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的李璇青,发现卫宏正盯着自己,略有尴尬的将小说合起来,撇了撇嘴,小声道:“看什么看,我就不能有个消遣了嘛?”
卫宏摸了摸鼻子,悻悻道:“我也没说什么,你激动什么?”
与李璇青的感情就这样若即若离,难以捕捉到实形。其实卫宏也纳闷,眼看着李璇青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难道她就不着急?不过说来也奇怪,令天下女人都为之颤抖的‘老女人’头衔,在李璇青的眼中却是那么的没有威胁性,时至今日,李璇青还是能够从容面对,手中端着的那一碗水没有丝毫倾斜。
顺其自然吧,卫宏也不想刚和颜如玉成亲就和李璇青再勾搭在一起,要不然话好说不好听。还是继续专心帮吐蕃解决经济才是要务,至于儿女情长,待来日方长,也不是不可。
总的来说,赛玛噶将卫宏的建议听进去了,将商业摆在次要的地位,辅佐王兄理国治民为大道。既然能有这份儿心,那吐蕃强盛便指日可待。卫宏觉得自己也只能帮到吐蕃这个地方了,不能再继续帮下去了,毕竟卫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将来的历史都深刻的印在卫宏的脑子里。或许现在吐蕃对大唐没有威胁,但是不久的将来,当命运转轮推行到那个时代的时候,逐渐强盛起来的吐蕃将会不安于现状,想要与大唐一较高下,到那时,吐蕃将会成为大唐一个最大的敌人。
还是那句话,后世的事情就有后人来解决,自己先把这个时代的事情办好便是。卫宏本以为将来的生活都将围绕着商业进行,不用再上战场以身犯险,但天不遂人愿,第二年盛夏之时,老李同志便来了信,让卫宏前往大唐商议要事,不用想,肯定是大唐想对突厥动兵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灭突厥(1)
现在卫宏和老李同志的关系,就相当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和你借钱一样,你是借还是不借?借,自己心里有疙瘩,不借,又怕对方心里有疙瘩。人们都说男人最重要的是人脉是朋友,多条朋友多条路;可有的时候朋友多了,情谊多了,也挺麻烦的。正应了那句话了,凡事都是相互的,别人帮了你,将来你还得帮人家,永远没有单方面的利益输出。
这次卫宏是一个人回的大唐,没有带任何帮手,颜如玉曾极力要和卫宏一起来,被卫宏给委婉的拒绝了。主要是担心颜如玉的身份比较敏感,老李同志放了颜如玉不代表不介意颜如玉的身份,咱不能去挑衅老李同志的底线不是?结果,等到了大唐境内,卫宏发现,自己还是错误的低估了颜如玉,把颜如玉和其他女人给弄混了,若是颜如玉能听话,那她就不是颜如玉了。
卫宏前脚进入大唐,颜如玉后脚就跟来了,来就来吧,总不能把她给撵回去吧?再怎么说,这也是颜如玉护夫心切,这份热情是不能打击的。不过卫宏也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允许颜如玉跟着一起来,但决不允许颜如玉和自己同时出现在老李同志的眼皮子底下。叛臣之子这个高帽子,一带就是一辈子,只要你被冠以了叛臣的名号,哪怕是立再多功也抵消不了辱国之名。再说,老李同志对卫宏是一种态度,对颜如玉是另外一种态度,就像是和兄弟的关系以及和兄弟媳妇的关系,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卫宏让颜如玉呆在宏远商行,自己独自一人进宫面圣。
进了宫,和老李同志说的话聊的天,与卫宏预料中的差不多。主要是围绕着对突厥用兵的事情展开。其实老李同志早就想干掉突厥了,毕竟境外部落那么多,唯独只有突厥最不安分,这就好比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总有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把他收拾服帖了,老师的威信还往哪放?
