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摺雹邸4蟠筇岣吡虽钤四芰图跎倭怂鹗АA蹶趟酶莨ぃ哺谋淞司煞ā9ィ菹囟嗳「蝗硕皆痄钔欤街按贰保恢饔实荩街白芥洹保凰巴夂崛。街白灾保叭瞬豢懊匀ノ猎簟薄A蹶谈挠谩耙怨俅睿糁麈涫拢瘴廾玻喂俜ǎ择杂枚取薄K泳难我抵谐銮陀么ぃ咏粗廖记牛蟮咒钤耸蝓脗蚯咔х牛⒉垢倮舳皆恕R虼耍鞴艿匿钤恕安环⒍∧校焕涂は兀亲怨盼粗幸病雹佟
  改革榷盐法刘晏还改革了榷盐法,用盐税以充军国之用。当时,许、汝、郑、邓州以西之民,皆食用河东池盐,由度支掌管;汴、滑、唐、蔡州以东,皆食用海盐,由刘晏掌管。在他掌管的食海盐区,坚持了原先第五琦的官营原则,同时又在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方面作了调整,改为官督、民产、商销较灵活的形式。刘晏以“盐吏多则州县扰”,因此,他只在产盐之乡“因旧监置吏”,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其余州县不再设官。在距产盐区较远的江、岭地区,则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结果“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于是他“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因此,在吴、越、扬、楚州等地“盐廪至数千,积盐二万余石”。在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和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十监,每年得盐税为百余万缗,约等于百余州的赋税收入。为了保障销售官盐的商人获利,从而确保官盐营利,刘晏奏罢诸道对盐船过境,州县收税的做法,“禁堰棣邀以利者”,使盐船所行畅通无阻。同时,又于淮北十三处如扬州、汴州、宋州、淮西等地置巡院,以“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刘晏这种“官督民产商销”的政策,是以官商分利的榷盐法代替了过去官方专利的禁榷制度,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因而也大大增加了盐税的收入。刘晏开始榷盐时,盐利每年收入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年,竟达到六百万缗,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中举足轻重,“天下之赋,① ③《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德宗建中元年。
  ② 《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三。
  ① 《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下。
  盐利过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①。刘晏改革榷盐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河北魏博藩帅田承嗣兴兵作乱,吐蕃等也不时侵扰,兵革连年,军费支出庞杂,第五琦始榷盐以助军旅,刘晏代之以后,“法益密,利无遗入”。汴宋都虞候李灵曜北连田承嗣反叛后,河南藩帅有的也不奉行朝廷法令,擅自征收赋税,州县税收减少,刘晏却以羡余相补,“人不加调,而所入自如”,人们无不称赞其能。大历末年,每岁赋税收入一千二百万缗,而榷盐收入占其大半,而“民不告勤”。一次京师盐价暴贵,诏令刘晏漕运三万斛盐以济关中,盐船从扬州出发,四十天即迅速运至京师,“人以为神”。改革常平法刘晏对常平法也进行了改革。广德二年(764),他兼领常平使。大历元年(766)他与第五琦分掌天下财赋,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道等地的铸钱、常平、转运、盐铁使由刘晏兼领。他利用这一地区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常平的营利效能。此前,常平业务由各州自办,由于政局的动荡,各州常平营利不多,现改由朝廷直接经营常平业务。刘晏于诸道设巡院,设专官专理各州常平仓。为便于掌握各地市场行情,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这样四方物价的高低、商品的盈余与短缺,虽极远不过四五日即能知悉,故“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见钱流地上”。
  举贤任能,廉洁奉公刘晏认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的用人之道是“勾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之所以如此,他觉得“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其所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给。”①他所任用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选用有能力的人,并能人尽其才。“凡所任使,多收后进有干能者。其所总领,务乎急促,趋利者化之,遂以成风。”对于一些权贵豪门如以亲戚相请托,刘晏虽也给予安排闲散职务,俸禄给多少,任官的快慢,都满足其要求,“然未尝得亲职事”。其所领要务,“必一时之选”。故刘晏卒后二十余年,掌管国家财赋的大臣如韩洄、元琇、裴腆、包佶、卢徵、李衡等都是他的故吏。
