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文化。于是,中国学者开始系统地译介西方文化了。那个时候,同性恋一词在西方世界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而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病名,是由上文所说的那位德国医生起的。在观念上,它认为同性恋是疾病,这非但不先进,甚至落后于中国传统文化。不过,那时的学者还是把它当成先进文化译介到中国。(29)而从同性恋一词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它就被打上了歧视和偏见的烙印。

  “同性恋”一词的传入中国后,人们开始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变态,不正常,不自然等等。因此,人们对这类群体大都持歧视和排斥的态度。

  有人已经意识到,导致同性恋被歧视的一个原因是,同性恋一词带有贬义。于是,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兴起了两场造词运动。一次是把同性恋叫成同性爱;另一次是把同性恋叫做同志。笔者将分别做述评。

  先说说同性爱一词。创造这一词汇的是著名国内同性恋问题专家张北川。他觉得同性恋一词不好,有些贬义。所以,他就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同性爱。他认为,这个词不带贬义。不过,反对意见随即就出现了。比如著名同性恋者周丹就反驳说,“恋”和“爱”不都是一个意思吗?那同性恋与同性爱又有什么区别呢?另外,周先生还举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他说,日语中,同性恋与同性爱都是一个词,是没有区别的。而据周丹考证,最初是日本人先把西洋文化中的同性恋一词翻译成日文,后来中国学者才根据日文的翻译才创造了中文同性恋一词。而且,五四运动时期,一些上海的报纸和杂志用的就是同性爱一词。因此,同性恋与同性爱没有任何区别。(30)笔者认为,周丹的观点更有道理。笔者也找不出,同性爱与同性恋之间有什么区别。而事实上,张先生的造词运动也没有获得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使用这一词的人并不多。因此,通过把同性恋一词转变为同性爱来消除人们的歧视,是走不通的。

  再说说同志一词。它在同性恋人群中的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前文中也曾使用到同志一词,它就是同性恋的意思。把同性恋说成是同志,是香港戏剧家林奕华在1990年发明的。因为同志一词有点志同道合的意思,而且并不含有贬义,所以在同性恋群体中广泛流传。因此,如果你在香港看到了同志酒吧,它的意思是同性恋酒吧,弄错了可不好。大陆在20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了同性恋网站。它们也大都取名为“某某同志”网(如广州同志等)。不过,这个词也有它的缺陷,那就是难以被异性恋者认同。至少在现在,人们还习惯于称这类人是同性恋,而不是同志。另外,同志一词有其本身的含义,比如党员之间互称同志等等。因此,如果作为同性恋含义的同志一词发展起来,必定会与原来同志一词的含义发生冲突。这势必会造成混乱。因此,笔者推测同志一词恐怕走不了多远,也就只能在同性恋人群中使用,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因此,想用“同志”一词取代“同性恋”,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在当代,是不是需要发明一个新词来称谓同性恋者呢?

  笔者认为,不需要这样。同样一个称谓,在不同的时代,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比如说自由恋爱吧。在古代时就是不好的。人们觉得儿女的婚姻大事应该由父母做主,这是父母的权力。而现在人们则普遍认为自由恋爱是好事。父母和其他人最好不要干涉。如果强行干涉的话,还可能成为违法行为。当然,古代时大概没有“自由恋爱”这个词,不过,那时也应该存在类似的短语,能够描述这一现象。而笔者觉得,同性恋一词还算比较中性。人们可以从把它当成“坏事”变成当成“好事”。因此,人们不必改变同性恋这个词,只要把它的内涵加以改变,比如它不是病,而是一种自然现象等,就能改变人们的观念了。而且,与其他称谓相比,同性恋一词还好很多。比如有人称同性恋为屁精、玻璃等;港台一带则称基佬。因此,人们不如把创造或传播新语词的精力放在改变“同性恋”的内涵上。那样,“同性恋”一词的内涵就可能由负面价值转变为正面价值,也就没有改变的必要了。另外,在笔者看来,就现有的语词来看,还是同性恋一词更有生命力。

