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奇略-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⑧。金刚虽众, 
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 
 “于是,遣刘洪 
⑨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⑩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刘武周: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 
州西)人,后徙居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 )。隋炀帝时,任鹰 
扬府校尉。隋末,乘乱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 
北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唐初,与宋金刚等率 
兵南下,入据太原,以拒唐军。后被李世民击败,北走突厥被 
杀。 
      ③太原:郡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④宋金刚:原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力量之一,活动于易州 
 (治今河北易县)。后被窦建德击败,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 
谋与刘武周人据太原,企图南下与唐争天下。其后为唐军击败, 

… 页面 228…

百战奇略                                                            ·226· 

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杀。 
      ⑤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 
      ⑥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尚未称帝而为秦王。 
      ⑦垂:史载原作“悬 ”、《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 
祖赵匡胤始祖嫌名 (“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为 
 “垂”。 
      ⑧捍蔽:谓保障,屏蔽。 
      ⑨刘洪:史载并无其人;据新、旧《唐书·刘弘基传》所 
载内容,疑刘洪为“刘弘基”之误。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 页面 229…

百战奇略                                                           ·227· 

                              55.劳战 

       【提示】 
      本篇以《劳战》为题,取义于“劳困 ”,旨在阐述先敌占 
领有利地形对于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它认为,在对敌 
作战中,如果有利地形先为敌人所占领,我后于敌人而匆忙奔 
走去应战,那么,我便处于疲劳被动而易为敌人打败的不利态 
势。本篇所引孙子“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一语,趋,本意奔 
赴,此处谓仓促;趋战,谓仓促应战。全句意思是,后到战场 
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战争实践表明,地形条件的利弊,是 
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先敌占领有利地形,使自己处于以 
逸待劳的地位,无疑是争取主动,摆脱被动的重要一着。因此, 
强调作战中要先敌占领有利地形,便成为历代兵家的一条重要 
作战指导原则。西晋末年,汉(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身,为刘 
渊所建)将石勒击败晋将刘琨、姬澹的作战,就是较好体现这 
一指导原则的成功战例。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司空刘琨发兵十 
余万进攻汉将石勒军于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 ),以将军姬澹 
率步骑兵二万为前锋,“琨自为后继”(见《晋书·刘琨传》) 
而屯兵于广牧(今山西寿阳西北之故城 )。面对晋军的进攻, 
石勒率军将要迎战;有人以晋军“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见 
 《晋书·石勒记》,下同)为由,建议采取“深沟高垒以挫其 
锐”的坚守防御之策。但是,石勒却认为此种建议乃是“不战 

… 页面 230…

百战奇略                                                           ·228· 

而自取灭亡之道 ”,非但不予采纳,反而“立斩谏者 ”。他根 
据晋军远道而来“体疲力竭 ”、其兵虽多但“号令不齐”等致 
命弱点,采取了先据险要设伏待敌的正确方针。交战中,他又 
灵活地运用收兵佯败、诱敌入伏的战法,结果大败姬澹,使晋 
军遭到“一军皆没;并土(指并州全境)震骇”(见《晋书·刘 
琨传》)的重大挫折。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有利地形已为敌人抢先列阵而占领, 
我军在后匆忙赶去交战,就会因为疲劳被动而被敌人所战胜。 
诚如兵法所说:“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西晋时期,司空刘琨派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实为刘琨 
所发晋军的总兵力数)进讨石勒。石勒将要率兵抵抗,有人向 
他建议说 :“姬澹兵马精锐强盛,其锋芒锐不可当,因此我们 
应当构筑深沟高垒以挫折敌人锋锐,从而促使双方攻守形势发 
生变化,这样必定可以获得全胜 。”但石勒却说:“姬澹部队 
远道而来,已经精疲力竭,实属乌合之众,缺乏统一号令,可 
以一战将其擒获,哪里还称得上精锐强盛 !现在敌人已经来 
到,怎么可以放弃这个击敌的好机会呢?况且大军一经行动, 
又怎么容易中途退还!倘若姬澹乘我们退还之机而袭击我们, 
我们将处于自顾不暇的困难境地,哪里还能构筑深沟高垒以抗 
御敌人!你的这个建议实质是个不战而自取灭亡的办法 。”石 
勒说完便杀了提建议的人,然后派遣孔苌为前锋都督,明令全 
军凡是后出战者一律处斩。于是抢先于山上设置疑兵迷惑敌人, 
分别埋伏两支部队。石勒亲率骑兵正面迎战姬澹军,刚一交战 
便伪装兵败而后退。姬澹挥军随后追击,石勒所设伏兵前后奋 