  刘晏本人也十分勤奋,孜孜不倦。每次早朝,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挥动马鞭计算财赋收入情况。每天天刚亮即开始料理事务,夜半方止,“虽休澣不废”。而且处理事务迅速,“事无闲剧,即日剖决无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晏虽掌管天下财赋,位高势盛,经手的钱物数不胜数,却为官廉洁,不谋私利。他治家以俭约著称,所居修行里,“粗朴庳陋,饮食俭狭,室无媵婢。”他常说:“居屋安便,不务华屋;食取饱适,不务多品;马取① 《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德宗建中元年。
  稳便,不务毛色。”①人们无不钦佩他的廉洁简朴。
  刘晏理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以爱民为先”。他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基础之上的。他的做法是:每月把各州县雨雪丰歉的情况报告给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祟”,使老百姓不至挨饿流散。各知院官见到歉收的迹象,也先将情况上报,某月须蠲免赋税多少,某月须救济多少。到期以后,刘晏不待州县申请即上奏朝廷,因此往往能应民之急,未曾失时,不等农民困弊、流亡,即及时赈济,“由是民得安其居,户口蕃息”。刘晏初兼转运使时,天下户口不过二百万,其末年乃增至三百余万。故史称“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
  被诬致死,“天下以为冤”
  大历四年(769)三月,刘晏再次擢任吏部尚书,知三铨事。他明于吏治,有识鉴能力,故“推处最殿分明,下皆慑伏”②。大历十二年(777 年)三月,代宗以宰相元载专横,多纳贿赂,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依附元载,也贪赃枉法,遂命刘晏审理。刘晏以元载“居任树党,布于天下,不敢专断”,经奏请代宗,又命御史大夫李涵、右散骑常侍萧昕、兵部侍郎袁■、礼部侍郎常衮、谏议大夫杜亚与刘晏同治此案。经过审查,元载与王缙伏罪。在处死元载以后,刘晏认为王缙与元载有主从之别,罪恶轻重不同,欲复奏朝廷,区别处理。遂对李涵等人说:“重刑再复,国之常典,况诛大臣,得不复奏?又法有首从,二人同刑,亦宜重取进止。”李涵等依从其议,遂复奏朝廷,代宗乃免王缙死罪,贬为栝州刺史,“缙之生,晏平反之力也”。
  大历十三年(778)十二月,宰臣常衮专政,以刘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担忧他的“公望日崇,上心有属”。因而妒嫉他,奏称刘晏为“朝廷旧德,宜为百吏师长”,应擢任左仆射。表面上尊崇他,而实际上剥夺他的实权。代宗以刘晏“使务方理”,又难以找到代替其职务的合适人选,故虽擢任左仆射之后,仍使他兼领使务,知三铨事。
  当时,江淮特产茶与柑桔,刘晏常与本道分别入贡,而刘晏所贡往往早于地方州府,招致了他们的不满。另外,刘晏常馈送四方名士,对一些爱说长论短的人“率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故人们议论刘晏有意固宠保位。在大历年间,军国费用皆依赖刘晏,故未曾对此检查。德宗即位后,一些人屡次上言请罢其使职,刘晏也一再推辞,德宗不但不允许,反又加授关内、河东、三川转运、盐铁及诸道青苗使。
  不久,道州司马杨炎入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此前元载为宰相时,杨炎为吏部侍郎,因文学才望颇受元载亲重,但与吏部尚书刘晏关系不洽。刘晏奉命治罪元载,杨炎也遭外贬。这时杨炎为当政宰相,衔恨旧怨,并欲为元载报仇。当时传言代宗宠爱独孤妃,又喜爱其子韩王李迥,刘晏曾密表劝代宗立独孤妃为皇后。尽管并无确凿根据,杨炎却如获至宝,上奏德宗说:“赖祖宗福祐,先皇与陛下不为贼臣所间。不然,刘晏、黎幹之辈,摇动社稷,凶谋果矣。今于以伏罪,晏犹领权,臣为宰相,不能正持此事,罪当万死。”他涕泗交流,煞有介事。另一宰相崔祐甫表示反对,他说:“此事暧① 《唐语林》卷二。
  ②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德宗建中元年。
  昧,陛下以廓然大赦,不当究寻虚语。”带有宰相职衔的朱泚、崔宁也从旁救解,当时,虽未对刘晏治罪,但德宗对刘晏遂生嫌隙,终于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罢免了其转运、租庸、盐铁等使。二月,又贬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
  刘晏虽已外贬,杨炎仍不肯善罢甘休,他得知庾准往日与刘晏有私怨,把他擢任荆南节度使。庾准按照杨炎的意图,诬奏刘晏曾致书朱泚,语言怨望,并召集士卒,擅取官物,胁迫诏使,阴谋作乱,杨炎还出庭作证。德宗并未详察,遂于其年七月遣使者就忠州缢杀刘晏。时年六十六岁。过了十九天,德宗才颁下赐死诏书,公布其所谓罪恶。家属发配岭南,受株连者数十人,“天下以为冤”。时杨炎兼删定使,提议要籍没其家,但遭到群臣的反对,被迫停止。当时簿录其家财产,仅有书两乘,米麦数斛,“人服其廉”。刘晏的无辜被杀,天下人都以为冤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表朝廷,以为“诛晏太暴,不加验实,先诛后诏,天下骇惋”,请求召还其远流的妻子。但德宗尚不悔悟,见表未有表示。直到兴元(784)初,德宗才渐渐悔悟,允许归葬。贞元五年(789),德宗还擢任刘晏一子执经为太常博士,另一子宗经为秘书郎。刘执经以其父冤死,无所赠谥,请求退还己官,求追命其父,于是才诏赠郑州刺史,又加司徒。