  从全世界范围看,同性恋者还是很受歧视的。不过,也有一大批人在为他们说话。当然,也有很多勇敢的同性恋者在为自己说话。前一种是有良知的人;后一种是勇敢的人。福柯就是这个阵营里的一员,他更新了人们对同性恋的观念。福柯鼓励人们追求快乐,而不是墨守陈规。他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快乐,而不是性对象。如果一个男子能够让我快乐,那为什么要拒绝?”福柯继续说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极其稀少、极其简单、极其可怜的法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世界中。当然,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但是还有多少关系应当存在啊!福柯指出,同性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创造,同性恋的性活动具有改变文明面貌的作用。简言之,在福柯眼里,同性恋绝不是一种可怜的、躲在角落里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具有正面的价值,而且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模仿,可以拓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它变得丰富多采,健康快乐。福柯因此呐喊说,只要男人与男人的婚姻不被承认,就谈不上有文明存在。

  中国也有一批人在为同性恋说话,比如李银河等人。李银河把福柯的观点系统地传入中国社会。此外,她和王小波多次表示,同性恋是人类一种自然而正常的情感。张北川也呼吁人们对同性恋宽容以待。这些人的声音已经发出,非常宝贵但还是比较微弱。当这类声音强大起来并被人认可之后,同性恋也就不会再被视为病态或罪恶。而这些声音强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它成为一个社会公共话题,而不仅仅是个别专家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当全社会都来关注同性恋问题的时候,它才有望最终解决,而不是说靠改变同性恋的称谓就能完成的。

  应当承认的是,相对于女同性恋来说,男同性恋都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同性恋”语词也就局限在了男同性恋。不过,本文所做的理论分析也是同样适用于女同性恋的。

  
  
  
  
  
  
  (11)同志文学影视

  网络出现以前,你想看看同性恋者的生活故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红楼梦》里有那么几章涉及到同性恋,不过还是给人蜻蜓点水、意由未尽的感觉。再说,《红楼梦》写的明朝的事,离我们远着呢,因此里面的故事也就缺乏一种亲切感。网络出现之后,你想看同性恋的故事,那可就简单多了。很多网站上收录着同志文学。这些文学作品的数量像爆炸了一样瞬间涌入网络。有句哲言叫物极必反。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同志文学的迅速扩张。以前,由于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文化受排斥,所以同志文学也就很罕见。而网络能够给现实社会提供一个缺口。因此,在现实社会受排斥的同性恋文化,就一下子涌入到网络中。

  文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宣泄情绪。而同性恋是最需要宣泄的一群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网络一出现,同志文学会大规模爆发。数量虽然上去了,可质量并没有跟着往上涨。很多同志文学有点像日记。作者们把自己经历的那些事说出来,就能算一篇文章了。他们的经历比较雷同,因此文章也比较雷同。笔者上文所述的同性恋故事稍加润色,也就可以成为同志文学作品了。

  他们的作品大都是这样的。首先是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是位同性恋者,却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心爱的恋人,然后他们的婚姻遭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拒绝和压力,最后演出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比如有的同性恋者最后选择了出家;有的同性恋最后选择了与异性结婚;还有的最后选择了自杀等等。拢共就是这么几种套路。

  不过,同志文学中也不乏一些精品。其中应该可以包括这样两部,一是《北京故事》,后来被它拍成电影《蓝宇》;二是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这两部作品的影响力很大。笔者准备对它们做些述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北京故事》是一部网络小说,它出现的时间很早,1998年的时候就在网上出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在网上,同志文学的数量也并不很多,优秀的就更少了。而《北京故事》却是一个例外。它的情节曲折动人;文笔流畅优美;人物的选择和塑造也十分成功。作者还能把景物与人物的心态和谐地融合起来。再加上它是最早一批以同性恋为主题的文章。因此,取得了不小的轰动。几年之后,香港的导演关锦鹏把它拍成了电影,改名为《蓝宇》,因为蓝宇是《北京故事》中的主人公。《蓝宇》在情节上与《北京故事》故事差不多。从表现手法上,都比较细腻、真切。因此,笔者把《北京故事》与《蓝宇》放在一块谈谈。

