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
第五十五章 赶狗入穷巷(一)
在堪比现代版“三国演义”的诺尔登山谷大混战中,交战三方合计损失上万名官兵。只付出区区五、六百人的伤亡,却得以“名利双收”的中**队,自是此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日军方面虽也折损三千精兵,可终归也是给予英缅军最后一支主力部队以毁灭性打击。从这个意义上看,为人做嫁固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可权衡下来,也勉强够得上个得失相当了!
唯一的输家,自是非倒霉倒家的英军莫数了。相对于从皇家陆军的序列里消失的七千多官兵,更让大战爆发以来已经对五万人以下的损失,彻底“免疫”的大英帝国管理者们在意的是,从这场“黄、白人种”之间的大对决中,所折射出来的“象征性”意义,既然中国人、日本人都能在撒克逊人身上占得了便宜,那其它民族的黄种人会不会认为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尽管那些信奉“黄皮猴子”们“势必”永远是“上帝的选民”的奴隶的“绅士”们,固执认定这只是一个偶然。可他们却不能否认一点,如果不想法子把“诺尔登山谷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屹立世界之颠几百年的大英帝国,可就有大麻烦了!就这样,在政治考量优先的大原则下,英国战时内阁很快就制订了一个旨在掩盖“耻辱”的整体战略。而被“盟国”军队“武装收容”的那一千多英军,就成了第一批牺牲品,英国政府对中方就此事发起的外交照会,来了个不与回应。其实,暂时不与回应只是英方所耍的一个小手腕。在习惯性自大的英国人想来,一贯“善良可欺”的中国人一定会待这些人如同上宾地。将来等事情谈了后。再接回来就是了。英国外交部刚刚出面驳斥日本人所制造地“谣言”。在风头火势上,要是公然接回这一千多战俘,岂不是在打自己的嘴巴子。可情事的发展真会他们所料地那样吗?
诺尔登山谷大混战后。达到了震憾日军,鼓舞曼德勒守军的士气的目的的第四十五骑兵旅,就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大的战斗。起初程家骥指挥着部队,凭借着骑兵对道路状况,几无要求的优势,以营、连为单位频频出击。面对中国骑兵大范围骚扰,自忖即便是动用手头所有地摩托化部队。也无法在缅中、缅北交界地区地复杂地形条件下。捕捉到游弋中骑兵的中原规一,只好放弃一些外围据点。把守备兵力都召回到了曼德勒郊区。日军这一后撤。程家骥便顺势将触角伸到曼德勒远郊。可有一点。从没想过要当杀到曼德勒城下地程家骥,跟各营营长交待得很清楚。小股渗透尽可以大胆前插,可各营地营地设在背靠丛林、山地地地方。总之,拳头能打多远,屁股是死活不座到平原上来的。
在布置完这一切后,情知呆在这里已没有多大意思地程家骥,便把部队交给刘天龙,带着卫队去一路向北去寻军主力去了。
三月二十日。正沉浸在“天外飞福”当中的惮族小山寨,孟尔多。
尽管从几天前起,居住这眼前这片广大的原始丛林边上的这四五百名土著山民,就被剥夺了走出寨门的权力,可看在这一袋袋雪白大米、一个个装着冰凉的熟肉的铁皮筒子的份上,这少许不便,并没有让质朴的惮民们对“闯入者”产生太多的不满。相反的,这些世世代代与莽林猛兽相抗争,以生命去换取生存的山民们,都衷心的希望这种成天无所事事,就能“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而三四百名“进驻”此地的英国人,也大有乐不思蜀之意。这一点,从屋边、路旁、树下处处可见的一团团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和粗重的喘息,死死的纠缠在一起的赤条条的黄白分明的人体上,便能得到充分的证明。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这样辛勤的“耕耘”下,十个月后,孟尔多势必会迎来一个空前浩翰的“婴儿潮”!精明而有远见的山寨头人,都已在暗中计较,到时怎样才能把这些“理应”属于他的“私人产业”的“杂种娃子”卖上一个好价钱了。
而刚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英军官兵们却只想着如何才能把心中的恐惧、不安和对未来的茫然,都尽情的发泄在女人的肚皮上,自己都顾不了了,谁还有心去想“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这么一个遥远的问题!
