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奇略-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⑥,望之不悦,曰: 
 “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 。”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 
霸先谓僧辩曰 :“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 
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 。”僧辩从之,以劲弩当 
其前,轻锐蹂其后,大阵冲其中 。景遂大溃,弃城而走。⑦ 

       【注释】 
      ①分不分为縻军 :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唐 
李问对》)卷下。 
      ②陈霸先:即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梁时曾任太守、 
刺史等职。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率兵与王僧辩 
讨平侯景叛乱后,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 ),不久杀僧辩,迎 
梁敬帝复位,自为相国,封陈王。后代梁称帝,国号陈。 
      ③王僧辩:南朝梁将 。梁右卫将军王神念之子。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 。侯景叛乱时,受诏入朝,以 

… 页面 292…

百战奇略                                                           ·290· 

大都督讨景 ,与陈霸先破景于石头城,累功任太尉,封永宁 
郡公 。后因从此齐主高洋谋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被陈霸先 
袭杀。 
      ④侯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字万景。先属 
北魏尔朱荣,继归东魏高次,拥众十万,镇守河南。梁中大同 
二年(公元547年)降梁,封河南王。次年,勾结梁宗室萧 
正德举兵叛乱,攻入建康(今南京 ),自立为汉帝。所部到处 
烧杀抢掠,使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后被陈霸先、王僧 
辩等消灭。 
      ⑤张公洲:长江中的小洲,位于今南京西南的长江中。 
      ⑥石头:即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 
该城背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 
重镇。 
      ⑦本篇史例出自《陈书·高祖本纪》。 

… 页面 293…

百战奇略                                                           ·291· 

                              72.合战 

       【提示】 
      本篇以《合战》为题,旨在阐述合兵以击敌(亦即集中兵 
力击敌)的指导原则问题 。它认为,“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 
 “,这是用兵的一般原则。在防御作战中,对于以优势兵力向 
我进攻之敌 ,也应当合兵(集中兵力)去迎击它 。本篇引自 
 《唐李问对》的“聚不聚为孤旅”,孤旅;谓孤立无援的军队; 
句意是,应当集中兵力而不集中时,就成了自我孤立的军队了。 
集中兵力乃是夺取战争主动权、改变敌我态势的首要条件,是 
实现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的根本手段。因此, 
无论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集中兵力都是具有普遍意义 
的作战原则。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秋,进驻新城的唐 
军在叶蕃重兵的进攻下;正面临着“众寡不敌,师人皆惧”(见 
 《旧唐书·王忠嗣传》)的严重形势。但是,身为唐军将领的 
左威卫郎将王忠嗣,却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先以骑兵向叶 
蕃军左右两翼实施侧击,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尔后集中三 
军主力,乘敌混乱溃退之机,实施大规模反击,一战而大败叶 
蕃军,取得了新城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合兵击敌”的成功 
战例。 

       【译文】 

… 页面 294…

百战奇略                                                          ·292· 

      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强大,这是兵 
家通常所熟识的一般原则。倘若我军分兵屯驻多处,敌人如以 
大军向我进攻,我就应当集中兵力予以迎击。诚如兵法所说: 
 “应当集中兵力时而不集中,就成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 
了 。” 
      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军大肆入侵,企图报唐军进驻新城 
之仇。吐蕃军一大早就迫近唐军营阵。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 
唐军人人产生畏惧情绪。但唐军将领王忠嗣,却以无所畏惧的 
姿态策马迎战敌人,他挥军向敌人左右两翼奔驰突击,矛头所 
指,敌人无不惊惧而退。唐军如此反复冲击,杀死敌军数百人, 
致使吐蕃溃不成军。王忠嗣乘敌溃乱不堪之机,集中三军兵力 
对敌实施猛烈侧击,终于把吐蕃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兵散则势弱 ,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 
数处 ,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 。法曰:“聚不聚为孤 
旅。”① 
      开元②时,吐善③入寇,报新城④之役,晨压官军,众寡 
不敌 ,(师人皆惧焉)。王忠嗣⑤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 
无不辟易⑥,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 
吐蕃大败。⑦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②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 页面 295…

百战奇略                                                            ·293· 

      ③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公元七至九世纪,建立于 
青藏高原。 
      ④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门源。 
      ⑤王忠嗣:唐将。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本名训,九 
岁时,因其父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为唐玄宗收养于宫中,并 
赐名忠嗣。及长,从军守卫西北边防,因战功卓著,任河西陇 
右节度使,佩四将印。 
      ⑥辟易:惊退。 
      ⑦本篇《合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合 
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 页面 296…