  《北京故事》与传统小说在写法上并无差异,只是内容上讲述的是两个男人的爱情故事。陈捍东是北京的一位高干子弟,后来成为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他的身边一直美女成群,也曾尝试与她们作爱,但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快乐。后来,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男人。蓝宇是一个东北青年,家境贫寒,在北京上大学。因为贫困,蓝宇成为捍东的男朋友,一场色情交易就这样开始了。捍东是情场老手,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从一开始,他就告诉蓝宇:“我们都不要认真,日后才能好聚好散。”但是最后他们发现,他们已经不能分离。不过迫于社会和亲人的压力,捍东最后娶了一位叫静平的女子为妻,蓝宇则默默地离开了他。后来捍东做生意失败,因为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审查,这个时候,蓝宇卖了捍东给他买的房子,又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钱,终于使捍东重获自由。当捍东想排除万难,好好地爱蓝宇的时候,蓝宇却在一场车祸中死去了……

  《北京故事》成功地塑造了陈捍东与蓝宇这两个人物形象。陈捍东是个生意场上的老手,看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然而,蓝宇却是一个例外。他还是个纯真的青年,有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他为人真诚,从不在钱的问题上占陈捍东的便宜。陈捍东觉得蓝宇是个与众不同、真正爱自己的年轻人。蓝宇是个来自东北的男孩,家境贫寒。独自一人到北京读书,感受着孤独与寂寞的滋味。这一切的改变开始与他与陈捍东的相遇。北京冬天来临了,天很冷、风很大。其他同学都已经回家过年了,学校里只剩下蓝宇一人。那天,蓝宇与捍东相遇,捍东问蓝宇,你冷吗?之后,捍东把身上的围巾解下细心地给蓝宇围上。一次,蓝宇生病住院,捍东听说之后,立刻跑去医院看他。总之,蓝宇觉得,在那个孤独的北京城里,捍东是他唯一的依靠。蓝宇的眼神忧郁、暗淡,只有捍东才能让它发出光彩。正值两人深深相爱的时候,陈捍东却又开始为结婚的事情烦恼。陈捍东已近中年,其母一直催促着他早点结婚。他自己也觉得,人长大了,就得结婚生子。但他与蓝宇的这段恋情,却要叫他欲舍难离。但经过思想斗争后,他选择了前者,与一个叫林静平的女子结了婚。作为补偿,捍东送给蓝宇一套别墅。而蓝宇对这套别墅并不感兴趣,他为失去恋人而感到痛心。此后,捍东的生活发生一次次的灾难。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三年之后,他就离婚了。之后,他的公司又因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审查。而这时,蓝宇卖了捍东给他买的房子,又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钱,想尽各种办法帮助捍东。当捍东从困境中走出,准备与蓝宇再续前缘的时候,蓝宇却在一场车祸中失去性命。

  小说另一处成功的地方在于描写了同性恋者所要面临的结婚压力。在文章中,捍东虽然在人际场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却胆小懦弱。他不敢反抗世俗社会的规则,宁愿放弃自己的幸福、伤害蓝宇的感情。而蓝宇身上则有一种倔强的性格,勇敢而又善良。他们两人很少向对方示爱,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让人真切的感受到爱的存在、爱的深沉。比如蓝宇与捍东分别重逢,他们相互拥抱,蓝宇对捍东说:“你胖了。”这句不能再简短的话却藏下了不能再深沉的情感。这时,捍东非常感动,紧紧搂住了蓝宇。再比如,捍东在得知蓝宇想要出国留学的时候,迅速帮他办好了护照。

