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曹操大传-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一项,却正是曹军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战。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健儿,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鲍信原是一方富豪,家世不错,在关东军团中,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 
  想当年曹操势单力薄,鲍信却鼓励曹操说:“缺乏智谋的人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即便目前很盛,但总有一天会失败的。将来能拨乱反正的,我想只有你了,将军你可是上天所降大任的人啊!” 
  如此的知心朋友,却为了自己的大意和冒险而牺牲,曹操非常痛心,他悬赏寻找鲍信的尸体不得,只好请人用木头刻了个鲍信的模样,涂上油彩,祭吊下葬。祭吊时,曹操哭得很伤心,士兵们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大家看到曹操为了一个阵亡将士竟哭得这么伤心,心里无不十分感动,很自然的便在心理上和曹操贴得更紧了。 
  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赢得这场战争不可。 
  曹操集结了兖州所有青年,只做了短暂训练,便参与实际作战。为了弥补军队作战经验不足,曹操全天候身着铠甲,亲自指挥战事,因此,全军士气旺盛。新的兵源增加了不少,加上刘岱及鲍信所遗留下来的军团,曹军的战斗力量越来越强。 
  相反地,黄巾党人组织松懈,缺乏军事常识,虽然人多势众,但经不起曹操马拉松式的穷追猛打,士气再而衰,三而竭。接连数十次的大小会战,曹操几乎不让黄巾党人喘口气。他将所有军团全员出击采取主动,轮番作战。曹操军队机动性高,作战士气旺盛,几场漂亮的大会战下来,把数十万黄巾党人的战斗意志完全打垮了。 
  曹操一向同情民变,如果不是鲍信这事件,他也绝不会对黄巾党人如此的穷追猛打。因此等到黄巾党人连续受挫,势衰气竭,曹操也从激烈的情绪中慢慢冷静下来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5)     
  曹操深知民变是政治问题,就不应该用军事武力来解决。屠杀,虽然能震慑于一时,但只要稍一放松,叛乱便会卷土重来。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来处理才有效。因此当黄巾党人势力削弱时,曹操也展开了招抚的工作。 
  他甚至公开向武装部队将领们表示:“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安抚比追剿更重要得多。” 
  曹操大量向黄巾军团领袖发出劝降书,双方谈判争取停战机会。但曹操倒不只一味地想和敌人和谈,他利用停战期间,不停调动部队,重新部署战线,他集结不少精锐部队,要设置不少作战陷阱。 
  不久,谈判破裂,曹操立刻展开行动。但他尽量避免杀戮,而以赶鸭子的策略,把大量黄巾党人,逼压到他预设的陷阱,再将他们围堵起来。 
  时值寒冬,被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党主力部队,在曹操不停策动下,首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其余三十余万人重新编组,加强训练,编组为“青州军”,并指导他们从事屯田的工作。 
  这一来,不但解决了黄巾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农业生产力,对汉末农村破败后的重建工作帮助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加上鲍信、刘岱合并的部队,生平第一次,曹操终于拥有天下的精锐军团了。 
  抚平青州黄巾党人,使曹操的事业往前迈进一大步,他不但获得全部郡县官民对他的信赖,战后也实质上控制了兖州境内所有的军团。曹操不但声望提高不少,也成为了真正拥有实力的竞争者。袁绍便乘机推举曹操为兖州牧,帮助曹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据地自大的军阀。 
