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书房里一片寂静,五体投地的朱道临等了十几秒没有回应,想了想缓缓抬起头来,看到头戴乌纱冠、身穿明黄便袍的崇祯皇帝非常专注地伏案书写,没有半点儿搭理自己的意思。
王承恩和曹化淳两个站在龙案侧前方如同木偶似的,立刻明白年轻的皇帝是给自己下马威,无奈之下只好继续跪着等候,但一双深幽的眼睛开始不老实了,细细打量完面白无须脸型消瘦的年轻皇帝,开始欣赏御书房的专修风格,最后盯着墙边一溜矮柜上的几个大瓷缸看得出神。
曹化淳悄悄望向跪在中央的朱道临,看到他慢慢直起腰来东张西望,脸上没有半点敬畏之意,不由得暗暗着急。
由于距离太远,朱道临又望向另一方,曹化淳想用眼神规劝都办不到。想来想去只好把左手微微抬起,悄悄晃动以提醒胆大包天的朱道临好好跪着,可没晃几下,就听到皇帝不轻不重合上奏折的声音,接着看到出神良久的朱道临转过脑袋,竟然与满脸不悦的皇上对视。吓得曹化淳气都不敢喘了,王承恩则是惊讶地望着失仪的朱道临暗暗叫苦。
“朱爱卿,刚才你看什么?”
年轻皇帝的声音颇为浑厚,但语气中透出丝丝冷意,令一旁的王承恩和曹化淳担忧不已。
谁知朱道临竟然毫无顾忌地回答:“回皇上,臣刚才在欣赏墙边矮柜上的三个漂亮瓷缸,感觉中间那个青花粉彩云龙纹瓷缸造型独特,端庄雅致,或许是前朝至正年间难得一见的御用珍品。只是光线太暗,臣不敢确认,若是真的话,拿到天枢阁可以换回50万斤紫铜。”
“大胆!”
曹化淳和王承恩异口同声呵斥起来,门口捧着贡品整齐肃立的赵怀忠和三个小公公吓得当即跪下,朱道临只好垂下脑袋,恭恭敬敬地跪着。
崇祯皇帝愣住了,可没多久。他紧闭的嘴角竟然微微上翘,难得地露出丝丝笑容。他向忐忑不安想要请罪的王承恩和曹化淳摆摆手,顺势抖抖袖子,定定看着跪在前方的朱道临:
“朱爱卿眼光不错嘛,那个瓷缸确实是元朝至正年间的御用之物,虽然精美,但还比不上本朝景泰年间的瓷器。这么吧,只要你能把50万斤紫铜送来,朕把它送给你又有何妨?”
众太监大为惊愕,没想到素来严谨的皇上竟会说出这样的戏言。
朱道临的脸上满是钦佩之色:“皇上为了江山社稷,竟然如此煞费苦心。做臣子的哪里还敢有半点私心?”
“明年开春吧,臣想办法把50万斤紫铜送来,这个至正年间的瓷缸还是留在这儿,虽然只是个瓷缸,也比不上本朝几大官窑的瓷器来得精致,但在臣的眼里,这是一件战利品,凝聚着太祖的丰功伟绩和我大明军队的荣耀,其价值远非金钱能够衡量。”
崇祯皇帝听了朱道临这话顿时双眼发亮,可转眼之间再次暗淡下来:“爱卿有这样的见识非常难得,朕听了深感欣慰啊!只是十几年来灾难不断,内忧外患,国事艰难,本朝四大官窑恐怕已经荒废多年,爱卿精于商道,不会不知道吧?”
王承恩和曹化淳面面相觑,随后齐齐望向朱道临,深恐他不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再次口无遮拦胡言乱语。
朱道临跪得很难受,不知皇帝是有意还是无意,一直没让他平身,反而和他谈起官窑来,无奈之下只好继续跪着:
“皇上,四大官窑虽然荒废多年,但江西景德镇和绍兴东面的两大官窑边上,已经建起诸多私窑,这些私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早已超过天启年间的官窑,而且在福建的漳州,岭南的潮州、番禺等地,都有规模宏大的私窑常年烧制瓷器。”
“据臣所知,从天启初年到现在,每年卖到海外的瓷器约在150万件至220万件之间,寻常一尺高的瓷瓶,每件售价4两银子,若是打上景德镇官窑和绍兴越窑标记出售,每件价格为8至12两银子,就算以最低价格和数量计算,我大明每年卖出去的瓷器总价值也不低于600万两银子。”
“哪怕皇上体恤百姓,遵照太祖定制30税1,每年也该有30万两税银上交国库,可如今加上卖到海外的数百万匹绸缎和数百万担茶叶,每年上缴国库的税银不到5万两银子,皇上不觉得太不应该了吗?”
