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起大量死亡和“石发”病等,所以更是积极地予以批判。巢元方批判了“寒食”(即服石)的流弊,孙思邈对于服石则坚决否定,指出:“宁食野葛,不服五石”。而且要求“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③。在学术上,孙思邈虽然十分崇敬张仲景,但他并不因循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学说,易之为“方证辨证”;陈藏器虽然尊崇《神农本草经》,但他对“食姜能使人愚”的说法提出了批评。甚至唐廷在官修本草中对《内经》等也公然提出:“无稽必正”的原则。这些,对医学的发展有着解放思想的作用。在古代,统治阶级迫害医学家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如扁鹊为李醯所杀,华佗被曹操所害,虽然这反映了统治者的愚昧和残暴,但并未有公开之反抗。隋唐时期,被无辜杀害的医学家大多仍不敢申诉,但已能引起大臣们的同情和为之舍命反抗。如咸通九年(868),同昌公主因病久治无效而死亡,唐懿宗竟以为医药有问题,而将翰林医官韩宗绍、康仲殷处死,并将韩、康两家宗族枝蔓三百余人下狱。宰相刘瞻令谏官温璋上疏,以为刑法太过,不料竟遭贬斥。刘瞻又亲自上疏指出:“公主久患危疾,医工无不尽其方术”,“自陛下雷霆一怒,朝野震惊。。囚平人而结冤,此皆安不思危,忿不顾难者也”④。懿宗竟大怒,罢刘瞻相位。“璋叹曰:‘生不逢时。。’是夜自缢而卒。”①虽然还缺少资料证明因唐顺宗之死迫害过医学家,但从唐顺宗之母病死时遗命“侍医无加罪”,或可证明顺宗死亡时曾迫害过,而社会舆论则在后来为改变这种暴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① 参见《旧唐书》傅奕、叶法善、裴潾等传。
② 《旧唐书》卷八四《郝处俊传》。
③ 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四,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年影印本。
④ 《旧唐书》卷十九上《懿宗纪》,并见《旧唐书》卷一七七《刘瞻传》。① 《旧唐书》卷一六五《温璋传》。
第五十四章妇女第一节洗夫人洗夫人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生于高凉郡洗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隋时封为谯国夫人。《隋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慧,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①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②。
梁大同元年(535),洗夫人二十四岁,与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结为夫妻。冯氏原为北燕苗裔,不为高凉人所信服。夫人来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梁太清二年(548),投降了梁朝的东魏大将侯景复又背叛梁朝,进攻梁都建康,围困台城。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助解围,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不肯前往,却派人召冯宝。冯宝欲往,被夫人阻止。洗夫人说:“刺史无故不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追君兵众,此意可见。”不久,李迁仕果然举兵反梁。洗夫人设计,请冯宝遣使传信李迁仕,说自己“身未敢出,欲遣妇往参”。李迁仕信以为真,便不加防备。洗夫人便亲率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前往大皋口。至灨石,突然出击,获大胜。李迁仕败走保于宁都。洗夫人与长城侯陈霸先的部队会合。出征回来后,她对冯宝说;陈霸先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人,我看他定能平定叛乱,你应该多多帮助他才是!这些见解,显示了洗夫人的善识时务和军事才智。
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陈霸先废梁,自立为帝,建国号陈。这时,岭南地区政局大乱。洗夫人安抚百越各部,并派自己的儿子,年方九岁的冯仆率百越首领去丹阳。陈武帝拜冯仆为阳春郡(今广东阳江一带)太守。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召至高安,企图拉他一同反陈。冯仆派人告知母亲。洗夫人得知后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率百越诸部与陈朝派来征讨的将领章昭达内外夹击,使欧阳纥军溃被擒。冯仆因洗夫人助平欧阳纥之功,被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石龙(治在今广东化州东北)太守。洗夫人被陈朝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后在陈至德年间(583—586),冯仆卒。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师攻陷建康,陈朝亡。此时岭南一带未有归属,当地共奉洗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安抚岭南,被陈将徐璒阻于南康。在广东,有陈东衡州(州治在今广东始兴县)刺史王勇“征兵据守”①。因此,韦洸兵至岭下,“逡巡不敢进”。统帅隋师① 岭表,即岭南,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之南。
② 《隋书》卷八○《谯国夫人传》。
① 《陈书》卷十四《南康愍王曇朗传》。
的晋王杨广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写信给洗夫人,“谕以国亡”,让洗夫人归顺隋朝。随信还有洗夫人当年所献犀杖及兵符为证。夫人见后,确知陈亡,于是她“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由于儿子冯仆已去世,决定派孙冯魂率部迎韦洸入广州。至此,岭南悉定。冯魂因被隋朝封为仪同三司,洗夫人被册为宋康郡夫人,隋文帝后来曾对大臣高颎、杨素说“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②。可见洗夫人的决断对全局影响之大。
