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音菩萨传奇-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音菩萨传奇
版本:
  四十回。
作者:
  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内容:
  叙述观音身世、刻苦修行与济世救人的故事。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第二回    浊酒三杯凉亭小宴 明珠一颗好梦投怀

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说慈航 小公主停哭听佛偈

第四回    物色乘龙欲传大位 闲观斗蚊引动慈心

第五回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

第六回    众庸医都无丹鼎药 怪修士指说雪山莲

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贾后受病

第八回    留偈语暗藏后事 感死生了悟禅机

第九回    梦见佛容喜出望外 违逆父命罚作灌园

第十回    祝寿筵前畅言妙旨 再贬厨下杂做苦工

第十一回    一念精诚感彼宫女 半宵操作怜此劳人

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

第十三回    兴土木重修金光寺 定良辰舍身耶摩山

第十四回    试金刀斩断六根 人空门静观三界

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

第十六回    了因缘往朝须弥山 施米谷安度神鸦岭

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

第十九回    草履几双黑人争去 圣尼一位白象驮来

第二十回    妙善师赤足赶行程 加拉族游牧居沙漠

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第二十二回    天马峰歼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将击人

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装假死 避灵猿七步学朝真

第二十五回    绝岭登临迷津悟澈 高谈往事竖子弄人

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当头一棒喝破三千

第二十七回    观自在南海清修 悯苦厄中原化度

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

第二十九回    责贡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疠手到生春

第三十回    游五台夷奴盗法像 拒寇乱菩萨现奇容

第三十一回    莲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

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军 洛阳市群生照宝镜

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

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

第三十五回    详偈语擒捉康七 入空门剃度一峰

第三十六回    画观音指示善士 卖药草欣逢孝子

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汤 医痧症传说观音柳

第三十八回    严居土建造白衣庵 刘贤妇剐股疗姑疾

第三十九回    吴孝子万里寻亲 观世音几番现示

第四十回    钓金鳌解除苦难 归南海结束全书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释、道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它拿觉世度人为宗旨,信仰的人,也就不少,势力也与儒教、道教鼎足而三,一直流传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它的地位。
  在佛家的区分,把全世界划成四大部洲,称为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我们中国,是属于南瞻部洲的。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地藏王,称为大行,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勇,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是很分明的。
  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敬礼的,无疑的要首推观世音菩萨。因为我们若然在人群中提起她的法号,端的是老幼咸知,妇孺都晓,差不多人人的脑海里,都深深地嵌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这种普遍的敬礼,是观音法力所感化的么?这却未必,其中倒有九分以上是迷信的观念所造成的。
  他们的理想,并且与观音大士相反。
  观音的宗旨,是要使世人大澈大悟,共登觉岸。照《法华经》上说:“苦脑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
