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奇略-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洗了阏与。如今又以张耳为辅佐,商议要攻占赵国,此是乘 
胜而离开本国实施远征,其兵锋所向是不可阻挡的。但我听说, 
从千里以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而烧 
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这条道路,车辆无法 
并列通行,骑兵不能并排行走,汉军行进在数百里的狭长道路 
上,他们的运粮车势必落在部队之后。希望您暂且拨给我奇兵 

… 页面 70…

百战奇略                                                           ·68· 

三万人,抄小路拦截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就凭据深沟高垒, 
固守防御,不与其交战。这样,他们向前无法交战,退后无法 
撤兵,我用奇兵切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掠不到粮草,不出 
十天,韩、张两将之头就会悬挂在将军的指挥旗下。希望您能 
认真考虑我的计策,不然的话,必将为他们所擒获 。”成安君 
陈馀自以为正义之师不使用诈谋奇计,根本不采纳李左车的计 
策,其后果然被韩信部队所杀。 

       【原文】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 
能胜也。谓客在重地①,主在散地②故耳。法曰 :“深入则专。 
 “③汉韩信④、张耳⑤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⑥击赵。赵王⑦ 
及成安君陈馀⑧聚兵井陉口 ;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⑨说 
成安君曰 :“闻汉韩信涉西河⑩,虏魏豹⑾,擒夏悦⑿,新喋 
血阏与⒀。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⒁, 
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⒂,师不宿 
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⒃,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⒄绝其辎 
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能斗⒅,退不能还,〔吾奇 
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 
留意〔臣之计 〕否则,必为所擒 。”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 
用诈谋奇计 〕,不听,果被杀。⒆ 

       【注释】 
     ①重地:《孙子兵法》所使用的军事术语。谓深入敌境, 

… 页面 71…

百战奇略                                                            ·69· 

背后有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 
      ②散地:《孙子兵法》军事术语。马本及诸本皆误作“轻 
地 ”。据《孙子兵法·九地篇》称:“主军”乃是“自战其地 
 “,而“自战其地为散地 ”,故改。 
      ③深入则专: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④韩信:西汉初名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从 
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采其策,攻 
占了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派韩信抄袭项 
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地区,被封为齐王;不久率 
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汉朝建立, 
改封其为楚王。后因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 
      ⑤张耳: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陈胜起义时,他与 
陈馀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为丞相。陈胜起义失败 
后,他受项羽分封为常山王。后因与陈馀有隙,弃项投刘邦, 
改封赵王。 
      ⑥井陉:故址在今河北井陉西北。 
      ⑦赵王:即赵王歇。 
      ⑧陈馀:秦末大梁人。陈胜起义后,奉命与张耳从武臣进 
占赵地。 
      武臣被杀后,他与张耳共立旧贵族赵歇为王;后迫走张耳, 
 自为代王。在韩信破赵之战中兵败被杀。 
      ⑨李左车:西汉初赵王歇之谋士。 
      ⑩西河:指黄河。 
      ⑾魏豹:战国时魏国贵族。秦末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 
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豹逃至楚,借兵攻下魏地二 
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豹为西魏正,后为 
韩信所虏杀。 

… 页面 72…

百战奇略                                                            ·70· 

      ⑿夏悦: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七月,夏悦奉 
陈馀命与张同往说齐王田荣共击常山王张耳,大破之。其它事 
迹不详。 
      ⒀阏与:古邑名。战国韩地,后属赵。故址在今山西和顺。 
      ⒁远斗:马本及唐本皆误作“远阏 ”,今从王本、汪本。 
      ⒂樵苏后爨:谓打柴烧饭。樵苏,打柴割草;爨,烧火煮 
饭。 
      ⒃方轨:两车并行谓之方轨。 
      ⒄间道:偏僻小路。 
      ⒅斗:马本及诸本皆作“进,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 
      ⒆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页面 73…

