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道临和段德铭在肥胖经理引领下,来到车站边上的银行完成付款转账,约定中午通过手机确定装粮食的地点。

    段德铭被朱道临逼着开车前往中粮下属的分公司,一路上反复询问朱道临发什么神经,竟然在这地方买粮食?朱道临解释不通,结果就是一句无赖话:“老子闲得慌,愿意,你咬我小便处?”

    下午两点。铁路服务公司的车队如约开到西郊粮食仓库,获得双倍工钱早已等候多时的三百多搬运工立刻动起来,从三个储存粮仓里扛上一袋袋两年前的库存大米登上踏板,把100公斤一麻袋的沉重大米送入集装箱,如同走马灯似的麻利快捷,看得朱道临钦佩不已。段德铭则是瘪瘪嘴,不屑地说他们厂的工人同样能干。

    两人看了半小时,留下两位年轻销售员负责后续工作,开车赶赴中午联系好的金属回收公司,支付32;000元现金之后,回收公司爽快地调来三辆平板大拖车,把8个外形尚好颇为坚固的报废邮政集装箱吊上车板。

    半小时不到,装运空集装箱的三辆大拖车跟随段德铭驾驶的大切诺基,一同驶向西面98公里的农机厂。

    晚饭过后。运送37个满载粮食的集装箱车队抵达小桥北面3公里的宽阔荒野地,早已等候的吊车立即把一个个满载集装箱往下吊,足足忙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其中一个销售员跑了几公里路,回去汇报说37个集装箱全部堆放到指定地点。

    朱道临感谢之后,让他骑个摩托去把另一位同伴叫回来,37个集装箱的大米就放那行。

    段德铭也同意了,既然朱道临一意孤行就满足他。反正放那几天也没人偷。

    次日上午,段德铭再次被朱道临催促进城购买报废集装箱。大半天跑下来,再次买到52个报废集装箱,几乎把省城所有没散架的报废集装箱收罗一空,然后继续跟随神神叨叨的朱道临挑选最结实的12个集装箱运回来。

    两位年轻的销售员则留在省城住了一晚,以便次日随同约好的车队前往西郊粮库,把再次购买的800吨陈年大米装进集装箱运回去。

    下午五点刚过。40个装载800吨陈年大米的集装箱也卸到了没剩多少空位的荒地上,两名经办销售员一同返回厂里汇报,朱道临掏出向段德铭借来的4;000元人民币,作为辛苦费送到两位年轻销售员手里。

    两位年轻人看到段德铭点点头立刻收下,再三向朱道临致谢后兴奋地离开了。40个集装箱的大米和前面的37个集装箱一样,扔在荒山野地没人看管。

    第三天深夜,农机厂纵深处西面山脚下,朱道临和段德铭指挥工人完成最后的任务,把仓库和车间里所有的12;000支燧发枪、24门装上炮车的锻造钢炮、20;000个装着燧发枪易损件的修理包和15;000把燧发枪配套刺刀,尽数装进三辆中型平板货车上横着摆放的6个集装箱里,和下午三次装运火炮的14个集装箱一样,继续送到小桥北面3公里的荒野地上。

    深夜十点四十分,三天来陆续运来的97个集装箱堆满了荒野地,所有车辆人员尽数离开,赶回去吃饭填肚子,满腹疑惑的段德铭最后一个离开留下的朱道临,驾驶大切诺基缓缓返回南面的农机厂。

    段德铭开出一公里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自己这几天在朱道临的忽悠下,好像也有点儿不正常了。

    于是他缓缓刹住汽车顺手熄火,钻出车厢走到车后,遥望星月朗照下的那堆集装箱,从头到尾将三天来的经历回忆一遍,再结合朱道临的话反复分析,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想不明白,朱道临到底会用什么方法,调来什么样的车队,把97个满载1;500多吨陈年大米和12;000燧发枪、150门锻造钢炮以及诸多零配件的集装箱运走。

    朱道临眼神很好,远远看到段德铭站在汽车屁股后面,默默吸烟张望不愿离去。

    考虑片刻,朱道临忍不住笑了,他非常熟悉段德铭坦率耿直的性格,知道他既然离开了,短时间内就不会回来,要回来也是吃饱喝足之后回来看自己的热闹,所以也不去管他,优哉游哉地围着装满先进燧发枪和优质火炮的集装箱慢慢转悠。

    段德铭等了半个小时,也苦苦思索了半个小时,仍然不见一辆车到来运走哪怕一个集装箱,心里更加怀疑朱道临是不是疯了?