  可是现在我们看见那一班信仰观音的人,谁不在迷信里讨生活哩?他们以为,只要相信了观音,随便自己的作为如何,观音就会来保佑的,一切不遂的欲望,观音也会赐予圆满的。
  他们最怕的是死,就以为只消平日多烧香,多念佛号,便可以却病延年。最怕的死了打入地狱,永不超生,就以为只消平日多持斋,多诵经卷,便可以死后到天堂佛国中去享乐。甚而至于一切的罪恶,都可以念几声观世音菩萨,就可以完事的。因此,念佛人的心理,就不免弄坏了,以至会有“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的两句俗语来了。
  相信观音的人,存了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就闹出许多畸形怪状的供奉来了。寻常求福求寿的,供着白衣观音,求子的,供着送子观音;渔户人家求打鱼利市,便供着鱼篮观音。形形色色的附会着,越是如此,越是与佛理相去窟远。故世人崇奉观世音的,虽然多似牛毛,却没有个能登正觉,这的确是很可叹息的。
  闲言少叙,我摇笔做这部《观世音传奇》,并不是提倡迷信:一则是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介绍给世人,使他们有相当的认识,二来揭出佛经的奥旨,使一班误走迷途的佛门弟子能够大澈大悟,同登觉岸。但是,虽然有此宏愿,还不知一枝抽笔,可能助我达到目的哩?
  我现在既决意替观世音菩萨作传,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回,有两个疑问,却不容不先解决。
  第一点,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观世音法像,或是画像,很不一致。有的打扮似男身,有的装束似女身,就引起了这一个疑问。依着世俗的见解,都当他是女身,所以有许多人还会称他“观音娘娘”哩!但是,据胡石麟《笔丛》,王凤洲《观音本纪》,又都指观音菩萨是男身,说得有凭有据。另一方根据了叫《北史》的记载,徐子才病中所见,以及北齐武成皇帝梦中所见的观世音菩萨,又都是美妇人变的。因此,这疑问究不易解决。  
  不过,根据了观世音菩萨的前后事迹,这疑问也就不难迎刃而解。因为观世音悯念众生,随缘普护,曾经三十三度化身,到各处去点化众生,到处都现化着不同的庄严宝相。或者化为菩萨学徒宰官玉人、天龙神鬼,因时地变换,便利他点化的工作。因此,世人所看见的观世音宝像,也就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个不同了!这不是我无稽之谈,《冰署笔谈》里面也明明载着这些事迹。到此,观音男身女身的疑问可以搁过。
  第二点,就是观世音菩萨只有一位,如何会有许多不同的头衔出来呢?象什么“白衣观世音”、“高王观世音”、“送子观世音”、“鱼篮观世音”等名目,法相也就因之互异。这许多头衔不同的观世音,还就是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中的那一位观世音菩萨呢?还是另外有这不同的几位观世音菩萨呢?
  关于这一点,我敢说就因为当初应化时所现的法相不同。
  譬如,他老人家在这一个地方化身的是一位美女,穿着白素的衣服,去设法点化众生。到临了,人家知道这位白衣美女是菩萨化身,造像供奉,自然依着他们所看见的法相,于是后世就有了白衣观世音。因东海鳌鱼为害,海边的居民不能安居乐业,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渔妇,前去降鳌,以救众生。于是就有了鱼篮观音的法像。』其余种种的宝像,也都是化身时留下的,后人不察,就发生种种附会了。
  这并不是做书的胡说乱道,诸君不信,待我在正传的前面,先举一段观世音化身的历史,来做个引子,证明以上的说话。
  我现在别处的观音宝像都不说,单说少林寺里那一尊法像,又是与众不同。塑得环眼巨鼻,阔口广颡,头上边乱发如蓬,两只耳朵长大无比,穿着一对粗而且大的金环,直垂两肩,衣折痕也散乱不整,赤着一双大脚,手中还斜支着一条黄金宝棍。这尊法像倒象五百罗汉里边的鸠摩罗多尊者,凡胎俗眼的人,谁也不会当它是观音大土。但少林寺中,却又明明地将它供在观音阁中,僧徒们也都认为是观世音菩萨。这不是很奇怪么?可是少林寺的观世音法像,所以塑得这般模样,中间也有一段故事,待我慢慢讲来。
  少林寺本是中国一大丛林,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从六祖达摩撢师开山以来,非但禅乘远摇,就是武功也极著名。但是在初建的时候,却并没有观音阁。直到元朝时代,天下大乱,兵祸蔓延到中州,有个首领李全,他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致寺中僧徒,收为已用。不料少林寺僧众都是严守戒律,不肯杀生的人,拒绝相从。因此,李全匣老羞成怒,率众围攻少室山,声称非扫灭少林寺不肯罢休。
  那时,少林寺僧虽说是擅长武功,到底众寡悬殊,势不能敌,竭力防守,后来渐渐不支,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杀出一个莽和尚来,手提铁棍,直冲到李全队里。众人看时,却正是新来的挂单和尚。只见他宝棍起处,如同疾风猛雨--般,寒光万道,杀得那李全军马仰人翻,声声叫苦。就是那为首的铁枪李全,也大败亏输,率众远遁。那时,众人都觉跟前金光一闪,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四下探望,才见他正站在嵩山御寨之上,现出丈六法身,自称是观音大士化身紧罗那王,来解厄的。
  于是少林寺就依他现化的宝相,塑成此像,盖造观音阁供养。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载得明明白白,可见并非虚造了。也可知观世音所以有种种不同宝像,正是现化时遗迹了。
  欲知观世音的一生事迹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回    浊酒三杯凉亭小宴 明珠一颗好梦投怀


