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蒋介石于1950年3月1日在台北重新出山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时,形势 是严峻的。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防务崩溃之迅速比毛泽东预期的还快。由于 国民党驻济南部队司令投降,山东省1948年9月失守。紧接着,国民党驻满 洲 (东北)的精锐部队亦被围歼。共产党的军队迅速包围了北京和天津,同 时集结部队在南京以北进行了对胜负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此一役,国 共双方共投入兵力100万人。1948年12月,徐州要地失守,打乱了国民党 防御的阵脚,整个长江暴露于共产党的攻击之下。1949年4月,南京失陷。 上海、汉口在5月失守。广州也于10月失守。仅仅一年的时间,几乎整个中 国大陆都落入了共产党手中。国民党政府先从南京逃到广州,再逃到重庆,尔后又到成都。最后,于1949年12月逃至台北。
军事上的失利使人们对国民党货币丧失信心。纸币贬值。到1948年夏,纸币价值仅仅相当于其印制成本。1948年8月发行新币“金元券”,金元券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数以千计的充满信任的公民依法将手中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兑换为“金元券”之后,“金元券”很快也变得分文不值了。
军事失败和经济崩溃,使得国民党上层要求蒋介石退位和同共产党谈判的呼声越来越高。1949年1月,蒋到其故乡浙江省奉化隐居,形式上将政府移交李宗仁。李成为代总统。然而,蒋并未辞去总统和国民党总裁的职务。
在隐居期间,他继续干预国家事务,并着手准备在台湾建立最后的立足点。
蒋在隐退前不久,还亲自委任其亲信——50岁的陈诚将军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任命其子——40岁的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1949年2月,蒋没有通知代总统,直接饬令中国中央银行总裁将政府的黄金储备悄悄地转移到台湾。1949年5月,蒋亲自赴台,并在台修建了一幢住宅。他由中国大陆到菲律宾和南韩访问期间,曾多次在该处居住。1949年12月,蒋最后一次离开大陆,是在共产党占领成都之前不久,由成都飞往台北的。
当蒋介石重新出任总统(代总统李宗仁拒绝赴台,逃往美国)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已在策划进入南中国海的海南岛和上海东南75英里的舟山群岛。上述两地分别于1950年4月和5月为中共占领。“解放台湾”已被宣布为中共1950年的主要任务,由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负责此项任务。对蒋介石来说,在军事上唯一可以夸耀的是:1949年10月共产党军队在攻打厦门外海之金门岛时作战失利,损失惨重。
蒋介石难以从美国得到什么援助。蒋夫人赴美寻求30亿美元的援助,并要求美国委派一高级军官来指导制订战略和供应计划,历时一年未果,于1950年 1月返台。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台湾的战略后果极为关注,但不愿从其他更重要的地区抽调兵力来加以阻止。美国政府内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影响的共和党参议员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但杜鲁门总统鉴于国民党政府在大陆表现不佳,予以否决。1949年12月,国务院向美驻外新闻官员发布了一个机密备忘录,通报他们台湾可能失陷,并指导他们如何应付此事,以使美国利益少受损害。1950年1月杜鲁门总统宣布:
美国现时不想从福摩萨获取特权或在福摩萨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打算出动武装部队来干预目前形势。美国政府将不奉行可能导致陷入中国内部冲突的方针政策。同样,美国政府也不向福摩萨提供军事援助和建议。①蒋介石在美国军事援助和军事干涉均无指望的情况下,迫于中共入侵的威胁,积极加强台湾的防务。首先是改组从大陆撤到台湾的80万杂牌军队,清除共产党的渗透。1949年12月,他任命受过美国教育的前上海市长吴国桢接替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让陈集中精力进行军队改组。陈遣散了数万名超龄和低能的军官,将部队兵员削减了2/3。之后,蒋任命陈诚为行政院长,并委任受过美国教育、曾指挥美训新1军在缅甸和东北作战、又在台湾任编练司令的孙立人将军为陆军总司令。
蒋介石认为在大陆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对武装部队实施政治 ① 《国务院公报》,1950 年1 月16 日,第79 页。控制并进行政治教育的机构。为此,他建立了国防部总政治部,由蒋经国出任主任,并在每个部队设置政治军官。同属蒋经国督导的保安机构以“共产党特务”的罪名逮捕了数百人,其中包括副参谋总长及其夫人。由于搜捕间谍和改善武装部队的组织指挥,台湾防务大大加强了。但是,并没能解决其缺乏武器装备、弹药和物资供应的问题。② ② 关于对40 年代末期和50 年代初期台湾情况的估计,参阅约瑟夫·W。 巴兰坦:《福摩萨:美国外交政策 的一个问题》;弗雷德·W。里格斯:《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福摩萨》;董显光:《蒋介石》;鲍大可:《共 产党接管前夕的中国》,第20 章:“海岛避难”;艾伯特·雷文霍尔特:“今日福摩萨”,载《外交事务》 1952 年7 月,第30 卷第4 期,第612—614 页。马克·曼考尔编:《今日福摩萨》(出自《中国季刊》专 刊,1963 年7 月—9 月,第15 期。巩固基业 (1949—1959年)美国的干预国民党在聚集力量对付共产党进攻的时候,碰上了好运气。杜鲁门总统改变了其撒手不管台湾的政策。杜鲁门总统及其顾问认为,1950年6月对南朝鲜的入侵是苏联支持的,目的是扩大苏联统治范围,此后苏还可能在美国及其盟国所设置的包围圈上的薄弱环节进行试探。总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台湾为共产党集团所控制是轻率的。而且,他如果继续拒绝共和党参议员支持国民党保卫台湾、防止中共进攻的要求,他所需要的两党对美在朝鲜军事干预的支持将会减弱。因此,杜鲁门总统宣布:
共产主义势力占领福摩萨将对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美国在该地区执行合法的和必要的任务的部队构成直接的威胁。为此,我已命令第7舰队防止对福摩萨的任何进攻。由于采取了此种行动,我呼吁设在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一切反对大陆的空中和海上作战活动。第7舰队务必要使这一点落实。福摩萨的未来地位须待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得以恢复、与日本和平解决问题之后再确定,或由联合国考虑予以解决。①中共武装力量中,海、空军力量甚小,难以对抗第7舰队。他们不再准备入侵台湾,开始加强海岸防务,并将其军备重点转向朝鲜边境。美国为台湾提供军事保护之后,台湾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对其前途又看到了希望之光。