放纵的浪潮上那样的势不可挡,不仅是一些下级官兵,就连考斯特等一众高级军官都在为具有开创意义的“英惮大融和”“添砖加瓦”了。
当然,无论在再堕落的人群里中,洁身自好的“正人君子”总还是有几个。可在这种“春色无边”的大环境下,英军中那一小撮以翰斯列姆中将为精神旗帜的“道德家”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把他们自已反锁在小木楼里罢了。
中饭后的辰光,无疑是成天郁郁寡欢的斯列姆中将,最期待的时刻了。按照在皇家陆军中盛行了几百年的“下午茶”传统。。小说网;手机站wap;.cn。每天这个时候,所有的英军将校,都会到那栋被斯列姆中将鸠占雀巢的两层楼的头人宅子里来,用原属于英军供给物资,现又被中**队“委托”他们保管的红茶,消磨上大半个钟头。
也只有在这时,已在事实上沦为一个仓库主任的翰斯列姆,才能找回点军团司令官的感觉。
当然,一个军团司令官对于目前的境况,是不会满意的。这不,茶过三巡后,斯列姆便询问起了他关心的一些事情。
“邱尔吉少校!电报室那边?”一直死着抱着想与印度方面联系上的幻想不放的中将,重复着每天必做的“功课”。
明知不可能从警惕性极高的几十名地“中国监工”手中,夺下完好地电台邱尔吉口是心非的说道:“中将阁下,正在着手,相信不久,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一众在场地军官一如既往的把理解的目光“献”给了邱尔吉。少校的敷衍塞责是高尚的。要是把真相告诉中将那才是残忍了。
“速度要再快一些。我会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的。”满面红光地斯列姆中将地语气里充斥着让人心酸的“自信与坚强”。
“遵命,中将阁下!”邱尔吉简短地答道。
“先生们,我再次郑重提醒你们。注意自己地身份。一个英**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适度地妗持!否则他就不配穿这身军服!”中将声色俱厉的警告。却让强忍着满心不耐地军官们,都大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清楚,这句话一说,也就意味着一天一度的“精神折磨”结束了。其实,英军军官们之所以愿意松开身下的女人,每天都来听不愿面对现实的斯列姆中将“痴人说梦”。除了长年在军中养成的等级惯性外。主要还是出于对这位敦克尔克的英雄的同情。说白了,这些人正在做的事。与“临终安慰”是一个性质。
也难怪。这些至少也在军中混了十几年的军官们。会这样的“悲观”。一千多英军被中国人以安置为名分别“圈养”在沿着丛林边缘的几个小山寨里,四周不是中国人。就是日本军队,粮食、枪支、汽车倒是不缺,可是既掌握不了电台,又没有汽油、弹药,那就是大问题了。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孤军徒步转战近千公里相比,呆在安全的地方不动,等着中国人来发落,无疑是最明智的!
又捡着过去的事情“闲谈”了一会,正当众人要告辞时,一个英军中士进来通报道:“将军,杜中尉求见。”
在中将提示性的“咳嗽”声中,满屋子的歪歪斜斜的英国人,争相调整起了自己的坐姿。
“请杜中尉进来!”在用反复“检阅”“纠正”了自己的部下的军容风纪后,觉得已是无可挑剔的中将,方才的挥手示意,让卫兵请客人进来。
该死的英国鬼子!俘虏都当了两回了,还这么死要面子!若是放在了往日,很有牢头的自觉的杜文忠,在被这一群爱摆谱的“犯人”,晾在门外都半天后,说不定还会夹枪带棒的刺他几句。可今天不用了。在不失礼仪的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他清清嗓子用“宣旨”式的口吻一字一句的宣布着:“诸位,我很荣幸的向你们告知我国政府的决定。鉴于在缅甸的领土上,已经没有其它成制建贵**队,而贵部的状况也已不再适宜作战。我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表示愿意接受以战争难民的身份,收留贵军这一千多名官兵,将被安置在昆明附近,一切待遇从优。”
没有想象中哗然和愤愤不平。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英国人,大多以平静无波的心情,接受这个必然的结果。至于迷梦破裂的斯列姆将军,则被气得嘴角溢出了缕缕白沫,自是不可能表示什么意义。
“杜上尉,我想问一下,这个待遇从优,优到什么程度,是依国际惯例按军衔的高低来区分吗?”考斯特鼓起勇气问道。
显然,考斯特说出了一众英**官的心里话,他们都象狼狗一样,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吐着长长舌头;眼都不眨一下的看着杜文忠;生怕漏过了这个小上尉的任何一个嘴型。
在欣赏了好一阵英国人摇尾乞怜的丑态后,杜文忠带着甜美的笑容解说道“请少将阁下放心,我们中国是一个很讲礼尚往来的国家。你们所享受的优待将与一九三七年退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队相同!”
