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史-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四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顺城,下。为东平治所。  东阿,中。  阳谷,中。  汶上,中。寿张,下。  平阴。下。至元十一年,以县之辛镇寨、孝德等四乡分析他属。明年,改寨为肥城,作中县,隶济宁路,以平阴为下县,仍属东平。
  东昌路,下。  唐博州。宋隶河北东路。金隶大名府。元初隶东平路。至元四年,析为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改东昌路,仍置总管府。户三万三千一百二,口一十二万五千四百六。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聊城,中。倚郭。  堂邑,中。  莘县,中。宋隶大名府,元割以来属。
  博平,中。  茌平,中。  丘县。下。本为镇,隶曲周。至元二年,并入堂邑。二十六年,山东宣慰司言:“丘县并入堂邑,差税词诉相去二百余里,往复非便。平恩有户二千七百,升县为宜。”遂立丘县,隶东昌。
  济宁路,下。  唐麟州。周于此置济州。元太宗七年,割属东平府。至元六年,以济州还治巨野,仍析郓城之四乡来属。八年,升济宁府,治任城,寻还治巨野。十二年,复立济州,治任城,属济宁府。十五年,迁府于济州,却以巨野行济州事。其年又以府治归巨野,而济州仍治任城,但为散州。十六年,济宁升为路,置总管府。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八。领司一、县七、州三。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七
  巨野,中。倚郭。金废,属郓州。至元六年复立。  郓城,上。金以水患,徙置盘沟村。元至元八年,复来属。  肥城,中。宋、金为平阴县。元至元十二年,以平阴莘镇寨东北十五里旧城改设今县。  金乡,下。初隶济州,至元二年来属。  砀山,金为水荡没。元宪宗七年,始复置县治,隶东平路。至元二年,以户口稀少,并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虞城,下。金圮于水。元宪宗二年,始复置县,隶东平路。至元二年,以户口稀少,并入单父。三年,复立县,属济州。八年,隶济宁路。  丰县。唐属徐州。元宪宗二年,属济州。至元二年,以沛县并入丰县。三年,复立沛县。八年,以丰县直隶济宁路。
  州三
  济州,下。  唐以前为济北郡,治单父。唐初为济州,又为济阳郡,仍改济州。周濒济水立济州。宋因之。金迁州治任城,以河水湮没故也。元至元二年,以户不及千数,并隶任城。六年,迁州于巨野,而任城为属邑。八年,升州为济宁府,治任城,复还府治巨野。十二年,以任城当江淮水陆冲要,复立济州,属济宁府而任城废。十五年,迁府于济州,以巨野行济州事。其年复于巨野立府,仍于此为州。二十三年,复置任城,隶州。领三县:
  任城,倚郭。  鱼台,太宗七年,属济州。至元二年,并入金乡。三年复故。八年,属济宁府。十三年来属。  沛县。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宪宗二年,州废,复为县。至元二年,省入丰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府。十三年来属。
  兗州,下。  唐初为兗州,复升泰宁军。宋改袭庆府。金改泰定军。元初复为兗州,属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立尚珍署,领屯田四百五十六户,收子粒赴济州官仓输纳,余粮粜卖,所入钞纳于光禄寺。  领四县:
  嵫阳,曲阜,泗水,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复置。  宁阳。至元二年,省入嵫阳。大德元年复置。
  单州,下。  唐置辉州,治单父。后唐改为单州。宋升团练州。金隶归德府。元初属济州。宪宗二年,属东平府。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路。领二县:
  单父,县在郭下。元初与单州并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至元二年,复立单父县。三年,还属济州,今属单州。  嘉祥。旧属济州。宪宗二年,割隶东平路。至元三年,还属济州。今为单州属县。
  曹州,上。  唐初为曹州,后改济阴郡,又仍为曹州。宋改兴仁府。金复为曹州。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直隶省部。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领县五:
  济阴,上。  成武,中。  定陶,中。  禹城,中。  楚丘。中。
  濮州,上。  唐初为濮州,后改濮阳郡,又仍为濮州。宋升防御郡。金为刺史州。元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之馆陶、朝城,恩州之临清,开州之观城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领县六:
  鄄城,上。  朝城,中。初隶东平府,至元五年来属。  馆陶。中。初属东平路,至元三年来属。  临清,观城,下。金属开州,元初来属。  范县。下。初属东平府路,至元二年来属。
  高唐州,中。  唐为县,属博州。宋、金因之。元初隶东平,至元七年升州。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领县三:
  高唐,中。  夏津,中。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  武城。中。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
  泰安州,中。  本博城县,唐初于县置东泰州,后废州,改为乾封县,属兗州。宋改奉符县。金置泰安州。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二年,省新泰县入莱芜县。五年,析隶省部。三十一年,复立新泰县。东岳泰山在焉。  户九千五百四十,口一万七百九十五。领县四:
  奉符,中。  长清,中。旧属济南府,元初来属。  莱芜,下。  新泰。金属泰安州,至元二年,省入莱芜,三十一年复立。
  德州,唐初为德州,后改平原郡,又仍为德州。金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县来属。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领县五:
  安德,下。  平原,下。  齐河,金创置此县,隶济南府,至元二年来属。
  清平,宋、金隶大名府,元初来属。  德平。