美国立即制订了军援计划,增加了经济援助,这使国民党的士气更加高涨。
朝鲜战争是美国对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态度的转折点。种种迹象表明,中苏合作关系密切,美国希望一种中国式的“铁托主义”能在中国大陆发展起来的幻想开始落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1月派遣“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给战线过长的美国及南朝鲜军队以沉重打击。这进一步加强了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苏联人开始以大量现代化自动步枪、火炮、飞机、坦克、舰艇,有系统地装备中共武装力量。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计划,以发展中国的重工业。在美国人看来,50年代初期,中苏联盟已牢固地建立起来,并不断发展,对其周边的非共产主义国家构成了威胁。中共与美国军队在朝鲜开战,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敌对情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了一场恶毒的反美宣传运动;在美国,参议员约瑟夫·R。
麦卡锡肆无忌惮地攻击共产主义,掀起了一系列恐共仇共活动。
全球冷战愈演愈烈。在朝鲜已发展成为热战。这种情况改变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对台湾的态度。美国政府已不愿再容忍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台湾,认为台湾是正在迅速发展的西太平洋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台湾位于美国北方盟友日本与南朝鲜以及南方盟友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战略地位重要,对遏制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展具有重要作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1950年夏访台后,提出了一个使人难忘的观点——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为了把台湾正式纳入美国发起的安全体系,并制订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对台经济与军事援助计划,美国于1954年12月与中华民国签订了共同安全条约。
同中华民国建立正式的防御同盟,给美国造成了一个问题,因为美国的目标与其盟友的目标不同。蒋介石的目标是反攻大陆,推翻中国共产党政权, ① 《国务院公报》,1950 年7 月3 日,第5 页。恢复国民党的统治。蒋的军队占领着许多靠近大陆沿岸的岛屿,作为国民党决心重返大陆的政治象征。但是,美国不愿支持此类冒险行动,美国所关注的仅限于台湾和附近澎湖列岛的防务。因此,在履行条约时,谨慎地局限于台湾和澎湖列岛的防务。在签约后的一次换文中,中华民国同意除“显属行使固有自卫权力之紧急性行动”外,台湾只在与美国“共同协议”的情况下,才会从台湾、澎湖或其他沿海岛屿出动军队。①国民党对沿海岛屿的占领,使美国处于尴尬的境地。丢掉一个较大的岛屿对其盟友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是美国政府并不希望承担保卫这些易受攻击的岛屿的义务。1954年9月,在签订条约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猛烈炮击了最大的海岛——金门。1955年1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栖部队占领了浙江省沿海的大陈岛。因为这些岛屿位于台湾的空中支援范围之外,国民党在第7舰队的援助下,撤走了他们的驻军。为了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攻击其他沿海岛屿,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5年1月下旬要求国会通过了“福摩萨决议案”。该决议授权总统,在他认为保证台湾和澎湖防务所需要的时候,可以动用美国武装部队保卫台湾和澎湖以及“友剥控制的该地区有关阵地和领土”,防止武装进攻。②其后3年,台湾海峡再未发生严重的冲突。1955年8月,美国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同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华民国强烈反对中美会谈,担心背着它达成某种交易。但是美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特别是要争取释放关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公民。由于在会谈中达成了一项协议,大部分被关押的美国人被释放了。但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举行外长会议、取消美国对华贸易禁运和交换记者等问题没有达成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了美国关于不在台湾地区使用武力的建议。会谈于 1957年12月暂时中止。
1958年8月,毛泽东决定考验一下美国帮助中华民国保卫沿海岛屿的意志。他这样做可能是受到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和世界形势发展趋势的鼓舞。世界形势的发展使毛于1957年访问莫斯科时宣布“东风压倒西风”。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炮兵对金门进行了大规模轰击,首次切断了该地的供应线。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杜勒斯国务卿决心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该岛,甚至不惜使用核武器。第7舰队集结兵力,负责台湾的空防,并开始为中华民国运输舰护航至金门外3英里一线。在一个月之内,封锁被打破。炮击之后不久,恢复了大使级会谈。会谈中虽没有就美国的停火建议达成协议,但是炮击却减少了,只在单日进行象征性的炮击,以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停火,并显示其能够随意阻止或允许对金门恢复供应。