这回下面炸了锅了。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当局是怎么样对待退入租界的中**队的,这些英军军官们虽没有亲眼目睹过,可白种人对有色人种一贯的轻篾与岐视,他们是太了解了。那会想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优待。
“杜上尉,我们抗议!你们不能拿三七年时的情况来套现在,要知道那时英国在中日战争中持的是绝对中立的立场。而此时的中央两国是盟友关系,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你们这样做是对国际法的亵渎,是对盟约的践踏!我们将不惜鲜血来悍卫大英帝国的尊严和我们个人的名誉!”考斯特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倒也颇有几分街头政治家的风采。
“考斯特将军说得对,我们不惜一战!”
“我们自己打回印度去!”
一时间,场面几至失控,眼看着几支挥舞在半空中毛绒绒的拳头,就要打到杜文忠的脸上了。
可是,身为当年因在淞沪大战中死守四行仓库,而名噪一声的“八百孤军”中的一员的杜文忠,又岂这么轻易就会被吓倒的!
“诸位,你要去印度,我方举双手赞成,并愿意提供粮食和武器弹药。你们今天就可以走!”说来也怪,杜文忠的“好说话”,竟让色厉内茬的英国人安静了下来。
“不过,有一点我要向诸位通告一下。我中国远征军一个军的后续部队马上就将到达此地。各位“久经战阵”,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我请大家好考虑一下,是站着死?还是跪着生?”比刀峰还要犀利若干倍的言语,直指人心。
英**官们哑了!呆了!傻了!他们好歹也是有一定级别军官,那能晓得这其中的厉害。这些人并不担心中国人会直接解决他们。要解决,早解决了!可三四万中**队开上来,日本人会没有丝毫觉察?会不往这个地区大举增派军队?双方不会大打出手?到那时,自己这些人,能走得出去吗?
一个一个与宝贵的生命息息相关的问号,一齐涌在了他们的心头!
不等英国人有个回应,杜文忠便把一叠写有“避难申请书”的台头的白纸和几枝钢笔扔在了这群脸色阴晴不定的英**官的面前:“诸位,请自便吧!我得去跟你们的士兵谈谈了!我相信他们会比你们要实际的多!”
一个小时后,一支规模庞大的军旅出现了孟尔多北面的地平线上,新二十军主力终于来了!黄昏时,已是手无寸铁的“英国难民”们,离开了这个离曼德勒只有五十公里的直线距离的寨子。他们将在不远外,与其它的同伴会合,然后再在加强营的中**队的“小心呵护”下,一路向北,再向北!