满堂一片寂静。
崇祯皇帝面沉如水,曹化淳和王承恩知道再也无法阻止这对君臣之间的谈话,干脆弯腰低头一动不动。
良久,崇祯皇帝总算压住心中的怒气,悄悄呼出口浊气,平静地端详跪在前方的朱道临:“朱爱卿,你的江南新军练成什么样了?”
“回皇上,再有两个月,首批9;800余新兵可以成军,大部分将交给隆平侯补充江南陆师空缺,少部分将开赴宝山卫。第二批12;000名新兵明年二月完成训练,其中三分之一补充忻城伯的南京城防守备,三分之一补充魏国公的江南水师,三分之一调往宝山卫,补足宝山卫兵员缺额。”
朱道临欺负皇帝年轻不懂军务,随口说出新兵分配计划。
***********
ps:谢谢风の流云大大的月票!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二九四章 君臣对(下)
虽然需要为隆平侯张拱薇、忻城伯赵之龙和魏国公徐弘基训练新兵,但这三部分其实只占了新兵总数的三分之一,最好的三分之二兵员最终会是朱道临的嫡系部队,但这一切,外人根本就不知道。
崇祯皇帝听完后不置可否,继续盯着朱道临问道:“爱卿从宝山港运了多少灾民去海外?”
王承恩和曹化淳心中发寒,无比担忧,跪在御书房门口的赵怀忠开始微微发抖了。
朱道临却从容不迫地回答:“自七月初七开始,到臣离开宝山北上为止,总共运往台湾淡水港三批灾民,总数合计18;573人,这18;573人中,青壮劳力为6;500人左右,老弱妇孺为12;000人左右,在海上航行中不幸病死,以及到了台湾开垦土地和修建淡水港期间,被蛇蝎咬死和发生各种事故死去的灾民,总人数为1;418人!”
“半个月前,所有迁居台湾的灾民基本建起自己的木板房,每家每户拥有足够食用半年的粮食,分到各种工具和农具,开垦出40;000亩肥沃土地,修建30里长的灌溉水渠和2里长的简易码头。”
“明年开春之前,码头会建成,开垦的田地将达到40万亩,从下个月开始,这些灾民在开垦土地的同时,还会砍伐一眼望不到头的珍贵木材、开采如同山丘一般露天堆集的硫磺、捕捞海产制作海产品,每户每月因此而获得不低于10两银子的收入。”
“半年之后,这些灾民就会秉承自愿组合的原则,用自己赚来的银子,合股开办属于自己的木材厂、砖瓦厂、石灰窑、采石场、盐场、硫磺矿场、石炭厂、海产加工厂等等。”
“所以,臣恳请皇上尽早把台湾纳入我大明版图。尽快挑选称职的文武官员,派往富饶的台湾行驶政权,臣也能尽快洗去身上的不白之冤!”
这下不仅崇祯皇帝惊呆了,就连王承恩、曹化淳和跪在门口的赵怀忠也惊呆了。
短暂的沉默过后,崇祯皇帝满脸激动地站起来,绕过硕大的龙案几步走到朱道临面前。伸出双手把满脸微笑的朱道临扶起来:“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
朱道临拉着皇帝冰冷的手缓缓站起,松开手退后一步再次弯腰致礼。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爱卿,朕知道你亲自率领首批灾民迁居东夷……呃、就是你说的台湾,只是从不知道历朝历代史书中蛇蝎遍地的蛮荒之地,竟然拥有这么多珍贵林木和本朝急需的硫磺、海盐等等宝藏。”
“今日早朝的时候,还有大臣抨击你的所作所为,最轻的罪名是劳民伤财,致使成千上万不愿远离故土的灾民死于非命,如今听了爱卿的话。朕才知道那些捕风捉影的抨击错得实在离谱,就连朕心里也过意不去了。”
“此次黄河决堤造成百万灾民流离失所,蜂拥南下,江北江南各地官府无所作为,爱卿和紫阳观却保下了70余万灾民的性命,这不仅是朕分忧,为朝廷背负了沉重负担,也是亘古未有的无上功德啊!”
