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合适的投资品种;基金虽然稳多了,但是过去两年来市场涨得多,跌的更多,如果没有对大势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很容易陷入赢利惜售,被套而不忍止损的怪圈;外汇更是24小时全球联动,需要更多的宏观和经济走势判断。虽然近来受政策打击较大,由全球经验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强劲走势,可以断定房地产市场长期走好应该不会逆转,而且尤以中高档住宅更具投资价值。
3.依刘女士的家庭经验,可以将不超过半数的资金投资房地产,给儿子一定的经济压力并引导他慢慢学会累计财富。剩余资金拿出10万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常备资金而且可以获得与定存相当的收益,余下部分以“儿子出国费用、儿子创业启动资金和刘女士夫妇养老金”的名义专门开立一个基金帐户,投资一个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组合。以后每月的收支节余也全部投到这个基金专户里。虽然刘女士以前有基金投资失利的教训,但现在又是一个基金投资的好时机了。随着股权分置的逐步解决,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价值投资理念重回主流,参与资金越来越复杂,人为非理性操纵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很多了,已经逐步可以作为一个长期投资的市场了。当然具体的组合选择和操作在投资专家的建议下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理财规划分析(毕业后部分):(3)
4.关于中国即将开征的遗产税,刘女士也是不能忽视的,建议购买一份与身家相当的终身寿险作为保全私人财产的屏障,新型的万能险和投资连接保险比较适合担当这个角色。
4.赵先生在国营厂从事后勤管理工作,月收入2000左右。妻子六年前提前退休,现在每月的收入就是退休工资800元。赵先生家基本没有存款,也不做任何其他投资,所有闲置的钱全部投在股票市场。
赵先生很早就开始炒股,至今已算是资深老股民了。用他的话说,家庭收入不高,儿子念大学的钱全是股民“奉献”的。他期望值不高,只做短线投资,见好就收。因此这几年不管股市如何动荡起伏,赵先生依然能从股票中定期获得小笔利润来补贴家用,并留出儿子的教育基金。
赵先生的儿子从小成绩优秀,大学念的也是名牌专业。儿子本来准备去德国继续深造,赵先生因此准备了10万元供儿子留学。但后来,儿子得到意外的工作机会,进了一家知名外企,如今月薪为4000元,每月上交500元给母亲补贴家用。因为儿子放弃留学,赵先生家暂时多出了10万元闲置资金。目前儿子吃住在家,每月工资也有大部分结余。因此赵先生开始考虑提前为儿子将来成家做好准备。
家庭年收入5万元家庭存款10万元不动产自住房产一套投资方式股票市场短线投资负债无家庭年总支出3万元理财规划分析(楚沛强):财务状况分析:家庭年收入:5万元;固定年支出:3万元;金融资产:10万元定期存款;固定资产:自住房一套;福利保障:夫妻两人均有社保;理财建议:赵先生家庭属于平常人家,勤俭节约,资深股民是最大特色。
1、赵先生临近退休,工作悠闲,闲来以股娱乐,偶有斩获。作为资深股民,老赵颇为自得,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灵光,学业突出,前景看好。建议为儿子购买一份保险,以终身寿险、重疾和意外为宜,权当为儿子扬帆远航系上一条安全带。
2、儿子很有孝心,刚毕业即懂反哺尽孝,老赵应该更为得意。建议小赵每年增加500元补贴家用,且以2000为限,另外有时间一定要跟老赵学学炒股诀窍,一技在身胜似百金在手,何况养活了一家人的技艺。
3、如果儿子暂时不准备成家,那么买楼也可以往后推推,而且老赵应该还可以再玩几年股票,依据老赵的风格大亏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建议将10万重新交给老赵继续炒股,本金增加未来的收益应该也可以提高很多,尤其在股市跌无可跌的低位。
4、在老赵夫妻的养老上,退休后两人的养老金加上儿子的孝心应该问题不大。
5、未来小赵准备成家时,自己的积累加上老赵炒股收益,解决首付应该不成问题,后续的按揭小赵就自己负担了。相信保障无忧、投资有术、收入渐丰的小赵偕同另一半应该会越过越好。
理财问与答(毕业后部分):(1)
1.问:我和太太都是普通职工,工资不高,家庭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从小我们的儿子就聪明懂事,求学之路一直走得很顺,如今名牌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每月拿4000元薪水。他目前还跟我们一起住,平时花钱也很节制,每月都能有一半的节余。我们给孩子存了大约15万元,另外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几年后他自己也能有一点积蓄。我们希望儿子能在五年内成家立业,到时候计划再为他结婚资助10万元左右。请问在儿子建立小家庭之前,我们应该如何打理家中这25万元的闲置资金?
