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奇略-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击,结果大败敌军。董卓因此而有惭愧之色。 

       【原文】 
      凡战,若敌强我弱,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 
击之,则胜。法曰 :“避其锐气,击其情归。”① 
      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②贼王国③围陈仓④,以皇甫嵩讨 
之。董卓请速进,嵩曰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 
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 
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 
全胜之道也 。”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 
卓曰 :“〔不可。兵法⑤〕,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今我追 

… 页面 323…

百战奇略                                                           ·321· 

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嵩曰:“不然。〔前吾不击, 
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 
且走 ,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 
卓由是有惭色。⑥ 

       【注释】 
      ①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凉州: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所置刺史部之一,辖 
境相当今甘肃省。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 
县 )。 
      ③王国:东汉汉阳(今甘肃天水西北)人。汉灵帝中平三 
年(公元186年)起兵反汉,自号“合众将军 ”,为静遂、 
马腾等人共推为主,后在围攻陈仓作战中为皇甫嵩击败逃走而 
死。 
      ④陈仓: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宝鸡东,当关中、汉中之冲, 
向为兵争要地。 
      ⑤兵法:这里指《孙子兵法》。 
      ⑥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 

… 页面 324…

百战奇略                                                            ·322· 

                               80.围战 

       【提示】 
      本篇以《围战》为题,从全文看,旨在阐述围攻城邑作战 
中所应注意掌握和运用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在围攻城邑作战 
中,即使有四面包围敌城的优势兵力,也要留有缺口,示敌以 
逃生之路,以此动摇敌人固守坚城的决心,待其争路出逃之时 
而击之,这样,既可以不攻而占敌人城邑,又可以歼灭敌人有 
生力量 。这里所引“围师必阙”系孙子所论“用兵八则”之 
一。阙,通“缺 ”,缺口也。意思是,包围敌人必须要留有缺 
口。此种主张,在当时攻城技术装备落后和攻坚作战难度大的 
条件下,是不无一定道理的。但是,倘若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 
件下,都一概主张包围敌人必须留有缺口,这既失之偏颇,太 
绝对化了,又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的军事目的相违 
背。如果说把“围师必阙”作为攻城作战中,诱使敌人脱离坚 
城固垒于运动之中予以歼灭的一种策略手段,则不失为可取的 
一着。本篇所论内容正是取之这一意义。因此,它与孙子主张 
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这一点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曹操率兵围攻壶 
关之战 ,就是正确运用“围师必阙 ”指导原则后才取得胜利 
的。当时,壶关是在袁绍外甥高干守军控制之下。由于城防坚 
固,曹操挥军攻城不克,便扬言说城拔之日,守城军民一律坑 
杀不留,企图以此威逼和动摇守城之高干军。但是,结果适得 

… 页面 325…

百战奇略                                                          ·323· 

其反,连攻三月不下。这时,征南将军曹仁认为曹操以“城拔 
皆坑之”相威胁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非但不能迫使守敌开城 
投降,相反,只会促使敌人抱定死守坚城的决心。他鉴于壶关 
 “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的建议。曹操听后 
完全采纳。于是改变强攻硬拚战法,虚留缺口示敌活门以动摇 
其心,不久便迫使守敌投降,曹军不攻而占壶关。 

       【译文】 
      大凡围攻城邑作战的原则是,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 
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动 
摇其固守坚城的决心,待敌人争相出城逃命之时而击之,这样, 
既可不攻而占领城邑,又能于运动中歼灭敌军。诚如兵法所说: 
 “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久攻不克,曹操下令说: 
 “城破之日,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连攻几个月还是攻不 
下该城。这时,曹仁向曹操建议说 :“围攻城邑一定要虚留缺 
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目的在于向敌人敞开生路以动摇其守 
城决心。而今您却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便迫使他们人 
人拚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而粮食充足,如果强攻就会伤亡士 
卒,围困就会旷日持久。现在我们陈兵于坚城之下,以进攻拚 
死守城的敌人,这并不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啊 。”曹操听后采纳 
了曹仁的建议,最后终于迫使守敌投降而进占了壶关城。 