百战奇略                                                             ·71· 

                               19.强战 

       【提示】 
      本篇以《强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我强敌弱形势下作战所 
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 
兵力强大时,应当伪装成兵力弱小之状,以引诱敌人前来与我 
决战,我则以精锐部队实施突然袭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本 
篇所引“能而示之不能”系《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用兵 
 “诡道十二法”之一,实质是孙子“示形致敌”指导原则下用 
以隐蔽自己实力,调动敌人就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突袭歼 
敌的一种手段。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 
效战法之一。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戍守北部边境期间,就是采用此 
种“能而示之不能”战法击败匈奴入侵军的。当时,李牧在加 
紧操练兵马,积极做好防御准备的前提下 ,严格规定部队:对 
入侵掠夺的匈奴兵,只准退守固垒,不准主动出击。他采用这 
种隐强示弱的方法,不仅迷惑了匈奴人,以为他怯懦弱小,而 
且还瞒过了赵王,误认他畏敌怯战。其后,李牧乘匈奴入侵军 
骄纵不备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入侵的匈奴军,使赵 
国北部边境出现了十几年的和平安定局面。 

       【译文】 

… 页面 74…

百战奇略                                                            ·72·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兵多力强,可以伪装成兵力怯弱 
以诱惑敌人,敌人必定轻率前来与我交战,我便乘机出动精锐 
部队攻击它,敌人就一定会被我打败。诚如兵法所说 :“能够 
打时而伪装成不能打 。” 
      战国末期,赵国将领李牧常年驻守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 
防御匈奴。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官吏,收取的租税全 
部送到他的府署,作为养兵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供部队食 
用,训练士卒骑马射箭,小心地把守烽火台,多派间谍侦察敌 
情,给战士以优厚待遇,并规定说 :“匈奴如果入侵边境进行 
抢掠时,大家应立即退入营垒坚守,倘若有人胆敢捕捉匈奴兵, 
一律处斩不赦 。”因此,匈奴每次入侵抢掠,他的部队都退入 
营垒坚守,不同匈奴兵交战。像这样一连好多年,边境上没受 
什么伤亡和损失。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 
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 
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不变。于是,赵王召回了李牧,另派他 
人取代李牧为将。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 
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致使边境地 
区无法耕种和放牧。于是,赵王又去请李牧出任边帅。李牧推 
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不得不强行起用李牧统率边兵。李牧 
说 :“如果一定任用我,只有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办法行事,我 
才敢接受任命 。”赵王答应了。李牧于是到了边境,仍按原来 
的规约行事。匈奴兵来犯一无所获,但他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不敢出战。守边士卒每天都得到赏赐,却不用他们打仗,因此, 
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于是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战车 
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挑选曾获重金奖赏的勇 
士五万人,会拉弓射箭的射手十万人,然后全部组织起来加以 
训练。又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见此情景, 

… 页面 75…

百战奇略                                                            ·73· 

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装不胜,故意丢弃几千 
人而退走。匈奴首领单于得此消息后,立即亲率大军入侵赵国 
边境。李牧布设很多奇阵,指挥赵军展开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 
把他们打得大败,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单于仓皇远逃。此 
后十余年间,匈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 
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 :“能而示之不能。”① 
战国赵将李牧②,常居代、雁门③,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 
租④皆输入幕府⑤,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 
火⑥,多间谍,厚⑦遇战士,约曰 :“匈奴入盗,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是数岁, 
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 
谓⑧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 
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 
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 :“若用臣,臣如 
前,乃敢奉命 。”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 
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 
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⑨五万人、 
控弦者⑩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 
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 
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⑾ 

       【注释】 

… 页面 76…

百战奇略                                                             ·74· 

      ①能而示之不能: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②李牧:战国末赵国名将。长期驻守赵国北部边境,甚得 
军心,曾率军打败东胡、林胡、匈奴。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 
 33年),因率军击败秦军有功,被封为武安君,后因赵王中 
秦国反间计被杀。 
      ③代、雁门:代,郡名,地处今河北蔚县一带;雁门,郡 
名,地处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 
旗海、岱海以南地区。 
      ④市租:马本及唐本皆作“下租 ”,今从王本和汪本。市 
租,谓收取租税。 
      ⑤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所设府署以帐幕搭设而成,故称 
将帅之府署为“幕府 ”。后世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如明清的 
督抚衙门,也称“幕府 ”。 
      ⑥烽火:马本及唐本、汪本皆误为“风火 ”,今从王本。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设施。当敌人入侵时,即在边境所筑的高 
台(烽火台)上烧柴或点燃狼粪以传报敌情。 
      ⑦厚:马本及诸本皆误作“后 ”,今据史校改。 
      ⑧谓:史籍原作“让 ”,《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英 
宗父名 (“允让”之“让”)援引时改“让”为“谓”。 
      ⑨百金之士:指敢于冲锋陷阵而获得重金奖赏的勇士。 
      ⑩控弦者:指会拉弓射箭的射手。 
      ⑾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页面 77…