答:从对孩子的溢美之词,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目前每月4000元的工作还是满意的,因此所谓的立业,恐怕不会是再让孩子办公司自主开拓一片空间这一类的创业,那么只剩下成家的任务。成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除了要有个儿媳妇外,还得有一个“家”――房子。在房产价格比较平稳或上涨阶段,应该考虑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一套二室一厅或二室二厅实用但不奢华的房屋,这25万中的大部分可以用来作为首付,小部分作为今后一年内的银行按揭还款。
如果不巧,房价像现在一般由盛及衰、从高位滞胀转向下降通道,买房暂不具备价格条件,那么可以看一看股票市场有无机会,再配上大部分的固定收益产品,将25万的闲置资金构建成包括稳健收益与风险投资并存的投资组合,先在金融领域获取一定收益,等待房价回落再出手,这样的规划对孩子的成家立业将会有直接的帮助。
2.问:与别人家将钱存进银行不同,我们家的做法是留出小额备用金后,把其余的闲置资金全部投入股市。这些年来,因为我和太太心态平稳,只赚小钱,所以也能保持赢利。儿子大学毕业后基本已能自食其力,我们现在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他的婚事。我们不是富裕的家庭,年收入只有5万,近来我开始考虑为儿子结婚存钱,也得为我和太太养老作长远打算。在这个时候,像我们这样的低收入家庭用大半收入炒股是不是风险太大?目前我手中大约还有市值20万的股票,及2万元储蓄,请问应如何改善理财方式?
答:2001年6月到2005年7月,中国的股票市场连续下跌4年,上证指数跌去55%,大部分的投资者损失均在三分之二以上。“这些年把闲置资金全部投入股市,心态平稳,只赚小钱,所以也能保持赢利。”能够取得这样的投资业绩,已经不是赚小钱,简直是投资高手了;如果是一般人这四年把所有的钱全部投入股市,恐怕早已输得要上吊、跳海了。
从股票市场四年的大跌可以看到,把几乎全部的收入投入某一个市场,尤其是有风险的产品(比如炒股),个人或家庭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要提倡理财,提倡构建资产组合,强调风险分散――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中。
考虑到中国的股票市场正从低谷逐渐走向平稳,建议保留10万元的股票投资,其余部分应当转向储蓄、固定收益品种和保险,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3.问:我和太太工作稳定,家境也算殷实,目前我们两人的年收入总和在20万左右。但儿子读书不行,职校毕业后,目前收入2000元都不到。他准备今年结婚,女方的工资水平跟他差不多。这样的小家庭生活还得靠家长资助,所以为了儿子结婚,我打算准备20万。另外,儿子和儿媳学历都不高,工作发展空间不大,我很担心将来孙辈出生后,他们的生活会更加拮据。所以为了第三代着想,我还得留一点钱备用。目前我有32万元钱存定期放在银行,如何能妥善对这笔我们子孙三代都要依靠的款项做最好处理?
答:中国的圣贤几千前就教导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的父母是更伟大,将圣人的教诲发展成为“幼吾幼以及幼之幼”。如果按问题主人公的计算,目前有32万,儿子结婚就要化去20万,笔者怀疑剩余12万到第三代时还能派什么用场?
儿子和未来媳妇每月收入仅4千元,不知道为什么结婚要花20万?如果是用来买房,笔者赞成;如果是用于婚宴和蜜月旅游,笔者认为应当按小夫妻俩的收入状况量力而行决定结婚的花费。
建议把32万作为下一代的应急基金,遇到重大事情才予以动用。比如儿子结婚,但花费也要合情合理;第三代出生,小夫妻俩生活确有困难,可以一次性从中提供帮助。总之,开支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是儿子和媳妇,父母只是作为旁观者提供帮助。这样有助于儿子和媳妇树立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量力而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长大!
4.问:我的女儿目前在一家小型个人企业工作,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如今每天都有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或倒闭,我想通过购买相关保险为女儿事先防一手。另外,我和太太也快退休了,接下去就要考虑养老的问题,请问何种保险组合既能为防范女儿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呢?