… 页面 231…

百战奇略                                                          ·229· 

起,实施夹击,姬澹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原文】 
      凡与敌战 ,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 
则我劳而为敌所胜 。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晋司 
空刘琨②遣将军姬澹③率兵十余万④讨石勒⑤。勒将拒之,或 
谏曰 :“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 
守势异,必获万全 。”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 
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⑥,胡可舍 
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⑦!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 
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 。”遂斩谏者。以孔苌 
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 
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 。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 
击,澹大败而退。⑧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刘琨:晋将。魏昌(今河北定县南)人,字越石。西晋 
惠帝时,因其平定东平王司马懋有功,封广武侯,官至振威将 
军。愍帝即位后,拜司空,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诸 
军事。 
      ③姬澹:亦称“箕澹 ”。北魏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人, 
字世雄。官至信义将军。后率众归晋。刘琨以其为前锋讨石勒, 
兵败被杀。 
      ④(姬澹)率兵十余万:此姬澹所率兵力数,出自《晋书· 

… 页面 232…

百战奇略                                                          ·230· 

石勒记上》但《晋书·刘琨传》则称:刘琨“悉发其众,命澹 
领步骑二万为前驱 ,琨自为后继 ”。据此可见,本篇所说的 
 “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之数,当为晋北伐的总兵力数, 
而非姬澹前锋军的兵力数。 
     ⑤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羯族,上党武乡(今山 
西榆社北)人,字世龙。青年时被掠卖到山东为奴,与汲桑等 
人聚众起义。后投汉刘渊为大将。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 
 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石勒败晋刘琨军 
时,仍为汉之大将。 
     ⑥寇已垂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援又垂至 ”,今据史校 
改。 
     ⑦岂易中还: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不宜易远 ”,今据史校 
改。此句意谓怎么容易中途退还。 
     ⑧本篇史例出自《晋书·石勒记上》又见《晋书·刘琨传》 

… 页面 233…

百战奇略                                                           ·231· 

                              56.佚战 

       【提示】 
      本篇以《佚战》为题,旨在阐述胜仗之后如何防止松懈斗 
志、丧失警惕而导致失败的问题。佚,通“逸 ”,安闲也;放 
佚,谓放荡安闲,这里作“放松警惕”解。它认为,在打了胜 
仗之后,不可凭恃胜利而放松警惕,相反,则应当更加严阵以 
待,处逸犹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战争的经验展示了这样一 
条规律:胜仗之后,往往是人们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而放松 
警惕,则极易为敌所乘而转胜为败。本篇正是从这一历史的经 
验教训中,提出了“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和“佚而犹劳”的重 
要指导思想。这是十分可贵的。 
      战国末期,秦将王翦奉命率军伐楚到达前线后,从当面敌 
情实际出发,采取了坚壁不战之策。他处逸犹劳,保持高度警 
惕。为了养精蓄锐以更有效地打败楚军,王翦一面“日休士洗 
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一面组织部队大力开 
展以“投石超距”为内容的军事训练,把关心抚慰士卒生活同 
加强部队军事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为其后取得对楚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不可依仗自己取得了胜利,就放纵部队以 

… 页面 234…

百战奇略                                                          ·232· 

至丧失警惕,应当越发严加戒备以等待敌人的再次进攻,做到 
处于安逸的条件下,仍像在劳困的环境中那样常备不懈。诚如 
兵法所说 :“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战 
国时期,秦国将领王翦奉命率领六十万大军取代李信去攻打楚 
国。楚国获悉王翦增加了兵力来进攻,于是调集全国的军队 
来抗击秦军的进攻。王翦率军一到战场,就立即构筑坚固工事 
进行防守,不肯主动出战。楚军多次出兵挑战,秦军始终不出 
兵应战。王翦每天让士卒休养沐浴,改善伙食以抚慰关心他们, 
并且亲自同士卒一道用餐。这样过了很久,王翦便派人去询问: 
 “军营中在作游戏活动吗?”回报说:“部队正在作投掷石弹 
和跳越障碍等活动 。”听此报告后,王翦于是高兴地说:“士 
卒现在可以使用打仗了 。”楚军因为屡次出兵挑战而秦军并不 
出兵应战,无奈只得向东撤退。王翦乘机出兵追击,命令精锐 
部队奋勇追杀,结果大败楚军。 

