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其人其书:老子知音遍世界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怎样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据传,1788年,有一位天主教的传教士,将这团紫气带回了英国,《老子》开始了世界的漫游,而且所到之处受到真诚的欢迎。罗马天主教教士波捷第一个用拉丁文翻译了《道德经》。   
  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托尔斯泰真会说话,到底是大文豪,一是“很大”、一是“巨大”,只相差一个字,而鲜明地凸现出不同的层次。在他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托尔斯泰对老子太喜爱了,他又开始翻译老子的言论,可以说《道德经》在俄国的流传,早期得力于他的编译本。这时俄国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成了中国古代大哲人老子的知音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欧洲出现反思的热潮,当时中国的《老子》、《庄子》在那里非常流行,《老子》的德文译本就有五六十种。有一位牙科医生非常可爱,他不是汉学家,又不是文学家,但是他被老子的思想吸引住了,硬是凭着一本字典、一股傻劲把《老子》翻译了出来。这已经成为一段佳话了,实在令人钦佩!我有时候想,今天如果我们在坐地铁,或者是在坐火车时,看到有一个人在静静地读《老子》,大概会肃然起敬的。如果再一询问,原来是一西医,而且是一位牙科医生,那么我们也许会更加肃然起敬的,至少我会这样的。现代人读传统的古代经典,大约已经是一种奢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子》、《庄子》依然受到西方人的欢迎,而且又增加了中国的《易经》、禅宗等,还有印度的大乘佛教等等。老百姓需要老子,因为老子对于受伤害的心灵的抚慰是一份良药。 
  政治家也特别喜欢老子。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据说美国的一位总统就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他在“国情咨文”中就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 
  科学家也喜欢老子。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关于老子说过这样的话:“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老子》这部奇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当然哲学家对于老子更有兴趣了。西方的哲学家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 
  现代西方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海德格尔,影响很大。他的思想和西方哲学逻辑的传统不一样,倒与中国的老子很合拍。比如老子说“有无相生”,还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等等,他被这种思想触动,并有所沟通契合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大家来看这个空杯子,如果要问杯子里有东西吗?没有啊,这是我们的一般常识,但是,错!这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一般人的凡眼、凡心啊,当然也就看不到中间的奥妙了!如果老子飘然而来,一看,会心一笑说:“怎么没有啊?我看有啊!明明是有嘛!”那么“有”在哪里呢?你看,现在往杯子里面倒上水,不就是有了吗?大家想想看,如果这是一个实心的东西,一个木疙瘩。你里面能放水吗?不能放水!大家再想想看,正因为我们的嘴巴是空的,是“无”,所以听完讲座,大家可以吃饭去了。如果我们嘴巴是满的,是“有”的,怎么吃东西呀?因此这里有个大秘密,这个“无”并不是真的“无”,“无”中会生“有”,这个“有”是隐蔽在这个“无”当中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智慧和眼光。 
  大家再想想看,我们在房子的墙上开一个窗,开一个门,我们开的洞没有什么,是空的,但是这里也是“无中生有”。如果我们整个房间一个窗子都没有,不闷死人吗?如果连一个门都没有那么怎么进出住人呢?正因为“无”,开着窗洞,所以多舒服啊,空气流通,还可以采光,这不是“有”了吗?这个“有”是隐藏在“无”里边的。这是“无”中生“有”,这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一种高级智慧。你看,老子是位大哲人,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就不像我们一般人的见识了。 
  这种思想给海德格尔一看,太吻合了,这就叫知音啊!所以他对老子那个思想,非常赞赏,非常合拍。说到这位海德格尔,可也不简单,是西方存在论史上第一位发现“无”中有深意的哲学家。他突破了传统的“无”是“不存在”的肤浅说法,而是深一层地理解为“无”是“有”的隐藏不显。因此当他接触到老子的思想时,当然意趣相投了。他于是和别人一起翻译《老子》,十分用心琢磨,反复钻深钻透《老子》字词句中的深刻含义,还要千方百计找到最适合的西方文字传达出来。 
  他还请人用中文把《老子》第15章中的两句话写在硬纸片上,悬挂在自己的书房的墙上,朝夕相对。这两句话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太美妙了,太哲学了,又太文学了,然而又太深奥了!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位大思想家才特别喜欢这一美言。不过各本文字上有些出入,理解上也有不同,我粗浅地认为,这大概的意思就是:谁能够在浑浊的环境中生存,并且使浑浊慢慢澄清下来?谁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中又推动起来,使新的东西慢慢地催生出来?这是老子话的大概意思。这太深刻了,大家想想,这一个智慧今天就有用,比如说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搞得乱糟糟的,很浑浊,现在派一个能干的人去了,记住了老子这两句话,这么浑浊的一个单位,你去了以后,首先要让它慢慢地沉静下来、澄清下来,最后搞得好好的,效益好了,福利也上去了,大家很高兴。但是你不能懈怠,安定以后,不能让大家最后平静得不求上进了,甚至像死水一潭,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张力了,那你得时时注意要把这个平静的环境再掀动起生命的波浪来,使它生动活泼,使它永远朝气蓬勃。所以,海德格尔这个大哲学家,读到老子这两句充满哲理的话,怎么能够不激动与感动啊!我想,照我这种肤浅的理解就可以从这一语录中抽取出思想的长长的丝,可以剥出思想的一层层竹笋,那么睿智的大哲学家们从老子那里不知道可以解读出多少丰富的内涵与智慧出来啊! 
