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奇略-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的积极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故能取得“每战必胜”的 
辉煌战绩。 

       【译文】 

… 页面 59…

百战奇略                                                             ·57· 

      凡在攻城作战中遇到高墙深壕,箭石交下如注的情势,要 
使士卒争先恐后地攀登城垣当两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的 
时候,要使士卒奋不顾身地前赴后继,都必须悬以重赏来激励 
他们英勇杀敌,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诚如兵法所说: 
 “重赏激励之下,必有勇士涌现。” 
      东汉末年,大将曹操每当攻克敌人城镇的时候,对所缴获 
来的贵重财物,全部都用以奖赏有功将士。如果有谁勋劳显著 
而应当重赏的,即使赏赐千金也不吝惜;但对那些无功而妄想 
索赏的人,则一分一毫也不给。所以,曹操每次率军攻战都必 
定取得胜利。 

       【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 
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 :“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 。”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 
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 
战必胜。③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语出《三略·上略》。 
      ②靡丽:谓华丽贵重。 
      ③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 
引《魏书》。 

… 页面 60…

百战奇略                                                             ·58· 

                               16.罚战 

       【提示】 
      本篇以《罚战》为题,旨在阐述惩罚制度在治军中的运用 
及其作用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对于那些畏敌不前的 
加以惩处,就可以使部队临战敢进而不敢退,就可以打胜仗。 
惩罚与奖赏,是历代兵家治军用兵所常采用的相反相成的两种 
有效手段和措施。实践中运用得当,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恰到 
好处,就能提高士卒积极性,增强部队战斗力。本篇引自《司 
马法》的“罚不迁列”一语中的“迁列”意即移动行列,句义 
是说实施惩罚要就地执行。这就是说,惩罚不但严明、适变, 
而且要果断、适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惩一儆百、及时教育 
部众的作用,从而达到整肃军纪、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阵朝大将杨素是以治军严整而闻名于世的。历来军队是有 
纪律约束的武装集团,只有维护铁的纪律,才能令行禁止,具 
有强大战斗力。杨素能够严格要求部队,对违犯军令者及时予 
以惩治,防止部队松散懈怠,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每战都 
专门“求人过失”而成批的杀人,特别是对于“不能陷阵而还 
者 ”,不问缘由,一律杀掉,这就不可取了。对广大士卒,应 
以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以必要地惩治。如果抛开说服教育的 
一面,单纯以惩罚为乐事,这种惩办主义的作法,非但不能达 
到整肃军纪,提高战斗力的目的,相反则极易激化矛盾,酿成 
事变,造成损失。此类情况,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不乏其例 

… 页面 61…

百战奇略                                                           ·59· 

的。这是应当引以为训的。 

       【译文】 
      大凡在作战中,要使士卒在与敌人遭遇时,敢于奋勇前进 
而不敢后退,而对于畏敌后退一步的,必须用重刑加以惩处。 
这样,就可以打胜仗。诚如兵法所说 :“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 
绝不迁延姑息。” 
      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 
人,立即处斩,而绝不宽容。 
     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 
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数人。由于杀 
人太多,鲜血流遍帐前,而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到了 
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令三百人进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 
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 
掉。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去进攻,对于不能陷阵而生还者仍如 
旧法全部杀掉。将士们因此而震惧,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 
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 

       【原文】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①,必惩之以 
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 :“罚不迁列。”②隋大将杨素③, 
御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 
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 
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 
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 

… 页面 62…

百战奇略                                                             ·60· 

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④ 

       【注释】 
      ①退一寸者:马本及诸本均无“退”字,根据前后文义, 
疑脱,故补。 
      ②罚不迁列:语出《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③杨素:隋代名将。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处道。 
士族出身。初事北周武帝,官至车骑大将军。后从隋文帝灭陈 
作战有功,官至上柱国,封越国公。他与晋王杨广交厚,曾参 
予杨广谋篡活动。杨广即帝位后,改封其为楚国公,官至尚书 
令、司徒。 
      ④本篇史例出自《隋书·杨素传》。 

