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村里种地去-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这两千块钱工资,相比起老周和老金两个队长,实在是好了n倍,搞得方文也不好意思起来,他这个半路出家,进体制不过半年多点,就成村支书了,别人干了二十多年,好熬出了个月薪三百,实在是……

聊天继续,又了解到老周膝下有一对儿女,儿子比方文大三岁,今年三十了,好吧,方文也算年轻,其实只有二十七,当然按村里得说法,生日一过就长一岁,也可以算是二十八岁。

老周的儿子居然是大学专科毕业,只是在外面也混得不好,这边村里的家庭也没办法给予帮助,三十的人了还没讨到媳妇,关键还是在于没钱在城里买房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女儿,今年才十五岁,上高一,现在在县城读书,好吧,这又是一个辈分高的幺女儿,比其哥哥年龄小了十五岁。

其家里的土地到是不少,有五个人的土地,一个人约莫有一点五亩,各地的情况不多,这个数据不能作为参考。

一般村里都是按个人土地为单位,淡化了“亩”这个单位概念。根据此地域户籍人口多少来平均分配土地,没登记在册的土地,就是自留地,不在国家统计范围内,这个就看谁家下手快了。当然现在土地不用交税收,自留地的用处也不大,也就多收获点粮食而已,也不值几个钱。

等醪糟蛋一到,方文也大概了解到了老周家的现状,说吃不上饭这绝对是扯蛋的,但生活上来说绝对不怎么样,下有读高中的女儿,还有好未成婚的儿子。两口子又是五十多岁的年纪,除了种地养家畜,也就干队长每月三百块钱的工资,其余在无收入来源。

这等现状几乎很难改变,除非等儿子自己有出息,所以说农村孩子的压力真的很大,特别是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多少农村大学生过年根本不敢回家,也不敢跟家里叫苦叫累,更不敢谈到工作,因为怕惨淡的工作让家里的老人们失望……

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又以农村孩子缺少见识阅历,还有经济拮据等原因在学校里可能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这一出大学校门。也只有销售工作最好找,单偏偏销售的起步底薪很低,低得可怕,温饱都难解决。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干销售工作。

说穿了。现在大学生不吃香了,好工作相当难找!

但在村里老人的想法里,娃儿一考上大学就出息了,就能有好工作,跟着就发达了,但现实呢……

记得在零九年,春节期间,有一篇名为:大学生写给老父亲的信!

不是这篇文章有多好。而是太过催人泪下,这是一篇某大学生在春节期间写给父亲的信,但又不敢真正让老父亲看见。

结果这封信一发网上就火了,此文章一出。迅速抢占了腾训转发率排行榜第一名。

方文在心理叹息一声,拉回了思绪,摇了摇头,不在多想这个关于农村大学生的问题。

这时候醪糟蛋吃得也差不多了,味道说实话。不太好,估计是白糖放得有些久了,甜味有些不正宗,不过土鸡蛋真是不错。

一进门方文就发现老周家养的鸡都很瘦。怎么说他也是在畜牧站干过站长的,自然能看出这鸡的生活很困难啊。别说饲料,怕是粮食也很少喂。

等离开的时候。正见到狗在吃饭了,吃的东西就是米汤泡饭,里面没有一点油腥味,约莫也就小半碗饭,但是土狗却吃得津津有味,狗也很瘦,可见排骨!

心理平添了几分承重,到这儿方文实在忍不住说道:“老周,老金,咱们三儿沟村会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也是算是你们的直接领导了,要是有困难只管找我就成。”

说到这儿,又想到了自家的亲戚,从来没有人来找他借过钱啥的,稍后还得问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不正常啊,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以他现在的情况,居然无亲戚上们借钱,这实在太不正常了。

老周一听,就有些激动的说道:“方支书,您来了,咱们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老金也附和道:“方支书您是不知道,当咱们听说您要当支书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坏了,都说您来了大家就都能跟着过上好日子了。”

方文心理越发沉重起来,起初那份当支书的不耐烦情绪也渐渐淡去,有的只是一份责任,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现在既然已经在支书这个位置上了,也确实应该多花点心思。