       【原文】 

… 页面 326…

百战奇略                                                          ·324·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 
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 :“围师必缺。”①汉末,曹操 
围壶关②,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连月③不下。 
曹仁言于曹操曰 :“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 
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 
则延日久 。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 
 “操从仁言,乃拔其城。④ 

       【注释】 
      ①围师必缺: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但“缺”原文作 
 “阙”。 
      ②壶关:汉置县。东汉末为上党郡治,位于今山西长治北。 
      ③连月 :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连日 ”,今据史校改 。据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称:“公围壶关三月,拔之。” 
      ④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 页面 327…

百战奇略                                                           ·325· 

第九卷 

                              81.声战 

       【提示】 
      本篇以《声战》为题,取其虚张声势之义,旨在阐述进攻 
作战中采用“声东击西”战法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采用 
 “声东而击西”战法进攻敌人,就可以使敌人不知从何处对我 
进行有效防守,从而便可为我造成歼敌的有利条件和可乘之机。 
 “声东击西”战法,实际上是一种佯动误敌手段。采用此法, 
往往可以诱使敌人上当和调动敌人就范,进而达成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的作战效果 。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声东击西“便 
成为兵家经常用以进攻敌人的有效战法。东汉初年,汉将耿弇 
攻取临淄与西安两地的作战,就是巧妙运用此法而获胜的。东 
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建威大将军耿弇在取得平定 
济南的作战胜利后 ,继而率军向割据势力张步发动进攻 。当 
时,张步率军驻守于剧县,为了阻截汉军攻势,他一面急令其 
弟张蓝率领精兵二万进驻西安,一面又令其所隶诸郡太守集兵 
万余坚守临淄,企图以相距仅四十里的两城构成犄角之势,来 

… 页面 328…

百战奇略                                                          ·326· 

阻挡汉军的进攻。此时,耿弇率军已进至画中,恰在西安与临 
淄两城之间。他从“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 
易攻”的敌情实际出发,采取了声言攻西安而实攻临淄的“声 
东击西”战法,出敌不意地首先攻占了守备薄弱的临淄。结果, 
敌人临淄一失,西安守敌顿形孤立。在此形势下,张蓝被迫放 
弃西安而逃住剧地张步处,耿弇兵不血刃地进占了西安,取得 
了“击一而得二”的重大胜利,从而为汉军此后彻底平定张步 
割据势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译文】 
      大凡作战中所说的“声战 ”,就是用虚张声势的佯动战法 
来迷惑敌人。声言攻其东而实际击其西,声言攻其彼而实际击 
其此。这样,便可迫使敌人不知道究竟从哪里进行防守;而我 
军真正所要进攻的,恰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诚如兵法所说: 
 “善于实施进攻作战的军队,能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东 
汉建武五年,大将耿弇率军同割据势力张步相对抗。时据守剧 
县(今山东昌乐西北)的张步,派遣其弟张蓝率领精锐部队二 
万人进驻西安,并令其所辖诸郡太守集中兵力万余人驻守临淄, 
两城相距四十余里。耿率军进至画中,此地位于西安与临淄二 
城之间 。耿弇侦察知道西安城小而坚固,且有张蓝精锐部队 
防守;临淄城虽大却容易攻取 。于是,耿弇责令诸将集会一 
处,宣布说五天后进攻西安。张蓝获此消息后,昼夜严加戒备。 
到了第五天,耿弇命令全军将士提前于半夜起床吃饱饭,天亮 
时候进至临淄城下。这时,护军荀梁等人在攻打临淄的问题上 
同耿弇发生了争执,他们认为应当迅速攻打西安。耿弇分析指 
出说:“不能先打西安。因为西安的守敌听说我军要进攻他们, 