… 页面 63…

百战奇略                                                             ·61· 

                               17.主战 

       【提示】 
本篇以《主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本土上实施防御作战的“主 
军”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在人类战争史上,大凡处于战略进攻 
的一方,其实力往往比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要强大得多。在 
强敌进攻的形势下,防御一方怎样才能打败进攻之敌而最终夺 
取战争的胜利,这常常是战争指导者所极为关注和探讨的重要 
问题。本篇正是从战略防御作战的角度,提出不要轻率、过早 
地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而要采取“保城备险”以消耗敌人、 
 “绝其粮道”以困敝敌人的方针,然后待敌疲惫不堪之时,再 
集中兵力歼灭它。这对力量弱小而处于防御地位的一方,无疑 
是比较稳妥可行的正确作战方针。 
      北魏皇始元年(公元396年 ),后燕慕容德破北魏拓跋 
珪进攻的邺城防御作战,就是较好地体现上述作战方针的一个 
成功战例。从当时的战略态势看,是魏攻燕守;从双方兵力对 
比看,是魏众燕寡。燕军统帅慕容德在取得击败魏军前锋部队 
的初战小胜后,打算乘胜大举反攻,与魏军主力决战。但别驾 
韩却认为决战条件不成熟,他根据“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 
动者三 ”(《晋书·慕容德记》,下同)的对双方实际情况的具 
体分析 ,提出了“深沟高垒,以佚待劳 ”,积蓄力量,伺机 
决战的正确方针。慕容德采纳了韩的战略主张,于是召还部 
队,固守邺城,并亲自抚慰将士。因此,全军上下,“人感其 

… 页面 64…

百战奇略                                                            ·62· 

德,皆乐为致死 ”。其后,乘魏军内部矛盾激化而“各引军潜 
遁”的有利时机,慕容德及时派将率军追击,结果大败魏军, 
取得了邺城保卫战的胜利。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敌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实施防御作战 
时,不可轻易与敌决战。为使我军安全无危,鉴于士兵恋乡易 
散,应当征集丁壮,储备粮谷,保卫城镇,守险拒敌,断敌粮 
道。从而使敌人欲战不能,粮草不济,待它完全陷入困疲不堪 
之时,再出兵反击它,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 :“在本国 
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 
       《晋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驻守邺城 
的后燕大将慕容德,魏前军拓跋章部被后燕军所击败。慕容德 
打算乘胜再攻击北魏军,他的别驾韩进见说 :“古人用兵打 
仗,都是首先搞好战略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现在,对魏军 
不能攻击的理由有四条,而我军不宜轻易行动的理由有三条。 
 “慕容德问道:“都是些什么理由?”韩回答说 :“魏军远 
离本土入侵我境,利于在平原旷野与我速战速决,这是魏军不 
可攻击的第一条理由;魏军深入我京都附近,已经置于死地必 
定拚命奋战,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二条理由;魏军前锋遭到 
挫败,其后续部队必然固守阵地,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三条 
理由;魏军众多,我军寡少,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四条理由。 
而我军是在自己国土上作战,士兵恋乡容易逃散,这是我军不 
宜轻易出击的第一条理由;倘若出击而不胜,军心势必动摇, 
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二条理由;我们的护城壕尚未修好, 
敌人来攻 ,我无法防守,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三条理 

… 页面 65…

百战奇略                                                             ·63· 

由。上述诸点,都是兵家所忌讳的问题。因此,不如凭据深 
沟高垒,固守防御,以逸待劳。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自然 
困难异常,而就地解决则现在野外又无粮食可以掠夺。这样, 
时间一长,就会因为消耗过大,而使士兵困毙增多。魏军长时 
间出征在外,其弱点就会逐渐暴露无遗,那时我军乘机奋起攻 
击它,便可以取得胜利了 。”慕容德听了韩的一席话后,十 
分赞赏地说道 :“你所讲的这些话,真像张良、陈平为刘邦所 
献的谋策啊!” 

       【原文】 
      凡战①,若彼为客、我为主②,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 
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 
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法曰 :“自战其地为散地。” 
③《晋书》④:后魏武帝⑤,亲征后燕慕容德⑥于邺城⑦,前 
军⑧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 
⑨,然后攻战。今魏不可⑩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 。”德曰: 
 “何故?”曰:“魏垂军⑾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 
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 
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 
动而不胜⑿,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⒀未修,敌来无备, 
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 
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⒁,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 
起而图之,可以捷也 。”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⒂策 
也。”⒃ 