“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方文回应道,此时的心情也不适合多说空话啊。

三人继续上路,此时方文腿裤上已经有了泥泞,不过却丝毫不在意,这种感觉真的不错,乡间小道,路过一户户的村民家里,偶尔选一家进去小坐,下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美差啊。

“前面就是金家老房子,我家就在里面。”老金忽然出声道。

方文一听到金家老房子,忽然就想起了当初猴儿酒的狗血推广方案,关于猴儿和老战士的故事,自然是杜撰的,但也不是全部都是假的,至少里面的开篇还是真实情节。

金堂村就有这么一个老战士,读过黄浦军校,只是在过草地的时候遇到了斩马刀伤了腿,这独自回了村里,如今已有八十多岁,算得上村里唯一的大牌革命人士!

这村里因为太偏僻,打过鬼子的先辈们加起来都没超过了五个指头,这位金老爷子,也是方文唯一听说过的先辈!

想到这儿就出声道:“我听说金家老房子有一位打过鬼子的老前辈?”

金家老房子不是单单指一个房子,而是这一片基本都姓金,算是大一点的族群。

老金忽然兴奋的说道:“那是我爷爷!”

方文顿时一愣,惊讶的问道:“有金老爷子这层关系在,你怎么只当了个队长?”之所以惊讶也是有道理的,怎么说,作为打鬼子老前辈的孙子,怎么混得这么差,政府随便照顾一下,当个村长肯定跑不了啊。

老金苦笑道:“我爷爷有七个儿子,我父亲有六个儿子,早就开支散叶了。在加上我爷爷的思想你知道的,老革命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在村里,“老革命”这个三个字,绝对不是什么好话,指的是思想太过保守固化的意思。

s:这封信的全名叫作:一在外漂泊80后应届大学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信。看着催泪,抵抗力强的书友可以在网络上搜来看下全篇内容,这里就不多写混字数了。

昨天有事没更新,今天会更一万五千字,晚上十二点前还有六千字。

第277章修路

听老金这么一说,方文也就不好多问了,眼前就是金家老房子,之所以加一个老字,完全是这里的建筑颇为古老,除了土墙,还有竹制的阁楼,木板房等等。

和方家大院的情况差不多,这里也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至于什么大官隐居那就别想了,都是苦哈哈的农民辈!。

这边约莫有二十户人家,聚集修建在一起,竹林环绕,景色到也别致,楼房也有几户,早些年修楼房确实不算贵,那时候的砖头按“分”这个单位算价,不过修得起的也不多。

等到了老金的家里,发现比老周也好不了多少,老金看起来显得老成,其实不过才四十多岁而已,膝下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方文不由邪恶的想到,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导致老金在家族里的地位不怎么高,没有引起金老太爷的关注。

至于金老太爷那里,方文到是没有冒昧去打扰,主要还是没准备礼品,显得不够正式!

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到老金家里,结果金老太爷就跟着过来了,辈分可谓高得吓人,又是八十多岁的高龄,方文自然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见礼!

百岁是道槛,长命百岁一般都是嘱咐语,在农村活上百岁的仍然很少见,一但过百岁马上就会引起轰动,即便是镇政府也会去送礼沾沾喜气,记得那还是十年前的时候,镇政府给村里一个百岁老人都送了大彩电。还发了大红包。

金老太爷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大威严,反到是个子并不高,也比较瘦,不过身子骨却很硬朗。双眼虽然有些浑浊,却很有神。

到了屋落座后,老太爷开口就道:“小伙子你入党了吧!”

方文心想,没入党也干不了这个支书啊,不过想到老爷子的年纪,当即老实的回道:“入党了!”

“不错,入了党才有个干部的样子。”老太爷乐呵呵的说道,到是旁边的老金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没入党。

方文忽然有些担心老太爷说什么党的方针啥的,这些他一点都不知道,连入党申请书都是大胃英给代笔,他只是抄了一遍。什么党员的觉悟,那是半点没有,心想得找个话题给圆场了。

想到这里就出声道:“老太爷,我现在分配到三儿沟村当支书,您老有什么指示没有?”

