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七诫-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犯错误是第一阶段,认错是第二阶段,改错是第三阶段。不管是经过批评后认错,还是未经批评而主动认错,都说明他已到达第二阶段,当领导的只能努力帮助他迈向第三阶段。

  3.因失败而指责

  不要因失败而指责,这个问题也许会使一些领导感到困惑:失败了不指责,难道成功了反倒要指责吗?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如此。失败是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而最沮丧的,便是失败者本人。光从这一点而言,别人(包括领导)也就没有权力再去指责他。成功则不然。成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事情,而最骄傲的人,也是成功者本人。就这一点而言,任何人(尤其是领导)都有权指出他成功中的不足之处,以免他过分沾沾自喜。

  我们说不因失败而指责,不仅是出于这一点。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办事的人主观不够努力,或是办事者经验不足,再或者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不够成熟,甚至可能是由于巧合,偶然地失败了。在所有这些原因中,除了主观不够努力尚可指责外,其他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失败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听到或看到下属失败,就肆意指责的话,下属是肯定不会心服的。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成功都是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取得的。换句话说,要有人去失败,才会有人成功。如果一失败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指责的话,人们就会过分害怕失败,遇到该冒险的事也不敢或不愿去冒险。什么事都要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去干,那还会有什么大的进展?看上去是保险可靠了,但企业的竞争活力也大大减弱了。这在很多事情上会坐失良机。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失败时一概不可责备。如果所有的失败都不能指责,那领导恐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下属了。我们在此列举一些不可指责的类型,以供领导在看到下属失败时以作区别:

  (1)动机是好的。同样是失败,如果动机是好的,没有恶意的话,则不可指责。指责的目的是纠正和指导,如果动机良好而无心犯了错误,就没有必要指责,只需纠正他的方法就可以了。反之,基于恶意、懒惰所造成的失败,就须要给予处罚。

  (2)指导方法错误。由于上司或前辈的指导方法错误而造成的失败,当然也不能指责。要先弄清楚责任所在,指责该负责的人。

  (3)尚未知结果之事。刚试着做或正在实验中的事,结果尚不明确,不能加以指责。否则,下属就没有勇气再尝试下去,造成半途而废。

  (4)由于不能防止或不能抵抗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下属的错,下属没有义务承担这个责任。没有责任就不能指责。

  以上种种,不过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情况是复杂的,多变的,究竟什么事该指责,什么事不该指责,还需靠领导的判断力。但有一点,领导须记住,就是“下属有失败的权利”,千万不要简单地因失败而指责。

  4.无谓的非难

  作为领导,看到下属做错了事,总是很生气的。尤其是当这些事是至关重要的时候,领导的气就更甚了。

  “你这个人怎么总是这样,没一件事办得好!”

  “连这点事情也做不好,我真不明白要你这种人干什么!”

  诸如此类非难的话,会使下属万分尴尬、沮丧,于批评效果是绝对没有好处。

  只要是人,谁不会有失败的时候?人生,就是由无数的失败堆砌而成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少女犯了罪,人们手持石块要砸死她。这时,耶稣出现了。耶稣说:“无罪的人才能砸死她。”人们悄然无声地散开了没有人是无罪的。失败也一样,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永不失败,那也就没有一个人能为难失败者。

  再说,在一般情况下,失败者本身总是极度痛苦的。若在这个时候你再去责骂他,除了徒增他的懊丧之外,于事何补?

  “不做无谓的非难”就是说,有些非难是没有必要的。有些非难是必要的。下属做错了事,不能不批评。假若对下属的失败视若无睹,不加斥责,甚至只有抚慰,就不能造成下属的警戒,可能还会重蹈覆辙。斥责是必要的。关键是这种批评必须是针对工作的,而绝不能损伤他的人格,要追究失败的原因,使他反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作为下次行为的借鉴,然后迈向成功。

  各人的个性不同,对待失败的态度也不同。有的人急着说理由,极力辩白,不肯认错;有的喜欢闭眼沉思,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有的人惊惶失措,烦恼不止,心神不安;有的人则显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只当运气不好罢了等等。

  不论对哪种人,胡乱斥责一通都只能起坏作用。不肯认错的人,说不定会和你顶撞起来,结果闹得面红耳赤,彼此都下不来台。别人已经愿意承担责任了,你再大加斥责,相形之下,倒显得你的修养不如人。烦躁的人,会因被斥责而更烦躁。而对于满不在乎的人,你的斥责充其量也不过是耳边风。

  所以,只要是属于“出气”一类的、于事无补的话,当领导的都不该说,这也许是当领导的一点小小的吃亏之处吧。

  5.遭人反感的讽刺

  运用讽刺在上级和下属之间是很容易出毛病的,所以,若没有十分把握,最好不要冒险。尤其是不要作遭人反感的讽刺。

  比如,有的领导看到下属因工作不顺利而志气消沉时,会半带揶揄地说:“这么优秀的人才,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啊。”或者说:“为什么这么沮丧,失恋了吗?”听到这种话,有的人可能会付诸一笑。但较敏感的人就会说:“别讽刺人好不好?”即使当面不说什么,心里也很反感。

