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地契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了车厢里,并且迷惑了司机的心智,然后让司机也如我和料子,于荒野上转了大半夜。

司机定了神后,开车沿着白云常合山脚,快速奔驰。这一刻,三人都恨不得马上离开这是非之地,赶回前旗。 
   二三 神婆 '本章字数:3045 最新更新时间:2011…07…07 15:16:00。0'
 
 下午两点,道路前边的山脚下,出现一条两百多米宽的河流,硬将连续的山脉前后分开,河道从中延出。笔直的马路在接近河道时,开始向大山深处转去。

司机告诉我们,此河流叫狗尾河,是附近阴山山脉里的众多支流汇聚而成,平时在雨水不充足时,河道的水流量减少,许多过往车辆为了节约时间,直接穿越河道抵达对岸的马路。

我从窗口看去,只见河道内有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水流,裸露在外的河滩上留有许多牛马车的痕迹。司机直接将车子开离马路,进入河道,显然他要穿河而过。车子刚到河心,车身突然剧烈晃动一下,接着后半截车身一斜,向一边滑动。当车身停止滑动后,后半节车身斜着沉下去一节,车子的发动机也随之熄火。

料子咒骂一阵后,三人脱鞋子,挽裤角,下车入水。很快,对情况查看清楚,车子左后轮滑到水底的一处斜坡下,被两块大石头牢牢地卡住。随后,不论我们怎么折腾,都不能将车子推动。最后,累得筋疲力尽,显然以我们三人之力,是很难将车子弄出河里。

料子只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管是大是小,首先,最本能的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骂,哪怕是只骂一句,心里就会痛快许多。这会儿,料子又开始指天骂地了。

我询问司机接下来该如何,司机告诉我,这一河流叫狗尾河,河对岸的十多里地处,有一村子叫吴贵圪旦,眼下只有去那里找人来帮忙了。我心想,这都一天水米未经,去吴贵圪旦找人帮忙,来回一趟少说也得两个多小时,哪还有力气走这么时间的路,与其去找人,还不如坐在路边等人路过。我将想法告诉司机,司机点头同意,于是三人来到路边开始了等候。

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终于见有两人赶着两辆马车经过,料子急忙上前拦下,请求帮忙。两位老乡都是吴贵疙疸村的人,一位叫梁满仓,一位叫吴大军,两人倒也热情,欣然答应。随后,在梁满仓和吴大军的帮助下,马车前边拉,我们三人在后边推动,折腾了大半天,终于将车子弄出河道。

车子出了河道后,由于之前在河中排气管进水,不能打火启动,最后,只的让两匹马车在前面拉着,慢慢悠悠的前行。司机、料子和我呆在车厢里,刚开始时还觉得别有一番情趣,可是时间一长,就感到无聊透顶。

料子爬出车厢窗口,和梁满仓、吴大军侃起了大山:“两位大哥,小弟好不容易来内蒙一趟,你们吼几嗓子爬山调来听一下。”

梁满仓:“兄弟,这你可把我们给难住了,不过,我们村里倒是有几位姑娘,那山曲唱的可真是不赖,方圆几十里地内都是出了名的,你要是有意,我倒可以帮你介绍一位,你娶来做老婆,以后想甚么时候听就甚么时候听。”

料子:“听说你们内蒙姑娘,个个都喉咙粗,屁股大,兄弟命薄,恐怕没那个福分消受。”

吴大军笑说:“兄弟倒是有自知之明,喉咙粗,屁股大的姑娘那可是我们的特产,不过也是缺货,一个村镇也只能出一两个,只对内不对外,你就是想,恐怕还没机会呢!”

吴大军的话立刻引得众人笑了起来。

料子:“既然这样,我就更不能夺人之美了,对了,听说那个《敕勒歌》就出自这草原上,麻烦两位老兄吼上那两句,让兄弟先过下瘾。”

梁满仓:“我可没念过数,你说的那个甚么歌,别说吼了,念那狗日的都费劲,再说了,那狗日的还不知有没调。”

料子一脸不屑:“管它有调没调,随便拉个调,能吼起来不就完了。”

吴大军:“啊呀,莫非兄弟有这本事?那就来两句吧!”

料子提议唱歌之前,就有意一显身手,此刻一听吴大军要求,嘿嘿一笑,趴在车厢的窗口上,扯开了嗓门,大声的吼了起来。

敕勒川呀么嗬嗨!

阴山下呀么嗬嗨!

天似穹庐,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

笼盖四野么嗬嗨!

