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徽宗诸子里面,似乎还有几个已经成年了吧?”
他问道。
“四个,祁王,莘王,仪王,徐王,另外和王,信王也十七了,剩下自安康郡王以下还有十二个都是郡王或者国公,最小的韩国公今年三岁!”
檀香没好气地说。
“啊,韩国公我有印象!”
杨丰说道。
昨天晚上韩国公他妈表现突出很让他满意。
“莘王和柔福公主是一个母亲吧?”
他紧接着问道。
“师尊,要不要弟子把柔福妹妹也弄来给您做弟子啊?她可是还没选好驸马呢!这种事情得太后做主,莘王可是说过好几次了,王贵妃早卒,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可没靠山,璎珞姐姐的驸马也没什么本事,他们可很想能够拜在师尊门下。”
他徒弟用多少有点诱惑的语气趴在他背上说道。
“这,她可是你堂妹啊!”
杨丰挣扎着。
“师尊,弟子一个人也伺候不了师傅您啊!妹妹能来分担一下弟子的辛劳,弟子也是很乐意的,她和璎珞姐姐可都是大美人啊!”
他徒弟说道。
“你这个和璎珞姐姐是什么意思?”
杨丰转过身问道。
“徒儿是什么意思,难道师尊还不明白吗?”
他徒弟抱着他笑得很诡异。
“越来越没规矩了,看来师傅今天得好好教训你一下!”
杨丰说完猛然向前一扑……
第七三七章 和平yanbian
莘王赵植就这样逃过了国师的屠刀……
他公然投靠了国师。
他和妹妹顺德公主赵璎珞,柔福公主赵多富,弟弟陈国公赵机,不顾他们一奶同胞的兄长赵楷其实是被国师弄死的仇恨,在檀香郡主引荐下,一同拜倒在国师面前成为国师的弟子。
他们是第一批倒戈的徽宗子女。
在此之前大画家遗留下来的那些儿女们,对国师和赵谌母子其实都是怀恨在心的,包括国师和太后的秽闻也是他们传播出来……
已经有秽闻了,毕竟太后看国师的眼神就不对。
直觉敏锐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对狗男女之间有问题。
毕竟杨丰杀的他们兄弟太多,如果赵构还算该死,但五王剩下那几个就纯粹是他故意借机会弄死的了,比如相对很无辜的赵楷,这可是怎么算都罪不至死,结果还是上了断头台,而且还有几个驸马也没逃过他毒手,再加上裁员撤了一堆纯粹补贴宗室收入性质的官职,比如说那些府牧州牧刺史之类,这个也严重影响了宗室的收入,所以宗室集团,尤其是大画家直系的,对杨丰就算不对抗也是持观望态度的,只是在等着有人振臂一呼而已。
赵檀香是特殊情况。
毕竟她当初是被国师掳走的。
而赵植兄妹几个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主动投靠,这完全就是背叛,尤其在太后恩准下,还没出嫁的柔福大长公主甚至跑去跟随国师修行。
这就很让人不齿了!
谁不知道她去跟国师是双修的!
居然都到自荐枕席的地步了!
但赵植通过这种方式,却实实在在获得了国师青睐,不但他哥哥赵楷原本被没收的所有房产都给了他,而且还在礼部给他安排了一个出使辽国的美差,可不要小看这个职位,这时候辽国正在争取从让大宋解除大量敏感物资的出口,比如新式板甲之类。
赵植的出使肯定会从中狠狠捞一笔。
“告诉耶律大石,老夫还想收几个契丹弟子,他自己看着办吧!”
杨丰对临行的赵植说。
“师尊,那新式盔甲和钢铁贸易?”
赵植小心翼翼地说。
“你看着办,为师原本就是要卖给他的,另外你转告耶律大石,老夫有一堆可以让他的地盘繁荣起来,而且老百姓衣食无忧的办法,但就看他乖不乖了!”
杨丰说道。
“师尊请示下!”