  对于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下属,无意的讪笑,也会引起他强烈的反感。对付这种下属,最好的方法就是明确指出他的过失。

  对于那种依赖他人的下属,你越讽刺,他越感到抬不起头来,简直没法正常工作。遇到这种下属,唯一可行的,就是尽量宽恕他,尤其要避免正面的责难。

  有一位男性体育明星,喜欢留长发。且不说他的身材、脸型是否适宜留长发,反正我国的老百姓大多是看不顺眼男人留长发的,所以教练就很想让他把头发剪了。他用讽刺的口吻说:“好漂亮的头发,简直像个女人!”偏巧那个明星是自信过甚型的,立即板脸说:“像女人就像女人!”数日后,教练改换了认认真真的口气,说:“你的头发留得太长了,影响不好,我给你修一修,好不好?”他明确指出了长发不好,又巧妙地避开了“剪”字,顺顺当当地把小明星的长发剪短了。

  所以,讽刺是不能随便用的。口齿伶俐的领导尤其要注意,不要光顾卖弄口才,反而把下属给得罪了。

  6.妄作毁誉

  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非常之大。有的人城府很深,轻易不褒贬人;有的人则心直口快。一般说来,这都不是什么缺点。但一旦你站在领导岗位上,问题就不同了。尤其是在毁誉人的问题上,心直口快的领导一定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才好。

  当领导的在对下属有所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应尽可能作多方面的观察,不要妄作毁誉;

  (2)不要先用形容词,一定要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某大学的教授曾经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最易了解的性格,至少也要用七个句子才能表示明白。而一般人往往拥有的词汇量不够,偏偏又喜欢以那些贫乏的词汇来形容别人。中国的文字特别深奥,同样一个词,说话者的语气、表情不同,含义也会不一样。例如,同样的一句话“他这人很聪明。”可能是褒义,说人家脑子灵活管用;但也可能是贬义,暗示这人精明自私。当领导的要了解语言在这方面的微妙之处,不要轻易评价下属。若非要评价,也一定要详加斟酌,力求正确、准确才是。

  7.为维护自己的声望而指责别人

  指责下属,有时可以提高领导的声望,有时,却反而会有损领导的威严。为了督促下属达成企业目标,指责是难免的,但必须要考虑到这正反两方面的效果。

  许多种原因可以促使领导并非为了该指责的事而指责别人,而是借此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威信。

  这当然是领导的一厢情愿。不要说莫名其妙地被指责的人记恨你,旁人也会因为你不讲道理地指责人而轻视你。说不定还会有人在背后骂你神经病。靠这种方法来顾全自己的声望,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指责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也即是说,该指责的才指责,并且一定要适度。

  8.采用家长式的指责法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与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无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当领导批评和指责下属的时候,我们认为,不可采用“家长式”的指责方法。

  工作场所和家庭不同。家庭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组合而成的,由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亲情紧紧地维系着。家庭中自然也有快乐与痛苦,但每一分子都责无旁贷地分享着苦和乐,这和以劳动契约为基础而结合的工作关系根本不一样。即使工作场所的气氛非常平稳,也不可能像一家人。在家庭中,再没有道理的指责,都可能因为特殊的亲情联系而得到谅解、理解,好管闲事也不会引起反感。但工作中,不适当的指责给双方关系所带来的损害,日后不管你怎么苦心挽回,要恢复都是非常困难的。领导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9.指责他人的事是自己也无法达成的事

  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照这个道理,自己无法达成的事,也不要去指责别人。从表面上看,对领导提出这个要求有点过分。领导不可能是万能的,如果自己无法达成的事就不能指责,那不是什么都管不了吗?

  如果是技术性、专业性的问题,当然不能做此要求。我们所说的恰恰是将技术性、专业性排除在外的问题。

  有的领导要求员工准时上下班,自己却爱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爱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有的领导要求员工不化公为私,自己的孩子却常常坐厂里的小车。凡此种种,也许你自己并不觉得,别人却都看得清清楚楚,并由此对你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

  有些属于任务一类的事,也要注意这一点。有的领导喜欢说:“限你三天完成。”或“这件事办不好别下班。”说这种话时,领导应该考虑到完成工作的可能性,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若自己是那位员工,有没有可能在自己所说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假若做不到,就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鉴于这一点,领导精通业务的问题也应该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在对下属提出要求、或者批评下属时,下属态度强硬地说:“你来做做看。”你胸有成竹地说:“好,我来做,你好好看着。”然后,你不慌不忙地做了,做得非常完美,那么下属是不会不心悦诚服的。即使心中还不服,也是不敢再强辩了。这样来处理问题,当然是最理想的。所以领导即使不能做到样样精通,也要尽可能地熟悉业务。