天苍苍呀么嗬嗨!

野茫茫呀么嗬嗨!

风吹草低,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

见牛羊呀么嗬嗨!

……

一首早已失去曲调的古老歌曲,硬是让料子强行赋予了《军民大生产》的革命曲调,吴大军和梁满仓在车辕上笑的前仰后合。让人感到唯一不协调的是,歌声之中时不时夹着几声鞭响,几串马屁。

革命歌曲不仅可以鼓舞人的斗志,还可以舒筋活骨,消除疲劳,我听着料子的嘶吼顿感轻松。拉车的两匹黑马,似乎也来了精神,拉着车子开始一阵小跑。

天黑前,车子被拉到了吴贵圪旦的村口外,马达虽可打火启动了,但因昨晚的离奇遭遇,我们对夜路都心有余悸,于是借宿到吴贵圪旦村,一位姓吴的老汉家中。吴老汉五十多岁,至今没娶老婆,是条光棍汉,借宿他家倒也方便。晚饭前,料子到村中的商店里,买回两瓶白酒和一些下酒菜随后,我们三人与吴老汉在院子内摆了一张桌子,吃喝起来。

几杯酒下肚后,吴老汉的话多了起来,红着脖子给我们讲起了村子里最新发生的事情。

村里有一叫吴竹林的老教师,他的二女儿前段时间去了趟亲戚家,昨晚回来后,变的疯疯癫癫,胡言乱语。吴竹林找来几位大夫,都不能诊断出病症。今天上午,吴竹林去了一趟黑山则村,向那里的一位神婆询问,神婆告诉吴竹林,说他女儿被恶鬼缠身。吴竹林听后,几乎被惊吓个半死,最后,直接将神婆请来,准备今晚在吴家大院请神做法事。

料子听老头这一说,顿时来了兴趣,马上向吴老汉打探:“这神婆是甚么来头?能耐很大吗?”

吴老汉将脖子向前一伸,极其认真的说:“这老太婆可不得了,早年从陕西神木搬迁来,现在定居黑山则村,别人都称她为黄四婆。听说,她刚来黑山则村的那阵子,得了一场怪病,疯疯癫癫,逢人便讲,真武大帝附身于她,并让她转告村民,说真武大帝金身在一年后降临黑山则村,赶快修建庙迎接。当时,村民们听她这样说,都以为是她病的不轻,所以从没人在意过。到了第二年,就在村民快将这事忘记的时候,黄河发大水,漂来一头牛,一位黑山则村人立刻下水,准备将牛牵回,谁知接近后才发现是一节木头,于是那人大失所望。就在要转身返回时,那人突然觉的头晕眼花,浑身也使不出了力气,于是不得不抱住那根木头,游回岸边。后来,据那人说,当时抱住那根木头时,突然觉的身一轻,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将他与木头一起推回岸边。”

听到这里,料子忙问:“那后来呢?”

吴老头:“那人将木头带回村子里,将这事一说,立刻传开,黄四婆闻讯赶来,说那节木头就是真武大帝的金身……”

听到这里,我不禁开口:“这也有人信?”

吴老头:“当时,黄四婆告诉众人,说临河的一所真武庙被破坏,那节木头是真武大帝神像的心骨(心骨:泥塑中的一根骨架,连接泥塑的身子与头部,起支撑作用。)。黑山则村人一打听,果然在那黄四婆所说之地有座真武庙,在那年夏天被山洪冲毁,泥塑尽皆被冲入黄河。村民们惊奇不已,马上集资,在本村修建了一所真武庙,将那根心骨用红布包裹,供在真武庙的大殿里。接下来,真武庙设立了庙会,规定一年一小会,六十年一大会,去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再后来,黄四婆也在家中设起了神坛,参起了真武大帝,经常请下神来给人看病,听说无不灵验……”

吴老汉将黄四婆的事迹讲的活龙活现,料子听完后,似乎不愿错过热闹,立刻要求老头带路去吴家大院看热闹。

老头不忍舍弃桌上酒菜,一个劲地说:“时间还早,等她们热闹起来,再去也不晚……”

料子看出了老头的心思,知道他喝不尽兴,一时半会不愿离开,于是不断向老头劝酒。老头似酒如命,一杯喝罢又一杯,不大工夫,就开始舌头打结。料子一看,心知不妙,急忙停止劝酒,结果为时已晚。很快,老头就东倒西歪,别说是带料子去看热闹了,就是自己回房子都困难,料子看到这情况大为扫兴。