  曹操费了半年多工夫,消灭了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他的兖州刺史的地位总该坐稳了吧?没想到,长安方面居然另外派来了一个名叫金尚的大员要到兖州来做刺史。曹操怎么会答应呢?他好不容易才得到兖州,怎么能让出来呢?即使袁绍,他也不愿意曹操放弃这个地盘。因此,曹操听说金尚带着一支人马到兖州来了,就在边界处预先埋伏了人马,金尚一到,即予袭击。金尚挨了一个兜头棒,慌忙逃跑,向南阳投奔袁绍的对头袁术去了。 
  董卓遇刺后,王允主政期间,关东军团和长安政府的对立状态应已自然解除。但事实上,关东军团的各领袖根本忘了政府的存在,反而为了扩充自我力量引发激烈冲突。袁氏兄弟反目成仇,闹得比任何人都来得凶。袁绍结合了冀、青、兖、并四州的军团领袖,更和荆州刺史刘表结为军事同盟,兖州牧曹操当然是属于亲袁绍的军团。袁术的阵营则有北方的公孙瓒,以及公孙军团盟友的刘备及单经;徐州刺史陶谦、北海太守孔融也倾向于袁术。另外,孙坚遗留下来的部队,由于少主孙策年纪还小,退守江东,虽隶属袁术集团,但并不参与正面的对抗。 
  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对抗期间,为了牵制袁绍的兵力,袁术伙同其友军,侵入袁绍的南方境界。刘备、单经、陶谦纷纷率兵驻屯高唐、平原、发干等地,给予不少压力。身为同盟的曹操,自然必须替袁绍分劳。他由兖州出兵,在青州西南大破刘备、陶谦等的联军。 
  南阳太守袁术知道曹操是袁绍的人,就想,现在曹操和袁绍他们占领了兖州,要是不赶快想办法去阻止袁绍向这一边扩张,将来他把冀州、兖州、青州连成一片,这对自己将是很不利的。于是,袁术就约北边的公孙瓒进攻袁绍,自己发兵北上进攻曹操。 
  曹操为保住自己在兖州的地位轰走了金尚以后,正担心长安方面可能向他问罪,这会儿先受到袁术的进攻,觉得自己太孤单,就是做了刺史还没经朝廷认可,在名义上也说不过去。他正为难的时候,平丘人毛玠向曹操建议道:“如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袁绍及刘表等虽拥有大军,却缺乏深谋远虑,从未为稳固国家基础贡献丝毫力量。朝廷无财税以治国,百姓无财产以安家,这种政权体制绝对无法持久。以大义之名兴兵者胜,有正式官位才能拥有足够财源。因此明公今后的策略,可以奉天子以令大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这时候,曹操正希望自己能有一天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做个霸主。听了毛玠这一番话,觉得很有启发。可见,要着重耕种,发展蚕桑,目前怎么做得到呢?只能今后再说吧。但这一策略却是很有价值的,他已将此思虑在心。至于尊奉天子嘛,乃当务之急,无论如何得从速为之。他便打算立即派使者上长安去朝贡。 
  可是,要上长安,实非易事。正如毛玠所说的“天下分裂”,各人据守地盘,互不相让,怎可能来往畅通无阻?要上长安,首先得经过河内,他只得派使者先向河内太守张扬借道。张扬对借道的事,摇头不应,恰巧定陶人董昭正在他那里,就劝他说:“曹操虽与袁绍同伙,可毕竟是暂时现象。目前曹操力量还不大,可他却是天下的英雄,值得结交,今天他来向你请求,你就该趁着这个机会替他向朝廷推荐。事情若能成功,将来对你定有好处。” 
  张扬便被说动了,就真的替曹操推荐,董昭写好了一封信给李傕、郭汜请他们接见曹操的使者。 
  李傕、郭汜接了张扬和董昭的信后,却又怕曹操向汉献帝进贡另有阴谋,就把曹操的使者软禁了起来。颍川人黄门侍郎钟繇对李傕、郭汜说:“现在英雄并起,各据州郡,不受朝廷节制。难得曹兖州忠于王室,打发使者前来朝贡,好好地接待他,也好鼓励别人,千万不可难为曹操的使者,以叫天下人失望。” 
  李傕、郭汜这才收了礼物,优待了曹操的使者。另外,还送了些礼让使者带回去交给曹操。这样,就等于曹操的刺史地位被朝廷正式认可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6)     
  李傕、郭汜让曹操的使者回去以后,渐渐觉得这个钟繇的话很有道理。他们悟到,要想巩固政权,还得去联络这些关东的大官才行。他们早就听到徐州牧陶谦跟前河南尹朱俊联合起来反对他们,原先很愤怒,现在就想到应该想个办法来像安抚曹操那样去安抚朱俊才行。 
  原来朱俊和陶谦以前曾经发兵打过董卓,董卓曾派李傕、郭汜将朱俊打得一败涂地。现在,陶谦联合了邻近的一些守相,今推朱俊为太师,发了通告,号召各地牧伯共同起兵讨李傕、郭汜,以奉迎天子。李傕、郭汜听了谋士贾诩的计,打发使者去请朱俊到朝中来做太师。 
  朱俊接待了李傕、郭汜派来的使者,才明白李傕、郭汜在汉献帝跟前推荐了他,要给他一个高官。而陶谦他们已经推他为太师,要他领头征讨李傕、郭汜,地位是够高的了。可见,所谓“太师”究竟不是朝廷任命的,当然不算正牌货。于是,朱俊便对朝廷封官动了心,决定向陶谦他们辞行了。他说:“君王召见臣下,做臣下的应该召之即去,不应有半点犹豫,才称得上是大义。” 
  陶谦很不高兴,责问道:“难道太师改变了主意,不愿反对李傕、郭汜、樊稠这批乱党,反倒愿意跟他们共事吗?” 