“能有啥指示。你的事情我听闻得多了,是个能干事的人,放解放前也能算个好干部,发达了不忘本就是好干部……”老爷子乐呵呵的说道。

方文一听。得自己找话啊,当即就把一些发展村里的想法说了说。首先就说道:“老太爷,我看咱们外面的那条公路实在太烂了。我打算组织村民自己修缮,您觉得怎么样?”

“这是好事啊,那路早该修了,就是没有领头人。”老太爷接话道。

方文眼看这到中午吃饭还早,冷场显然不行,当即就干脆往这个话题聊,先是聊到公路,接着又说了不少想法,一时间到也热闹,跟着后来金家这边的长辈也都到了,过五十岁的就有几十号人。

方文是使出浑身灵光,总算在吃饭后就脱身了,本也打算和老太爷聊下以前打鬼子的事情,不过今儿这场面却不合适,也就只有另外在找个时间了。

饭后,还得继续上路,下面就是村子的中心地带三心桥了,到了哪里公路就分成了三个叉,一条就是这边通往公社,一条通往下一个乡镇,一条通往一个很长的山沟,那山沟里面才是最穷困的,通行进去的路也不叫公路,只有摩托车才能通行,全是泥巴,上面并没有铺上石籽!

在三心桥的位置有一个杂货店,另外有两栋楼房,这就是一个最简易的集市了,也是村民们唯一的聚集地。

到了这里,方文看了看天色也不打算在继续往里面走,接着老金有把专门收电费的老人给找了过来,交谈了一翻,老人姓陈,是里面山沟陈家坝子的,从三十岁收电费到现在,已经收了三十个年头,对村里的情况最是清楚。

最后半下午的时候又找了几户村民家里坐了坐,这次下乡也就结束,之后这走路回去显然不太现实,直接叫了辆摩托车,方文也先走了!

不过这一回去,到也没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公社,公社虽然破旧,但是房间多啊,他给专门分配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等打开门一看,好家伙,办公室桌这些是新的也就罢了,居然连电脑也给弄上了,而且还是崭新的,并且还有单独的电话。也不知道这是谁给弄上的,因为刚才经过杨支书的办公室时,从窗户口往里面看还是老样子,那套家具起码用了十几二十年了,这不是区别对待吗?

连忙打电话一问杨支书,结果这才知道是周先生给安排的,说是送他的上任礼,到让方文颇为感动,值不值钱是小事,关键是这事别人周先生给记在心上了。

正好,方文也有事要找周先生商谈,索性直接挂了个电话过去,好吧,用的自然是办公室的电话,不要话费啊,电话一接通后,先是对其感谢了一番,然后就进入正题说道:“周先生,我想问一下关于野果种植前期的资金到位了吗?”

“到位了,方老板你问这事是?”周先生疑惑的问道。

方文也就直接说道:“是这样的,我想问一下,关于前期给村民们的补助,也就是种植野果签定的收购合同等等,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事啊,都准备得差不多了,等这边酒厂的宣传一过,就直接村里签定合同,每一户前期是准备一千块钱,以后陆续在补助一部分,也就是肥料钱等补助……”

方文一想,这边金乡上口基数也大,一户一千,就是几百万了,现在酒厂资金并不宽裕,这个价也比较合理。

就出声道:“好的,我也就随便问问,对了,在市里的推广怎么样了?”

“情况很不错,不过后面跟着要去盐城估计有点情况,毕竟直接就和卢城接壤了。”周先生解释道。

随后又聊了几句,又提了如果后面去盐城,方文这边最好也去一趟帮忙照看一下,方文想了想也就应了下来,这事暂时也不急,得先巩固下本市的市场先。

挂了电话后,方文本想用电脑写下计划,结果发现还是手写更快啊,只好坐罢,悻悻的又关了电脑。

这个计划书就是关于修缮三儿沟村公路的事情了,这边公社到镇上的公路马上就会开修,镇政府全权拨款,至少款子的来源就是这段时间方文的买地钱了,不过也不多太,基本上修完这边公路就会用光。

而三儿沟村的公路,估计政府是不会出钱的,就算出,肯定也出不了多少。而酒厂这边也不可能出钱,这不是白忙活吗,对酒厂一点帮助也没有,方文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找酒厂要钱啊。