将吴老头扶回房间后,与司机一起睡炕上,我和料子打地铺。

没多久,炕头上传来了老头与司机的呼噜声。我因康村接连发生的事情,本想尽快寻访到王二祥的后人,结果途中出错,事与愿违,先是撞入盘山,遇到一对鬼母女,后又车子陷狗尾河。这一连串的事情,耽误了行程,这让我隐隐感到此行将极不顺利,于是越想越心急,翻来覆去总是难以入睡。
 
   二四 五雷 '本章字数:2313 最新更新时间:2011…07…07 16:46:14。0'
 
 不知过了多久,窗口外隐约传来一阵阵凄厉、嘶哑的呼号声。我侧耳细听,呼号声从远处传来,似乎是一个苍老的妇人在声嘶力歇的呼号,声音充满了压迫、撕扯,让我更是心烦意乱,于是翻身将一边衣服拉过来,找出香烟,燃起了一支。

料子突然翻过身来:“这大半夜里像鬼叫魂似的,你说会不会是那个黄四婆开始折腾了?”

料子一直惦记着吴家大院的事,也没睡着。

我回了一句:“多半是。”

料子坐起身:“我看你也睡不着,不如我们去看看热闹……”

本来我对这事情不大感兴趣,但一时间的确无心入睡,于是答应料子。司机和吴老头鼾声不断,睡的正香,我和料子没去惊动对方,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出了房子。出院后,那声音变的清晰起来,我们借着昏黑的月光,顺着呼号声,沿着弯曲的村间小路穿过几家住户,最后来到了一户大院外。大院的两扇大门紧紧关闭,那嘶哑的呼声从里面不断传出,时不时还夹着几声铁器的撞击声。大院左侧靠着一座土梁,被院内灯火照耀下,我发现土梁上已经聚了不少围观者。

料子看了我一眼,急不可待地说:“就是这里了,我们也到那圪梁上去。”

我们绕过大院,从院后上了土梁。刚站稳脚,人群后边,一个大个子冲我和料子喊了一声:“兄弟,你两也来了?”

我定眼一看,原来是下午帮忙拉车的梁满仓。

料子嘿嘿一笑:“也来凑个热闹。”

跟前有几人转回头来,瞟了几眼我们这两位陌生客后,又将目光移回了大院。土梁居高临下,对大院内一览无遗。院内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共堆放了十多座木柴火塔,这会儿,火塔燃的正旺,火焰上蹿下跳,并不时发出“吱吱”声响。五位和真人一般大的稻草人分别竖立于五个方位,稻草人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头套各异的彩色面具,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狰狞恐怖。十多位光膀青年,头缠红布,手执铁筷,立于每位稻草人跟前。

此际,法事已经进行到了一半,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妇在火塔丛中手舞足蹈,口中不停地念叨,并不时的大声疾呼,那声音彷佛从牙缝里挤出,令人不寒而栗。

高地上,一光头青年开口说:“前段时间,听说这黄老太太在大佘太摆出这五雷阵来,硬是逼着一只猫妖现出原形,说不定今晚也会有好戏看……”

光头青年话音一落,梁满仓就在后边挖苦说:“铁圪旦,你小子趁人不多就给你四大娘猛帮一托,希望你四大娘今晚的五雷阵不要让你失望。”

梁满仓的话引起跟前几人一阵哄笑。

院内的木柴火塔共有十五座,东边三座,南边两座,西边四座,北边一座,中间五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按照火塔的数目各立着相应数量的旗子,颜色分别为黑、白、金、青、紫五色,这正是他们口中提到的“五雷阵”。

五雷阵,在西北的一些农村里,是神婆和巫师做法时经常所设阵法之一,随着各地风俗不同,所摆的阵法也有差异,但基本的阵型布置是以《洛书》的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中五,木、火、金、水、土五个方位分别设有五部雷阵,即黑都、白府、金宫、青殿、紫霄五部。五雷阵设好后要先请来五方诸神护法,然后再请来雷部五将,风伯、云吏、雷公、电母、雨师各自掌管本部。此刻,院内五方位置上所立的稻草人,就是为五部雷将的元神附体所准备。

这会儿,五方的光膀青年不断击打着手中的铁筷,黄四婆的念叨声都被淹没于“铮铮”铁器声中。

院内,靠近房屋前边的地面上,设有一张大供桌,焚香燃蜡,在其前边,一张低型方桌上摆放有各式祭品,其中一盘血色馒头和一盘用面粉捏成的巨大猪头异常显眼。供桌右侧,一把椅子上坐有一人,全身被一匹红布罩着,下边只露出一双脚。

