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存亡,系其生死。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⑨丞左。匡维主将,镇抚疆场⑩,储积器用,爱活
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
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译文】
    侯景刚攻入建业城的时候,台门虽然是紧闭,但台城内的官吏百姓都惊
恐不安,人人自危。这时,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他部署策划抵抗事
宜,一个晚上全都安排好了,于是才争取到一百多天的时间来抵抗凶恶的叛
军。当时,台城内四万多人,其中的王公大臣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人来
安定局面的,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古人说:“巢父、许由把天下都
推辞掉了。而市侩庸人为一个小钱也要争夺不休。”两者的差距也太悬殊了。
    齐朝文宣帝即位几年后,便沉缅酒色,放纵恣睢,一点不顾法纪。但他
尚能将政事交给尚书令杨遵彦处理,故朝廷内外,清静安宁,各种事务都能
得到妥善安排,大家都没有意见,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天保之朝结束。杨遵
彦后来被孝昭帝杀害,国家的刑律政令从此就衰败了。斛律明月是齐朝安邦
却敌的重臣,无罪被杀,军队将士因此而人心涣散,周国才萌生了吞并齐国
的欲望,关中一带人民至今对他仍称赞不已。这个人用兵,岂止是千万人希
望之所归而已啊!他的生死,维系着国家的存亡。
    张延隽任晋州行台左丞时,佐主将,镇守安抚疆界,储藏聚集物资,爱
护救助百姓,其威严庄重仿佛可与一国相匹敌。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自己的
意愿行事,就联合起来放逐了他。取代了他之后,晋州一片混乱,周国军队
一起兵晋,州城就先被平定。齐国败亡的迹象,就从这里开始了。
    【注释】
    ①台门:台城的城门。朝廷禁近之地称台。
    ②部分:部署处分。经略:策划处理。
    ③巢父、许由:俱为唐尧时人,尧以天下让此二人,皆不受。
    ④悬:悬殊。
    ⑤天保:北齐文宣帝年号。
    ⑥孝昭:北齐孝昭帝,名高演,字延安。
    ⑦折冲:使敌战车后撤,即击退敌军。冲,战车的一种。
    ⑧万夫之望:即众望所归的意思。
    ⑨行台:凡朝廷遣大臣督诸军于外,谓之行台。”
    ⑩疆场(yi 义):国界。
    (11)隐:威重之貌。敌国:与国相匹敌。
    【评语】
    一个贤臣的进退荣辱,往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才的作用不
言而喻,人才兴则国兴,人才败则国衰。支撑大厦,还需栋梁,当代国际竞
争说到底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则是人
才的竞争。愿我们人人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勉学篇
六三、不学无术一生愧辱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①,
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②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
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③婚,体性稍定;因
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④,无履立者,自兹堕
⑤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
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
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
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
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
一生愧辱哉!
    【译文】
    自古以来的那些圣明帝王,尚须勤奋学习,何况普通百姓呢!这类事在
经书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想过多举例,姑且捡近世紧要的事说说,以启
发点悟你们。现在士大夫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那学得
多的,已学了《礼经》、《左传》。那学得少的,也学完了《诗经》、《论
语》。等到他们成年,体质性情逐渐成型,趁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加倍进
行训育诱导。他们中间那些有志气的,就能经受磨练,以成就其清白正大的
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从此懒散起来,就成了平庸的人,人生在世,应
该从事一定的工作:当农民的就要算计耕作,当商贩的就要商谈买卖,当工
匠的就要精心制作各种用品,当艺人的就要深入研习各种技艺,当武士的就
要熟悉骑马射箭,当文人的就要谈论儒家经书。常见士大夫耻于从事农业商
业,又缺乏手工艺方面的本事。射箭连一层铠甲也射不穿,动笔仅仅能写出
自己的名字,整天酒足饭饱,无所事事,以此消磨时光,了结一生。还有的
人因祖上的荫庇,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我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碰上有吉
凶大事,议论起得失来,就张口结舌,茫然无所知,如堕云雾中一般。在各
种公私宴会的场合,别人谈古论今,赋诗言志,他却像塞由了嘴一般,低着
头不吭声,只有打呵欠的份。有见识的旁观,都替他害臊,恨不能钻到地下
去,这些人为何不勤学几年,以免终生愧辱呢!
    【注释】
    ①郑重:这里是频繁的意思。
    ②寤:通“悟”。
    ③冠:古代男人二十当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
    ④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
    ⑤堕:通“惰”。
    【评语】
    学习,乃安身立命之本,即使无衣食之忧,也不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腹无诗书,自受其辱。与其如此,何不孜孜以求,日有所长?
                                     
