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克莎坦言,自己并不爱那个比自己大30岁的丈夫。当初嫁给他,完全是为了想换个环境。而如今,莎莎在事业有成的时候,也逐渐开始考虑起个人幸福的问题。

  1993年,张克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与青年阿山相识。两个人几乎同时坠入爱河,难以自拔。这是张克莎第一次全身心地去爱一个男人。在爱情的驱使下,她越陷越深,甚至忘记了自己身世,而阿山也开始与她谈婚论嫁…… 

  而此时,一场更大的险恶已经从天而降。 

  早在1990年上半年,张克莎曾与一个自称陈红利的长沙老乡不期而遇,并互换了名片。一年后,这个女人忽然给她打来电话,说自己遇到困难,急需一笔钱。不好驳老乡的面子,张克莎满口应诺了。此后,陈红利又几次开口“借钱”。张克莎婉言拒绝了她一次。没想到她脸色一变,阴狠地说:“大家出来混都不容易。我了解你现在的一切,你过去那些事,我还为你保着密呢!”  

  张克莎脑袋一下子蒙了。她不敢再往下想,当年那一幕幕难堪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如果自己身世被暴露,好不容易得来的家庭、事业都可能付诸东流,而且还会伤及丈夫和自己深爱的恋人。 

  陈红利摸透了张克莎的心思,钱越“借”越多,越“借”越频繁。累计“借”出近30万元后,张克莎已难以为继了。香港成了张克莎又一个伤心地,她害怕不小心又勾起那段婚外情,更害怕再遭不良人的敲诈。为了她的女人梦,也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张克莎征得丈夫同意后,再一次选择了逃亡之路。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在台湾的经历

  1995年春天,张克莎把丈夫安顿在香港,黯然登上了去台湾的飞机。在台湾的那段日子里,莎莎觉得总会想起她的丈夫赵先生。她觉得丈夫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而自己却忽略了他。她说:“我每天工作都是早出晚归,家里所有一切,包括拆洗被子都是他做,我在家里很少做事。其实对他来说好象是一个恩赐,他对我无微不至,而又没有怨言。”而那段时间,赵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一年进出医院很多次,而且他的经济情况也开始恶化起来。”

  莎莎想赚些钱给丈夫寄去。然而,她在台湾无亲无故,连生存都成问题。于是,她不得不到歌舞厅当舞女。凭着自己的美貌和高雅气质,她终于站稳了脚跟,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了,但每个月她仍要节省一笔钱寄给丈夫,并安慰他说,自己工作很顺利。   

  1997年,35岁的张克莎报名参加了台湾小姐选美比赛,她一下子成了名人。一些大款倾慕她的美貌,愿意花巨资与她共度良宵,甚至长期包养她,都被她严辞拒绝。她不想单凭自己的美貌吃饭,更不愿当花瓶或金丝鸟。从舞厅退出来后,她独资在高雄开办了一家中等规模的饭店,专门经营大陆菜。经过苦心经营,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丈夫的身体、生活状况让张克莎越来越牵挂。她每月按时寄回折合3000元人民币的美金,供他生活和治病之用,并花钱在广州买下住宅供丈夫居住。 

  2002年2月,居住在广州的赵先生病情忽然恶化。等她飞回广州,乘车赶到医院,已是晚上9时多,赵先生已经永远合上了双眼,任她怎么呼喊,再也没有回音…… 

  祸不单行,当年10月,深爱莎莎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莎莎重返大陆

  在经历了十几年躲躲藏藏的漂泊生活之后,在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张克莎决定返回故乡,不再躲藏,以真实的身份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2003年春节前夕,国内首例变性人张克莎结束了她十几年东躲西藏的漂泊生活,从台湾回到了大陆……她的老家湖南长沙。在这里,她迎来了她的特殊生日……变性20周年纪念日。

  后来,张克莎出版了个人自传《女人梦》。她想让大家了解一个变性人生活的辛酸,以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关怀。目前已是孤身一人的张克莎,也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感情:那个人看过她的书,对她有了了解,愿意和她厮守一辈子。②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第一变性人张克莎的故事。上一小节中,笔者曾介绍性倒错男孩虎子的故事。张克莎与虎子的经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在生理上都是男性,但心理上却都认同女性。不同之处在于,张克莎做了变性手术,她不再拥有男性特征(如###、胡须等),而是拥有了女人特征(如乳房等)。因此,人们会把张克莎当女人来看;而虎子没有做变性手术,他仍旧具有男性特征(如###、胡须等),但他的举止、做派却仍旧像一个女孩。因此,人们会把他当男孩看,一个女性化的男孩。