  朱俊很不服气地回答:“你们对我完全是误解,李傕、郭汜、樊稠这些人,小人罢了,将来必会相互勾心斗角,到那时,我则乘机击之,将其消灭。那样,征伐他们的大事就成功了。” 
  对于朱俊的托词,陶谦本想揭穿他,但一想,他既然意已决,只好作罢,忿然离去了。朱俊即日奔赴长安,拜见了李傕。第二日,汉献帝封任他为太仆。 
  陶谦他们今推朱俊为首征讨李傕、郭汜的计划,就这么落空了。 
  初平三年,对于曹操个人的事业而言,绝对是大丰收的一年。首先,是曹操终于取得了兖州的支配权;第二,是曹操以打击和安抚并用的方法,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大大扩充了他的队伍;第三,便是获得毛玠的大好建议,虽然他暂未完全实施,但往后十年的发展,都是以毛玠的“奉戴天子”和“屯田养兵”为指导原则的;第四,便是日后对建安文风有重要影响的儿子———曹植出生。 
  初平四年春天,在去年底刚编组完成的曹操军团,面对着关东军团的主力之一———袁术部队———的严厉挑战。 
  平定兖州后,曹操将他的直属军团屯驻在甄城。这个时候,关东军团南北对抗的情形发生重大变化。荆州刺史刘表对袁术驻在其州郡东北境界的部队施加压力,并断绝财源军需。袁术在不得已之下,乃转往兖州发展,因而侵入曹操的地盘。 
  袁术将主力部队驻屯在封丘城,并联系被曹操击败的黑山党残余部队及匈奴的于夫罗众,打算由西方夹击曹操。 
  部署完成后,袁术派遣部将刘详,率领先锋部队向曹操直属部队的驻屯地甄城进逼,摆出了一副挑战的姿势。但刘详对曹操的作战能力颇感恐惧,刚到达濮水南岸的匡亭,便扎营不敢前进了。 
  曹操接获情报人员送来的资料,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判定袁术军团一定会分三方面向甄城夹击。曹操猜测其意,不外乎是想运用一种强大的气势,逼迫兖州其余郡县部队不能帮助曹操,以达到孤立曹军之目的。 
  曹操想,必须挫其锐气,方可在声势中占据先导。他很快看出袁术布局上的弱点。刘详的先头部队虽摆出诱战姿态,但选择匡亭却是一项严重错误。 
  匡亭距离袁术主力军部队的陈留,的确比从甄城到匡亭约少一天的步兵行程。但是,曹军行进路线只需渡过濮水,便可直接攻击匡亭。而陈留的袁军却需连续渡过睢水、汴水、南济河、北济河才能到得了匡亭。以当时的行军方式,渡河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曹军全力加速行军,绝对比袁术的后头主力部队更早到达匡亭。而黑山党及于夫罗众的部队就更远了,若等他们赶到,战争怕早已结束了。 
  曹操分析了袁术军事布局上的弱点后,就将胜券初步把握在手中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又想起了兵法上的一句话。现在,他就是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焉有不将这一仗打胜之理。 
  曹操根据这一情况,想来想去,决定对袁军发动奇袭。 
  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曹操多次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因为这很符合他的口味,而口味又是他个性特征和军事作风的表现。曹操大胆、机智、富有谋略,这些优点,使他喜欢采取奇袭的方式常获成功。 
  这一次,曹操又断然决定对袁术发动奇袭。 
  曹操派荀彧在甄城集结兖州各郡军团,公开进行调动,旗帜鲜明,军鼓阵阵;好像在进行全面布防及训练,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和听到。袁术派出的探子将这情况报与袁术,断定曹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编组以准备会战,袁术听了,深信不疑。 
  与此同时,曹操率领直属部队,偃旗息鼓,秘密行进,迅速来到濮水岸边。凡此种关键性的行动,曹操都是亲自出马,他要把握这一重要棋子的任何一步进退。任何人也不能够代替他,并不是别人办不到,而是太关键的步骤,曹操让别人去总是有些不放心似的。因为那关键的一步,关系全军的胜败,往往有许多紧急情况,是需要超常的机智与果断方能应付。 
  现在,曹操就率主力部队来到了濮水边上,这第一步悄无声息的行动是成功了。因为一路上他不仅要部队偃旗息鼓,且要大家不要高声喧哗。他不走大路走小路,尽择僻静处通过。同时,他也派出许多秘密探子,以侦查可疑之人,凡有,则先捉获,不管这人是不是袁术的人,先看管起来再说,这样才可能绝对保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7)     
  濮水边上早已备好十只木船,曹操早将直属部队编成二十个渡船组,很有秩序地分两批将部队渡过濮水。即使渡水时,也是清风雅静,无人喧嚷。有一个士兵在水中心掉下去了,同船将士也不惊惶,只遣两个水性好的兵士跃入水中救援外,照样行船不止。而这样的小意外,也早是曹操在这次奇袭之前就已经想到并提前作了如此部署的,足见曹操对这一关键行动考虑得何等仔细了。 
  部队渡水之后,按原计划分四路整队集结。曹操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将部队巡视一遍,见将士们个个精神饱满,一副准备随时应战的模样,心中十分满意,便将马鞭一挥,部队迅速前进。 
  匡亭就在前面,已经看得见刘详的营旗。在这个时候,再要隐蔽前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曹操高呼道:“将士们,匡亭就在眼前。一鼓作气,方可攻克,按原部署,分四路,向其突袭,冲呀!” 
  待到刘详的防兵发现“曹”字旗号的大军时,曹操的部队已经如乌云压城一般盖过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如暴风骤雨一般的喊杀声。这声音犹如海潮喧啸,震撼了整个军营。 
  正在营帐中等待袁术进一步指示的刘详,听到这涌潮般的军声,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正要遣人去问,防兵已经飞奔进来,大叫:“不好,曹军杀过来了!” 
  刘详大惊,却又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之所以驻扎匡亭,就是为了暂时远离曹军,对于勇敢善战的曹操,他不敢轻易接近。他正在等待袁术的指示,让袁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