前期商讨战略是十分繁琐的,这个大臣觉得这个办法好,那个大臣觉得那个办法好,最后汇总起来。由老李同志决策。这一商讨,便是商讨了三天。三天过后,大家达成一致,制定了最终战略。趁着西突厥正忙于处置东突厥的地盘,首尾不能兼顾之时,派出五万大军,奇袭西突厥腹地。以秦叔宝引一路两万大军,从东突厥境内突入,吸引西突厥的注意力。在西突厥往东突厥派兵之时,再由殷开山和卫宏引三万大军由吐蕃借道,直接杀入西突厥腹地,将西突厥境内的军力瓦解。而后殷开山和秦叔宝两方大军汇合,一举击溃西突厥。这次的目标很明确,以彻底灭掉突厥为主,不给突厥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制定了计划。之后就是集结整备大军了,在这期间,李德謇哥几个为卫宏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会。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再次相逢的哥几个都喝高了,不约而同的回忆起以前在一起的岁月。在聊到卫宏初到京城,夜闯卫公府的时候,李德謇打着酒嗝,心有余悸道:“当初幸亏我爹一老早就发现了你们,否则的话,潜伏在府里的守兵定会一拥而上,将你们给乱刀分尸!到时候便是查明了你们的身份,你们私闯当朝重臣府邸,也是死不足惜!”
一提到这事儿,卫宏也是一阵心惊,心想当初自己是吃错了药吧?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跟程处默他们晚上去翻卫公府的墙?不过转念一想,若是没有那次夜闯卫公府的事情,也不会和哥几个交往的这么深。算是一祸换一福吧。
随后又聊到马鬃山和凉州等几次战役,哥几个冲锋陷阵,血撒沙场,皆是豪情不已。房遗直和杜荷是文人,聊到这便是对月吟诗,几个莽夫不会吟诗,便是豪饮烈酒。在不断回忆和不断喝酒之下,这欢送会一直进行到次日清晨才结束。卫宏也喝的酩酊大醉,都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回到宏远商行的,等醒来的时候,发现颜如玉浑身**的躺在自己的怀里,羊脂白玉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要是以往,卫宏肯定会将颜如玉就地正法,但宿醉往往是痛苦的,别说就地正法了,能不能举起来都是问题。卫宏微微翻了个身,便将颜如玉吵醒,结果颜如玉这一醒,反倒是把卫宏给就地正法了。结尾儿,颜如玉痛快淋漓的下床洗漱了,卫宏则像是被人给强x了一般,浑身无力的躺在床上,眼神幽怨的看着颜如玉,心里甚是后悔把这小妖精给带来。
集结完军队还有些日子,卫宏好长时间没在京城转悠转悠了,上次回来的时候只是惊鸿一瞥,这次则带着颜如玉在京城到处溜达,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的享受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以前卫宏倒也不觉得京城有多好玩,而这回身边有了颜如玉这个妖精,总感觉乐趣无穷。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身边只要有对的人,就算是什么都不干也会觉得心里很充实。
巴拉巴拉手指头,约莫玩了小半个月,老李同志差人给卫宏送信,告诉卫宏军队已经在陇右道和凉州集结完毕,让卫宏跟着殷开山他们前往陇右道。在前往陇右道的路上,殷开山总是没事找事儿的和颜如玉聊上两句,与其他人一样,殷开山这位老重臣对颜如玉甚是感兴趣。以叛臣之子的头衔,竟然还能被老李同志饶命不死,还给放了,这在大唐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殷开山知道这都是卫宏的能耐,与颜如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主要还是想和卫宏搞好关系,日后自己的儿子孙子万一有难,也好让卫宏出面帮上一把。
颜如玉这丫头真是聪明,当着卫宏和殷开山以及众位大臣的面,冲殷开山说道:“小女乃是有夫君之人,阁老与小女如此亲近,怕是不妥吧?”仅此一句话,就令殷开山在随后的日子里,没有再和颜如玉说半句废话。
第四百八十六章灭突厥(2)
在历史上,突厥曾被初唐灭过一次,但突厥却靠着极强的韧性成功复国,继续对大唐造成无止境的威胁。站在大唐的立场上,突厥是鸡鸣狗盗之辈,令人发指!但站在客观立场上,不可否认,突厥是一个成功民族。
现在重归历史的脚步,依照命运转轮的安排,对突厥动兵,结局是什么样的,直接关乎历史的进展和结局。此战必胜,不可容许丝毫闪失。卫宏等人到达陇右道以后,等秦叔宝从凉州发来讯息,告诉已经出兵之后,卫宏和殷开山也当即带着大军开道吐蕃。由于现在大唐和吐蕃处于蜜月期,借道这种事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带兵之人还是吐蕃自己的驸马,因此更加没有阻碍。与卫宏以前一样,这一次大军仍旧在吐蕃境内绕了一个圈,尽可能的避开重要的城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半个月之后,军队顺利的从吐蕃境内到达原象雄属地,在原地驻扎,等候秦叔宝的消息。