… 页面 329…

百战奇略                                                          ·327· 

已经昼夜加紧守备;我们现在进攻临淄乃是出其不意,必使该 
城守敌惊慌失措,猛攻一天就可破城。攻克临淄,西安就陷入 
孤立境地,张蓝因与张步之间交通断绝而成孤立无援之敌,因 
此必定又将弃城逃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箭双雕的战法。如 
果先攻西安,不能很快攻克,顿兵于坚城之下,必会给我军造 
成更多伤亡。纵然能够攻克西安,张蓝率兵逃往临淄,与该城 
守军合兵协力,便可寻机向我发动进攻。我军深入敌境作战, 
没有后方供应,十天之内,不经交战便将陷入困境。诸位所谈 
意见,看不到有何恰当可取之处 。”于是,耿弇挥军进攻临淄, 
半天即攻克,进占了该城。张蓝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率兵逃 
跑了,汉军不战而得西安。 

       【原文】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 
使敌人不知其所备 ,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① 
      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 
守西安②,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③,相去四十余里。弇进 
兵画中④,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 
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 
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⑤,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 
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 :“〔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 
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 
淄则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卒⑥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 
蓝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 

… 页面 330…

百战奇略                                                          ·328· 

输⑦,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 。”遂攻临 
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果将兵亡去。⑧ 

       【注释】 
      ①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西安:县名。故址在今山东桓台东。 
      ③临淄:县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北。 
      ④画中:邑名。东汉时又称“棘里亭 ”,位于今山东临淄 
西。 
      ⑤蓐食:据《方言》云 :“蓐,厚也。”蓐食,谓丰厚饮 
食。这里指战前令士卒饱餐。 
      ⑥卒:同“猝 ”,谓突然、急促,引申为马上、立即之意。 
      ⑦转输: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⑧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 

… 页面 331…

百战奇略                                                           ·329· 

                              82.和战 

       【提示】 
      本篇以《和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运用“和谈”手段配 
合军事斗争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必须首先伪与敌 
人议和,以此来麻痹敌人,乘其懈怠不备之隙而以精兵袭击之, 
就可以把敌人打败。本篇引自《孙子兵法》的“无约而请和者, 
谋也 。”据《说文》、《集韵》释义,约者,意谓屈困、受挫; 
整个句意是,尚未陷入屈困境地而主动前来请和的敌人,必定 
是另有图谋的。古代战争实践的经验表明,军事战略的胜利往 
往离不开政治策略的紧密配合,而伪与议和则是兵家常常用以 
迷惑和麻痹敌人的重要策略手段。然而,善战者不仅应当善于 
运用“伪和”手段配合军事进攻以夺取对敌作战的胜利,而且 
更应当善于识别敌人的“伪和”阴谋以挫败其战争企图。这样, 
才可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秦末刘邦进攻嶢关之战,就是运用“伪和”手段取胜的一 
个战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刘邦率军西向 
进入武关后,准备立即强攻拒守嶢关的秦军。但谋士张良认为, 
秦军力量尚强,不可轻敌硬攻。他根据秦军多系屠夫、商人子 
弟而容易利诱收买的实际情况,建议派遣说客郦食其携带贵重 
宝物前往秦营议和收买之。刘邦完全采纳照办。秦军将领果然 
被利诱收买而丧失了警惕。刘邦“因其懈怠”而挥军突然袭击, 
结果大败秦军 ,攻占了嶢关,为尔后直驱咸阳,灭亡秦朝, 

… 页面 332…

百战奇略                                                            ·330· 

奠定了胜利基础。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必须战前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 
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可乘敌松 
懈麻痹之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它,敌军就可以被打败。诚如 
兵法所说 :“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 
图谋 。”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 
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 
他说 :“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强大,不可以轻视它。我听说那里 
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是容易以财物利诱所买动 
的。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 
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 
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 。” 
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 
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意见。但张良及 
时提醒刘邦说 :“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他们 
的士兵不会服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 
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 。”刘邦于是亲 
率大军袭击嶢关,把秦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 
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 页面 333…

百战奇略                                                        ·331· 

   “①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②,欲以二万人击嶢关②, 
张良④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⑤,易以 
利动。愿〔沛公〕且留壁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⑥〔具食 〕 
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 ,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⑦〕”秦将果 
欲连和〔俱西袭咸阳 
⑧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不 
从必危 〕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 
之。⑨ 

       【注释】 
     ①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