       【原文】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 
犹劳。法曰 :“有备无患。”①秦王翦②将兵六十万代李信③ 
击荆④,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 
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 
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 :“军中 
戏乎?”对曰 :“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 
击,大破荆军。〕⑤ 

       【注释】 

… 页面 235…

百战奇略                                                          ·233· 

      ①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 
     ②王翦: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 
曾先后率兵攻破赵国、燕国和攻灭楚国,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③李信:战国秦将 。曾率兵击败燕军,俘虏燕太子丹。 
     ④荆:古代楚国之别称。因其原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 
西)一带,故名。另一说,秦称楚为荆是因避秦庄襄王子楚之 
讳。 
     ⑤本篇《佚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佚 
战》补人。此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页面 236…

百战奇略                                                           ·234· 

                              57.胜战 

       【提示】 
      本篇以《胜战》为题,乃继《佚战》之后,进一步阐述胜 
仗之后如何防止产生骄惰情绪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 
如果打了胜仗,不可产生骄惰情绪,而应当日夜加强战备以防 
敌人袭击。这样,敌人即使来攻,我也不会遭到失败。本篇引 
 自《司马法》的“既胜若否”一语,意思是,打了胜仗要像没 
打胜仗一样。其实质是告诫人们要警惕和防止胜利后的骄惰情 
绪的滋生。“骄兵必败”,这是军事斗争的客观真理 。古往今 
来的战争实践经验证明,未有将骄卒惰而不导致作战失败的。 
特别是在打了胜仗之后,如不能正确对待胜利,往往容易产生 
骄傲,由骄傲而产生怠惰,由怠惰而放松警惕,最后必然为敌 
所乘而转胜为败。因此,胜仗之后,能不能保持“既胜若否” 
的思想和态度,乃是衡量将帅是否具有深谋远虑的重要标志。 
本篇正是从这个意义展开论述的。 
      秦末,反秦起义军重要首领之一的项梁,他在接连多次打 
了胜仗之后,所以反被秦军击败而身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由于他不能正确对待既得胜利,产生了严重的骄傲自 
满思想所致。他既“益轻秦,有骄色 ”,又不听取别人的正确 
劝谏,不败而何?这从反面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为将帅者始 
终保持“既胜若否”的清醒头脑和谨慎持重的思想态度,乃是 
巩固和发展胜利,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之一。 

… 页面 237…

百战奇略                                                           ·235·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取得胜利而敌人遭到失败了,不 
可因此而骄傲怠惰起来,应当日夜严加戒备以防敌人来攻。这 
样,敌人即便敢于来犯,我军因有准备而不会发生危害。诚如 
兵法所说 :“打了胜仗的时候,要像没有打胜仗那样(保持高 
度戒备)。” 
      秦二世胡亥统治末年,反秦起义首领项梁派遣刘邦、项羽 
率兵从另一路攻打城阳,血洗了城阳全城。然后西进,又于濮 
阳东大破秦军,秦兵收缩退入濮阳城。这时,刘邦、项羽便转 
兵进攻定陶,继而向西攻占地盘而抵达雍丘,再次大破秦军, 
击斩了秦朝三川郡守李由,然后回军进攻外黄。义军接连打了 
几次胜仗之后,项梁更加轻视秦军,骄傲情绪溢于言表。令尹 
宋义见此而规劝项梁说 :“打了胜仗之后,如果将领骄傲、士 
卒怠惰的话,那就要失败了。现在我军士卒已初显怠惰之情了, 
而秦军兵力却在不断增强,这是我为您所担心的事 。”项梁对 
此根本听不进去,竟派遣宋义出使齐国。宋义赴齐途中遇到了 
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显道 :“您将去会见武信君项梁吗?” 
回答说 :“是的。”宋义劝他说:“我现在认定武信君必然要 
失败。您慢点去就可以免于一死,去快了就会祸及于自身 。” 
秦朝果然调集全部兵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并且大败楚军,项 
梁兵败身死。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 
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 :“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②时,项梁使沛公③、项羽别攻城阳④,屠之。西 

… 页面 238…

百战奇略                                                          ·236· 

破秦军濮阳⑤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⑥,因 
西略地至雍丘⑦,大破秦军,斩李由⑧,还攻外黄⑨。项梁益 
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 
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梁弗听。而使宋义〔使〕 
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⑩,曰 :“公将见武信君乎?”曰: 
 “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⑾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 
     ②秦二世:即秦始皇的次子,名胡亥。公元前210年即 
帝位,至公元前207年秦灭亡,在位仅三年。 
     ③沛公:即刘邦。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农民起义后, 
他于沛县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