赵植说是。
“第一,他得允许人民银行开到大同去,第二,为师得重新修缮从太原到大同以及从燕山到奉圣的道路,以方便双方贸易,这两条路他也得出人一起修,第三,他得允许为师在他那里开矿甚至建设工厂,当然,他可以收税,第四,他还得允许为师的信徒在他那里建为师的祠堂,就像大宋的信徒一样,如果他答应了这些,那么为师会让他的钱袋子永不枯竭,他的粮食永不缺乏,他如果不同意那就算了。”
杨丰说道。
他这是在经济控制辽国。
耶律大石那里有的是好东西,无论大同,宣化还是向北的草原,地下全都堆满了矿石,把道路修好去挖矿就行了。
但工厂全都在大宋境内。
同时不断吸引辽国人当矿工,当运输队,使他们放弃农业,甚至部分放弃牧业,反正大宋可以把粮食卖给他们,如果在矿山采矿就能养家糊口甚至过不错的日子,谁还会种田放羊忍受雨雪风霜呢?
而金融则控制在通行两国的人民银行手中。
这样两国在经济上也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整体,一旦宋辽发生战争那么辽国经济崩溃,财政崩溃,连老百姓的粮食都不够吃,整个国家不用打就先垮掉了,那这种时候谁会选择战争?就算耶律大石想打他手下还不干,老子的钱还存在人民银行呢!同样那些信奉国师的老百姓也不干,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战而胜,通过一种和平的方式,最多需要一场仅仅象征性地战争完成对辽国的吞并,简单点说就是玩和平yan变。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上钩……
他会的。
他没有别的选择。
对于耶律大石来说,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要宋军出雁门关,他的复国大业就付诸东流,而宋军会不会出雁门关只看国师心情。
所以他只能伺候好国师。
更何况他同样也已经离不开大宋。
他的核心区域无非宣大,而宣大在经济上无法自给,必须依赖内地的补充,尤其是粮食的补充,否则他都无法养活自己的军队,旧辽时代西京路只有十六万户,经历战争破坏之后估计不会超过十万户,仅仅相当于大宋一个小的府,但目前他却要维持十万大军,即便这十万大军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游牧民,这个户数也承担不起这么多的军队。
是他之前和杨丰达成条约后采购的粮食维持了政权不崩溃,而且还能和金国形成对峙。
没有大宋的粮食他撑不住。
但他从大宋采购粮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之前他可以用在大同搜刮的来支付,可要想维持长期的粮食采购就不行了,他必须得有生财之道。
这恰恰就是杨丰能给他的。
事实上耶律大石也的确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半个月后赵植以大宋使节身份到达大同,紧接着就通过大同的联络处发回电报,耶律大石接受国师的所有条件,甚至当他通过赵植明白了人民银行的经营范围后,还向杨丰提出了借款的要求,只不过他没什么可抵押的,唯一能拿出手的只有煤炭。好在这不是问题,有国师的点石成金手段呢!总之只要答应了国师的要求,剩下无非就是国师派人到辽国去找矿而已,至于第一笔借款就算人民银行到辽国开分行的见面礼了!
总之就是这样子了!
耶律大石也是投桃报李,既然国师如此慷慨,他也不能没有表示。
国师不是要收契丹弟子吗?
他不是喜欢女弟子吗?
给他送几个!
然后国师身边就又多了契丹小美女弟子,而且都是耶律大石手下主要大臣的女儿或者孙女,不过耶律普速完暂时还没得,实际上耶律大石这个著名的女儿还没出生呢!她是耶律夷列的妹妹,而耶律夷列在耶律大石死的时候还年幼,作为他妹妹就更年幼了,耶律大石死是一一四三年,这时候才一一二八年呢!连耶律夷列能出生就不错了!