①1958年沿海岛屿危机对美国与中华民国同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它表明了美国不允许金门被占领的决心,美国与国民党军队合作,成功地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其切断该岛供应线的企图。在战斗过程中,国民党为其军队获得了先进的武器,主要为金门配备了8英寸榴弹炮,为空军配备了“响尾蛇”导弹。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在军事行动上的分歧以及美国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盟国对美国政策的反对,该危机使美国与中华民国 ① 丘宏达编: 《中国与台湾问题》,第250—253 页。 ② 丘宏达编: 《中国与台湾问题》,第257 页。 ① 关于对1954—1955 年与1958 年沿海岛屿对抗形势的具体分析,参见J。H。卡里基:《中美危机的形式》。的同盟受到极大的压力。据国务卿杜勒斯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拯救金门的 斗争中,不得不使它同国会、同盟国的关系紧张,几乎达到破裂的地步。蒋 介石极力反对美国为实现沿海岛屿与大陆之间停火而作的努力,因为停火将 削减这些岛屿作为反攻大陆跳板的象征性价值。实际上,杜勒斯劝蒋将其守 岛部队削减1。5万人作为增强海岛守军火力的交换条件,并发表一项声明, 表示中华民国收复大陆的主要手段将是通过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不是 使用武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切断台湾与沿海岛屿联系的做法是否明智的问题,作 了重新考虑。在华沙会谈中,美国强烈要求为这些海岛建立一个特殊政权。 联合国和其他地方的舆论均赞成台湾军队撤出这些岛屿,以减少该地区发生 冲突的危险。但是北京赞成蒋介石“一个中国”的主张,对国际上支持台湾 独立势力的增长感到震惊。因此,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改为单日炮击时,对“台湾同胞”广播说他要他们能够向沿海岛屿运送足够的补给品,以便长期 驻守。1958年12月,陈毅外长对驻京外交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是 或者一下子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或者维持现状。
美国一面在安全方面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一面在外交上支持中华民国 在联合国的代表席位。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也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 事国之一。50年代初期,美国对联合国成员国的影响很大。1950年1月,美 国在安理会组织力量击败了苏联提出的一项驱逐中华民国的决议,苏联代表 退场,声称只要中华民国代表还留在安理会,苏联就不参加。朝鲜战争爆发 时,苏联代表缺席,因此使安理会有可能通过了谴责北朝鲜入侵和呼吁联合 国成员国援助南朝鲜的决议。1950年7月,苏联代表重返安理会,进一步设 法争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但未获成功。1951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武装干涉朝鲜之后,美国能够使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 国谴责为进攻驻朝联合国军的侵略者。其后,在50年代,华盛顿年年都怂恿 联合国大会通过“不考虑”任何改变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席位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严重地妨碍了她争取恢复联合国席位和获得 国际承认的努力。在美国,1954年成立了一个“百万人委员会”,动员公众 舆论支持中华民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该委员会包括许多国会成员。每 年美国国会都通过一项决议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在 1950年1月,已有26个国家 (大部分是苏联集团和中立国家)承认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但在其后五年,再没有一个国家承认之,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 显然已具备了被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通常所需的条件。许多国家政府本想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保持外交关系,但后两者都不愿容忍双重承 认。由于必须做出抉择,许多国家在放弃中华民国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因为它们或者不愿得罪美国,或者其领导人反共情绪强 烈,或者它们希望联合国带头。中华民国本身则积极争取支持,特别是争取 新独立的非洲国家的支持,邀请它们的领导人正式访问台湾。
50年代末,台湾中华民国的前景比10年前大有改善,已不再仅仅是一 个没有国际支持、面临崩溃的、被围困的逃亡政府。它同美国有正式的防御 条约,得到大量的美国军、经援助。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保留了其在联合 国的地位,建交国家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多。台湾虽然对美依赖甚深,但却 不是美外交政策的被动工具;台湾利用50年代的冷战气候,通过外交活动, 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它雇佣美国公共关系机构来宣传它的事业。“院外援华集团”系由死心塌地反共的出版界人士、商人、国会议员组成,它不断强调支持反共的台湾作为反对中苏集团的全球斗争中的重要成员。台湾在华盛顿官僚中也有赞助者。这些官僚与不断增加的对台军、经援助计划有利害关系。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东亚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到加强台湾的力量,使台湾成为“自由世界”的一部分是不无道理的。1954年法国人在奠边府的失败和印度支那的分裂,使中苏集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对东南亚其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