隋开皇十一年(591),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围韦洸于广州,驻军衡岭。洗夫人派另一个孙子冯暄前去救围。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迟迟按兵不动,贻误了军机。夫人发现后,大义凛然地将冯暄问罪下牢,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与隋官军鹿愿会师,共败王仲宣。平息后,洗夫人披甲乘马,亲自护卫隋招抚专使裴矩巡抚各州,岭南遂定。这时,她已届八十高龄了。隋文帝为洗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独孤皇后也赐她一批贵重服饰。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冯宝被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洗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同时,“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番州(即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洗夫人上书朝廷,予以揭发,使赵讷得到制裁。文帝降勅委托洗夫人招慰亡叛。她以九十高龄亲载诏书历十余州,宣述圣旨,抚慰当地民众。朝廷因洗夫人揭发赵讷及安抚民众有功,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洗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展示在庭中。并对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仁寿二年(602),洗夫人卒,享年九十一岁。谥曰诚敬夫人。
在《隋书》、《北史》中,均有谯国夫人专传。今人王兴瑞有《洗夫人与冯氏家族》一书,对有关事迹多所考订。
② 《资治通鉴》卷一七七,文帝开皇十年。
第二节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嫁给柴绍为妻。隋大业十三年(617)
李渊起兵反隋,密约柴绍到太原相会。柴绍感到偕妻子同行,有些困难。妻子说,您尽管走路,我自有办法。她送走柴绍后,就奔赴鄠县(在今陕西户县北),把在那里的庄田处理掉,散家财用以招募勇士,得到数百人响应。那时,鄠县一带有几支胡人队伍,各数千人。她派家奴马三宝一一说服,使他们都归顺入伍,后发展至七万人,声势大振,时称娘子军。柴绍与她各率部队,与唐军李世民的队伍在渭北会师。李渊称帝后,平阳公主多次因功受赏。
武德六年(623),平阳公主去世。唐高祖想以鼓吹送葬,主管人不同意,说这有违古俗,从来没有妇女用鼓吹送葬的。唐高祖却认为公主亲身经过多次战事,这难道是以前的妇女所有的吗?鼓吹是军礼,有何不可!平阳公主的葬礼最终还是使用了军礼。《旧唐书·柴绍传》有平阳公主的附传,《新唐书·诸公主传》也有她的传记。
第三节妇女书和宋氏姊妹妇女书,是指妇女写的作品和有关论述妇女的著作。隋唐时期,妇女书远较前代为盛,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妇人书仪》8 卷,《妇人集》20 卷,《妇人集抄》2 卷,《杂文》16 卷为妇人作,《女鉴》1 卷,《妇人训诫集》11 卷,《贞顺志》1 卷,均不著年代。《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有妇女作品及有关妇女的著作多种,主要有:《述圣记》,1 卷,大圣天后撰。《高宗实录》,100 卷,大圣天后撰。《圣母神皇实录》,18 卷,宗秦客撰。《则天皇后实录》, 20 卷,魏元忠等撰,刘知几、吴兢删正。《列女传》, 100 卷,大圣天后撰。《保傅乳母传》,1卷,天后撰。《玄览》,100 卷,天后撰。《妇人方》,10 卷。《女则要录》,10 卷,长孙皇后撰。《列女传》,7 卷,魏徵撰。《孝女传》,20 卷。《古今内范》,100 卷。《内范要略》,10 卷。《王氏女记》,10 卷。《王嫔传》,5 卷。《尚宫朱氏女论语》,10 篇。《训记杂载》,10 卷,武后撰。《维城典训》,20 卷。《紫枢要录》,10 卷,大圣天后撰。《百寮新诫》,4 卷,天后撰。《青宫记要》, 30 卷,天后撰。《少阳正范》,20 卷,天后撰。《臣轨》2 卷,天后撰等。
这些书大部分是武则天以“大圣天后”名义编写的书。其修书工作都是武则天个人权力的表现,既不反映当时妇女在文化上的要求,也无助于妇女在文化上的提高,所以尽管撰写数量很大,由于没有社会上需要的基础,几乎无一流传下来。唐代妇女著作传世者,仅有两种:一是女道士鱼玄机的诗集,流传也不广,今有中华书局聚珍版行世。另一是宋若莘著、宋若昭注的《女论语》,这是一部流行较广的书,长期成为女学童的教材,同班昭的《女诫》共为妇女书中的名作。
若莘、若昭是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东)人。父亲宋庭芬,世为儒学。
庭芬有才华,生五女,分别取名为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都很聪明。宋庭芬教授她们学习经史和诗赋。不及成年,五个女儿均能书写文章。若莘、若昭的文章尤其清丽淡雅,不追时尚。她们对父母表示,这辈子不嫁人,愿以学问使父母得以扬名。大姐若莘教导四个妹妹非常严格。她仿效《论语》,著《女论语》十篇,内容皆以妇女所尚。妹妹若昭加以注解,甚有条理。
贞元四年(788),昭义①节度使李抱真表荐宋氏五姐妹。德宗将她们召入宫内,加试诗赋,并考问经史大义,深为赞叹。德宗能诗,每与侍臣作诗唱和,都要宋氏姊妹出席,德宗“高其风操,不以妾侍”,称呼她们为学士、先生。她们的父亲因此而授官,有俸料。
元和末年(约820—821),若莘卒,赠河内郡君。若莘自贞元七年(791)以后,一直掌管着宫中记注、簿籍。她去世后,穆宗又令若昭接管,并拜若昭为尚宫。宋家五姐妹中,若昭最通晓人事,宪宗、穆宗、敬宗三帝都称她为先生,六宫嫔媛和诸王公主驸马也都以礼相待,十分尊重她。后被进封为梁国夫人。宝历初年(825),若昭卒。
若昭故世后,敬宗又令若宪代管宫籍。若宪排行第四,她不但善文章,① 唐方镇名,辖境屡有变迁,建中初年(780)辖地相当于今河北内丘、隆尧以南,巨鹿、丘县、肥乡以西,涉县、邯郸市以北,山西浊漳、丹河流域和沁水、阳城两县地。
且有论议奏对之能,因在敬宗后,又深受文宗的重视。太和中(约830),若宪遭诬陷,被赐死。
宋氏姐妹在新、旧《唐书》中皆有传,被列入后妃传中。不同的是,在《旧唐书·后妃传》中,称“女学士尚宫宋氏”,在《新唐书·后妃传》中,则附在《宣懿韦太后》后,称“尚宫宋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