答:由一家保险公司提供一种保险组合,既能防范孩子失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又能使中年家长同时受益,这样的保险组合还没有发明出来。如果有,相信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排队抢购,因为在这样的保险组合下,任何人只要搞到一张失业证明全家就可以不劳而获依靠保险赔偿金过日子了。另外,没有听说过把父母和子女放在一起,且被保险人有多个的保险组合。
理财问与答(毕业后部分):(2)
女儿的问题主要是失业后如何获得经济来源维持生活。目前任何企业(包括私人企业)都有义务为职工购买“三金”――社会保障,即使是个人自由职业者也可以申请购买。除此之外,女儿和父母可以购买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人寿险种类繁多,有的险种在投保者年缴保费若干年后,每月给予收益人固定金额作为生活补贴。这类险种也许能解决女儿失业金的补充及父母的养老问题。
第六章 用今天的我们,换孩子的明天?
一 父母的苦恼(1)
育儿教育理财实用指南
徐浩
记得笔者读小学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2元人民币,书费是3元人民币。那时,学校的学费收入少,教育设施成旧落后,教师的待遇很低。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研究导弹的教授收入不及卖茶叶蛋的老婆婆收入高”。于是,中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改革。
“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一旦打开,开办学校、设置专业一夜之间成了赚钱的营生,原来乏人问津的教师职业一下子像捧上了“金饭碗”。家庭可以不消费,孩子怎么能没有良好的教育?“教育产业化”将“今日砸锅卖铁交学费、明日就能赚大钱”的思想灌输给社会。同时,利用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从“学前教育”赚起。
据调查,北京一些私立幼儿园收费非常昂贵。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全托,每月托费1080元,一年计有12960元,另要交1.5万元的赞助费和3万元的“教育基金”,家长共要交纳57960元。除 “教育基金”在孩子毕业后可以返还外,家长实际支付给幼儿园近3万元。这种收费在北京的私立幼儿园中还只属于中等水平,更有一年收费可高达四、五万元的。而一名大学本科生包括学费、生活费在内,年开销也不过万元上下,3岁孩子一年的花费超过了大学生。
孩子的学前教育就要接近10万元,按照这种标准,以后上小学、中学、大学……究竟还要为孩子提供多少教育费用呢?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新一期的《青年研究》刊等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题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支出,费用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非在读子女的被抚养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孩子从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调研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外加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非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仍要花掉父母1。4万元。
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虽高,但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却不一定越有利。
中国作为年人均国民收入不到8000元的国家,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竟然高达49万元,后者是前者的61倍,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甚至会怀疑其准确性。然而,事实不由你不信。中国的父母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投入之高,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可以在1万元以上,高等教育阶段每年开销更是远远超过1万元,教育费用已成为很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费用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要不计血本地来培养孩子呢?原因很清楚,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夙愿。有了好的教育,仿佛将来就有了好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
再贵也要让孩子读书的理念,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乱收费的绝佳机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乱收费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比如,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是650分,考生考了649分想进这所学校就得多缴1。2万元,然后每少1分,再加1000元。“因教致贫”、“读不起书”的现象大量出现,一些家长甚至感到“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赢了,能换来幸福;输了,就要用一辈子来还债。”
面对日涨夜大的孩子教育、抚养费用,传统的应对方法却非常有限。主要还是以家长工资收入、贫困学生学费被减免和助学贷款、以及学生勤工俭学等手段为主。然而,在笔者2004年亲自组织的一项市民理财状况调查中发现,市民的收入并非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高。该调查选择上海浦东人流量最多的陆家嘴地区,在一所高档的“正大广场”SHOPPING MALL中举行。从双休日早晨十时三十分开始至下午二时半结束,四个小时里工作人员对1000名随机抽取的市民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中,年收入3万元以下者占53%,12万元以上的只有3%;配偶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也有46%,12万元以上者同样只有3%。把调查数据简单通加就可得知:上海有超过一半家庭的年收入低于6万,年收入24万以上较为富裕的家庭只有3%。而年收入少于6万的家庭,如果要支付49万的孩子抚养费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筹措八年。上海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恐怕更加不容乐观了。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各地相继采取了“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多种办法。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广东为例,能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还不到一半,靠勤工俭学解决生活困难的贫困生也只有30%,在时下到处朱门酒肉、满眼灯红酒绿的年代,有的大学生在教育高收费的逼迫下,不得不到垃圾桶里去拣拾剩饭,有的一天两顿代替一日三餐,有的一年只能买一条裙子,走投无路的则被迫黯然离开校园。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怎不强烈撞击着人们的心肺,催人泪下,使人痛心疾首。
一 父母的苦恼(2)
现在,学生勤工俭学比起八十年代笔者读书时要普遍得多。但是勤工俭学无法成为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假期中可以打一些工,但如果平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肯定要影响学业,现在的孩子也吃不起这份苦。市场上勤工俭学的最高价格是每小时5块钱人民币,每天8小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