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4年的夏天,在东北奉天省(即今辽宁省)新民县。
这里虽说是北方,可夏季却仍然是很热的。火辣辣的太阳,照样可以晒得人们背上流油。可是在去新民屯的大道上,却有几个人冒着这炎炎烈日赶路。
这一行七人,都是二十上下的年轻人,每个人肩上都挎着一个包袱,一个个风尘仆仆的样子,看得出来,他们是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的。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身材高大,长得来虎背熊腰,十分强壮,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英气勃勃,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英武刚毅。其余几个和他比起来,显得细皮嫩肉,文弱得多。不过,从他们的衣着上却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年轻学生。他们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是要去哪里?要干什么呢?
这几名学生都来自山东,他们是要赶往新民屯,前去投军的。
为首的那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名叫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唐园人,今年23岁,现在是济南山东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
这张自忠生于1891年8月11日。他的父亲名叫张树桂,继承祖业有数百亩地,在唐园可称首富。张自忠在兄弟排行中是老五。张自忠的父亲张树桂,在光绪二十六年捐了一个巡检,在江苏赣榆县青口就任。光绪三十一年,他因执法公道,忠于职守,由青口巡检署理赣榆知县,后来病卒于任上。
张自忠从小就以急公好义、好打抱不平闻名乡里。
有一次,他随父亲在任上,碰见一个无赖欺压善良百姓。他冲过去便和这无赖打了起来,最后打得那无赖头破血流,只得向他认错求饶,并保证今后不再作恶。这时的张自忠才16岁。他父亲知道后批评他好勇斗狠。他分辩道:“总不能看见为非作歹的事而闭眼不管吧!”父亲怕他小小年纪出事,便把他送回临清。
莫看张自忠青春年少,在乡里却小有名气。
乡里有困难,只要他晓得了,都会尽力帮助,所以唐园的青年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五叔。”
麦收时节,他到自己田里,看见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地里拾掉下的麦穗,就说:“你们这么拾一天能拾多少?”他说着便在麦车上将收割的麦子,大把大把地拽下来,丢在地上让他们“拾”。
他在读临清县高等小学堂时,常常把自己的衣服、家里寄来的钱周济贫困同学。每学期家里给他一两千元,往往到寒暑假时,他却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有了,还得把衣服、被褥典当了才回得了家。
1907年,张自忠由母亲主持,与本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李敏慧结婚。1910年他的长子廉珍出生,张自忠当了父亲。这时他高等小学堂毕业,并于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学校里的进步思想和气氛对他影很大。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纲领,结合他过去所学的孔孟之道,所读的《三国演义》、《说唐》、《精忠说岳全传》等书,所崇拜的关羽、岳飞、秦琼的浩然正气、忠义行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时正值中国民主革命进入高潮,10月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张自忠在学校也参加了同盟会,参与了一些革命活动。他觉得,要革命救国,就应该到军队里去。他曾对同学说:“民族国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们还守着案头读死书,这哪能救国呢!”但是他的母亲却囿于民间传统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观念反对他当兵。他多次请求都没有得到母亲的同意。