  当然,现代社会科学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涌现了许多新的、复杂的、专门化的东西,领导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样样精通的。我们只要在道理上做到了不指责自己也无法做成的事,专业技巧上的不如人,可以坦率地承认。可以这样来回答下属挑衅性的话语:“这个工作我不会做。在这方面不如你,因为你是负责这个工作的,就如我负责管理这个厂子一样。管理的工作你也同样不熟悉。我们各司其职。”谦虚的态度加上严格的要求,想来是能够说服下属的。

  从上面的例子得知,要影响别人最佳的办法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与难缠的人物对话时。

  当你遇到人际相处的问题时,下面的方法,也可供你参考。

  (1)对事不对人。把焦点转向当事者的人格特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反而造成更难收拾的残局。此时,不妨请教对方解决之道。通常提出解决办法的人,会比较努力地去执行。

  (2)不要互相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心态,只会造成两败俱伤,使问题恶性循怀,而且愈来愈难解决。

  (3)认识你的不足。每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你的看法或许非常正确,但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假设对方所说都是正确无误的。

  (4)保持耐心。立即情绪化地反击难缠的人,只会破坏彼此的关系,特别是你愤怒时更可能一发不可收拾。试着摆脱心里的偏见与冲动情绪,冷静而理性的回应。把难缠的行为视作双方需解决的问题,以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与解决。

  (5)不要失去重点。有时候我们会被某一个问题或行为困住,以致失去立场,结果使问题似乎比实际存在的还大。

  (6)不要责备任何人。责备只会使一个单纯的问题升级成为冲突。

  (7)采取正面的态度。赞美总是比批评受用,一般人也比较喜欢和欣赏他们的人共事。试着从周围难缠的人物身上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诚恳、实在地赞美他(她)。如果这是你第一次这么做,这个难缠人物可能刚开始会心存怀疑,但没有关系。多正视对方的优点也许是改善人际关系最简单、最没有风险的方法,即使对付难缠人物也非常奏效。

  10.任意发脾气

  领导也是凡人,也有心情好坏的变化。比如,昨天晚上和妻子吵了嘴;刚从电话里得知儿子数学考试又亮了“红灯”;原有的订货单位突然取消了订货;或者刚受过上司的一顿批评;再或者什么事也没有,就是情绪低落,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

  当领导处于这种情况和心理状态时,下属做错了事,或在批评下属时,对方态度恶劣,便容易冲动骂人。往往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一下子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事后却又悔恨莫及。

  要请别人原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人总希望他人能以宽容的美德对待自己,但人们又常常不肯真正原谅别人的过错。即使嘴上说了原谅的话,心里仍在想:“这家伙,骂我骂得这么难听,你气出完了,就来叫我原谅,有这么容易吗?”甚至嘴里心里都想原谅对方,潜意识中却仍耿耿于怀。一遇到合适的时机,对对方的反感又会涌上心头。所以,领导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尤其应该警惕,不要让自己随意发脾气。发脾气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可收拾的。这真是一“发”不可收呢。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领导也是人,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怎么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不发脾气呢?除了加强意志的力量外,还有几种办法也行之有效:

  (1)暂时把四周的人统统当作物看(这不含有不尊重人的意思)。因为生气全是因人而起。有人使你不满意了,他的脸,甚至他的一撮胡子也会使你大生反感。所以不妨把对方视为物品。对桌子、椅子或机器、电脑,有什么气可生?这样就可以使你在发脾气前有一段缓冲,可以用比较客观、公平的标准来看待问题。

  (2)用深呼吸的方法使上冲的血液得以缓和。命令自己放松,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吐出来。然后说:“我不生气。我心情很平和。”(必须说出声音来!)如此重复数次,必能使胸中的忿闷有些舒解,甚至彻底舒解。

  (3)运动转移法。就是你不妨请几小时的假,去跑步、打球或游泳,什么运动都行,但必须做到大汗淋漓为止。然后用热水冲一个澡,换上洁净宽松的衣服。最好再到美发厅做一下头发。随后你一定会觉得心情不那么压抑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忌大量抽烟喝酒或蒙头大睡。古人早就说过:“借酒消愁愁更愁”。烟和酒对神经中枢都有麻醉作用。麻醉之后,自控力更差。所谓“酒后吐真言”、酒疯、酒糊涂,都是这个意思。自控力差,自然更容易发脾气。睡觉也是如此。睡不着时,千头万绪涌上心头,越想越烦。睡着的话,潜意识活动占了主要地位,一觉醒来,睡意朦胧,自控力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脾气。

  □与难缠的下属搞好关系

  每个领导都会遇到难缠的下属,也不可能把他们每个都推出去。你必须面对他们,学会与他们交往,处理好与不同性格的下属的关系,这样,工作和管理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1.对喜欢唠叨的下属不要轻易表态

  最常见的下属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向领导请示、汇报,唠唠叨叨,说话抓不住主题。这种下属往往心态不稳定,遇事慌成一团,大事小事统统请示,还唠唠叨叨,讲究特别多。

  跟这样的下属交往,交代工作任务时要说得一清二楚,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