另一边的秦叔宝,已经在原东突厥的属地和西突厥开战了,由于战略目的是佯攻吸引注意力,因此经验老城的秦叔宝并不恋战,不断的施行且战且退,远程奔袭,一触即离的战术,迅速往西突厥东境前进。秦叔宝麾下的两万大军,无疑像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入突厥的胸口,剑尖正在一点一点的接近突厥的心脏,突厥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毙,频繁往原东突厥属地增兵,其兵马一度增加到六万大军,发誓要将秦叔宝这个孤单深入的孤军一口吃掉。
秦叔宝意识到时机成熟了,在不断的迂回避战的同时,一连派出数百个传令兵向驻扎在吐蕃的殷开山部传令,让殷开山即刻发兵进攻西突厥本部!由于原东突厥属地距离原象雄属地不近再加上中间隔了一个西突厥,传令兵必须绕到从原吐谷浑属地到达吐蕃。再转道原象雄属地。如此一来就绕了个大圈,哪怕是起了快马,等消息传到殷开山手里的时候,也足足过去了二十多天。
殷开山知道,每过去一天,身陷原东突厥属地的秦叔宝部就危险一分,为了尽快将战局拉到预期的局势,殷开山在接到消息的当天,便挥军向西突厥进发。三万大军急行军,只用了五天时间便横跨原象雄属地。速度不可谓是不快,等到了原象雄和西突厥的交界处时,命大军休整一天,养足精神后,第二天直接进入西突厥境内。
尽管在殷开山的三万大军到达交界处的第一天,西突厥就已经知道了,但西突厥的主力军全在东突厥战场,进行全力围剿秦叔宝部。此时西突厥境内的军力寥寥无几,便是知道殷开山来了。也无法及时将前线的主力军召回。如此一来,西突厥的大门就堂而皇之的被殷开山进入。
此时西突厥境内的守军约两万余,面对目的鲜明、气势汹汹、装备先进的大唐雄军,根本无力招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殷开山一连拔掉两座城池,距离西突厥的首都不足一百里。
西突厥拼了老命的集结军队,并且从各地抓捕壮丁。将壮丁充当新兵炮灰推上前线,尽可能的限制住殷开山进攻的势头。你还别说,这种方法颇为奏效。面对如汪洋一般的壮丁,尽管殷开山的士兵总是如砍瓜切菜一般,但进攻的步伐却着实变缓了。
同一时间,西突厥匆忙将派往原东突厥属地的主力军召回三万,命主力军与殷开山部决战。结果西突厥境内的决战还没打起来,原东突厥境内的秦叔宝却发难连连,趁着西突厥后方的兵力减少,频频发动攻击,时而远程奔袭,时而发动大决战,最后竟以两万军力打的西突厥三万大军退败连连。
如此一来,西突厥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面对前院后院都着火的态势,西突厥的高层已经心灰意冷,但却无法阻止他们誓死一搏的决心。西突厥可汗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将境内和原东突厥属地的兵马全部召集回来,回旋汇合在首都附近,全力守城。拥有多达六万的守军镇守京都,便是势如破竹的殷开山和秦叔宝也只能止步。毕竟拥有六万守军的攻坚战是万万不能打的,若是一时脑子热,强行攻城,很有可能将前期积累的优势一下子都葬送出去。
不过这并难不倒大唐将领,等殷开山和秦叔宝的大军汇合起来后,殷开山直接找到卫宏,询问作战契机。卫宏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围城,攻外!”简单的四个字,却如精囊妙策,令殷开山和秦叔宝折服不已。当即,殷开山和秦叔宝率领五万大军将西突厥京都团团包围,断水断粮,将京都变成一座围城。同时,向老李同志发报,告诉老李同志西突厥战场的局势。老李同志当机立断,增派一万兵马,另外从吐蕃借了八千,汇集一万八千兵马,从西突厥境内进行蚕食战术。将西突厥境内的一切城池、军事要塞全部攻克,令西突厥的京都成为光杆司令。
战事一直维持了三个月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西突厥境内除了京都之外,其余城池无一幸免,皆被大唐兵马化为焦土。西突厥可汗曾经在这期间派兵出城发动过两次突围,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当西突厥只剩下京都一座城池后,西突厥可汗意识到大势已去,便不作僵持,准备奋力一搏,成败在此一举。