当时济南有一所“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丁惟汾是山东省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1911年11月,丁惟汾发起成立山东各界联合总会,联合各派进步力量,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一时间,山东出现了和平革命的大好形势。张自忠便从天津法政学堂,转到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来,以便投身于山东革命浪潮中去。但是山东省的革命形势如昙花一现,很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大肆捕杀同盟会员,山东省同盟会负责人之一的徐镜心,被袁世凯谋杀于北京,丁惟汾也被迫潜回日照老家躲避起来。
张自忠要投笔从戎,母亲反对。张自忠一面与母亲讲道理,一面请出他的五舅出面向他母亲游说。通过多次的努力,冯老夫人见儿子决心参军,阻拦不住,只好应允。这下令张自忠喜出望外,便邀约了六个临清同乡一起去参军。但是参加哪支军队为好呢?他们打听的结果,决定投奔驻奉天的北洋陆军第二十镇(师)。因为第二十镇算得上是一支具有革命传统的队伍,其中有许多军官都具有反清的革命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后,第二十镇在统制(师长)张绍曾率领下,曾于滦州举行兵谏,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起草宪法。1912年1月,第二十镇第四十协(旅)第七十标(团)三位管带(营长)施从云、王金标、张建功等受同盟会指示,发动滦州起义,宣布滦州独立 ,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当时任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的冯玉祥,也间接参加了滦州起义,并被起义军推为参谋总长;商震(后来成为晋军将领)也以幕僚身份参加了滦州起义的准备工作。二十镇中有不少山东籍官兵。
第一部分:好男要当兵好男要当兵(2)
张自忠等人商议要投奔的,正是临清老乡、第二十镇第二十九协第八十团团长车震。车震字百闻,是个老资格的北洋军人,他的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奉天省新民县的新民屯。
因为天气炎热,几个人走得满头大汗,把衣衫的扣子都解开了,敞着胸膛走路。
“车团长会收留我们吗?”掉在最后的一个小个子青年问。
“只要我们心诚,投军的意志坚决,我想是应该没有问题的。”张自忠满怀自信地道。
“你这一路问了几遍了!?你担心什么,五叔怀里还揣着三叔给刘先生的举荐信哩。三叔同刘先生是好朋友,刘先生是车团长面前的红人嘛。”另一个青年道。
原来张自忠怕车震拒不收留他们,得知三哥张自清与车震的家馆先生刘冠千熟识,便请三哥给刘冠千写了一封信,请刘引荐。
新民屯终于到了。他们问清了车震的住处,便径自前往。
车团长住在一个四周用围墙围住的小院里,门口有两个背枪的兵守卫着。
张自忠走到卫兵面前,抱拳问道:“请问两位兄台,这里可是车团长的公馆?”
卫兵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一行人,点点头回答:“不错,这里是车公馆。你们是什么人?问车团长作甚?”
张自忠道:“我们是来拜会刘冠千先生的。我们是刘先生的同乡,带得有他的书信。”
“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通报。”
刘冠千得报,山东老家有几个人要见他,便把张自忠等人请了进去。刘冠千在自己房中会见了他们。双方见面,刘冠千抱拳问道:“听说诸位兄台是临清来的,要见在下,不知何事?”
张自忠抱拳一揖道:“在下张自忠,代家兄张自清向刘先生问安。”
