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吾徒犹昨④。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⑤。
【注释】
①吴闾:即苏州。
②雪:指柳絮。
③葵肌初绣:谓初开的葵花,象绣成的花朵那样美。红欹栏角:谓栏角花事正盛。
④吾徒:吾辈。指作者与史蘧庵辈。犹昨:依然如故。
⑤失路:犹言不得进身之路,以致穷愁潦倒。 索索:指风声。
【评解】
此词重在抒怀。上片写景,窗外柳絮飘落,转眼葵花新开,栏角花事正盛。下片抒
发感慨。“只吾徒犹昨”,写出了怀才不遇者的无限感慨。结尾二句,尤为读者传诵之
名句,含蕴不尽之意,留给读者寻味。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王士祯
浣溪沙 红桥①
北郭清溪一带②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③何处是?香
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④。
【作者简介】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
中进士,选为扬州推官,迁至刑部尚书。他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以抒情写景的短篇见长。
以余力填词,善写小令。著有《衍波词》。
【注释】
①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②一带:形容水状似带。
③雷塘:在扬州城外,隋炀帝葬处。
④迷楼: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宫室,千门万户,曲折幽邃,人入之迷不能出,因名之
曰迷宫。
【评解】
作者任扬州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此词除欣赏红桥美
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集评】
唐允甲《衍波词序》:贻上束其鸿博淹雅之才,作为花间隽语,极哀艳之深情,穷
倩盼之逸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渔洋词含蓄有味。
蝶恋花 和漱玉词
凉月沉沉花漏①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②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③。
【注释】
①漏:古代计时器。
②罅:缝隙。
③连珠弄;曲调名。河间杂弄有《连珠弄》。
【评解】
此词抒写闺中怀人之情。上片写别后相思,彻夜无眠况味。凉夜沉沉,漏声断续。
月移窗罅,料峭春寒。欹枕无眠,渐闻鸡声。此时情景,郎岂得知!下片从对往事的回
忆写到眼前的感伤。忆共锦衾,亲密无间,而往事迢迢,徒入梦境,梦醒之后,益增相
思与感喟。全词抒情委婉细腻,含蕴不尽。
而“郎花妾凤”,历来为人们传涌,乃词人之绝唱。
浣溪沙 红桥
白鸟朱荷引画桡①,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②山外路,断
鸿③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④潮。
【注释】
①桡:船桨,此指船。
②平山:指平山堂,扬州游览胜地。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④广陵:即扬州。
【评解】
此词写舟中观看红桥景色,抒发怀古之幽思。上片写美景诱人。白鸟朱荷,碧波荡
漾,画舫悠游,光艳照人。面对绿柳红桥,不禁思绪万千。回顾往事,怎不令人黯然消
魂!下片借眼前景物,抒发感怀。放眼远望,平山山外路漫漫,江潮汹涌水迢迢。无数
失群孤雁,空中徘徊。这凄凉景色,勾起了无数新愁。无法排遣,只好付于广陵潮水。
通篇含蓄、有神韵。
【集评】
《彊村语业》朱孝臧题:“消魂极,绝代阮亭诗。见说绿杨城郭畔,游人争唱冶春
词,把笔尽凄迷。”
朱彝尊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①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②轻衾各自寒。
【作者简介】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浙江嘉兴县)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应博学
鸿词考试,授官翰林院检讨。他博学多才,诗、词、文并工。是浙西词派领袖。曾与陈
维崧合刻一稿,名为《朱陈村词》,并称“朱陈”。他还纂辑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为
《词综》,为词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著有《曝书亭集》。
【注释】
①青娥:双关词,可状女子之眉,亦可喻远山。
②簟:竹席。
【评解】
此词为忆旧而作,故起句点明“思往事”。“青蛾”、“越山”相映,人中有物,
物中有人,最为隽妙。共眠一舸而各据衾簟,事后追思,似有无限惋惜之情。这首小词
委婉含蓄,饶有余韵。
霜天晓角 晚次东阿①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②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
岚翠重。十里鱼山③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释】
①东阿:今属山东。
②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③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评解】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无意于
渲染,而彩色缤纷。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留一抹,
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高阳台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