杨丰就是以这种方式,给辽国增加几个圣女什么的,他把这几个契丹女弟子好好tiao教一下,然后完全可以代表他回辽国,在辽国作为他的宗教象征。
总之辽国就这样了。
周围需要重点对付的国家还有西夏。
但西夏不一样。
西夏本身就是大宋属国,作为大宋属国一是经济渗透,比如说人民银行肯定要到西夏开,李家敢不答应就武力威胁,现在随着山海关的防御体系逐渐完工,北方已经没什么真正的威胁,河北的十五万大军单纯防守来说已经有些多余,完全可以抽出两个军机动作战,如果西夏不答应,大不了三十万大军兵临西夏。
李家不会这么不懂事。
还有就是国师在西夏开工厂什么的。
当然不能去白银开矿,那会挑起战争的。
但皮革加工,烧瓷器,搞纺织……
河套平原啊,世界级产棉区,不搞棉纺岂不是白痴,虽然不至于上蒸汽机,但西夏的水力资源可不缺,完全可以搞纺织工业化的。
但西夏总共那么点人口,他们也用不了多少棉,这东西就只能卖到大宋。
而这个产业就目前来讲绝对赚大钱。
然后就去鼓励西夏人种棉花,鼓励西夏那些都能拿着武器上战场的小姑娘去纺纱织布,就像工业***时候的英国纺织女工一样,在工业化的熔炉里炼成痨病鬼。但李家不会反对,因为国师可以带着他们赚钱,包括西夏的那些豪门都可以变成资本家,只要能赚钱没有人会拒绝,甚至如果有足够的利润,不用国师推动他们也会自己扑上去。
然后再让他们掏出钱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包括某些特殊的东西。
然后西夏的立国之本就完了。
不会再有那个骁勇善战,连女人都披甲上阵的西夏了,这个强悍到两三百万人口和一亿人口的大宋纠缠大半个世纪,甚至熬死一个同时代的最强者熬废另一个的小国,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恢复他本来的面目……
他不过只是一条小杂鱼。
梁落瑶如果活过来,看到她那些麻魁们,变成纺织工厂里十八小时的工业奴隶,变成一群与机械融为一体的行尸走肉……
她会吐血的。
工业化赚了钱有什么用,没有了那种强悍尚武的精神,没有了那种宁可族灭也要咬死仇人的不屈意志,大宋可以轻而易举地就把他弄死,而当他被大宋吞并后这点纯粹拔苗助长的经济规模,也将迅速被大宋那庞大的经济实力淹没。
话说国师有的是杀人不见血,灭国无形迹的招数。
第七三八章 国师治世,海清河晏(本卷完)
祥兴四年五月,陕州。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杨丰站在山巅望着下面滔滔黄河叹息道。
“幸有国师只手挽天倾,单臂定乾坤,故此无论是那黄流乱注,还是那魑魅横行,统统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只要有国师出手自然冰消瓦解!”
旁边唐恪献媚道。
“哈,哈,那就且看看老夫手段!”
杨丰满意地笑道。
然后两旁所有文臣武将一片献媚地笑声。
这时候大宋的农业普查基本完成,除了最为偏远的两广,还有夔州路下属的那些贵州土司和羁縻州,再加上成都府路和梓州路下属那些蛮部,整个大宋所有府州军的农业普查都已经完成。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普查,使大宋朝廷第一次真正切实掌握了全国所有的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甚至包括矿产,渔业,森林等数据,而且绘制了全国范围的详细地图。
而伴随着农业普查的完成,全国范围主干道路的建设也初步完成。
以汴梁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原来几条主要大路,全部按照通行载重马车的标准重修,一些原本的木桥甚至浮桥,也都变成了石桥甚至混凝土桥,尤其是浚滑之间堪称大宋当年国字第一号工程的三山浮桥,干脆在国师的亲自主持下,变成了在这个时代完全匪夷所思的铁桥。
类似老式铁路桥一样的桁架桥。
钢筋混凝土的桥墩,钢筋是国师亲手制造,锻铁的桁架,这个是由利国监制造,实际上最早英国人建这个是用铸铁,而且还是跑火车的,国师为了保险还是用锻造的熟铁,而桥面为了减重是木制的,宽度可容两辆四轮载重马车对过,承重可保证两个桥墩间十辆载重五千斤的马车同行。
这已经足够了。
再高的承重根本没意义,能拖过大炮就行了。
哪怕反对国师的,也不得不承认国师完成了一项堪称伟大的工程。
当然,该造反还得造反。
国师的伟大工程多了,难道就为这点奇技淫巧放弃原则?