  再说东方,比如在日本,他们的汉学很兴旺,喜欢并研究《老子》的人不少,翻译《老子》的也不少,《老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被视为二十世纪首屈一指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就受到老子很深的影响。他不仅称号“大拙”来源于老子说的“大巧若拙”一语,而且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亦是享龄近百岁的铃木禅学自我发展的最佳写照。据说他平生一大嗜好就是挥毫疾书“无”字,当下一笔写成,要表达他那日本临济禅一派的顿悟禅心与禅意。 
  关于《老子》,日本学者卢川芳郎说:“作为《道德经》的五千言《老子》这本书,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则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手法。《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古代中国的思想》)。此言值得玩味。 
  最后我们还想起了当代著名的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说的话:“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谐在两者的基本一致。”这话说得很好!可见,今天在21世纪,中国还需要老子,世界也还需要老子!                    
第二讲 老子谈饮食之道 
  老子谈饮食之道:为腹不为目(1)   
  现代人对于健康是越来越重视了。各种新的标语很多,比如:“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如此等等,这些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健康是金!”健康就是最闪光、成色最好的金子! 
  这就让我们想起老子来了,老子据说活了160多岁,又说活了200多岁,够长寿健康的了。这位大智慧的中国哲学之父,一定有一套健康的理念,可以作为现代人的借鉴的。是啊,老子这方面的内容还不少,今天先来听听老子谈饮食之道,因为病从口入,饮食对于健康来说太重要了。 
  那么什么叫饮食啊?大家一定说,这还成问题,饮食不就是饮食嘛!那么这么多的汉字中为什么要选出“饮”、“食”两个字结合起来啊?这就难回答了!其实“饮食”这两个字可有意思了,把古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信息储存在里边了。这里面还真有很深的道道。 
  饮食,饮食,古代一顿饭要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个是“食”,是饭食;一个就是“饮”,是饮料。食物,最差的,最穷困的是只有饭,富有的是不仅有饭,而且有鱼肉荤菜、各式素菜等等。饮料,也必须得有,最差的,最穷困的只有水,富有的那就有酒、有果汁等等饮料。 
  这就懂了为什么孔子特别称赞自己最好学的学生颜回了。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被颜回感动了,你看,多好的学生,这么刻苦用功啊!住在破巷子里,他的每顿饭吃得多艰苦啊,吃的只有一竹篮饭,一瓢水,太艰苦了。可是颜回天天很乐观,顿顿吃得美滋滋的,换了别人怎么受得了啊!颜回吃的一顿饭就是最低水准的:食是白饭,没有菜,饮是一瓢水,没有酒等饮料。太苦了!这里我们知道,古人一顿饭,是这样构成的。如果我们向现代人幽默一下,那么早上人们匆匆忙忙上班,啃着面包,或者是烧饼,这就不算是一顿正规的早饭了,如果再加上一瓶矿泉水,或是牛奶就是一顿正规的早饭了,因为符合了有“食”有“饮”两个元素了。再说那广东人多懂得饮食之道啊,他吃饭时,“吃饭先喝汤,身体便苗条”。你看,他的智慧是先“饮”再“食”。 
  这饮食里面还真有很深的道道,老子谈饮食之道,就很厉害,而且是大智慧啊,对中国的饮食之道影响很大。他的智慧从哪来的?从历史,从他的现实生活,从他那一颗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灵中来的。 
  老子看到了他的时代和此前历史上的饮食是怎样的呢?先说现代人啊,往往瞧不起古代人。你看,现代人饮食多丰富!天南海北,生猛海鲜,从中国的几大菜系吃到西餐,从筵席吃到快餐、小吃,什么肯德基、麦当劳、汉堡包、意大利的馅饼、韩国的烧烤等等,享受到种种口福。 
  不过老子那个时代的饮食也不简单啊,你看看商代的美食很多很多,其中还有大象的美食。大象也是美食啊!大象的鼻子就是珍异美食。当初商代著名的厨师宰相伊尹,他就向商王介绍:肉之美者,“牦象之约”(《吕氏春秋•;本味篇》)。象之约,就是大象的鼻子,也有学者说是大象腰部的肉,极其鲜美。到清代,象鼻被列为御膳之肉类,满汉全席中把它列为“山八珍”之一。再说大象的鼻子,可真是一道美食呀!据说含有多种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比一般的肉要高,口感非常好。以前云南名菜有“红烧象鼻”、“三夹象鼻”等,北京民族饭店的“蒜子烧象鼻”等都是中国名菜。不过现在,要保护野生动物,可不能吃这美食了。 
  中国中原地方原来有大象,甲骨文中多有记载打猎捕获大象的情况。为什么河南简称为“豫”呀?就是那地方原来有大象嘛,所以字里边有个大象的“象”。还有“为”字的繁体字怎样写呀?甲骨文一看原来是一个手牵着一头象,让大象替人干活呢。这就是“为”,有所作为的“为”字,用繁体字“为”一对照,还能看出一点历史的影子出来。你看,汉字多了不起,是历史的活化石啊!当然后来气候变化了,大象就向南迁移去了,河南那儿没有大象了。你看,汉语中有“想象”一词太有意思了,古代中原的人已经看不到大象了,于是就拼命地想,那大象到底是怎样大,象牙到底是个啥样子,于是就有了“想象”这个词。这“想象”一词,太有魅力了,你看古人多天真!一直到今天,人们想怎样发财啦,想怎样娶媳妇啦,想怎样买车啦,想怎样买房啦,都往往先要美美地“想象”一番,但是已经不知道原来是从想那头大象那儿来的!汉语真奇妙,不说不知道,一说真奇妙! 
