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乐观,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乐观的心情。
4。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乐观的性格。
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积极乐观习惯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独立自主的习惯
罗宾是布莱尔的好朋友,他结婚5年时,太太为他生了个金发碧眼的女儿。他开心得像个孩子,见人就说他女儿多么可爱,真是顶在头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宠爱得不得了。
“你很爱你的女儿。”布莱尔也有个近1岁的儿子,能理解罗宾的举动,“小家伙一定很可爱。”
“当然,”罗宾高兴得眉飞色舞,“哪天让你见见我的小天使。”
万圣节放假时,罗宾约布莱尔一家到郊外去玩。他终于见到了罗宾的女儿,才7个月大,果然像个小天使一样可爱。
野餐时,他们铺了张大地毡,布莱尔的妻子把儿子抱在怀里,时刻注意他的动向。儿子哭了,妻子马上取过奶瓶;爬出地毡,她立即把他抱回来……整个野餐中,妻子的目光几乎没离开过孩子。
吃过饭,布莱尔和妻子更是一切围着儿子转。而罗宾夫妇就不同了,吃饭时,珍妮哭了,罗宾为她送去一瓶水,让她自己捧着,噙着奶嘴喝;野餐后,他们干脆把孩子扔在地毡上,夫妻俩手挽着手,像恋爱中的年青人一样,东游西逛去了。
布莱尔的妻子很生气,认为罗宾夫妇是把他们当成免费的保姆,照顾孩子来了,可布莱尔却说罗宾绝不是这样的人。
回去的路上,布莱尔不顾妻子的阻拦,把这个疑问当面向罗宾提了出来。
罗宾听了,也不做任何解释,直接把布莱尔夫妇拉到了他们家。进了房间,罗宾就将一张影碟放进了DVD机,一按按钮,电视屏幕上出现这样的画面:
一个美国妈妈,用儿童车推着个小男孩逛超市,从有冷气的超市,走到阳光高照的街上,这个男孩一直在睡着,回到家,妈妈马上把孩子放到小床上,孩子哭时,妈妈检查了他的尿片后,给了他一瓶奶,小男孩喝完奶,自己玩起床头的玩具。接着,这个男孩长到了1岁多,他像模像样地自己用勺子吃饭,一不小心,他的脸撞进了食物盘里,他抬起脏兮兮的脸,惊恐地瞪大眼睛。外出时,小男孩跟在妈妈身后,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一下子跌倒在地,妈妈开心地笑着,等在一旁,而小男孩也笑着爬了起来……
“太残忍了。”布莱尔的妻子抱紧儿子,“这样对待孩子,他心里会有阴影。”
“不会啊,”罗宾愕然地说,“这也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方法。”
“我还是认为,这个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尽到责任。”妻子不理布莱尔对她的暗示,一口气说了出来。
“噢,”罗宾笑了,“她就是我妈妈,而那个男孩子就是我。”
在美国,这样的教子方式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人普遍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教育,另一个就是独立。在美国公园的水泥地面上,我们经常看见蹒跚学步的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娇弱,常常在地上摔倒。在夏天,有些孩子裸露出来的膝盖有时会磕出一片暗红的血印。孩子抬起头望望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很快跑来抱起他,心疼地安慰、揉抚,他便会委屈地哭起来;如果大人以很鼓励的态度说:“要不要再试一试?”孩子会很快地爬起,又接着练起来。孩子磕痛了,父母当然很心疼,但这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决定,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愿望,不要过多的干涉,让孩子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也是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们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知法守法的习惯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并趋向低龄化。据报道:浙江省1983年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1996年已达7663名,13年上升了2。56倍。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对法律一无所知。北京市发生的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北京西城区某中学一男同学,向一名女同学借钱,人家没借给他,就用菜刀把人家砍死了。当公安人员逮捕他时,他还说:“警察叔叔,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告诉她,就不让我上学了。”北京海淀区某中学七八名学生结成一个偷盗集团,多次入户行盗,罪行十分严重。当他们在法庭上被问及自己犯了什么罪时,却说不知道,并声称偷盗是出于好奇,想试试本事。
这些孩子因为不知法、不懂法犯下了罪行。但是,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过,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处罚。让青少年罪犯在铁窗高墙之下怀着忏悔之心开始真正学习法律,实在是我们教师、家长及社会工作者的失职。须知,制止犯罪,惩治只是“扬汤止沸”,教育才是“釜底抽薪”。
然而还有一些孩子却是在知法犯法。由于贪欲的膨胀和缺乏严格的管理,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了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5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约束,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在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起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渐渐的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与家长的教育、家庭的环境关系极大。据调查,很多家庭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无方,法制教育更谈不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孩子从小为所欲为;父母思想意识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或者是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渴望孩子成器,也无可厚非。但是,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鲁莽和粗野,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走向歧途。
家庭如何让孩子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呢?应注意下面几点:
l。建设文明家庭,家长做守法的模范。一个文明和睦、遵纪守法的家庭,家长及成员素质较高,不仅有利于子女成长,也可避免担心子女违法犯罪。并不是说孩子的不法行为的责任全在家长,但是孩子发展到违法的地步,家长总是有责任的。家长及主要成员必须以遵纪守法的模范行为做子女的表率,应以良好的家风熏陶子女。在家庭内部也要守法,如对孩子私人信件和日记不要拆开看等等。
