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乐住」∶
复次、若有 刍於诸觉支,方便修习,由四因缘,令其不得安隐而住。何等名为四种因缘?一者、一切烦恼品类粗重皆未离故,二者、奢摩他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三者、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四者、道未调善而乘驾故。与此相违四种因缘,令其获得安隐而住 'P350' 。於此二种,善巧 刍如实了达,正知而住。由诸作意有加行故,精进太过;又後由前有增减故,运转不等∶由此二缘,当知名为道不调善。与此相违,二因缘故名道调善。如转轮王,於四洲渚得大自在,所获七宝。如是心王,於四圣谛得大自在,所获真净七觉支宝,当知亦尔。谓於奢摩他、毗钵舍那、双品运转,降伏一切烦恼胜怨,由此义故,初念觉支,犹如轮宝。所知境相其量无边,能知智体亦随广大,由此义故,择法觉支犹如象宝。依此速能乃至往彼,所行所得殊异胜处,由此义故,精进觉支犹如马宝。悦意无罪,最为殊胜,由此义故,其喜觉支犹如女宝。身心映彻,有所堪能,由此义故,轻安觉支如神珠宝。能办一切所欣求事,由此义故,其定觉支如藏臣宝。能摧一切染污法军,能率一切清净法军,能趣无相安隐住处,由此义故,其舍觉支如军将宝。
注【141…001】『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八经。
注【141…002】「悔」下,原本有「不害睡眠」四字,依宋本删。
注【141…003】「喜」,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141…004】『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四二经。『中阿含经』(五八)『七宝经』。『增一阿含经』(三九)「等法品」七经。
注【141…005】参照『增壹阿含经』(三九)「等法品」八经。 'P351'
注【141…006】「王作是念」,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141…007】「有轮宝现」下至「皆称善哉」,凡百十二字,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141…008】「乘古圣王之道」,原本作「至於南海」,依宋本改。
注【141…009】「色」,宋本作「白」。
注【141…010】「朱」,原本作「泽」,依宋本改。
注【141…011】「须画时」,原本作「尽」,依宋本改。
二0(1); 九二0( 七二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比丘依(2)人闻法,诸年少比丘供养奉事诸尊长老。所以者何?年少比丘供养奉事长老比丘者,时时得闻深妙之法。闻深法已,二正事成就,身正及心正。尔时、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满足已,於法选择,分别於法,思量於法,尔时方便修择法觉分;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3); 九二一( 七二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持戒、修德、惭愧,成真实法,见此人者,多得果报。若复闻者,若随忆念者,随出家者,多得功德,况复亲 'P352' 近、恭敬、奉事!所以者何?亲近、奉事如是人者,时时得闻深妙之法,得闻深法已,成就二正,身正及心正。方便修习定觉分,修习已修习满足,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 九二二( 七二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说不善积聚者,所谓五盖,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不善聚者,谓五盖故。何等为五?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说善积聚者,谓七觉分,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满净者,是七觉分故。何等为七?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4); 九二三( 七二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夹谷精舍。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 'P353' 何?纯一满净(5),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为善知识故,有众生於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是择法觉分,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以是故当知,阿难!纯一满净(6)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非恶伴党、非恶随从」。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7); 九二四( 七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力士聚落人间游行,於拘夷那竭城希连河中间住。於聚落侧,告尊者阿难∶「令四重襞叠,敷世尊!4钴多罗僧,我今背疾,欲小卧息」。尊者阿难即受教敕,四重襞叠敷!4钴多罗僧已,白佛言∶「世尊!已四重襞叠敷!4钴多罗僧,唯世尊知时」。尔时、世尊厚襞僧伽梨枕头,右胁而卧,足足相累,系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觉想。告尊者阿难∶「汝说七觉分」!时尊者阿难即白佛言∶「世尊!所谓念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佛告阿难∶「汝说精进耶」?阿难白佛∶「我说精进,世尊!说精进,善逝」!佛告阿难∶「唯精进修习、多修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语已,正坐端身系念。时有异比丘即说偈言∶ 'P354' 「乐闻美妙法,忍疾告人说。比丘即说法,转於七觉分。善哉尊阿难,明解巧便说,有胜白净法,离垢微妙说∶ 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此则七觉分,微妙之善说。闻说七觉分,深达正觉味,身婴大苦患,忍疾端坐听。观为正法王,常为人演说,犹乐闻所说,况馀未闻者!第一大智慧,十力所礼者,彼亦应疾疾,来听说正法。诸多闻通达,契经、阿毗昙,善通法律者,应听况馀者!闻说如实法,专心黠慧听,於佛所说法,得离欲、欢喜,欢喜身猗息,心自乐亦然。心乐得正受,正观有事行,厌恶三趣者,离欲心解脱。厌恶诸有趣,不集於人天,无馀犹灯灭,究竟般涅盘。闻法多福利,最胜之所说,是故当专思,听大师所说」。
异比丘说此偈已,从座起而去。
注【142…001】『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三经前分。
注【142…002】「依」,原本作「僧」,依宋本改。 'P355'
注【142…003】『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三经前分。
注【142…004】参照『相应部』(四五)「道相应」二经。
注【142…005】「净」,原本作「静」,依宋本改。
注【142…006】「净」,原本作「静」,依宋本改。
注【142…007】『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一六经。『增壹阿含经』(三九)「等法品」六经。
二五(1); 九二五( 七二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觉分,何等为七?谓念觉分,乃至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2); 九二六( 七二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七觉分。何等为修七觉分?谓念觉分,乃至舍觉分。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是修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3); 九二七( 七三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诸比丘!过去已如是修七觉分,未来亦当如是修七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P356' 行。