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桥影流虹①,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②,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
车③住,倩何人传语青禽④?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⑤。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
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⑥。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注释】
①桥影流虹:即指流虹桥。
②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③羊车:古代一种制作精美的车,又称画轮车。
④传语青禽:指传递爱情的仙鸟。青禽:即青鸟。
⑤罗衾:绫罗被子。
⑥江浔:江边。
【评解】
这首词艺术地再现了序中所述故事凄婉动人的意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同情。上片描
述少女在楼上见到叶生之后的爱慕与相思。下片写少女因相思而死之后,叶生的悲悼、
怅恨以及作者的无限同情。全词隽丽谴绻,凄婉动人。
【集评】
《清词菁华》:朱词以《高阳台》“桥影流红”为代表,所谓春容大雅,万变不离
其宗者,可以尽朱之能事矣。
谭献《箧中词》:遗山、松雪所不能为。
卖花声 雨花台①
衰柳白门②湾,潮打城③还。小长干接大长干④。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释】
①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
称雨花台。 雨:降落。
②白门:本建康(南京)台城的外门,后来用为建康的别称。
③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④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评解】
此词从南京的萧条景象,侧面反映清兵南侵对这座名城的破坏。江山依旧,人事已
非,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
蕴含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
【集评】
谭献《箧中词》:声可裂竹。
一叶落
泪眼注①,临当去,此时欲住已难住。下楼复上楼,楼头风吹雨。风吹雨,草草②
离人语。
【注释】
①注:倾泻。
②草草:杂乱纷纭。
【评解】
这首小令,写夫妻相别情景。眷恋之情,化为热泪,倾注如雨。说不尽“草草离人
语”,生动地勾出了临别时难分难舍之状。全词意境清雅,缠绵婉约,饶有韵味,颇有
南唐北宋之风。
长亭怨慢 雁
结多少、悲秋俦侣①,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②门孤,金河③月冷,恨谁诉?
回汀④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⑤。 别浦⑥,惯惊移莫
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抄⑦,看字字、悬鍼⑧垂露。渐欹斜⑨无力低飘,正目送、
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注释】
①俦侣:伴侣。
②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③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④汀:水边平地。 渚:水中小洲。 回,枉:弯曲的形状。
⑤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外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⑥浦:水滨。
⑦一绳云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杪:梢。
⑧鍼:同“针”。
⑨欹斜:倾斜不平。
【评解】
这首咏物词,借咏大雁南飞,抒发作者亡国与身世之感。
上片写雁儿被迫从塞北飞往江南的情景。北风凛冽,金河月冷,云中结伴,巧排筝
柱,飞往江南。下片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作者观察细致,体物入微。全词委婉含蓄,
寄喻殊深。在咏物词中,确是佳品。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
是竹垞直逼玉田之作,集中亦不多见。
忆少年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
一声声伴人幽怨。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评解】
这首小词,宛转曲折地描写了春日怀人之情。作者把景与人融为一体。垂杨巷陌,
东风庭院,又到飞花时节。重帘如昔,而窥帘人已远,勾起了绵绵情思。歌莺舞燕,更
添幽怨。既是今日相思无益,悔当初不该相见。全词工丽和婉,情思缠绵。
二十
顾贞观
菩萨蛮
山城夜半催金柝①,酒醒孤馆灯花落。窗白一声鸡,枕函②闻马嘶。 门前乌桕树,
霜月迷行处。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
【作者简介】
顾贞观,字华峰,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中举人,为国史院典籍。
善填词,为清代词坛大家,是纳兰性德的好友,词风亦相近。重白描,不喜雕琢、
用典,以情取胜,真切感人。著有《弹指词》。
【注释】
①金柝:古代军中巡夜所击之器,即刁斗。此指夜间更声。
②枕函:即枕头。
【评解】
此词描写作者深夜羁旅孤馆,遥忆地下亡人的寂寞、凄凉况味。上片写羁旅山城,
思念亲人,辗转不寐的情景。夜半金柝,孤馆灯花,窗外渐白,鸡鸣马嘶,写尽彻夜无
眠况味。下片写孤馆凄凉,愁梦频惊,月色朦胧,树影惨淡,使人愈觉伤凄。这首小令,
神韵甚佳,颇有情致。
步蟾宫 闰六月七夕
玉纤①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②,倒减却③、黄杨