六四、人有学艺触地而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①,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
②,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③,跟高齿屐
④,坐棋子方褥⑤,凭斑丝隐囊⑥,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⑦求第,则顾⑧人答策;三九⑨公讌,则假手赋诗。
    当尔之时,亦快士⑩也。及离乱之后,朝始(11)迁革,铨衡选举,非复
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丧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被褐而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12)致之间,转死沟壑
之际。当尔之时,诚驾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
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
终不为小人(13)也。
    【译文】
    梁朝全盛之时,那些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以至当时的谚语说:“登
车不跌跤,可当著作郎;会说身体好,可做秘书官。”这些贵族子弟没有一
个不是以香料熏衣,修剃脸面,涂脂抹粉的;他们外出乘长檐车,走路穿高
齿履,坐在织有方格图案的丝绸坐褥上,倚靠着五彩丝线织成的靠枕,身边
摆的是各种古玩,进进出出派头十足,看上去就象神仙。到明经答问求取功
名的时候,就雇人顶替自己去应试,三公九卿列席的宴会上,他们就借别人
之手来帮自己做诗,在这种时刻,他门倒也像个人物。等到动乱来临,朝廷
变革,考察选拔官吏时,不再任用过去的亲信,在朝中执掌大权的,再不见
旧日的同党。这时候,这些贵族子弟们靠自己不中用,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又没有本事。他们只能身穿粗布衣服,卖掉家中的珠宝,失去华丽的外表,
露出无能的本质,呆头呆脑像段枯木,有气无力像条即将干涸的河流,在乱
军中颠沛流离,最后抛尸于荒沟野壑之中,在这种时候,这些贵族子弟就成
了实实在在的蠢材。有学问有手艺的人,走到那里都可以站稳脚跟。自从兵
荒马乱以来,我见过不少俘虏,有人虽然世代相传代都是平民百姓,但由于
懂得《孝经》、《论语》,还可以给别人当老师;有些人,虽然是世代相传
的世家大族子弟,但由于不会书写,无不去给别人耕田养马,由此看来,怎
么能不努力学习呢?如果能够经常保存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
沦为平民百姓。
    【注释】
    ①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叫贵游,他们的子弟就叫贵游子弟。这
里是泛称贵族子弟。
    ②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体中何如;当时书信中的客套
话。
    ③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
    ④高齿屐:一种装有高齿的木底鞋。
    ⑤棋子方褥:一种用方格图案的织品制成的方形坐褥。
    ⑥隐囊:靠枕。
    ⑦明经:六朝以明经取士。
    ⑧顾:同雇。答策:即对策。
    ⑨三九:即三公九卿。
    ⑩快士:优秀人物。
    (11)朝市:此指朝廷。
    (12)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13)小人:指平民百姓。
    【评语】
    优胜劣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没有了世袭爵位,
没有了贵族权势,大锅饭铁饭碗已砸烂。把每一个人都推上了生活大舞台,
需要每个人去奋斗、去拚搏、去抗争。而这凭什么,靠什么呢?只有知识。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道就是力量”道出了真理所在。
                                     