供桌的里边,与屋脚相连的月台上,十多张面孔战战兢兢,目不转睛的盯着火塔丛中的黄四婆。

巫婆跳大神的场面我见多了,但从来还见过如此大的场面,整个场景的布置,气氛让人有种不寒而栗之感。那黄四婆的面容甚是恐怖,两眼球鼓起,几乎要被挤压出眼窝,塌陷的脸颊,紫一块,红一块,两片嘴唇发紫发黑,整个样貌极再配合上那钻心的嘶喊,几乎如恶鬼现身,令人毛骨悚然。

不久,黄四婆踉踉跄跄地奔到一火塔旁,牙缝里挤出了一嘶嚎,伸手往那座火塔里一探,火炭被掀翻,火星四溅,一口被烧的遍体通红的大刀出现在黄四婆手中,大刀的刀身一米多长,刀刃大概有五六寸宽,是一从铡刀上拆下的刀刃,看上去十分骇人。黄四婆将大刀舞了两圈,然后那两只像粽子似的小脚戳着地面,踉踉跄跄地扑向其中一位稻草人,口一张,一团大火直扑稻草人,稻草人遇火燃烧了起来,接下来,黄四婆用同样手段将其它四位稻草人一一点燃。

接下来,黄四婆绕着一火塔蹦?了起来,同时嘴里唱起了陌生的神曲。那五位被点燃的稻草人突然间彷佛有了生命,手舞足蹈的动了起来,这时,院子里也起了一阵风,火塔旁边哪些五色旗子都哗啦的飘摆起来,那十多座火塔的火焰也开始随风乱窜。五方的光膀青年也一起大声呐喊,一时间,院内响成一片。

黄四婆蹦?一阵后,提刀奔向供桌处,此刻,那人身上裹着的红布被风力掀开,呈现出一白衣女子,由于光线昏暗,看不清那女子的面目,只见女子正被绑在那把椅子上。那女子,黄四婆将手中铡刀往面前一举,张嘴叼起刀刃,随后绕着女子一阵乱舞。

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那大铡刀起码也有十多公斤的分量,竟然被黄四婆的上下牙关叼着,纹丝不动。

就在这一片喧嚣中,高地一侧,出现一个巨大的黑色旋风,快冲大院奔来。院内院外,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那旋风直接翻墙入院,冲向黄四婆,将她卷入其中。在这同时,院内所有灯火全部熄灭,陷入一片漆黑。

一时间,院内情况不明,只听到轰隆隆的响声,像山洪倾泻,似万马奔腾。不久,院子外边的周围也开始飞沙走石,高地上的人立刻被惊走一大半,只剩下几个胆大的还守在那里。

不明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才恢复了正常。院子内一片狼藉,众人还没从惊恐中缓过神来,都缩在墙角下,独不见了黄四婆,只留下那柄大铁刃静静地躺在地面上…… 
   二五 山路 '本章字数:2717 最新更新时间:2011…07…07 19:21:44。0'
 
 回到住处,已将近凌晨两点,司机和吴老头正鼾声如雷,我马上倒在地铺上开始休息。

料子似乎有心事,睡下不久后突然推了推我,低声说:“老七,你有没注意那个被绑在椅子上的女人?”

我不知料子为甚么有此一问,只是“嗯”了一声,然后等待他的下文。

半天后,又听料子问:“你觉的会不会是她?”

料子这没头没尾的问话,顿时让我一头雾水:“她!她是谁?”

料子迟疑了一下,然后嘴里说出一人名:“吴雨霞。”

他说的这人我从没听过,更谈不上认识,我不禁问:“吴雨霞是谁?”

料子:“昨天车上坐我右侧的那个女的。”

他这一说,我顿时想起。在府谷发往包头的班车上,料子的右侧有一女子。料子上车没多久就与对方混熟,两人一路有说有笑,一直到包头,那女子下车,失去了踪迹。在换乘前旗的班车时,料子还左顾右盼了一阵子,然而那女子再没出现。说实在的,当时在车上,我并没多留意那女子,所以对方在我脑海里没留下多少印象。

料子继续说:“身形很像,面目没看清楚,但你想,吴雨霞是前旗人,姓吴,吴竹林也姓吴,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个被红布罩着的人一定是吴雨霞。”

现在我才明白,记的这晚,罩在女子身上的那块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