2。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要关心孩子心理、意志和品格的培养,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孩子吸咽、酗酒、流浪以及聚赌等。据调查,目前在少年管教所或工读学校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大部分都因为是中了“黄毒”不能自拔而走向邪路的。所以家长尤其要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孩子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孩子看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3。防止和纠正子女的不良交往。不良交往是导致孩子后进甚至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交往会相互影响、交流、传授不良行为,甚至教唆违法行为。据有关部门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动机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由于朋友的怂恿、“激将”引发犯罪的比例最大,约占1/3。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子女多交些品学兼优的朋友,发现有不良交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干涉,断绝他们往来,尤其对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朋友的交往,更不能掉以轻心。
4。配合社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家长要主动及时地配合社会的法制教育和执法实践。如社会上开展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活动;报刊上关于违法犯罪的典型事件及执法过程的报道;家庭周围出现的违法事件;孩子接触到的包括影视或耳闻目睹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等等。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地宣传法律知识。
同时注意把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结合起来,把自觉守法与法律制裁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子女的法制观念和守法习惯。让孩子学会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分析、判别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决定自己赞同什么,反对什么。
5。介绍和讲解法律知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或较系统地向子女介绍法律知识,讲解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内容,从而使孩子掌握一点有关的法律知识,认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的,明确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
总之,孩子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正是进行法制知识教育的适当起始时机,使孩子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他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以至优秀的公民。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谦虚待人的习惯
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会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即使是在提倡“毛遂自荐”精神的今天,谦虚依然不失为一种伟大的美德。持有谦虚精神的人如同持有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行走于社会。
一个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在学校一直都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多次获得征文比赛的大奖。他一心想到贸易公司工作,并写了许多履历表前去应征。
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我们看了你写的简历,直言不讳地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差,甚至还有许多语法上的错误。”
受到打击的年轻人心里很不服气:“我怎么可能在履历表上出错误呢?”但是,当他回头仔细查看了他的简历时,发现确实有些他没有察觉出来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拼写和语法自己一直都这样用,却一直都不知道它们是错的。
于是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这个公司,小卡片上是这样写的:“谢谢贵公司给我指出我经常犯的错误,我会更加细心的。”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可以上班了。
不是才能,不是关系,而是态度让这个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谦虚的态度让他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
一个谦虚的人能学到更多东西。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含义,才能放开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一个人有才能是值得佩服的,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
谦虚是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可以妥善运用,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不论目标为何,如果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特质。在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谦虚的习惯,戒骄戒躁,在谦虚中不断吸取知识,不断取得进步。普列汉诺夫是这样说的: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教会孩子要谦虚,不骄不躁,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不要过度夸奖孩子。家长和社会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这种骄傲情绪产生,再纠正就困难了。
2。经常对孩子讲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尤其是同时代、同年龄的其他孩子的优秀事迹对孩子更具有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事物的优越性都是相对的,我们所拥有的,永远都微不足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谦虚一点。
3。父母要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孩子。切不可有骄傲自满的表现,因为孩子极易受父母的感染。
4。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谦虚品质的大环境,并同时和老师配合。在教育孩子谦虚的同时肯定孩子的长处,让孩子认识到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出去想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起负起了沉重的担子,它们用足劲儿,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拖呀拽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点儿也没有移动。
这并不是因为小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提升,虾一步一步向后倒退,梭子鱼又朝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