百战奇略                                                           ·294· 

                               73.怒战 

       【提示】 
      本篇以《怒战》为题,旨在阐述加强部队仇恨敌人心理的 
教育对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在战前教育和激 
励士卒仇恨敌人,尔后再行出战,才能使其奋勇杀敌,夺取胜 
利。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自有阶级以来,战争总是阶 
级对阶级、集团对集团、民族对民族、国家对国家的一种生死 
搏斗。因此,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无不是以对方为仇恨对象 
来教育和激励自己部队英勇杀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篇所 
论及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治军问题,它启迪人们必须时 
刻要结合形势、任务,把仇视敌人、憎恨敌人的教育作为部队 
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抓出成效来。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和调动部队的爱国热情和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 
      东汉初年,汉将王霸与马武共同率军攻打反汉割据势力周 
建的垂惠之战,马武部队之所以先为敌人打败,并非力不抵敌, 
而是由于“武恃霸援,战不甚力”的缘故。有鉴于此,王霸对 
 “大呼求救”的马武,不是应呼立即出救,而是采取“闭营坚 
守 ”。王霸的这种做法并非是见死不救,而是根据敌情我情实 
际,采取的一种诱使敌人轻进、激友自强奋战的巧妙手段。此 
种诱敌、激将之法果然生效,周建倾其全力进攻,马武率军力 
战不退。就在敌对双方“合战良久 ”,难解难分之际,王霸乘 
周建酣战不备,突然大开营门,亲率精锐骑兵袭击敌人之侧后, 

… 页面 297…

百战奇略                                                           ·295· 

配合马武,前后夹击,大败敌人,取得了平定周建割据势力作 
战的完全胜利。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必须激发鼓励部队士气,使他们对敌人充 
满忿怒和仇恨,然后再出战杀敌。诚如兵法所说 :“部队奋勇 
杀敌的,是因为他们具有仇恨敌人的高昂士气。”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 ),光武帝刘秀命令偏将军王 
霸与捕虏将军马武共同率军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 
领四千余兵前来援救周建,而首先派遣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拦截 
马武所部的军粮,马武得悉率兵前去救援,这时,周建从垂惠 
城中出兵与苏茂精骑夹击马武。马武依赖有王霸为援,与敌交 
战不甚卖力,结果被敌人打败。马武率众溃逃经过王霸营垒时, 
大声疾呼地请求救援,但王霸回答说 :“敌人兵力强盛,我如 
出援,连同你们必将两败俱伤,你们还是自己努力奋战吧 !” 
说完就关闭营门坚守不出。王朝的部下都力争出援马武,王霸 
对此耐心解释说 :“苏茂军都是精兵锐骑,而且人数又多。我 
军官兵心怀恐惧,而捕虏将军马武对我有单纯依赖思想,两军 
指导思想不相一致,这正是失败之道。现在我部闭营固守,以 
示互不相救,敌人必定乘胜贸然轻进;马武所部在外无救援可 
以依赖的形势下,一定会加倍努力,图存奋战。这样,苏茂部 
队就会疲惫劳困,我军乘其困敝不堪之时再出兵袭击,就可以 
打败它 。”其后,苏茂、周建果然出动全部兵力进攻马武,双 
方激战很久,王霸所部有数十名壮士断发向他请求出战,王霸 
知道部队士气锐盛,出战时机成熟,于是就打开营门之后,出 
动精锐骑兵突袭敌军背后,苏茂、周建部队在汉军的前后夹击 

… 页面 298…

百战奇略                                                          ·296· 

下,大败而逃。 

       【原文】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 ,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 
者,怒也 。”①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②、马武②讨周建④于垂惠 
⑤。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 
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 :“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 
吾吏士心恐,而〔捕虏〕⑥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今 
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 
倍。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兵 
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霸乃开营后, 
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⑦ 

       【注释】 
     ①杀敌者,怒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②王霸:东汉将领。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人,字元伯。 
新莽末,从刘秀起兵,破王邑、王寻,累功拜上谷太守,长期 
戍守北部边疆,后封淮陵侯。讨周建时任偏将军。 
     ③马武: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字子张。新莽末 
从刘秀破王寻等,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④周建:东汉初地方割据势力。 
     ⑤垂惠:地名。故址在今安徽蒙城北。 