开战的时候是盛夏,如今已经到了初秋,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西突厥的六万大军尽数出城,在城外与殷开山部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决战。最后的结果,以大唐军损失两万的代价,斩杀西突厥四万余众,俘虏两万,攻克西突厥京都,西突厥皇族无一幸免皆被斩首!至此,除了一小部分西突厥高层带领残兵逃走之外,西突厥已经名存实亡。
第四百八十七章灭突厥(3)
老李同志并没有要放过西突厥残部的打算,命秦叔宝率领一万骑兵,进行长期追击。原本逃走的西突厥军队足有一万,在不断的追击之中,最后幸存下来的不过两千而已,而且这两千还被驱赶到了西伯利亚。将西突厥赶尽杀绝这种程度,其实已经可以了,但卫宏却向老李同志提议,命大唐的‘二线’将领,带上几千兵马,进入西伯利亚,继续对突厥残部进行围剿。
西伯利亚后世是所谓‘战斗民族’的地盘,但卫宏一直对这个所谓的‘战斗民族’嗤之以鼻。很多国人都觉得俄罗斯或者苏联,战斗力惊人,但事实上,二战的时候,诺大个苏联被小小的德国打成了丧家之犬。与其说是俄罗斯最终打败了德国,不如说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打败了德国。当初德国以装甲部队,横扫苏联令苏联毫无招架之力,其实说白了,俄罗斯只有匹夫之勇,完全是凭借人数优势,才持衡了德国。而且哪怕是论及个人战斗力,俄罗斯也绝称不上‘战斗民族’,在这方面,德国、芬兰都比俄罗斯强了不知多少!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国人的以讹传讹罢了。
后世,苏联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这个时期了。在这个时期的西伯利亚,说白了,住的就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表面上看似个人彪悍,但遇到战争,只有被捏的份儿。西突厥怎么说也是跟大唐较劲了这么长时间,可谓是战斗经验丰富,若是让他们扎根在西伯利亚,绝对是后患无穷,指望西伯利亚那些‘土著’将西突厥残部灭掉,连想都不用想。所以,必须派兵继续追赶,务必要将西突厥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老李同志开始派大臣进驻到西突厥境内,全权接管西突厥的一切。上次,因为条件不允许,老李同志将象雄和吐谷浑都拱手送给了吐蕃,这一次,突厥的领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吐蕃。哪怕是突厥的领地穷乡僻壤,老李同志便是占着不用,也绝不会让给吐蕃。虽说现在是盟友,但身为皇帝考虑的要长远一些,现在已经帮助吐蕃建设经济了。若是有朝一日吐蕃太过强盛,也会成为一个祸害。事实证明,老李同志很有先见之明,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这一战,大获全胜,殷开山和秦叔宝班师回京,卫宏本来打算和殷开山就此别过,自己转道回吐蕃。但殷开山却携圣旨,说是老李同志要求卫宏一起回大唐。若是以往。卫宏回去之前要掂量掂量,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卫宏倒是不担心,于是乎便跟着一起回去了。
回京后。卫宏便在宏远商行住下,等着老李同志的召见。与上次契丹一战一样,这次老李同志接见卫宏的方式也是在早朝上。在朝上,老李同志先是褒奖了殷开山等大功臣。而后有本上奏处理一下国事,随后又回忆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最后。才提及卫宏,论功行赏。
卫宏心里觉得老李同志此举挺多余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封无可封了,若是只为了赏些金银,说实话,卫宏真不放在心上,赏的那仨瓜俩枣还不如自己随随便便赚一点赚得多。但出乎卫宏意料的是,这一次老李同志闭口不谈赏赐,而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封爵制度。在场都是聪明人,听了老李同志这么多的铺垫,很快就明白,老李同志是想继续加封卫宏。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卫宏现在已经是王爷了,再封能封到哪去?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老李同志捋着胡子,扫视了一圈在场文武群臣,语气沉稳道:“朕治国讲究仁慈,治人则讲究赏罚分明。犯了错,必须要罚;同样立了功,也必须要赏。上次契丹一战,贤王令契丹臣服在我大唐脚下,为朕立下大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封进爵。此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