  然而,小说的缺点也是现而易见的。文章的情节设置并不精致,而且给人感觉十分的假。比如作者叙述捍东送给蓝宇一套别墅,后来蓝宇为了救捍东就把别墅卖掉。这段情节就很假。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蓝宇的善良,那就需要蓝宇对捍东有所帮助。但蓝宇是个穷人,在钱的问题上无法帮助捍东。所以,作者先让捍东送给蓝宇别墅,然后蓝宇卖掉别墅就有钱帮捍东了。其实,按照小说原来的交代,捍东是拥有上亿资产的老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怎么可能缺少一套别墅的钱?再说,他在落难时还能为蓝宇办理出国的护照,怎么自己的事情却办不了?像陈捍东这样的人出事了,那肯定是件大事,蓝宇恐怕帮不了。另外,蓝宇这个人物的处理也有问题。作者将蓝宇的孤独、忧郁描写得不错,表现出身在他乡的感情。但是,作者把蓝宇与捍东的最初相遇处理成性交易则是很不好的。这是因为依蓝宇的个性,他不会做那种事。他会对那种人有鄙夷之情。作者这样做处理,会造成人物性格的前后矛盾。我估计作者当时写作的时候也没那么认真。她可能希望通过对性的描写吸引读者,所以,也没管那么多,把蓝宇最初的形象写了一个为钱而出卖肉体的人。

  不过,总而言之,一篇网络小说能写到这种程度也算不错了。再说,它出现的时间早嘛。所以,就占了不少优势。至少它流传开了,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甚至有人把它奉为同志文学的经典。因为它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后来,它就被改编成了电影,叫《蓝宇》。其中的两位主角分别由刘烨和胡军扮演。刘烨饰蓝宇;胡军饰陈捍东。他们演得都挺到位。刘烨还因此获得了台湾金马影帝奖。我感觉刘烨的眼神挺传神,明亮而忧郁,还真有点像蓝宇。另外,环境与背景选择的也不错,非常符合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态。多处环境渲染令人感动。比如北方的雪广阔而又洁白,蓝宇和捍东在雪景中微微哼唱起那首《最爱你的人是我》,让人对这段恋情顿生感动和羡慕之情。再比如蓝宇死后,捍东开着车子,四周景物飞快地变换,那首主题曲再度响起的时候,一种人生虚无的感觉油然而生。总之,作为大陆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能拍成这样就不错了。

  与《霸王别姬》相比,《北京故事》就显得单薄了许多,两者的风格也大不一样。在我看来,《霸王别姬》是国产电影中难得的精品。它的文化味很浓,艺术审美张力很大,历史背景广阔宏大,而且充满着对人性、生命、爱情等重要问题的追问。以前总有人说曲高和寡的道理。而《霸王别姬》则是一个例外,它是曲高而和者众。 

  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程蝶衣来到关家科班,恳求收留他学京戏。在进入科班后,却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歧视,原因是蝶衣是个妓女的儿子。惟有大师兄对他怜悯关照,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蝶衣的偶像和保护神。这个大师兄就是段小搂。后来,他们师兄弟俩在太监家唱堂会合演《霸王别姬》获得满堂彩。接着,他们的演出也获得了热衷于“捧角”的权势人物袁四爷的青睐。从此,师兄弟二人成了被人羡慕的名角。在《霸王别姬》这段京戏的表演中,段小搂扮演霸王;而程蝶衣扮演虞姬。时间一长,蝶衣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段小搂,并相约与大师兄唱一辈子戏。可是,段小搂后来却娶了一个叫菊仙的妓女。那时侯,段小搂还是个仗义、勇敢的男人。他看到菊仙被人欺负之后,上前解救,曾一个人面对好多人,脸上却毫无畏惧、退却之色。段小搂娶了菊仙后,蝶衣倍感孤独。蝶衣因此与小楼大发脾气,并宣布分手。蝶衣在抗战时期曾为日本人唱过戏。抗战胜利后,蝶衣被国民党抓走。这时,菊仙与小搂四处求人,帮助解救段小搂。后来,袁四爷帮了这个忙,解救了程蝶衣。这使小搂对袁四爷顿生敬佩之情。因为尽管年代动荡,但袁四爷总是个能吃得开的人物,不论在清朝末年还是在民国初年。不过,菊仙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