  刘晏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理财家。时承安、史之乱,经济凋敝,财政拮据,民生窘迫。他掌管财赋以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通拥滞,任才能,富其国而不劳于民,俭于家而利于众”。他的“民不加赋,而国丰饶”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誉为“管(仲)、萧(何)之亚”,表现了他治理财赋方面的卓越才干。
  第二节杨炎才能和缺点杨炎(721—781)字公南,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擅长文学,文章词藻华美,在汧州、陇州一带很有名气。刚入仕途,被任为河西节度掌书记。杨炎的报复心很强,神乌令李太简曾因醉酒侮辱过杨炎,杨炎后借机报复,令人将李太简反绑,用铁棒拷打几乎致死。当时,因节度使吕崇贲爱惜杨炎的才干,才没有处他罪。李光弼奏请杨炎为判官,他没有接受。朝廷征召他为起居舍人,他也坚决推辞。服丧满后,被任为司勋员外郎,又改任为礼部郎中,知制诰,后又为中书舍人。他与常■共同掌管起草诏书,常衮擅长起草授官诏令,杨炎善于起草恩诏。由于他们两人起草的诏书文字优美,时并称为“常、杨”。
  杨炎以荐举贤能为己任,所以许多士人都愿意归附他。代宗时,元载为宰相,因杨炎与元载是同乡,且有才干,元载就引荐他作为自己的亲信。由于元载结党营私、贿赂公行、侈僭无度、专横跋扈、多为不法,因而被代宗处死,杨炎也受到牵连,贬职为道州司马。
  革除弊政,倡行两税法大历十四年(779)德宗即位,商议任用宰相,崔祐甫推荐杨炎有文学才干。德宗在东宫为太子时也曾听说过杨炎名声,于是就起用为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他上任不久,就在经济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按照旧制,凡天下的钱帛均贮存于“左藏”(国库之一),由太府一年分四季上报数额,由比部(掌核簿籍)核实钱帛的收支情况。第五琦担任度支使、盐铁使时,京城中豪绅很多,索取赏赐不加节制,第五琦无法制止。他就上奏朝廷,请将左藏所贮全部贮藏归大盈内库,由宦官来掌管,皇帝也认为如此取用方便。由此“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赢缩,殆二十年矣”。这样,宦官中掌管内库者有三百多人,他们牢牢地把持着内库。杨炎任宰相后,决心革除积弊,就向德宗奏告说:“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前代历选重臣主之,犹惧不集,往往覆败,大计一失,则天下动摇。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愚待罪宰辅,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参校蠹弊,无斯之甚。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用。如此,然后可以议政。”德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库,用旧式,每岁于数中量进三五十万入大盈,而度支先以其全数闻。”杨炎的奏请政见,得以革除弊政,天下的人都很称赞他。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这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到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这时,均田制已遭到破坏,但征税时,官府不管实际情况,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至此,租庸调制积弊① 本节材料依据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甚久,“天下之人苦而无告”。到至德年间,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民富者,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①而征收赋税的官吏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百姓无旬无月不在纳税,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姓百无四五。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①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报恩复仇,终罹杀身之祸杨炎作为一个被贬之官,起用为相后,仅几个月,以自己的政见开导德宗,给予有力的辅佐,很有政绩,一时受到朝廷内外赞誉为“贤相”,寄予很大希望。不久,因崔祐甫患有疾病,不能处理政事,另一宰相乔琳也被免职,使杨炎得以独揽大权。杨炎心胸狭隘,专权不久,便开始专意报恩复仇。杨炎由于对元载感恩戴德,总想有所报答。建中二年(781)二月,他先奏请实施元载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筑城堡的规划。德宗就派遣中使询问泾原节度使段秀实此举的利弊。段秀实是一个正直不阿的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凡安边却敌之长策,宜缓以计图之,无宜草草兴功也。又春事方作,请待农隙而缉其事。”杨炎听说后大怒,认为段秀实是在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