朱道临终于发现年轻皇帝精明睿智的一面。感动之下,态度越发恭敬:“臣代表紫阳观的师父和道门同仁。感谢皇上的鼓励与鞭策!只要还有能力,臣和整个上清派都会义无反顾坚持下去。”
“好、好!来来……爱卿,你给朕说说东夷吧,那个与福建和浙江隔海相望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个样子?”崇祯皇帝来了精神。
朱道临想了想:“皇上,臣这次给皇上送来一副海外天枢阁印制的《大明帝国疆域图》。上面就有台湾……有东夷的详细图形和山川平原等记载,臣虽然没见过利玛窦的万国地图,但臣相信,天枢阁印制的地图更准确一些。”
崇祯皇帝心奋不已,立刻望向跪在门口手捧木箱和皮筒的赵怀忠几个:
“赵怀忠。把地图拿过来……这皮筒子怎么这么长?难道地图很大?王承恩、老曹发什么愣,一起过去帮个手……”
两次对折后卷成筒状的地图,被几名太监小心翼翼地打开,年轻的崇祯皇帝看到地图如此巨大,还涂以新颖别致的淡红、淡蓝、淡黄和深蓝四种颜色,清晰地把大明疆土上的各个布政使司标示出来,激动得疾步回到龙案前,端起个紫铜制作的鹤型烛台回到硕大的地图前,连声吩咐几位太监小心放下,直接铺在地毯上。
朱道临这才有机会细细打量整个御书房内的布置,发现皇帝确实非常节省,梁柱和窗棂精美的雕刻图案已经陈旧,门口和砂纸裱糊的窗子前方垂下几幅简单的帷幔,整个空间除了龙案、龙椅、一溜矮柜和几座青铜铸造的实用摆设之外,没有其他装饰点缀。
令朱道临意外的是,一名身穿七品官服的中年太监悄然无声地站在里侧幽暗处,一手捧书一手执笔,不停纪录,干瘦的脸上干干净净毫无表情,朱道临想了好久,才意识到此人可能是传说中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史官。
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御书房里响起阵阵抽气声和急促的呼吸声,朱道临向望过来的史官点了点头,悄悄走到把烛台交给曹化淳的皇帝侧后,王承恩的声音及时响起:“圣上,光亮不够看不清啊!要不多点几根蜡烛?”
“好好!多点几根,多来几个人,每人捧个烛台站在四个角,这地图实在太大,光亮不够确实看不清楚啊!”
激动的崇祯皇帝这时候也不节省了,说完便蹲下来,查看片刻兴奋地问道:
“朱爱卿,地图右侧大片深蓝色围住我大明弯弯曲曲的国土边沿,恐怕是代表蓝色的大海吧?”
朱道临连忙来到崇祯皇帝右侧蹲下:“没错,就是大海!皇上请看,这个绿色大岛就是台湾……也叫东夷,这条自北向南延伸的中央山脉占去了大半土地,边上几道小的山脉已标注名称。”
“等会儿烛台拿过来,皇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山脉的形状和台地、平原、河流和海港,由于天枢阁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海上,他们标注的地名与我大明实际情况略有偏差,但差别不大。”
“能够做到如此精准的地步已经非常难得来,出现少许差别乃是情理之中的事,算不了什么。”
崇祯皇帝依然盯着眼前硕大的地图,神色极为专注,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红晕。(未完待续。)
第二九五章 瀛洲的由来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六名大小太监手捧点亮的烛台快步而至,依照王承恩的吩咐分立四角两边。
王承恩和乐呵呵的曹化淳各捧烛台来到皇帝左侧,望着蹲在一起窃窃私语的皇帝和朱道临,终于悄悄舒了口气。
崇祯皇帝和朱道临说完几句,伸手捏了捏地图边沿:“此物竟然编制得如此厚实坚韧,天枢阁的匠人果然巧夺天工啊!”
巨幅地图的质地是由特制的丝、麻和高弹长绒棉混纺而成,上面的图案是激光喷墨印制,朱道临不知道如何向年轻的皇帝解释,所以干脆装糊涂闭上嘴。
崇祯皇帝忽然站起来,俯瞰面前在明亮光线下精美绝伦的硕大地图,禁不住啧啧称叹,不一会儿他迅速脱下棉鞋,小心踏上地图,来到地图上的台湾岛南面蹲下。
王承恩和曹化淳连忙绕过朱道临,抢先一步走到地图右边蹲跪下来,小心托起烛台照亮皇帝面前的台湾岛。
崇祯皇帝将整个台湾岛的图形细细察看一遍,转过头吩咐朱道临也把鞋脱了到自己身边来。
朱道临依言而行,脱掉特意换上的黑色高筒官靴,走上地图来到皇帝身边蹲下。
“爱卿,这片标明台北的地方和边上几个镇子,就是你说的台北平原吧?”