  再看看周朝的王吃什么呀。《周礼》上记载:王的主食用六谷。肉食有6种牲畜,饮料有6种,蔬菜有120种,烹调的方法有8种,最令人惊叹的是有120瓮肉酱供他调味。王早上吃饭,每天要杀一次牲畜,要用12只鼎。王吃食的时候要奏音乐,让他吃多,吃好。而且很讲究的,比如春天吃羊羔和小肥猪,要用牛的油来烹调;到了夏天吃干制的野鸡和腌制的干鱼,要用狗的油来烹调;冬天主要吃小牛和小麋鹿,要用猪油来烹调;秋天就吃鲜鱼和大雁,要用羊的油来烹调。每年年终的时候,王的厨师要做出统计报告,这一年王都吃了些什么东西,一统计下来,就所食用的飞禽走兽类来说就太多太多了。这就叫做王的“玉食”!为什么叫“玉食”呀?“玉”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美的审美物之一。你看晶莹照人,玲珑剔透,多美呀!玉很坚硬而不可屈服,所以“宁愿玉碎,不愿瓦全”,多有个性啊!另外玉在夏天摸摸是凉的,在冬天摸摸又是温润的,不冰冷。玉有许多好的品质,因此古人说,君子要像玉一样。所以古代君子出来都爱佩戴玉,这叫“君子比玉”;所以《红楼梦》中有叫贾宝玉、林黛玉、妙玉等等了,都是玉啊,最美好的人物啊!所以最美的站立姿态叫“婷婷玉立”,最美好的相貌叫“玉貌”,最美的声音叫“玉音”,最好的美食就叫“玉食”!《尚书•;洪范》这样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这个“作威作福”的成语就从这里来的,你看多不公平啊,只有“辟”也就是最高权力的“王”才可以作威作福,可以天天“玉食”! 
  再看看老子之前的情况,就说夏朝,那个末代亡国之君夏桀的饮食可厉害了。他整日整夜和宠爱的妺喜以及宫女饮酒。这里有“肉山脯林”,你看肉堆得像山一样,肉脯挂在那儿就像树林一样,还有那酒不是一瓶一瓶的,也不是一瓮一瓮的,而是干脆挖了一个大酒池。这喝酒也不是一杯一杯的,好家伙,干脆作“牛饮”。不得了啊,你看牛怎么个饮水法,牛低着头就饮,一长饮得饮多少啊!那里真壮观啊,大约还搞比赛,“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你看一打鼓,便有三千个官员臣子和宫廷中的人员到酒池边上来作“牛饮”,结果有喝醉酒,掉到酒池里边淹死了,有到了水边醉倒在水里淹死了。 
  历史很奇怪呀,所以历史学家说,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处。你看,到了商代的末代纣王,真是一个样子!商纣王也是“好酒淫乐”,也是喜欢女色,“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妲己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真是一个模子里边出来的!商纣王也是“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多荒唐啊,还叫男女裸体,在里面跑来跑去,整夜畅饮,寻欢作乐,结果也当然一样,最后灭了国。   
  老子谈饮食之道:为腹不为目(2)   
  《老子》第53章就这样说过:如果哪个时代,朝廷上很肮脏,田地很荒芜,粮仓很空虚,可还有些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吃足了美味的饮食,钱财有剩余,这些人就是“盗夸”,就是强盗头子。夏桀、商纣王在老子的眼里不就是这种“盗夸”吗! 
  老子又说,老百姓为什么饥饿?为什么没有饭吃?是因为上面征收的税太多了。这样老子就把饮食的两面深刻地揭示出来了,一方面是花天酒地,一方面是没有饭吃,两面对照起来看,就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