六五、技之可贵无过读书
                                    
    夫明《六经》①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
一艺②,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③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④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
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在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译文】
    通晓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
也不失为一种才艺,可用以自我充实。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
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俗
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可致富的本事,无过于
读书。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不肯
读书,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那些读书
的人,从伏羲、神衣以来,在这世界上,共认识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
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何足挂齿看得很清楚,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瞒不过
他们。
    【注释】
    ①六经:指《诗》、《书》、《乐》、《易》、《礼》《春秋》,指:
通“旨”。
    ②艺:拔艺,才能。
    ③伎:通“技”。
    ④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评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不但是获得技艺、才能,
提高谋生本领的最佳途径,也是充实自己,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的
最好方式。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用丰富的知识来武
装自己的头脑。
                                     
六六、穷且益坚矢志不移
                                    
    有客难主人①曰:“吾见强弩长戟②,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
③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
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
木石也;
    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④,木石之段块,自
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
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叶⑤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
者如芝草⑥;握素披黄⑦,吟道咏德,苦辛元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
茶⑧,岂得同年⑨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拨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⑩、
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
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译文】
    有客人诘难我说:“有些人手持强弓长戟,去诛灭罪恶之人,安抚黎民
百姓,以此博取公侯爵位,有些人阐释礼仪,研习吏道,匡正时尚,使国家
富足,以此博取卿相职位;而学问贯通古今,才能文武兼备,却身无俸禄官
爵,妻子儿女挨饿受冻的人,却多得数不清,由此看来,怎么能让人重视学
习呢?”我回答到:“一个人的命运是困厄还是显达,就好比金、玉与木、
石。研习学问,就好比琢磨金、玉,雕刻木、石。金、玉经过琢磨,就比矿、
璞来得更美,木、石截成段敲成块,就比经过雕刻的来得丑陋,但怎么可以
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金、玉呢?所以,不能以有学问的人
的贫贱,去与那无学问的人的富贵相比。况且,那些披挂铠甲去当兵,口含
笔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灭者多如牛毛,脱颖而出者少如灵芝仙草;现在,
勤奋攻读,修养品性,含辛茹苦而没有获益的人就像日蚀那样少见,而闲适
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却像秋茶那样繁多,哪能够把二者相提并论呢?况且我
又听说,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明白事理的是次一等人。
之所以要学习,就是想使自己知识丰富,明白通达。如果说一定有天才存在
的话,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作为将军,他们暗中具备了与孙武、吴起相同
的军事谋略;作为执政者,他们先天就获得了管仲、子产的政教才干。虽然
他们没有读过书,我也要说他们是有学问的。您现在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又
不去学习古人的做法,就好比蒙着被子睡觉,什么都不知道了。
    【注释】
    ①主人:作者自称。
    ②弩、戟:均为古代兵器。
    ③文:文饰,这里作阐释解,义:礼仪。
    ④矿:未经冶炼的金属。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⑤咋(zé责),啃咬。
    ⑥角立:如角之挺立。芝草:即灵芝草。
    ⑦素:即绢素。黄:即黄卷。素、黄均代指书籍。
    ⑧秋茶:茶至秋而花繁叶密,比喻其多。
    ⑨同年,相等。
    ⑩孙武:春秋时杰出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为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评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学贯古今者,穷愁潦倒,目不识丁者,安享富贵,
即使如此,我们能说读书无用吗?富贵,不因其愚昧,贫贱,不因其聪明。

况且,即使金玉满堂,愚者也不能算作富有;即使一文不名,智者也不能算
作贫穷。更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六七、学海无涯博学多问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①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
哉?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稍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
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
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②,荐举贤圣之至③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已刑④物,执辔如组⑤,反⑥风灭火,化
鸱⑦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会⑧,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
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 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
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译文】
    人们看邻居、亲戚中有出人头地的人物,懂得让自己的子弟钦慕他们,
向他们学习,却不知道让自己的子弟学习古人,这是多么无知啊.一般人只看
见当将军的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却不知
道了解天时的阴晴寒暑,分辨地理的险易远近,比较权衡逆境顺境,审察把
握兴盛衰亡的种种奥妙。一般人只知道当宰相的禀承旨意,统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