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第二项服务是少年出版物。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封面上画着一个顽皮的男童。
第三项服务是教师培训。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作专题讲座。
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科普中心。我到维莱特采访,国际开发部主任古当女士对我强调两点:
一、科学城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
二、科学城并不是青少年科技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更新知识。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出现,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肆虐……这一切使当代人对了解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强烈了。
“那么,你们对青少年有无特别的服务呢?…‘怎么没有呢?’古当女士介绍说,“科学城”每年接待300万人,18岁以下的占40%,这个比例接近卢浮宫。
“科学城”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意大利、黎巴嫩等国定制“儿童馆”,移植到本国,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小试验。
科学城平均每年接待250个“维莱特班”,一些欧洲国家学生也慕名前来这个班。
博物馆、科技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活动方案,提供种种方便和优惠,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在法国蔚然成风。
18、象真正的工作人员一样操作
在巴黎维莱特科学城,有一家专门为15岁以下的儿童开辟的“少年儿童工艺厅”。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模拟工业生产中现代化的操作程序,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亲自体会设计原理,了解发明者、设计者以及工程师们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工艺厅里安置了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等实物。如2米多高的云雀直升飞机,法国第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一段生产流水线,用于设计自行车和设计自动化程序的电脑设备,运转中的雷诺汽车发动机,以及制作包装盒的机器等等。
这些实物无一例外都是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设备。儿童们在这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设计,就像真正的工作人员一样。
进入工艺大厅,只见一个小男孩坐在云雀直升机的单人驾驶舱内,正兴致勃勃地扳动操作杆;另一小男孩手中拿着自已刚刚在电脑上设计出来的一张自行车图纸,得意洋洋地审视着;还有几个孩子认真地注视电脑屏幕,检查着欧莱雅化妆品生产线传送带上的一瓶瓶发乳,一旦发现重量不够标准、标签没贴正的,弦子们马上按动电钮把这些不合格产品推出传送带,送进不合格产品堆里。
19、做菜,不作战
法国中小学生每星期有1个小时的“公民素质教育”课,属于历史课和地理课的一部分,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去附近博物馆参观,并把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当作鲜活教材。
当苦痛将我击伤,
战友的臂膀撑我不倒,
自由之河自我的伤口流淌。
这是写在卡昂纪念馆正门外墙上的诗句。每年有50万参观者在此驻足,然后走入诺曼底地区最大的战争与历史博物馆,走向旧飞机大炮的展厅,走到珍贵的历史图片面前,走近寻常百姓的战争遗物,也走人二十世纪人类厮杀的历史。
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这个周末,记者在纪念馆见到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他们每人拿着一本40多页的练习册,跟着带队老师边听讲解边参观。
记者从14岁的初三学生弗里德里克手中借来教材,一题是“为什么诺曼底省选择把纪念馆建在卡昂?”弗里德里克回答的是,因为卡昂是离1944年盟军登陆点最近域市,盟军与德军在此激烈交锋,城市几度易手。
当记者表示记不清诺曼底登陆5处海滩的具体位置时,立刻有孩子围过来在练习册上争相指点。
带队老师吉姆介绍说,法国中小学生每星期有1个小时的“公民素质教育”课,属于历史课和地理课的一部分,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博物馆参观,并把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当作鲜活教材。这次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无疑是个好时机,诺曼底以外的学校也会带孩子们来这里度过教学大纲规定的“旅游参观周”,让他们在这里参观纪念馆、接触老兵和战争亲历者,对战争与和平会有更真实的理解。