  张克莎与虎子的这个不同点是会对人们的态度产生影响的。相对来说,人们更容易宽容张克莎(变性人),因为她至少看起来不那么别扭,尤其是当人们不知道她是变性人的时候;而人们更容易歧视虎子(跨性别人),因为他看起来很别扭。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人们的这两种不同态度呢?有关这点,下一小节会做详细说明。

  5,酷儿理论

  法国著名女性主义思想家伊丽加莱曾将性别问题放置在“当代主题”的重要位置上,她说,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主题,它是这一时代的标志。而当代的主题就是性别问题。 

  对此,李银河说到:“我们没有证据否认,在西方,性别问题就是当代的主题,是时代的标志,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问题。”

  李银河之所以认同伊丽加莱的观点,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在当代的西方思想界,酷儿理论是一个热得不能再热的思潮。它的思想是振聋发聩的,是有可能改变人类面貌的。而酷儿理论的一个关注重点就是性别问题。因此,把西方当代主题说成是性别问题应该说是基本成立的。

  这些年来,性别问题一直是西方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因为西方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得很多,自然就会诞生许多成果。而酷儿理论则堪称这些成果的结晶。于是,笔者将把酷儿理论在性别问题上的思想介绍出来。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有可能改变人类的面貌。

  酷儿理论直接脱胎于后现代理论。在性别问题上,它与后现代理论、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观点都差不多。只不过它更进了一步、更深了一层。因此,笔者决定把这三个理论放在一块写。

  传统人学思想强调人的生理决定论,并以为用自然或人性可以解释一切,而且认为自然和人性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传统人学成了后现代理论的抨击目标。后现代理论认为,所谓自然、人性既非固定不变,也非普遍相同,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有很大差异的。后现代理论强调的是多元、变化和断裂。在所有的后现代思想家中,福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为了否定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的观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现存制度的人为性质,揭示出我们还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还能对现存的一切作哪些改变。”

  后现代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相比之下,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关注的视野要狭窄得多。不过,它却从后现代理论汲取精华、获益匪浅。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把后现代理论中的上述观点引入了性别领域。于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对性别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如前文所述,传统的性别观念把男女两性及其特征截然两分。它认为女性特征是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而男性特征是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并且认为,这些两分的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

  而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则猛烈抨击了这种传统的性别观点。它认为,性别特征的差异不是自然、天然固定下来的,是通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过程而创造的。比如传统观念让人认为自己的性别特征只能是唯一的、不变的,因此它是一种压制力量。而这是由于这些压制力量的存在,所以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才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而,传统性别观念对人有极大的束缚作用。后现代女权主义还认为,每个男性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他们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共同特征;而每个女性个体也是如此。它还反对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如黑与白、错与对、男与女等等),而是强调中间的过渡状态(如既不黑,也不白;既不是错,也不是对;既不是好,也不是坏等这样的状态)。它认为,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方式是一种压制力量。因而它提倡的是一种多元的男女存在方式,就好比一系列间色的色谱体系。这里我要提示各位一句。这里所说的色谱实际上就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学的光谱。我们知道光谱中包含很多种颜色的光,但每一种光与另一种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许多过度带。而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强调的就是这样一种多元的性别存在方式。

  下面,笔者讲讲酷儿理论中有关性别问题的思想。上文说过,酷儿理论与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观点差不多。因此,它也反对对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做截然两分的做法。它也尊重人们丰富多采的存在方式。此外,跨性别人群在酷儿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所谓跨性别人群是指喜欢穿异性服装的人、变性人、以及喜欢像另一个性别的人那样生活的人。酷儿理论家巴特勒认为,男女两性的界限是不清楚的,生理学统计表明,世界上有6%至10%的人天生就处在两性之间,他们的生理性别是不确定的。③  两性界限小清和有越米越模秘趋势的表现在当今世界随处可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在悉尼,打破两性界限的人们举行了一日的游行,有成千上万的‘正常”人看到了他们。美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就是一个男女同体的人,但他却是猫王以后最著名的歌星,是彼得·潘以来最著名的男女同体的民间英雄。他的存在是对男女两分观念的威胁。

  此外,酷儿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性别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它是由互动关系和角色变换创造出来的。因此,一个人的性别特征是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使今天他野性十足,明天他照样可以表现得温顺娇小。因此,性别的表达可以跟着感觉走,不必把自己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