    反复考虑过后,失去耐心的段德铭毅然决定:先回去吃饭,然后好好洗个澡,完了再慢慢开车过来,看看朱道临这个狗日的玩什么花招!

    凌晨一点,段德铭开车赶到小桥北面3公里的荒野地,震惊地发现97个集装箱和好兄弟朱道临已经无影无踪。

    段德铭急忙跳下车四处张望,四处查看,哪还有朱道临和集装箱的影子?惊得他下巴差点掉下来,揪着脑袋上油光铮亮的头发,原地转了几个圈还是想不明白,朱道临和97个满载集装箱怎么能在短短2两小时内离开的?(未完待续。。)

第二二八章 江南时报

    六月初十,《江南时报》的头版头条消息再次引发金陵城一片轰动,“黄河决堤,一片汪洋,百万灾民滚滚南下”加黑加粗的标题,瞬间夺走无数人的眼球,1;000份免费散发的报纸不到半个时辰,即被各大商铺、牙行和饭庄酒肆抢夺一空。

    《江南时报》于崇祯五年六月初二创刊发行,每五日发行一期,首期头版头条的大新闻“新军威武”描述了新军大阅盛况,至今仍为金陵各界文人和广大市民津津乐道,《江南时报》因此名声鹊起,短短数日就创下令人惊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普通民众眼里,属于新生事物的《江南时报》非常新鲜,令人好奇,金陵城里城外和大江南北近期内发生的大小事情,报纸上都会详细记载,重要消息后面还会附上一段简短短评论,令人耳目一新,没事的时候凑在一起听识字的人朗读,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遗憾的是,这份报纸前十期为免费散发,之后就要十文铜板一份,让希望能够获得报纸的绝大多数民众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可是在各界文人特别是官员们眼里,这份横空出世的《江南时报》所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刊登其上的所有消息。

    《江南时报》发行到第三期的时候,金陵城中所有关心天下大事、关心官场和民生动态的文人都坐不住了,不管是官场各派势力,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楚翘,都对《江南时报》这一新鲜事物及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展开讨论,对其蕴含的政治目的和潜在的意义,进行反复探讨。深入探究。

    六月十四日中午,皇城东南方的户部尚书公事房里茶香四溢,身穿二品官服的郑三俊和九位五品以上官员围坐在宽大的公事房里,商议如何应对陆续抵达大江北岸的成千上万灾民,并对《江南时报》初十日发行的第三期报纸和针对百万难民增加发行的《江南时报特刊》展开分析。

    半个多时辰的紧张讨论过后,十名东林党干将形成统一思想。就如何应对滚滚南下的百万灾民达成共识,确定“静观其变、顺其自然”的鸵鸟之策,上至官居二品的户部尚书郑三俊,下至五品官阶的礼部郎中魏伯贤,似乎都松了口气,众人的注意力随即转移到茶几上的两份报纸上。

    今日一早发行的《江南时报特刊》令人有些意外,细观之后发现,所谓特刊仍旧坚持粗鄙直白的行文风格,第四版仍旧以表格方式。刊登三日来十二种粮食肉类布匹食盐的价格,以及推销各种商品器物的充满铜臭的“广而告之”,可其余三大版面全是对愈演愈烈的“难民潮”进行报道。

    “灾民所过之处,各地城池紧闭城门,绝望灾民哭嚎震天”、“田间稻谷、路边树皮草根,均被数十万饥饿灾民吞噬一空”等等消息非常详细,令人触目惊心,整个金陵城都因为这份特刊的突然发行陷入恐慌之中。

    郑三俊在与会者的担忧目光中。捡起茶几上的第三期《江南时报》,非常客观地进行评论:

    “实话实说。本官对这张开历史先河的《江南时报》非常欣赏,抛开各自立场不提,各种消息还是比较真实的,至今为止,三期报纸一份特刊,均是就事论事。涉及广泛,尚未指名道姓攻击某个衙门某个官员。”

    “更为难得的是,该报采用新颖的四开四版格式,印刷相当精美,字迹非常清晰。无论大小字体的精确排列,还是分门别类的独特版式,都令人禁不住为之拍案叫绝啊!”