刘冠千道:“哦!老弟是张老弟胞弟。这可不是外人,请坐,请坐。”
刘冠千请大家坐下,让护兵送上茶来。张自忠从身边拿出三哥自清的信,双手递了过去:“这是家兄给刘先生的信。我们几个人想来投军,还请先生能在车团长面前美言几句。”
刘冠千看完信后道:“自清老弟是我的好友,自忠老弟是他的胞弟,你们几位又都是临清老乡,也是车团长老乡。这个忙自然要帮。你们几位一路辛苦了,先休息休息。一会儿我就去见车团长,跟他说说。”
刘冠千问了几人的情况后,安排大家暂歇,然后便去找车震去了。
几人等了老半天,方见刘冠千回来。刘冠千告诉张自忠道:“我已和车团长说了,他答应明天一早接见你们。今天诸位好好休息一下吧。”
一宿无话,第二天早饭以后,刘冠千便带着张自忠等七人去见车团长。
车震已听刘冠千介绍了他们的情况,见他们到来,便客气地请他们坐下。他认真地打量了每一个人后才开口说道:“你们的情况和来意,我已经听刘先生说了。你们都是临清人,都是我的同乡,来投靠我,我很高兴。作为年轻人,要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其志可嘉。按理我应该支持你们,接纳你们。但我还是劝你们不要来当兵的好。”
“为什么?”七人不禁一齐问道。
车震笑笑说道:“当兵是很苦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下来的。我听刘先生谈了你们的情况,你们都出身于富家子弟,像张自忠老弟的家,在唐园是首富,其他几位据说也不差。在家里有吃有穿,又不缺钱花,而且现在都在上学读书,将来毕业以后,不愁没有出路、没有好前途。何必要来投军当兵呢?当兵是个苦差事,打起仗来还有生命危险。投军的人,大都是家境贫穷,生活困难,没有出路的人。你们出身富家子弟,哪里能吃得下这个苦,所以劝你们还是息了这个念头,回家去好好读书,那样免得吃这些不必要的苦,而且今后的前程,比这投军当兵要远大得多。我说这番话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考虑考虑吧。”
车震的话,说得十分诚恳,张自忠等也完全能够体会得出,但是这七个青年人,怀着一腔热血前来投效,哪里能为这么一番话就打退堂鼓呢。
张自忠道:“我们知道,车团长的话也是为我们好,怕我们吃不下这个苦。但是,我们前来投军当兵的心是很坚决的。我们不怕吃苦,什么苦都能吃。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当兵的决心已定,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车团长的好意,我们表示感谢。但我们仍然恳求您把我们收下,成全我们几人的投效报国的心愿和诚意吧。”
其余几人也纷纷要求留下来,表示不怕吃苦的决心。在这样坚决要求下,车震劝阻无效,只好答应收录了他们。
第一部分:好男要当兵好男要当兵(3)
车震虽说答应收留他们,但却暂时没有把他们补入军队的正式名册中去,更没有把他们下到连队里去,而是仍然让他们住在团部。由于尚未正式补入名册,所以也没发给他们军服。当他们问及为什么还不发给军装时,被问的人只好笑着回答:已经报上去了,等批下来了就发。
车震见得多了,这些公子哥儿们,让他们吃一点苦,你不撵他,他都会自个儿走人的。
这时正值六月间,在东北来说,正是麦收时节。车震的军队驻扎在这里,很大一部分给养要靠军队军垦收获的粮食来补给。所以他们种了大面积的小麦。这时军垦田里的麦子,也正是成熟收割时。全团全体士兵,都下田抢收。
张自忠等七人,自然也不例外要随团部的士兵一起下田参加麦收劳作。
当他们得到副官的通知后,几个人倒是兴高采烈,兴奋得很,都说这是入伍后的第一关,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给车团长看看,他们是不怕吃苦的。可是这一次,张自忠却没有多说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自忠等七人,每人也领了一把镰刀,在副官的带领下,来到屯外的军垦田。这麦田好大啊,一眼看去,只见重重金黄麦浪,望不到边。
副官道:“这块麦田由我们团部负责,大家就动手割吧。”一声令下,大家便一齐下田割起来。那些士兵们,每人割四垄。副官对张自忠等七人道:“你们过去没有干过这类活,就割两垄吧。”