在纪念馆负责接待的大学生妮欧密告诉记者,自1988年成立以来,纪念馆半数参观者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1/3是中小学生,纪念馆的设计和展览安排也考虑教学的需要。
她说,对博物馆来说,展示战争很容易,展示示和平却很难,卡昂纪念馆的展览分为战争与和平两个部分。世界大战的历史、战争毁灭的城市和生命、“冷战”时期的关键人物和军备竞赛,和平部分则包括诺贝尔和平奖、不同文明与传统对和平的理解、需要团结与合作的集体游戏场地等。
当记者问孩子们是否喜欢这样的参观时,许多孩子低头不语。于是记者转换话题,问他们长大后打算做什么,愿不愿意参军打仗,一位15岁的男孩说他毕业以后要当厨师,他还对当年的反战名言做了修改:“做菜,不作战——这是我的人生格言。”
20、带孩子去博物馆
作为家长,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科学中心,就像孩子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和你一起去的孩子们也会非常开心。
一、不要苛求整洁
有很多机会来“制造脏乱”,只是家长常常不会允许孩童这么干。一般孩子都会在成人的期望范围内快乐地生活.尽管有时家长对孩子的宠物蠕虫、海星或蛇等感到畏惧,但孩子往往就在这类独特的环境中开启了通向美术、音乐或数学的智慧之门。
二、和孩子一样高
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并尝试儿童展览或活动。由此你看到的将不只是颜色或形状,还有怎样参与这个活动。
三、了解博物馆现场工作人员
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如果孩子们能参与活动或观看预定的讲座、展览或演示,会大有所获。
四、学步儿的参观指导
选择合适的参观时间,比如淡季、…周或一天当中观众较少的时川。大多数学校团体参观时间预订在一天的上午9:30到下午2:00之间。
参加互惠性的会员活动。如果你是当地科学中心或儿童博物馆的一名会员,你就可以免费或低价参观其中的任何一处。
五、为孩子准备好清洁用品
有些地方会标示“可操作”,为了你和其他参观者的健康起见,随身携带足够的湿纸巾。许多地方的玩具会被小年龄的孩子沾上口水,就是一个细菌聚集地,因此应做好预防。
六、询问、思考、想象和表达
在这里可以有机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尝试那些原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并且能以多种途径如舞蹈、唱歌、绘画等等进行。你越会玩,你和你的孩子将获益越多。
21、在玩耍中学习
关键语:
按动每个瓶子下面的一个按钮,就有一串气泡升上去。四个瓶子按了一圈,就会发现气泡最小升得最快的是水。丽萨懂得什么比重。
我的美国学生6岁的丽萨上小学了,这可是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可是,她比在幼儿园时还轻松。早上8点坐校车走,下午2点就没事了,再去供低年级孩子玩的游乐场玩几个钟头,直到5点妈妈到幼儿园接妹妹时才把她接走。
丽萨在学校学习26个字母,学习简单的单词拼写,她回家也会把26个字母写几遍,不过不是简单地比着书抄,而是凭记忆按顺序写,我从未见过美国小孩子做作业要比着书做的。
丽萨上了一次手工课,回家告诉我要做一个纸瓶。过程是先把攒好的废纸泡在水里,软化以后,用食品加工机打碎,把半干的纸糊刷在气球外面,等它干了后再用各种颜色把纸壳装扮好,然后把气球里的气放掉,剩下的就是一个样子有些古怪新潮的纸瓶了。
周四丽萨和同学们去了博物馆,在那里丽萨学会了做大肥皂泡。站在一个里面有肥皂水和大铁环的圈环中央,拉动一根绳子,牵起铁环,就能做出一个把人套在里面的大肥皂泡.
我去过那个博物馆,所以丽萨兴奋地跟我描述那里的四个高高的漂亮的大玻璃瓶时我记忆犹新,那里面分别盛的是着色的水、香波、机油、色拉酱。按动每个瓶子下面的一个按钮,就有一串气泡升上去。四个瓶子按了一圈,就会发现气泡最小升得最快的是水。丽萨懂得什么叫比重。
第二周丽萨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动物园,知道了什么动物是吃肉的,什么动物生活在沼泽地里。
第三周丽萨去航空航天博物馆,看见了一只气球是如何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始终悬浮在空中的。
美国的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拼写、美术、游泳、手工。
在国内,我们喜欢的是买一本大书,照书读、照书做。我在美国没见到过《十万个为什么》,比比皆是的是各种半成品的手工制作。在国内,父母习惯于送孩子去各种辅导班,学各种特长。在美国很少有父母忙于让孩子学这学那。
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的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调研,完成课题研究。
美国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鼓励中成长,在自由自在中变得成熟和老练。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相比,如果是考试,美国孩子会输给中国孩子,但是美国孩子能写出学术论文。
这就是让我忧虑的地方:我们的下一代,分数越来越高,掌握各类技能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胜过悠闲而自信的美国孩子。
22、秘诀就是提问
寒假时我到美国看望表姐一家,结识了他们的邻居利娅。利娅是犹太人。都说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会不会也有一套?