    “诸位,本官近日一直在想,我东林党人历来引领风气之先,敢为天下所不为,可谓人才济济,俊杰辈出,为何至今无人想到办一份如同《江南时报》的刊物呢?”

    “如此看来,《江南时报》的社长兼主编,曾经如同过街老鼠般的儒林败类阮大钺,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众官僚羞愧不已,看着郑三俊手中频频晃动的报纸无言以对。

    兵部侍郎翟凤冲略微犹豫,捡起身边茶几上的特刊,指着精美的报头图案和加粗加黑的头条标题侃侃而谈:

    “本官问过座下几位擅长印刷与制图的下属,得知这份报纸的所有文字不是雕版印制,而是采用一种非常精密、非常快捷的活字排版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其实早在唐宋年间就已出现,但数百年来从未有人能够解决活字的选料、雕刻、油墨等难题,因而始终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反而是历经千年的雕版印刷技术日益精湛,但在印刷速度上无法与活字印刷相媲美,又因雕版时间过长,人工和用料无法节省,导致印制成本居高不下。”

    “本官和座下几位专才反复讨论,认为《江南时报》拥有一套极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机器,他们已经解决活字的选料与铸造难题,否则不可能印制出如此清晰的报纸,而且速度奇快,每五日便发行上千份。”

    满堂官僚恍然大悟,纷纷出言附和,热烈讨论如何弄回这种极为先进的机器,迅速将舆论控制权牢牢抓在手里。

    新任应天府尹王道直慷慨直言:“半年之前,大明天下的书籍印制发行,基本掌握在江南各大世家手中,自从紫阳观那个年轻道士从海外某个神秘之地,引入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精美书籍之后,江南各大世家的印刷作坊与诸多小型作坊深受冲击,繁华的宁绍、富阳、苏州和松江等地大小印刷作坊接连倒闭,若不尽快加以改变,前景堪忧啊!”

    “下官建议,分别致信江南各大世家,请求各大世家集中人力物力,想法制造精密快捷的活字印刷机器,以各大世家雄厚的财力和号召力,定能解决所有难题,重新把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众官员纷纷附和,郑三俊也频频点头,欣然采纳王道直的建议,叮嘱与会者回去之后,尽快致信各大世家,并将会议决定逐级传递。

    **************

    ps:谢谢书友080707113004305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二二九章 软刀子

    会议结束,午饭未吃的官僚们早已饥肠辘辘,纷纷抱拳致礼先后散去。

    提出良好建议并获得采纳的王道直钻进轿子,脸上的谦卑之色瞬间消失,冷冷一哼,低声抱怨:

    “全都是些鼠目寸光的酒囊饭袋,除了贪婪自私满口狂言之外百无一用!东南世家门阀何时有过高远眼光?请求他们研制活字印刷机器,何异于对牛弹琴?哼……”

    郑三俊单独请老友翟凤冲留下共进午餐,终于说出自己的真正打算:“尔腾啊,能不能让你麾下好手悄悄走一趟,把设于紫竹园西跨院印刷作坊里的活字印刷机器弄到太仓去?”

    翟凤冲很为难:“下官反复想过这个问题,也已探知紫竹园西跨院中安置了两台先进机器,然而紫竹园护卫众多,大多是魏国公和隆平侯麾下各军退役高手,西跨院经过加固扩建,墙高院深,戒备森严,若想潜入非常困难,万一失手,后患无穷!”

    “唯一的办法是你我一同向太仓王老爷子建议,找人携带重金,贿赂阮大钺手下某个采编或文员,令他原样画出机器图纸,注明机器制造的质地用料,然后送回太仓或苏杭某个大型印刷作坊,召集业内技艺高超的工匠加以仿制,如此行事更为稳妥一些。”

    郑三俊点了点头:“此计愚兄也曾反复考虑过,总是担心耗时太长,如今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初次看到这份《江南时报》,愚兄立即预感大事不妙,其潜在用意,如同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一般阴险狠辣!”

    “我本想抓住其中文字把柄,力排众议迅速查封。将其潜在危机消除于未然,无奈斯文败类阮大钺这厮极为狡诈,所有文章不偏不倚,就事论事,言辞中允,偏重民生……”

    “由此可见。阮大钺及其背后势力密谋已久,可谓殚心积虑,用心良苦!”