  话说时在周朝的末年,中原列国,互相征伐,刀兵相乘,连结不解,正闹得人无安枕,野无净土。那时西方兴林国却正值承平之世,端的风调雨顺,国泰安民。
  讲起这个兴林国,在西域诸国中,可称是巍然独立的大国,领袖各邦。但因地势关系,与中原素来不通往来,双方隔绝.这也只为两国中间,隔着一座须弥山。这一座山,高可按天,广袤有数千里,横亘在西北高原上,好似天生的界限一般。在当时,交通不便,中原人虽知道有这座名山,只因为此山幽深险阻,气候又异常寒冷,山上的积雪,就是盛暑的天气,也一般地不会融化,终于没人敢去冒险西行。那兴林国又恰恰建在须弥山的西北,在闭塞的当时,自然不会与中国相通了。
  这兴林国在西方诸部落中,历史最为久远,开化也比较早些,又占着三万六千里的国土,几十万人民,自然雄长一世,惟我独尊,各小部落不容不臣服了。
  那时在位的国王,名叫婆迦,年号妙庄,倒是个贤明之主,统治着数十万人民,使得男耕女织,各安生业,在位十多年,把一个兴林国治理得国富民丰,蒸蒸日上。妙庄王是一国之主,安富尊荣自不必说。正宫王后,名叫宝德,又是个贤良的妇人,与妙庄王十分敬爱,家庭方面也充满了和融气象。
  但是,天下无十全十美的事,人生虽富贵无双,到底不能没有缺陷。妙庄王贵为国主,富有天下,只是有一桩事情,不是国王威力所能攫取,也不是金银所能买到的,却是膝下只有二位公主,并没有一个太子。妙庄王已是六十多岁的人,嗣位无人,自然望子情殷。为着此事,常使他闷闷不乐,有时不免要长吁短叹。俗话说得好,“于息是有钱买不到,有力使不出的”,他纵然烦恼,也终归无用。他在希望和焦急愁闷的环境中,一天天地过去。春去秋来,匆匆的又是数年。
  那时,正是妙庄王十七年的夏季,御花园中的一池白莲,正迎风争放,香雾轻浮。宝德王后因这几天来觉得妙庄王愁闷不乐,便在莲池的凉亭之中设下筵席,请妙庄王饮酒散闷,当下夫妻二人,在亭中分上下首坐定,官娥采女,分班斟酒送菜。妙庄王心中,虽然为着子嗣问题不自在,但深体宝德后的一片好意,不免强颜欢笑。一方面看着池中的万朵白莲,参差地开放着,衬着碧绿的荷盖,清雅可爱。微风过处,轻轻地颤动着,好象含羞欲语的神情。那一阵阵淡远的清香,也从风中传播过来,沁人心脾。妙庄王在这种环境里边,也觉别有天地,很是有趣,心上的一片愁闷,早被清风吹散,莲香荡尽。
  就此与宝德后互相传杯,开怀畅饮,有说有笑起来。宝德后见他快乐,也自欢喜,亲自执壶斟酒,又命群姬当筵歌舞。正是:笑声纵,乐声扬,风光异样。如此一闹,早就是明月西斜。
  妙庄王酒已过量,不觉玉山颓矣,乘着一团酒兴,命撤了席,扶着宫娥,携了宝德后,径回寝宫安息去了。
  一觉醒来,已是红日满窗。宝德后早已梳洗完毕,便服侍妙庄王起身,让他洗盥之后,一面端整饮食,一面向妙庄王道:“妾昨夜得一奇梦,未知主何吉凶?梦到一处地方,正是海边模样,一片白茫茫的,无边无岸,波浪滔滔,很是怕人。”