… 页面 299…

百战奇略                                                            ·297· 

      ⑥捕虏:指捕虏将军马武。 
      ⑦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 

… 页面 300…

百战奇略                                                           ·298· 

                              74.气战 

       【提示】 
      本篇以《气战》为题,旨在阐述部队士气在对敌作战中的 
重要性及临战状态下激发士气所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 
将领指挥对敌作战靠的是部队旺盛的士气,而部队旺盛的士气 
靠的是鼓动工作。但是,临战状态下的“鼓动”要适度,不可 
过分频繁,过频则士气易衰;发挥士卒的冲击力量,不可距离 
太远,太远则体力易竭。只有在冲击距离适当和敌人气衰力竭 
之时发动攻击,才能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本篇所引“气实则 
斗,气夺则走”一语,系出自《尉缭子》一书,意思是,在对 
敌作战中,如果士气饱满旺盛就立即投入战斗,而一旦士气低 
落不振就迅速避敌退走。战争的实践经验证明,部队士气的高 
低盛衰,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一般说,部队斗志高昂 
则可能多打胜仗,而其士气低落则必然吃败仗。因此,如何使 
 自己部队保持高昂斗志,防止士气低落,这历来是有作为的军 
事家所注意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治军问题。本篇正是基于对此问 
题的较好认识,且以《气战》为题,专门论述了临战鼓动与提 
高士气的关系以及击鼓激气所应注意的事项,这是值得人们借 
鉴的。 
春秋时期,发生在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 
勺之战,处于防御一方的鲁军之所以能够打败进攻一方的齐军, 
除了在政治上得到本国百姓支持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外;在 

… 页面 301…

百战奇略                                                            ·299· 

军事上 ,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后发制人和敌疲我打的正确作 
战指导,这是鲁军获胜的直接重要原因 。当时 ,战场的态势 
是齐军进攻、鲁军防御 。一般说来,防御一方要战胜进攻一 
方,非举行反攻不可。而反攻得手除了具备必要的条件外,还 
必须选择适当时机才能确保作战胜利。因此,在具备反攻的必 
要条件的前提下,能否正确选择反攻的有利时机,便成为夺取 
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环。处于防御作战的鲁庄公虽然并不完全懂 
得这一点,但他并不固执己见,相反,他却能虚心倾听并采纳 
武士曹刿的正确建议,乘敌我双方士气变化出现“彼竭我盈” 
的有利战机时,适时发起反攻;其次,当交战后,齐军已经陷 
入“辙乱、旗靡 ”(见《左传·庄公十年》),溃不成军的时 
候,鲁庄公又能及时组织部队实施追击,一举取得了打败齐军 
的决定性胜利。显而易见,鲁庄公根据敌我士气的消长变化而 
决定自己切实可行的作战方针,从这个意义上讲,齐鲁长勺之 
战,也是体现“气战”的典型战例。 

       【译文】 
      将领所以能够指挥作战,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够奋 
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够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 
动。擂动战鼓能够振作部队士气,但不可鼓动太频,太频则士 
气容易衰落;不可鼓动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因此,作 
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 
命令士卒奋勇进战。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 
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士气高昂就投 
入战斗,士气低落就避敌退走。” 
      春秋时期,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武士曹 

… 页面 302…

百战奇略                                                            ·300· 

刿请求随同作战,鲁庄公便与他共乘一辆兵车,进至长勺对齐 
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战,曹刿马上说 :“现在还不行。 
 “齐军三通鼓敲罢,曹刿这时说:“现在可以了。”于是,鲁 
庄公击鼓命令部队进战,结果大败齐军。鲁庄公将要驰车追击 
溃败的齐军,曹刿提醒说 :“现在还不行。”待他下车察看了 
齐军的车辙 ,然后登上车前横木向远眺望,确有把握地说: 
 “现在可以了。”鲁庄公于是驱车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之后, 
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 
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 ,再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 
鼓士气就枯竭了。敌人士气枯竭而我军士气饱满,所以能够打 
败敌人。齐是大国 ,其情况是难以捉摸的,所以不急于追击 
它 ,恐怕他们设有埋伏引诱我们,待我下车察看知道其车辙 
已经混乱,远望知道其旗帜已经倒下,所以才下决心驰车追击 
他们。 

       【原文】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 
盛①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 
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 
以鼓,令士卒进战 。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 
斗;气夺则走。”②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③请从, 
公与之同乘 ,战于长勺④。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 
三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