    翟凤冲深以为然,强调舆论控制权的重要性,再次提醒郑三俊尽量谨慎从事:“下官以为,朱道临已获得金陵勋贵和南北三大宦官鼎力支持,羽翼已成,财力雄厚,兼之为人杀伐狠辣。胆识过人,因此我等应改变策略,尽量减少正面冲突,至少在灾民危机消除之前,不宜与他发生冲突。”

    “我等只需控制好官场,联合各部主官与巡道御史反复将灾情上奏朝廷,哪怕各地府县紧闭城门置身事外,囊中羞涩有心无力的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等到灾情缓解,危机消除。我等再与京城诸兄联手发难,以增补边防抗击满清之大义,将金陵勋贵手上兵力抽调一空,拆散勋贵与宦官的联合,只要做好这两件事,区区一个道士还能嚣张多久?”

    “介时把这个野道士也调往辽东去。省得脏了我们的手,至于他身后的庞大产业,嘿嘿!在这个问题上,小弟与兄长略有分歧,小弟希望他的工坊码头建得越多越好。建设速度越快越好,建设规模越大越好啊!哈哈!”

    郑三俊领悟过来,随即眉飞色舞地道:“既然这样,明天让王道直走一趟虎山正院,支持朱道临与紫阳观的义举,将两块荒野之地无偿划拨给他,但要求他必须承担妥善安置50万灾民的重任,然后派出御史,紧紧盯着灾民安置过程,看他如何实行以工代赈,稍有差池,立刻上奏朝廷狠狠弹劾。”

    “一次两次皇帝也许不在意,一人两人弹劾或许无法上达天听,然而一次次弹劾,一批批官员不断奏报,我们年轻的皇帝还会无动于衷吗?”

    “兄长高见!”

    翟凤冲竖起了拇指由衷佩服。

    郑三俊哈哈一笑,端起酒杯说出句意味深长的话:“请贤弟也端起杯子,一同干了这杯,杯中佳酿可是紫阳观精心酿造的美酒啊,哈哈!”

    ######

    金陵东林党干将耿耿于怀的眼中钉朱道临,此刻正在狮子山下的南大营召开会议,就两个示范营的组建征求所有教官的意见。

    教官们很快感觉到今天的军事会议别有深意,按照训练大纲要求,两个月的军事基础训练结束,新兵们将从第一阶段的徒手训练转入第二阶段的军械训练,接下来只需直接下发军械展开训练即可,似乎没必要组建两个示范营。

    副总教官卢起盛举手要求发言,获得朱道临准许后,他霍然站起大声询问:“将军为何只装备两个示范营,而不是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全军装备?是将军许诺的枪炮尚未到达,还是将军信不过我们?”

    朱道临平静地示意卢起盛坐下,询问在座教官有谁需要发言?看到没人举手,朱道临点点头说明原因:

    “首先强调一点,哪怕半年训练结束,全体官兵一分为二,我们也是同出一源的兄弟,不存在看不起谁的问题!”

    “其次,在座绝大部分是从各友军临时借调的优秀军官,半年训练结束,诸位需要返回各自卫所,哪怕直接担任新军各级军官,也必须是隆平侯亲自提拔,亲自任命……”

    “我只是新军临时主将,负责总体训练和全军装备供应,唯一不同在于,我所处的地位不同,对诸位我只有军事训练的指导权,没有提拔任命诸位的人事权。”

    “这一点诸位应该非常清楚,我相信诸位也和隆平侯一样信任我,我也会以实际行动回报大家。”

    众教官忐忑不安的心情随即安定下来,大多数人频频点头,也有不少人暗自考虑自己该如何选择。

    朱道临继续说道:“第三,早在佛郎机船队离开之前,全军装备已运进上元所军用仓库,没有拿出来使用是因为不想让诸位和新兵们分心,只有完成第一阶段训练,才具备应有的基础。”

    “之所以先组建一个火枪兵示范营和一个炮兵示范营,是因为火器操作与寻常刀枪不同,绝大部分新兵没见过火枪火炮,哪怕我把枪炮发到每个士兵手里,大家也该知道怎么用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