  正看间,忽然『訇』的一声响亮,海中就涌出一朵金色莲花。初出水时,大小与寻常莲花无异,离水面也很近。不料这金色莲花,却愈长愈高,愈放愈大,金光也越发耀目生花,连眼也睁不开来。于是,便将眼合了一会儿,待到重新睁开来时,哪里有什么金色莲花?兀立在海中的,却是好端端一座神山,山上却缥缥缈缈的似有许多重迭的楼阁,以及那宝树珍禽,天龙白鹤。这许多景象,究竟距离得远,倏隐倏现的,看不真切。中间只有一座山头上,涌出一坐七级浮屠。浮屠顶上,端端正正安放着-颗明珠,放出千万道奇光异彩,十分庄严。  
  “我正看得出神,那一颗明珠,忽然冉冉地升空,转瞬之间变得一轮旭日,渐渐逼近海岸,不多时巳高高地悬在我的顶上。又是『轰』的一声响亮,那轮旭日竟抛抛滚滚地落到我怀中来。我吓得忙了手足,欲待逃去罢,两足又好似生了根的一般。我不觉拚命一挣,竟自挣醒过来,好端端地睡在牀上,哪里有什么海,有什么山和一切的景象?到此,始知是南柯一梦。这种梦不知是何予兆,主何吉凶?”
  妙庄王闻言,心中暗暗欢喜,向宝德后安慰道:“御妻梦中所见,分明是佛国极乐世界的真形,凡人难遇,自然是大吉之兆。再说那明珠,分明是佛家舍利,化为旭日,就是阳象;投入怀中,不消说是孕育之兆了。御妻得此梦征,今番怀孕,一定生男无疑,正是大可庆幸哩!”
  宝德后听了这一番话,自然欢喜不尽。此事传遍宫中,于是合宫上下都存着万分的希望。
  再说宝德后自从这天起,怀孕的象征逐一地显露出来,经过了两三月时间,腹部电显著地膨亨起来。可是自从怀孕之后,身体倒很强健,只是有一桩,凡是鱼肉一类的荤腥,一点也不能入口。就是平日间最爱吃的东西,只要是荤的,一见了便要起恶心,勉强吃得一点儿,包管会连苦胆汁都呕将出来。这也是孕妇常有的事情,大家也不以为怪,又哪里知道内中却另有一番奥妙哩?
  如此一天天地过去,不觉又是冬尽春来,宝德后的产褥之期,也愈迫愈近,妙庄王满拟今番--定生男,非常地高兴,忙着先预备起庆贺的事情来。合宫上下,也自有一番忙碌,不在话下。
  直到妙庄十八年二月十九那一天,妙庄王婆迦正在园中观赏美妙的春天景物,出神地幻想,忽有宫女岔息奔到面前奏说:“王后在辰时三刻,又添了一位公主,请赐题名。”
  妙庄王一听生的又是一个女孩子,就把心头的高兴早消灭了一半,但这也是无可如何的事,只怪自己前世没有修透,才致如此。当下便向宫女问起:“王后生产后可安好如常?”
  那宫女道:“启奏我王,娘娘当生产的当儿,有许多异色良禽,集在庭树争鸣,如奏仙乐。屋中也有奇香发现,氤氲阵阵。隔不多时,便产生了三公主。如今大小平安,娘娘精神健旺,公主啼声也自洪亮。”
  妙庄王听了此话,暗想仙禽集树,异香绕室;又想起宝德后怀孕时的一梦,遮莫此儿有些来历,生具夙根,也未可知!他便题取“妙善”二字做三公主的名字,因为上肩两位公主。一名妙音,一名妙元,都拿自己年号的首字来排行的。当下便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