       【注释】 

… 页面 66…

百战奇略                                                            ·64· 

      ①凡战:马本及诸本皆作“凡敌 ”。从前后文义看,且对 
照下篇《客战》起句,当为“凡战 ”,故改。 
      ②若彼为客、我为主:这里所说的“主”与“客 ”,乃是 
中国古代常用的军事术语,一般指在本国实施防御作战的军队 
为“主军 ”,而深入敌国实施进攻作战的军队为“客军”。 
      ③自战其地为散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谓“散 
地 ”,是指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由于官兵思乡恋土,易 
于逃散,故称此种作战地区为“散地 ”。 
      ④《晋书》:马本及诸本皆误作《北史》今据史校改。 
      ⑤后魏武帝:即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⑥慕容德:十六国时期南燕国的建立者。鲜卑族,慕容垂 
之弟。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其后北魏攻占河北, 
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慕容德率众南迁至滑台(今河南滑县东 
南)称王,后又东取广固(今山东益都东北 ),占有今山东一 
带称帝立国,史称“南燕 ”。 
      ⑦邺城:十六国时属后燕地,位于今河南安阳东北。 
      ⑧前军:指北魏将领拓跋章所率进攻邺城的前锋部队。 
      ⑨庙堂: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出战之前, 
必先议决于庙堂之上 ,然后出兵攻战,因之又称谋划战事为 
 “庙算”。 
      ⑩不可:马本及诸本皆作“不宜 ”,既与下文四个“不可 
 “不一致,又与史载原义不符,故据史校改。 
      ⑾垂军 :史载原作“悬军 ”,《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 
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 (“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 
 “为“垂。 
      ⑿动而不胜:马本脱“动 ”,今从唐本。 
      ⒀城隍:即护城壕。 

… 页面 67…

百战奇略                                                             ·65· 

      ⒁靡费:耗费。 
      ⒂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陈平。 
      ⒃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慕容德记》。 

… 页面 68…

百战奇略                                                            ·66· 

                              18.客战 

       【提示】 
      本篇以《客战》为题,旨在阐述深入敌境实施进攻作战的 
 “客军”应注意掌握的问题。 
      它认为,进攻固守本土的敌人,只有深入敌境纵深地区作 
战,才能战胜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战胜。因为,这是由于深入敌 
境纵深地区,士卒无路可逃,只能拚死作战;敌人在本国作战 
因思乡恋土容易逃散的缘故 。“深入则专”出自《孙子兵法· 
九地篇》意思是说,深入敌境纵深地区,就能专心致志地对敌 
作战。战争的地理条件,虽然是影响部队作战心理的一个因素, 
但决定军心士气消长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和目的。本篇取义 
于《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地理条件对部 
队作战心理的影响作用,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然而,如果仅 
仅看到地理条件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而忽视战争性质和目的对 
军心士气消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失之偏颇了。对此是不可不 
加注意的。 
      西汉初年,汉将韩信攻赵的井陉之战,赵军的失败,主要 
是由于赵军主帅陈馀作战指导失误造成的。当时,陈馀率众号 
称二十万,从兵力对比看,明显优于汉军(数万 ),他恃众轻 
敌,急欲同汉军决战。谋臣李左车根据汉军“去国远斗,其锋 
不可当”和千里运粮、供应困难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深沟高 
垒、坚壁不出的方针,以奇兵迂回汉军背后,夺其辎重,断其 

… 页面 69…

百战奇略                                                            ·67· 

粮道,置汉军于“前不得斗,退不得还 ”(见《史记·淮阴侯 
列传》下同)的困难境地,然后伺机决战,必能获胜。但是, 
身居主帅之位的陈馀却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辞,拒绝了 
李左车的正确战略主张,从而失去了固守待机、以计取胜的条 
件。而汉军主帅韩信正是利用了陈馀恃众轻敌、急于决战的骄 
躁心理,采取正面列阵诱敌出战与设伏袭占敌营相结合的指导 
方针,一举歼灭赵军,击斩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创造了“客 
军”深入敌境实施进攻作战的成功战例。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敌方是在本土防守,而我方处于进攻地位 
时,就务必要深入敌国腹心地区。深入其腹心地区,就会使敌 
人不能取得胜利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客军”深入敌国腹心 
地区,因无返顾之路,只能拚命进击;而“主军”处于本国作 
战,士兵思乡恋土 ,易于逃散致败的缘故 。诚如兵法所说: 
 “深入敌人腹心地区作战,将士就会专心致志地去杀敌。” 
      西汉初年,韩信与张耳奉刘邦之命率兵数万,企图东下井 
陉,进攻赵国。赵王歇和辅佐他的成安君陈馀调集部队扼守井 
陉口,号称二十万众。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陈馀说 :“听说 
汉将韩信从黄河西岸东渡,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悦,刚刚 
血洗了阏与。如今又以张耳为辅佐,商议要攻占赵国,此是乘 
胜而离开本国实施远征,其兵锋所向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