崇祯皇帝非常聪明,不用看地图左下角的图例提示,就能从不同的色泽和线条中推测出山脉与平原。
“正是。”
由于地图太大,又不能碰到皇帝,朱道临干脆跪下来,抬手指向标注台北的红色圆圈:
“这地方目前有800户移民居住,已经在周围开垦出上万亩肥沃土地,修建15里灌溉水渠。估计还要迁入1;000户移民,才能在年底前开垦出北面这片长20里、宽10里的平原,获得水田和水浇地约10万亩。”
“这其中,8万亩水田将种上从天枢阁引进的高产稻种,剩下2;500亩地势较高的土地,将种上从吕宋引进的甘蔗和土豆、从天枢阁引进的番薯、花生、油菜和黄豆等作物。”
“如果没有大的天灾。夏收时能够获得45万石粮食和5万石蔗糖,足够10万人吃上大半年。”
崇祯皇帝很惊讶:“新开土地亩产能达到这么高吗?照你说的计算,亩产差不多4石之多,几乎赶上江南各地的产量了!”
朱道临点点头:“台北平原是千百年来无人耕作的冲积平原,土地非常肥沃,大小溪流遍布其上,只需开垦出来就是上好良田。”
“臣说45万石粮食还是保守的估计,等到秋收,移民们熟悉自己的土地和种植的水稻之后。产量还要比夏收高一些。臣反复估算过,从明年6月开始,哪怕台湾移民达到20万人,也不用为粮食担忧了!”
崇祯皇帝吓一跳:“移民20万?这得要多少艘船?别的不说,这么远的路程,加上前面半年无法产出,每个移民光是吃饭和穿衣至少需要8两银子,20万人就是160万两银子啊!爱卿吃得消吗?”
“实际上吃的花不了这么多。”
朱道临如实回答:“皇上您看。这条发自东面莽莽大山逶迤向西的淡水河里都是鱼群,臣见过移民捕捞到一条鲈鱼重达40多斤。一两尺长的数不胜数,还有西面20几里的淡水河口,这片海域鱼虾成群,天赋粮仓啊!”
“一个月前,臣已派人去南面吕宋岛买回5艘大小渔船,抽调熟悉水性的300青壮组成捕捞队。出海一次就能获得十几万斤各种鲜美海鱼。”
“前一段时间移民天天吃鱼都腻了,所以臣已命人从南直隶和吕宋购买养鸡、鸭、鹅、猪、羊送过去分给移民饲养。”
“南面吕宋岛上的佛郎机商人已经络绎把牛运到淡水港,成年耕牛每头售价高达22两银子,小牛犊10两银子,数量还远远不够。估计年底之前,达不到每5户移民一头耕牛的标准。”
崇祯皇帝和大小太监们惊愕不已,全都望向满脸遗憾的朱道临。
仍在细细打量台湾岛的朱道临发现情况不对,抬起头发现大家的眼神有点怪,想了想不解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年轻的皇帝叹了口气却不说话,曹化淳低声解释道:“整个北直隶地面,能做到5户人家有1头牛的地方就能算得上富裕,安定百年的江南恐怕也就这样。”
朱道临哑然失笑:“这也叫富裕?不怕诸位说我心比天高,在我的计划里,台湾移民每户人家拥有1头耕牛或者一匹马才算达到标准。”
“为此,我特意留给淡水港几位移民主事20万两银子购买耕牛和驮马,如今不但吕宋商人运牛马过来卖,佛郎机商人还会从安南把牛马运来,半年之后,至少有5;000头耕牛和3;000头小牛犊送到淡水港!”
“其次,移民每户人家都有两亩自留地,以便让无法承担繁重劳动的老弱妇幼在家种菜、织布、养鸡养鸭什么的,估计半年之后,台湾移民三天两头能吃上鸡蛋,十天半月能杀只鸡鸭换换口味……”
“皇上请看,台北和淡水背后这片大山叫月亮山,山上森林覆盖,郁郁葱葱,山腰以下有不少温泉,所以草肥水美终年茂盛,站在山下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麋鹿在山腰嬉戏。”
“臣准备从浙江和南直隶买5;000只山羊送过去,分给山下几个小村的移民放养,只需两年之后还给臣10;000只山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