至于他自己,这钱还真没有,之前到是有一百万,不过已经给了叶娟了,这个月到了有四十万进帐,不过老父那边管理的豆瓣竹笋厂也需要投入一些钱,他能动用的资金实在有限。

在说镇上何春桃那边管理的修楼,他虽然是拿的大头,但这钱一时半会根本拿不出来,等到明年可以分钱的时候,他又欠着唐老板五百万,这是给妹妹开小吃城的时候借的。

而省城的几家蔬菜店,现在也打算扩张,他实在不好意思伸手拿钱啊,现在帐目在露露哪里,怕是不好忽悠出来了。

见看月底了,虽然过几天又有蜂蜜酒出来,但是上个月提出的幼儿园计划,现在已经在修建场地了,估计这月收入了几十万会被搞出去,所以他现在也是穷得叮当响,不说四个荷包一样重,但绝对是没钱修路了。

最后这计划就是集资了,集资也有好处,毕竟送公路不如自己花钱修公路,这是两个概念。

想到这里,思绪如泉涌,很快就炮制了一份公路修缮计划,最后发现还是需要一个重点,那就是去政府要钱啊,现在是干部了,心态摆正了,位置也得摆正,不能老想着把自己的钱给掏出来用。

这时候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也就关了办公室往家里而去,一边走的,一边想到,今儿中午在老周家里吃饭,他给打了两百块钱的条子,回来打了个摩托车,报销十块钱,打电话费用几块,办公室的电费几毛,网络白用,还是配发的笔墨等文具消耗,最后还有今儿的工资,好家伙,一天下来,居然花掉了国家三百块钱。

好在不是整个份计划书吗,不然还真成了混饭吃,占国家便宜了。

等一到家,结果父亲还没回来,说是去和二叔一起去收购红薯去了,也是,村里现在已经在开始陆续挖红薯了,红薯作为产淀粉做粉条的主力,二叔自然得忙上一段时间,不过等红薯一挖完,淀粉场就要收工大半年,这叫一年的伙计,堆积来半年来干。

素芬和母亲在厨房做饭,爷爷奶奶在帮着收拾着回笼的家畜,鸡、鸭、兔什么的。

看到这儿,方文不由疑惑的问道:“狗儿和小宝儿呢,怎么没看到人?”

第278章锅锅眼儿

素芬在厨房窗户口叫道:“狗儿带着小宝儿到后面山上办锅锅眼儿去了。”

方文忽然惊闻“锅锅眼儿”这四个字,还真有点不适应,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过家家”,狗儿多大的人了,怎么还玩这个?。

“成,那我也上山去看看。”

“恩,快去快回,过会就该吃饭了,狗儿在后面香樟树下面。”素芬的声音传来。

方文应了一声,跟着就往山上去了,其实这时候时间还早,也就六点多一点而已,不过家里父母在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习惯了这个点吃晚饭,加上小宝儿在,索性就把吃饭时间提早了。

一般村里的晚饭时间是在八点左右,因为这天黑了农村们才从土地里回来,到家还要收拾下,还要喂养收拢家畜什么的,一耽搁,在做晚饭,这时间自然就迟了,而吃饭后,很多村民电视什么都不看,直接就睡了,这算是早睡早起啊,精神好,第二天才有时间干农活。

在以往村里的孩子,到了十八岁了,还没熬过夜,至于通宵什么的,那就是传说,即便是过年当天,能坚持看完春晚的也不多,一般情况下,晚上十点在村里就已经算是晚了,哪像现在城里,小学生通宵玩游戏的也不少,这实在是影响健康发育了。

方文也记得相当亲戚,自己第一次通宵,还是在二十岁的时候,是因为上网。之前二十年,从来熬过通宵,不过现在太普遍了,特别是工厂都有夜班。其实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这是拼的年轻本钱,等老了估计毛病就多起来了。

摇了摇头,思绪一拉回来,此时已经到了香樟树下了,结果一看,哟喝,这边还真热闹。大军带着兄弟伙都在,加上狗儿,足有七八个孩童,正在生火造饭。没有看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