二八(4); 九二八( 七三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念觉分清净、鲜白,无有支节,离诸烦恼,未起不起,除佛调伏教授;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诸比丘!念觉分清净、鲜白,无有支节,离诸烦恼,未起而起,佛所调伏教授非馀;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九(5); 九二九 (七三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未起不起,除善逝调伏教授;未起而起,是则善逝调伏教授非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143…001】『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二二经。
注【143…002】『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二七经。
注【143…003】『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四一经。
注【143…004】『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一0经。
注【143…005】『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一0经。
'P357'
三0; 九三0( 七三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谓觉分,世尊!云何为觉分」?佛告比丘;「所谓觉分者,谓七道品法。然诸比丘七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异比丘白佛∶「世尊!云何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佛告比丘∶「若比丘内身身观住,彼内身身观住时,摄心系念不忘,彼当尔时念觉分方便修习,方便修习念觉分已,修习满足。满足念觉分已,於法选择、分别、思量,当於尔时修择法觉分方便,修方便已,修习满足。如是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如内身身观念住;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当於尔时专心系念不忘;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如是住者,渐次觉分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一(1); 九三一( 七三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2),差别者∶「若比丘如是修习七觉分已,当得二种果∶现法得漏尽无馀涅盘,或得阿那含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二(3); 九三二( 七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修习七觉分已, 'P358' 多修习已,得四种果、四种福利。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佛说此经已,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4); 九三三( 七三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种果、七种福利。何等为七?是比丘得现法智证乐;若命终时,若不得现法智证乐;及命终时而得五下分结尽,中般涅盘;若不得中般涅盘,而得生般涅盘;若不得生般涅盘,而得无行般涅盘;若不得无行般涅盘,而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得有行般涅盘,而得上流般涅盘」。佛说此经已,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 九三四( 七三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觉分,何等为觉分」?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5)∶「七觉分者,谓七道品法。诸比丘!此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诸比丘白佛∶「云何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彼身身观念住已,专心系念不忘,当於尔时方便修念觉分,方便修念觉分已,修习满足。谓修念觉分已,於法选择,当於尔时修择法觉分方便,修择法觉分方便已,修习满足。如是精进、喜、猗、定、舍、觉分 'P359' ,亦如是说。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专心系念不忘,当於尔时方便修念觉分,方便修念觉分已,修习满足;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6); 九三五( 七三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馀涅盘,及阿那含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 九三六( 七三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四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 九三七( 七四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馀涅盘;及命终时,(不得现法智)(7);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有 'P360' 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144…001】参照『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五七经之二;(四八)「根相应」六五经。
注【144…002】「说」,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144…003】参照『相应部』(四八)「根相应」一二经。
注【144…004】『相应部』(四六)「觉支相应」三经後分。
注【144…005】「比丘」下,原本有「比丘尼」,依宋本删。
注【144…006】以下三经,与上三一──三三经相同。
注【144…007】准上三三经,补足七数。
三八(1); 九三八( 七四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不净观,多修习已,当得大果、大福利。云何修不净观,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不净观俱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修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2); 九三九( 七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随死念, 'P361' 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随死念俱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0(3); 九四0( 七四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时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黄枕邑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已,於一面坐。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善(4)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