  最后,酷儿理论对变性的看法别具一格。它认为,即使一个人想要变性,也没有必要做变性手术,他完全不必受这个罪,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完全不必一致,想穿哪个性别的衣服,就穿;想过哪个性别的生活,就过;想做哪个性别的人,就做;完全没有必要认为,只有改变第一性征(性器官、生殖器官)才有资格做某种性别的人。对于这点,笔者想简单说两句。上文中,我曾分别讲述了虎子和张克莎的故事。其中,虎子没有变性,是跨性别的人;而张克莎变了性,是变性人。因此,按照酷儿理论的观点,张克莎就没有必要变性。因为张克莎完全有权利过另一个性别的人过的生活。不过,张克莎的情况比较特殊。她曾表示,她对男人的那一套生殖器官就感到无法接受,因此想要去掉它。因此,酷儿理论虽然在变性的问题上的观点能对人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它不够全面。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性器官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想过另一个性别的人的生活,那他(或她)大可不必去变性。如果不能接受,那才有必要考虑变性。

  综上所述,酷儿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颠覆性的理论。它将会彻底改造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所有排他的少数群体变得狭隘,使人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观念的武器和力量。酷儿理论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有可能创造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昭示了下个世纪的曙光。

  6,张国荣的魅力

  与其他的演员不同,张国荣的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国荣身上既有男性的激越,又有女性的妩媚。我记得他在红馆的那场演唱会上是以女装示人。他是一个长头发的装束,那头发披散下来,直至腿部,脸上也上了装,唇上则沫了口红。这完全是一幅女人的装束。他本人则在那动感的音乐中尽显百媚干娇、风骚热辣。然而国荣越是如此,我却越觉得他魅力十足。其实,我对国荣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然而,自从我看了一部国荣主演的影片之后,我自信地认为我了解了这个人,而且他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那部影片就叫《霸王别姬》。据说,国荣为了演好那部篇子,几个月以来,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虞姬的动作和神态,生怕自己找不到感觉。国荣的执著精神由此可见一般。国荣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毫不隐瞒,他与唐先生毫无任何顾忌出双入对。而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我们同样能看到程蝶衣(国荣饰)对段小楼毫无顾忌的爱。简言之,张国荣是一位真正把人生与艺术交融在一起的人。《霸王别姬》中的他让当我明白了什么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是一场灵魂附体的演出。我心里清楚,虽然时间在不停地流逝,然而不管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国荣都将是不朽的。

  导演陈凯歌说:“《霸王别姬》中张国荣扮演的青衣演员程蝶衣,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的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以至当他最后拔剑自刎时,我们仍然觉得在看一出美朋的戏剧。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是笔者读到的,对人物性情解读最到位、最精当的评论。张国荣以他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上万的观众。然而,据我所知,他的独特表演也并非全都给他带来好处。有人认为他变态、漫骂他,尤其是当他在演唱会中以女装示人的时候。

  人言可畏。国荣虽然勇敢地展示自己,但他仍旧无法回避他人的评价。他很郁闷,而终因抑郁而死。2003年4月11日,愚人节那天上演了一场真实的故事,张国荣跳楼自杀。

  他走了,如蝶衣一样地走了,完成了他现实人生中的“人生如戏”。那一刻,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很多人不愿相信这个消息,因为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他、珍视他。而当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惨痛的消息时,每个人就开始用各自的方式怀念着自己心中永远的“哥哥”。

  不久之后,有关国荣的纪念书籍就纷纷涌现了。其中有一本叫《哥哥的半生……张国荣纪念特辑》,我一定要提一下。这本书是由李银河作序的。而这被看成是那本书最大的亮点。那么,李银河对国荣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李银河说:“张国荣的生命像流星一样陨落了。他在我心中是一朵自由开放的奇葩。他超越了男性与女性的“两分监狱”,自由自在地生活了46年,飘然而去。 

  盛行于西方世界的酷儿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它的主要批判目标是传统的两分思维方法。有些思想家把这种两分的思维方式称作“两分监狱”,认为它是压抑人的自由选择的囹圄。张国荣就是这样一位冲破了“两分监狱”的自由人,他有勇气选择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既爱男人,也爱女人;既穿男装,也穿女装;既有男性的激越,又有女性的妩媚。

  进入21世纪,超越性别和性别角色的模糊化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张国荣的生活姿态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未来世界的奥妙。” 

  陈凯歌与李银河说得都对。张国荣确实是一位既有男性特征、又有女性特征的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把这两种特征自由的表达出来。这也正是他的迷人之处。不过,现在我要问问,张国荣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在我看来,不也正是因为他勇敢地表现了上的女性特征吗?而这却是为我们的文化所不容的。我们的文化要求“男人就应该像男人”。在这样的文化中,一个类似于国荣的人的最终结果不外乎压抑、郁闷和自杀。难道我们还认不清这种文化的“吃人”本质吗?难道我们还能够允许这种荒谬的文化存在下去吗?我们为什么不对此加以改变?

  国荣虽然去世了,但是我们应当救救活着的人。

  7,男人哭吧不是罪

  《男人哭吧不是罪》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