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
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
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生死循
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
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
彼三自灭矣。
(正)对治瞋恚等义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
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
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
觉”者,此之谓也。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
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
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
令尽。
(正)了凡四训序

◎众生一念,与佛无二;由迷而未悟,则全智慧德相,成烦恼业苦。心本是一,
迷悟殊则苦乐异矣。是知一念心性,本是智慧功德海;由烦恼障蔽,无智慧照了,
则全体成烦恼业苦海。今以智慧觉照之,则即烦恼业苦海,成智慧功德海。故华
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
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三)复陈飞青书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
烦恼惑业之佛心。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心;方可谓心
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说,不过示其体性而已。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
),则完全不是矣。
(三)复周陈慧净书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
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
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
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
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
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
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
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
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
自可显现。
(正)复冯不疚书

◎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乐,特作大学,以示其法。开章即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然明德,在人各自具。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
不能显现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
诚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
物也。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只
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
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若将此不
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
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则,
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
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
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
然而然者。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
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
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
(续)标本同治录序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
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续)复游有维书

◎民十年,光至南京。魏梅荪〖系翰林,时年六十〗谓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
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光谓,富贵人习气难忘。君欲吃素,
祈熟读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以其文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
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
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见息灾法会法语。〗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
此系八月十二日话。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碍,往金山过生日,回家即
长素矣。(续)复卓人居士书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而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
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姿行淫杀,为有福,为有
智。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
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
(三)复杨宗慎书

◎汝既知性情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
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凡暴戾之气,
皆从傲慢而起。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慢贡高以陵人。
(三)复郝智熹书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
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三)复明道法师书

◎自知录,为引人入魔至极可恶之魔话。上海罗济同居士得此录,石印一千本送
人。丁桂樵居士欲为广布,令济同寄光一包,桂樵自己作书与光,祈为作序,以
期广传。光阅之不胜惊异。即将原寄之书,完全寄与桂樵,极陈此书之祸。以初
心人率皆不在一心至诚忆念上用功,而常欲见好境界,倘一见此书,以急切之狂
妄心,常作此念,必至引起宿世怨家,为现彼所慕之境。及乎一见此境,生大欢
喜,怨家随即附体,其人即丧心病狂,佛亦不奈何彼矣。
(三)复李少垣书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
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
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
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
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
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
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
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
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
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
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
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
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
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
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
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即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
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
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
方可有自由分。
(正)复甬江某居士书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
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
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
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
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世无有二。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
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
淫乎。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
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
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
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
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
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
(正)欲海回狂序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
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
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
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
然,况吾辈凡庸乎。
(续)复徐书镛书

◎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
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
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
(续)与胡作初书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
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
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丁、论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
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
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
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
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
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
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续)一函遍复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
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
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
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
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
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
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
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
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
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
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正)复邓伯诚书一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
耳。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
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
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若
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念始萌乎隐
微,罪福判若天渊。见正编复高邵麟书四。〗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
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
圣凡悉知悉见起。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
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彼十方法界圣人,
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何以故。
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初则勉力息妄,
久则无妄可得矣。〖恶念原属妄想,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倘能觉照,则妄想灭
而真心现矣。〗
(正)复高邵麟书二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隄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
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正)与陈锡周书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
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
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
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三)复陈伯达书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
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
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正)复马契西书一

◎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
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
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若不改过迁善,
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见正编复邓伯诚书二。〗譬如读方而不服
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
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正)复周智茂书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
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
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
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
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见续编复
金善生书〗
(续)复徐书镛书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
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
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
制,然须事事讲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