百战奇略                                                            ·75· 

                              20.弱战 

       【提示】 
      本篇以《弱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敌强我弱形势下作战应 
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 
势下对敌作战,要用“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的办法,伪装成 
强大的样子,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虚实、强弱之势,因而也 
就不敢轻易同我交战。这样,我军就可安全撤退,远离危险。 
本篇援引《孙子兵法·势篇》的“强弱,形也”一语,原意是, 
军队的强大或者弱小,是由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大小所显现的。 
但本篇这里则转意为 ,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 
伪装的 。军事实践的经验表明,战争不但是实力的较量,同 
时也是智慧的竞赛。在一定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要打败敌人, 
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指导的能动作用,在运谋斗智上胜敌一筹。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内容的“示形”方法,以达到欺骗敌 
人、迷惑敌人乃至战胜敌人之目的,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经 
常被采用的一种有效战法。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汉将虞诩就是运用 
 “弱而示强”之法战胜羌兵的。虞诩奉命率部出任武都太守, 
以解羌兵进攻武都之危,结果被羌兵拦截在陈仓、崤谷一带不 
得前进。当时,从双方兵力对比看,羌兵优于汉军,在此众寡 
不敌的形势下,虞诩首先采取虚张声势之法,故意扬言已向朝 
廷请求救兵,但必须等到救兵一到才能进发,以此麻痹和松懈 

… 页面 78…

百战奇略                                                            ·76· 

羌兵;继则乘羌兵四处抄掠而兵力分散之机,日夜兼程,急速 
向武都进发,并在途中采取“增灶示强”之法,进一步欺骗和 
迷惑羌兵,使其无法摸清汉军的虚实,从而摆脱了羌兵的追击, 
顺利到达了武都郡。其后,虞诩所以能以“兵不满三千 ”(见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下同)之数 ,而击败“万余”羌 
兵对武都的进攻,这主要是由于虞诩运谋斗志胜过羌兵的结果。 
当时,有人以“孙膑减灶而君增之”为辞,向虞诩提出疑问。 
但虞诩回答得好 :“孙膑见(现)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 
也 。”虞诩此种不为古代成法所拘泥,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 
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时, 
必须多设旗帜,加倍增筑锅灶,伪装成强大之势以迷惑敌人, 
使它无法摸清我军多少、强弱之实情,敌人就必定不敢轻易向 
我进攻,我便可以迅速撤离,使全军摆脱危险境地。诚如兵法 
所说 :“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伪装的。” 
      东汉安帝时期,地处西北的羌族举兵反叛,寇掠武都郡。 
临朝执政的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才略,升任他为武都太守而 
令其率兵西行平叛。羌人首领率众数千人,阻截虞诩于陈仓、 
崤谷一带;虞诩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为了麻痹羌人,虞诩 
扬言他已上书皇帝请求援兵,只等援兵一到就进发。羌人听到 
这个消息后,便分兵到附近各县进行抢掠。虞诩乘其兵力分散 
的有利时机,率兵疾速西进,日夜兼程赶路,一昼夜行进二百 
里,并命令部队官兵每人各造两个锅灶,每天增灶一倍;羌兵 
见此情形而不敢逼近虞诩部队。有人问道 :“孙膑围魏救赵时 

… 页面 79…

百战奇略                                                            ·77· 

是采用逐日减灶之法欺骗魏军的,而您却是用的逐日增灶之法; 
兵法上讲一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 ,以防不测,而今我们却 
走了二百多里 。这是为什么?”虞诩回答说:“敌人兵多, 
我军人少;敌人见我军锅灶逐日增多,必定认为诸郡救兵来参 
战了,兵力增多而行军速度又快,敌人必然不敢追赶我们。孙 
膑是故意向敌人显现自己力量弱小,而我现在是向敌人伪示自 
己力量强大。(两者所用战法之不同),这是各自所处的态势 
不同的缘故 。” 

       【原文】 
      凡战①,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 
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 
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曰 :“强弱,形也。”②后汉③, 
羌胡反,寇武都④,邓太后⑤以虞诩⑥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 
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⑦、崤谷⑧,诩即停军不进, 
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