( )
第五十五章 赶狗入穷巷(二)
三月二十二日。设在腊戍土司官寨中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
“诸位同仁,军委会已正式下发了曼德勒会战二期作战纲要!”新到任的远征军司令官罗中将是陈部长那个体系的“二当家”,向以治军有方见称。如被十八军视为“看家法宝”的,标榜经济收支公开、组织人事公开、内部意见公开的三公开传统,据说就是此公收集整理后,上呈给陈部长的。
可论起战场实绩来,生性多谋寡断的罗中将,却少有值得称道的建树。抗战以来他更是尽打了些吃力不讨好的死仗、硬仗、消耗仗。当然,这与长于守备作战,往往能守到尸山血海时,阵地还是巍然不动的十八军,屡屡被军委会当“救火队”用于抵挡锋芒正盛的日军主力师团是分不可。可与那些有过成建制歼灭日军联队以上的部队的将军们相比,就连罗中将自己都觉得少了些底气
好在,远征军的指挥棒始终都牢牢掌握着最高当局手中,大政方针也是老早敲定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再没有比这位服从性极好,又善于与部下勾通的罗中将,更适合当充当远征军司令这个事实上只负责“上传下达”的角色的了。
罗中将那口软绵绵的广东官话,继续在大家头上“盘旋”着:“现在我以远征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
与会十几位军容严整,气宇轩昂的高级将领“刷”的一声,来了个全体肃立!
“第五军、第八军、新三十八师等部由第五集团杜总司令统一指挥,全力向前攻击,死死缠住由日军五十五、十八师团组成的竹内兵团,使其无暇它顾。并伺机夺取曼德勒东大门韦温。以减轻曼德勒守军的压力;已进至马德亚河沿岸地区的新二十军。则以全军向南迅猛穿插,务求切断敌缅甸方面军主力南与仰光,东与泰国两方面地联系。小说网。手机站wap..cn使其陷入我三面包围当中;由已紧急运抵腊戍地六十军一八二师为总预备队。已划入远征军建制而尚未入缅的七十四军、六十军主力,必须于一周内跨过中缅边境线。攻击发起时间,二十五日凌晨一时!”罗中将没说那些奋勇争先、功在千秋、严惩不贷之类的套话。即将分路出击地这三个军又一个师就是放在几百万中**队中,也都可算得上是顶顶能打的精锐之师,军、师长们也多是战功彪炳、桀傲不驯之辈。他又何必去摆那个势必招人厌的架子了。
“是!”程家骥随众轰然应道。
说实话,今天这个会,他本找个由头避过去的。程家骥对罗中将个人自是谈什么满、不满的。他只是觉得来回奔驰几百公里。只为了听人宣布一番每个细节自己都已烂熟于胸的布置。未免有些太得不偿失。只是罗中将三番五次的连电催促,这才勉强从命。没错!这个最终目地在于日军缅甸方面主力往英国人怀里驱赶地“曼德勒会战二期作战纲要”。其实就是那个程家骥也有份自己参与制订“滇缅战事应变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
“浩然!你留一下。”程家骥地右脚刚刚迈到门边。就又被罗中将喊了回来。
“浩然。你先看看这个。”看罗中将“奇货可居”般地举在手上哪能卷用大红绶带捆着地纸卷时,程家骥心里猛的咯噔了一下。好歹也在军中混了这么些年了。这“玩意”是什么他那里会不认得,委任状!按说这世上,没几个人不爱升官地。可此际程家骥却提不起半点欢欣鼓舞的劲头!升?住那里升?总不能胜负未分之际,就真接委他一个集团军司令吧!排除了这一途,那就只能“升”他到到远征军总部、或是杜总的手下去“打打杂”了!眼瞅着就有机会跟中原这个“老朋友”“坐”下来好好算一算钦江边上那一笔笔血帐了,在这节骨眼上被离开部队,程家骥心中的失落,也远要去年到重庆“自投罗网”时要重得多!
兹任命陆军少将程家骥为远征军总部参谋长。。。将委任状细细过目后,程家骥顿时长出了一口气。还好,只是加委,并没有免去他新二十军军长的实职。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参谋长只是个过渡性质的兼职。
“浩然!看来是要委屈你这个“百胜将军”,给我这个半年老子出几天谋,划几天策了。”显然早已委任状的内容的罗司令长官笑着说道。四十有七的罗长官这话虽有自谦意思,可也确与当时中**队中部队长决定一切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别看这个远征军司令部参谋长的名头挺能唬人的,要是想捞钱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可毕竟只是一个实权有限、专为人作嫁的幕僚长。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有人拿一军之长来换,怕是没那位参谋长不上赶着去做这笔“买卖”的。
就这样,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