我开始不知不觉地观察利娅和她的儿子拉米尔,希望能够发现犹太人精明的头脑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秘密。没多久,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利娅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利娅问拉采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他。
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有的是问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问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千奇百怪: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二三十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 “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这没什么,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永远的探求心境
23、谁说一心不可二用
【关键语】
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时间更长,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备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更富创造性。
最近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4~6种事情上,即便是刚刚学步的周岁婴儿,也可以在家长的教导下一边听从家长的指点,一边迈出蹒跚的步子。这就意味着:对一个头脑和身体均正常的人来说,“一心”是完全可以“两用”甚至“多用”的。
其实,不少活动或工作本身就需要人同时注意好几个方面,特别是较复杂或较富创造性的活动或工作。如飞机驾驶员在驾驶飞机的同时,须留意地形、气候的变化,并认真观察各种仪表,此外还得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钢琴家在手指击键时,眼看着琴谱,耳听着琴音,大脑则在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和轻重。显然,一个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人,在从事这类活动或工作时,就会手忙脚乱。
美国专家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由浅入深地进行“一心两用”的训练。如:
l岁前后的婴儿可学习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说话,或试着一边学说话一边拍手,或反复练习在注视一枚发光彩球的同时作出举手动作,或一边摇动一面红旗一边发出呀呀的喊声,或一边学步一边听歌。
2~3周岁的幼儿可一边讲一则简单故事一边脸部做出种种表情,或一边背诵儿歌一边根据内容扭动身躯,或一边摇动铃铛一边报出铃声的次数,或一边注视眼前的图片一边留意别人轻击自己背部的次数。
接受过“一心两用”训练的3周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根据其兴趣爱好、表现能力和智力、体力的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如边讲故事边表演魔术,边看电视边背诵诗歌,边背诵英语字母表边以躯体动作做模拟字形表演等难度较大的“一心两用”的训练。
研究还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更长,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更富创造性。
不过,在让孩子学会“一心两用”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必须明白:并非所有活动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时进行或同时操作的,条件是同时关注的两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换句话说即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注意力的。
此外,有些场合“一心两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如一边用餐一边讲故事就不宜提倡,因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消化。
24、让婴幼儿也学一点抽象思维
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三四岁的幼儿在家长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屋、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
德国家长认为,父母应当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启动孩子抽象思维开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6个月后,便能够在大人的启发下初步理解两个相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开关电灯会亮,摇动铃铛会发出悦耳的声响。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自己动手,验证这种因果关系了。
满1周岁的婴儿开始有了“顺序”概念,而且很快还会发现顺序先后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的,此时德国家长会鼓励孩子表示自己的要求,如先喝奶还是先玩。这样的选择可以不断地加深孩子对时间和次序等抽象事物的理解。
2周岁的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在实践中使他们从个性中悟出共性。
家长选择的事物往往是孩子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如要求孩子将画有大狗、小狗、黑狗、白狗、花狗的图片从许多混杂的图片中选出来,并归纳为“狗’’这种动物,还要求孩子将画有萝卜、青菜、辣椒、豆荚的图片也从许多混杂的图片中选出来,并归纳为“蔬菜”。
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进行第二次抽象训练,即从各种不同狗或蔬菜的图片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如大小;、颜色、形状、滋味等等。
对3周岁的幼儿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深一层的抽象思维,如要求孩子说出麻雀、蝙蝠、老鹰、蜻蜓、飞机、蝴蝶、风筝等事物的共同点,即都会飞。再如还可把各种颜色的事物归成若干类,如把兔子、山羊、纸张、牛奶等归为白色类,把苹果、西红柿、红旗等归为红色类。通过这类抽象思维活动,孩子自然能够从中提取有关各种颜色的抽象概念。
游戏是德国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
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便拥有了较强的思辨水平。
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的独创,裳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三、四岁的幼儿在家长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羼、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
和我们不少家长相反的是,德国人似乎并不主张学龄前必须掌握多少词汇,或背诵多少首诗歌。他们认定,注意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