开始,他们还勉强可以跟得上进度,可以和其他士兵齐头并进。可是没有好一会儿,除张自忠外,其余六人,都远远掉在了后面。到了后来,张自忠也被拉了下来,而那六个人却掉得更远了。一天下来,那些士兵们,四垄麦割到了头;张自忠他们每人两垄,张自忠割了一半,而那六人却最多割了不到四分之一。
太阳落山了,该收工了。他们七个人,腰酸背疼,两条腿像灌了铅,拖都拖不动了。那六人刚开工时的兴奋,早已烟消云散,一个个都变成了苦瓜脸。每个人的手上,都打起了好些泡,还被拉了好几条口子,有的是被镰刀割伤的,有的是被麦草划破的。脸上也是花得像大街上乞讨的叫花子。
回到住处,一个个像散了架一样,脸也不想擦,就往床上一倒,嘴里哼哼唧唧:“哎哟!我的妈呀!疼死我了。”再也不想动了。只有张自忠还算例外,他虽然也显得十分狼狈,但他没有往床上躺,更没有哼哼唧唧地呻唤。其实张自忠也和他们一样,过去从未干过这样的活,吃过这样的苦。一天下来,也是双手起泡,腰酸腿疼,疲惫不堪。他和大家一样,也想哼哼,但他咬咬牙忍住了。他没往床上躺,而是站在屋里,对六个伙伴说:“大家咬咬牙,挺一挺吧,把这几天熬过去就好了,万事开头难嘛。我们不是在车团长面前拍了胸脯,说我们不怕吃苦的吗。如果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就喊挺不住,那车团长又会赶我们走了。那多没面子哇。”
这六个人一想,张自忠的话也对,如果就这样喊吃不消,那岂不是太丢人,太没面子了吗。他们咬紧牙关,从床上爬了起来,去洗了澡,吃了饭。晚点名解散后,没有等吹熄灯号,那六个人就上床睡了。
第二天,几个人咬紧牙关,硬撑了下来,大家手上都打满了血泡,但总算熬了过去。晚上,除了张自忠外,这六个人,都躺在床上哭了一场。
第三天,这六个人几乎都不愿从床上爬起来,还是在张自忠的催促下,才硬撑着下了床。六个人的眼圈都是红红的,显然是昨夜哭了的结果。
开过早饭后,他们拖着疼痛难忍的身体来到麦田里,跟士兵一起又割了起来。
这七个人,除张自忠外,第一天那股“锐气”早已荡然无存,所以没几分钟,他们便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本来张自忠还可以割得快一点,但他见伙伴们这么疲惫,也知道大家在家里都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吃过这份苦,所以他不能只顾自己,要多鼓励大家。为了让大家跟上自己,张自忠便帮这六人割一些。这样一来,这六人虽然能跟上他的进度,可却被那些士兵甩得远远的了。
在田里割了不到一个时辰,这六个人把镰刀一丢,便在地上坐下来不割了。
张自忠割着割着,怎么旁边没动静了?他抬起头来一看,这六个人都坐在那儿不动了。
他直起身子来,吁了一口气,说道:“咋都停下了?”
那小个子双手蒙着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受不了啦,我不想干了!”
张自忠慌了,忙走上来道:“廉旺,别哭,别哭,让人家看见了,会笑话的,一个大男人,还哭鼻子哩!多不好意思。”
这小个子也是张自忠的堂侄,名叫张廉旺。张廉旺咬咬牙,抹了一把眼泪,对张自忠道:“五叔,这个活我吃不消。我不想干了,兵我也不想当了。我想回家。”
张自忠又望望另外五个垂头丧气的伙伴,这五个人也一齐说道:“我们也都不想干了,不想当什么军官了。”
张自忠沉默了一阵,然后点点头道:“好,这事等我们收工后晚上再商量。可今天大家还得咬咬牙坚持下来再说。休息一下我们再干吧,慢一点没关系,割多少算多少吧。副官说了,只要我们尽了力就行。”
这一天,这六个人是在张自忠的激励下磨蹭过去的。
晚饭以后,七人呆在屋子里,商谈今后的去留问题。
“五叔,我实在吃不消啦,我不干了,我要回家。”张廉旺先开了口。
其余五人也道:“我们也是。我们打算明天便去向团长告假去。”
“五叔,你呢?是不是和我们一道走?”张廉旺问道。
张自忠看看大家这几天晒得又黑又憔悴的脸和一双双打满血泡的手,叹了一口气道:“好吧,你们都走吧。不过,我不会和你们一起走,我要留下来。”
“那为什么?你还要吃这个苦?”张廉旺道。
张自忠说:“这个兵我当定了,什么苦也拦不住我。你们走吧,回去好好读书,今后好从其他方面去为国出力吧。”
同张自忠一起来的六个伙伴,实在是熬不住了。他们不等车震“撵”他们,都来向车团长借故请假,说有事要回临清去一趟。
第一部分:好男要当兵好男要当兵(4)
车震是老得成精了的,怎么不知道这六个人心里的打算,也不点破他们,不但慨然允准,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