霓。剩有青衫千点泪,何曰里,滴休时。
  赵旭词毕,作别亲友,起程而行。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遂入城中观看景致。只见楼台锦绣,人物繁华,正是龙虎风云之地。行到状元坊,寻个客店安歇,守持试期。入场赴选,一场文字己毕,回归下处,专等黄榜。赵旭心中暗喜:〃我必然得中也。〃次日,安排早饭己罢。店对过有座茶坊,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赵旭见案上有诗牌,遂取笔,去那粉壁上,写下词一首。词云:
  足蹑云梯,手攀仙桂,姓名己在登科内。马前喝道状元来,金鞍玉勒成行队。
  宴罢归来,醉游街市,此时方显男儿志。修书急报凤楼人,这回好个风流婿。
  写毕,赵旭自心欢喜。至晚各归店中,不在话下。
  当时仁宗皇帝早朝升殿,考试官阅卷己毕,齐到朝中。仁宗皇帝问:〃卿所取榜首,年例三名,今不知何处人氏?〃试官便将一名文卷,呈上御前。仁宗亲自观览。看了第一卷,龙颜微笑,对试官道:〃此卷作得极好!可惜中间有一字差错。〃试官俯伏在地,拜问圣上:〃未审何字差写?〃仁宗笑曰:〃乃是个'唯'字。原来'口'旁,如何却写'么'旁?〃试官再拜叩首,奏曰:〃此字旨可通用。〃仁宗问道:〃此人姓甚名谁?何处人氏?〃拆开弥封看时,乃是四川成都府人氏,姓赵,名旭,见今在状元坊店内安歇。仁宗着快行急宣。
  那时赵旭在店内蒙宣,不敢久停,随使命直到朝中。借得蓝袍槐简,引见御前,叩首拜舞。仁宗皇帝问道:〃卿乃何处人氏?〃赵旭叩头奏道:〃臣是四川成都府人氏,自幼习学文艺,特赴科场,幸瞻金厥。〃帝又问曰:〃卿得何题目?作文字多少?内有几字?〃赵旭叩首,一一回奏,无有差错。仁宗见此人出语如同注水,暗喜称奇,只可惜一字差写。上曰:〃卿卷内有一字差错。〃赵旭惊惶俯伏,叩首拜问:〃未审何字差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