再说国师要的就是他们造反,于是就在农业普查完成的同时,国师也正式签署了各方期待已久的均田令,并且由现年已经十四岁的小皇帝,满腔豪情地亲自在均田令上盖了玉玺。
而均田令的内容很简单。
所有土地,除爵臣封地以外全部收归国有,或者说收归皇帝所有,无论之前这些田地属于谁,只要不是爵臣封地,那就统统都收归国有,对于官田自然不用说,对于民田采取赎买,以田券按照圣旨签署同一天各地的市价,强制收购为官田,然后所有户籍上的农民无论以前是主户还是客户,无论男女哪怕小孩也统统计口授田。
但没有明确的标准。
各地村庄内部自己分。
农业普查的同时乡村划界也完成,以后老百姓自己选村长,然后那些老百姓自己选的村长自己组织抓阄,这个分地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实际上在杨丰计划中估计还得来一个五年,五年农业普查,五年基层建设外加分地,前后十年完成大宋的均田制。
官田佃租降为一成。
至于其他苛捐杂税一律取消,只保留田赋一项。
这时候杨丰已经过了刮地皮的境界。
他的大宋版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始下西洋,就连第一个殖民地都建立。
建在了安不纳岛。
这座小岛上的胡椒正源源不断运来。
另外还有台湾的金矿,登州的金矿,下一步还有婆罗洲的金矿,而且远征倭国的计划已经提上日程,目标自然是佐渡岛,下一步还有石见,然后黄金白银什么的就源源不绝了,话说佐渡岛最高纪录甚至每年为倭国提供四十吨黄金,石见银山可是号称十六世纪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流通白银来自那里,抢到手后就近抓倭国人当奴隶开矿就可以了。
有这个谁还刮地皮呀!
至于田券实际是五年期债券,五年后可兑换实钱,而且还加上了一定利息,另外也有十年期和十五年期甚至二十年期田券,可自由选择要哪一种,年限越长的利息越高,二十年期田券实际上涨五成。
当然,这些都没什么卵用。
对于那些早就等待这一天的南方各地士绅们来说,只要收他们的土地就已经必须得造反了。
实际上此时他们已经反了。
两淮,两江,两浙,两荆,福建八路所有地方主官联名拒绝奉诏,江南东路宣抚使吕颐浩以太后与国师秽乱宫闱为名起兵,拥立此前潜逃江宁的祁王赵模为帝,紧接着其他七路的宣抚使纷纷响应,各地知府知州迅速集起结境内预备役北上两淮保卫江南。他们以同样潜逃南下的信王赵榛为兵马大元帅,以吕颐浩,李光为左右相建立起朝廷,不过他们明显没有直捣汴梁的胆量,而是分别据守沿淮各要地,以及上游的江陵和鄂州,摆出了一副准备割据的架势,也有可能是等待北方的忠义之士能够响应。
由此可见到底是秀才造反啊!
而两广二路,四川三路作壁上观。
他们没有公开响应赵模。
不过根据五路的锦衣卫密报,五路的地方官员都有派遣亲信前往江宁的情况,只是被驻扎这些地方的国防军四个军压制,所有不敢公开响应而已,和属于内地没有国防军驻扎的江淮各路不同,他们那里因为需要防范大理安南吐蕃三国,都驻扎着大量国防军。
另外基地设在舟山的南洋置制使率领海军舰队据舟山效忠汴梁,并且击败了向其进攻的浙江预备役军。
而知襄州以襄阳起兵响应江宁。
但仅仅一个时辰后他就被一群老百姓冲进府衙,然后直接拖出来乱棍打死了。
同样知淮宁府也欲响应,还没等公开宣布,就被一群衙役枷起来直接送往汴梁了。
类似的还有不少。
最远的甚至河东路都有地方官员或者士绅起兵,或者预谋起兵,然后紧接着被地方百姓或者属官直接拿下,最脑残的是燕山府路两名士子跑去游说韩世忠南下清君侧,把韩世忠吓得以最快速度把他俩关进笼子送汴梁。总之除江淮及闽浙各路外,其他各地零星出现的起兵都转眼间被当地军民自己解决,目前赵模的控制区与杨丰的控制区就是以淮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