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④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⑤。翻借作,兰秋
重闰⑥。
【注释】
①玉纤:指女子之手。
②“添叶”句:梧桐秋日落叶,有“一叶知秋”之说。今遇闰六月,则使梧桐落叶
延迟,故云添叶。
③“倒减却”句:据《本草纲目》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
④娇俊:指青年男女姣好的容貌。
⑤清商:天高气爽的秋季。
⑥“翻借作”句:谓闰六月已行秋令,可借作七月,使七月有重闰。
【评解】
七月初七,是牛、女二星一年一度相会的日期。时值闰年,因而可以看作有两个七
夕,词人便设想,这是天公出于对经年因分离而愁损的儿女的爱怜。构思既巧,词亦隽
雅。
金缕曲
寄吴汉槎①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②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③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④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⑤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⑥。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⑦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⑧?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⑨,盼乌头、马角CD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注释】
①吴汉槎(chá):是吴兆骞的字。清顺治十四年,他因江南科场案件牵连,谪戍
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顾贞观与吴是好友,当时顾在纳兰性德家教书,写此词表示
对朋友的同情与慰藉。纳兰性德见词泣下,遂求情于其父纳兰明珠(宰相),吴兆骞遂
被收回。《金缕曲》共二首,选一首。
②丙辰:这里指康熙十五年。
③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有贤名,因封于延陵,遂号称“延陵季子”,
后来常用“季子”称呼姓吴的人。
④行路:这里指与己无关的路人。
⑤魑魅:鬼怪。
⑥覆雨翻云手:形容反复无常。
⑦牛衣:这里指粗劣的衣服。
⑧毅:同“够”。
⑨廿载:自吴兆骞坐江南科场案至此,整整二十年。 包胥承一诺:春秋时,伍子
胥避害自楚逃吴,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我必存之”。后伍子胥引
吴兵陷楚都郢,申包胥入秦求兵,终复楚国(参看《史记》)。
CD乌头马角:战国末,燕太子丹为质于秦,求归。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
许耳!”太子丹仰天长叹,乌头变白,马亦生角(参看《史记》)。
【评解】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谪的深切关怀、同情和慰藉。
上片写对友人的问候、同情。“季子平安否”,不是一般寒暄,而是对谪戍远方至
友的深切关怀。“冰与雪”,暗喻自己与吴兆骞,都是在清朝严酷的统治下辗转反侧。
下片劝慰好友并写自己全力相救的赤诚之心。“置此札,君怀袖”,劝友人以此信为安
慰,放宽心,解忧愁。全词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在那黑暗的社会里,这种友谊,
更觉难能可贵。在艺术手法上,通篇如话家常,宛转反复,心迹如见。一字一句,真挚
感人。
【集评】
谭献《箧中词》: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纯以性情结馔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
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②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人,太傅明珠长子。聪敏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一等侍卫。
与当时才子顾贞观、秦松皊、陈维崧等结为挚友。
他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31岁病逝。其词风格接近李煜,
有清朝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词有
《饮水集》。
【注释】
① 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② 聒:喧扰,嘈杂。
【评解】
此词当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
思念故乡的孤寂情怀。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山一程,水一程”,写出了长途跋山
涉水之苦,更衬出对家园的留恋。下片写旅中风雪,更添乡愁。通篇低徊宛转,抑郁蕴
藉,而语言平易,流丽自然。
【集评】
顾贞观《通志堂词序》:容若天资超逸,储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
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婉而后喜悦。
顾贞观《纳兰词评》: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周之琦《箧中调》一引:“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河传
春浅,红怨,掩双环①。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②,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旨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注释】
① 双环:门上双环,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