  恩州,中。  唐贝州,又为清河郡。宋改恩州。金隶大名府路。元初割清河县隶大名府,以武城隶高唐,惟存历亭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县及司俱省入州。七年,自东平析隶省部。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本冠氏县,唐因隋旧,置毛州,后州废,县属魏州。宋、金并属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升冠州,直隶省。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千四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卢龙军。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领司一、县六、州八。州领十五县。
  录事司。
  县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以行淄州及行淄川县并入。三年,又并临淄、临朐二县入焉。十五年,割临淄、临朐复置县,并属本路。  临淄,下。  临朐,下。  高苑,下。旧属淄州。  乐安,下。  寿光。下。
  州八
  潍州,下。  唐初为潍州,后废。宋为北海军,复升潍州。金属益都路。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
  北海,下。  昌邑。下。
  胶州,下。  唐初为胶西县。宋置临海军。金仍改为胶西县,属密州。元太祖于县置胶州。领三县:
  胶西,中。  即墨,下。宋、金皆隶莱州,元太祖二十二年来属。  高密。下。宋、金并隶密州。
  密州,唐初改为高密郡,后仍为密州。宋为临海军,复为密州。元初因之,以胶西、高密属胶州。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诸城县,隶益都。领二县:
  诸城,州治所。  安丘。下。
  莒州,下。  唐废莒州,以莒县隶密州。宋沿其旧。金复为莒州,隶益都府。元初因之。领四县:
  莒县,下。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沂水,下。有沂山,为东镇。  日照,下。  蒙阴。下。元初,因旧名为新泰县。中统三年,以李璮乱,人民逃散,省入沂水。皇庆二年,复置为蒙阴县。
  沂州,下。  唐初改为琅邪郡,后仍为沂州。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领二县:
  临沂,中。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费县。下。
  滕州,下。  唐为滕县,属徐州。宋仍旧。金改为滕州,属兗州。元隶益都路。领二县:
  滕县,下。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邹县。下。
  峄州,下。  唐置鄫州,又改兰陵县为承县,后州废,以县属沂州。宋仍旧。金改兰陵县,于县置峄州。元初以峄州隶益都路,至元二年,省兰陵入本州。
  博兴州,下。  唐博昌县。后唐改博兴。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州。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
  济南路,上。  唐济州,又改临淄郡,又改济南郡,又为青州。宋为济南府。金因之。元初改济南路总管府,旧领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割入淄莱路,陵州割入河间路,又割临邑县隶河间路,长清县入泰安州,禹城县隶曹州,齐河县入德州,割淄州之邹平县来属,置总管府。户六万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十六万四千八百八十五。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七县。
  录事司。
  县四
  历城,中。倚郭。  章丘,上。  邹平,上。唐、宋皆属淄州,至元间来属。  济阳。中。
  州二
  棣州,上。  唐析沧州之阳信、商河、乐陵、厌次置棣州。宋、金因之。元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三年,改置滨棣路安抚司。至元二年,与滨州俱棣济南路。领四县:
  厌次,中。倚郭。初立司候司,至元二年,省入本县。  商河,中。  阳信,中。  无棣。下。宋、金属沧州,元初割无棣之半属沧州,半以来属。
  滨州,中。  唐属棣州。周始置滨州。金隶益都。元初以棣州为滨棣路。至元二年,省路为州,隶济南路。领三县:
  渤海,中。初设司候司,至元二年,省入此县。  利津,下。  沾化。下。
  般阳府路,下。  唐淄州,宋属河南道。金属山东东路。元初太宗在潜,置新城县。中统四年,割滨州之蒲台来属。先是,淄州隶济南路总管府;五年,升淄州路,置总管府。是岁改元至元,割邹平属济南路、高苑属益都路。二年,改淄州路为淄莱路。二十四年,改般阳路,取汉县以为名。户二万一千五百三十,口一十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五。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四
  淄川,中。倚郭。  长山,中。初属济南路,中统三年来属。  新城,中。本长山县驿台,太宗在潜,以人民完聚,创置城曰新城,以田、索二镇属焉。蒲台。下。金属滨州,元初隶滨棣路。中统五年,属淄州。至元二年,改属淄莱路,升中县。
  州二
  莱州,中。  唐初改东莱郡为莱州。宋为防御州。金升定海军,属山东东路。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属淄莱路。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省入掖县,又省即墨入掖与胶水,仍隶般阳路。领四县:
  掖县,中。倚郭。至元二年,省录事司,析即墨县入焉。  胶水,下。至元二年,析即墨县入焉。  招远,下。  莱阳。下。
  登州,下。  唐初为牟州,复改登州,宋属河南道。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别置淄莱路,以登州隶之。至元二十四年,改属般阳路。领四县:
  蓬莱,下。  黄县,下。  福山,下。伪齐以登州之雨水镇为福山县,杨疃镇为栖霞县。  栖霞。下。
  宁海州,下。  伪齐刘豫以登州之文登、牟平二县立宁海军。金升宁海州。元初隶益都路。至元九年,直隶省部。户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三。领县二:
  牟平,中。  文登。下。
  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
  大同路,上。  唐为北恆州,又为云州,又改云中郡。辽为西京大同府。金改总管府。元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为大同路。户四万五千九百四十五,口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五、州八。州领四县。大德四年,于西京黄华岭立屯田。六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凡七屯。
  录事司。
  县五
  大同,中。倚郭。至元二年,省西县入焉。  白登,下。至元二年,废为镇,属大同县,寻复置。  宣宁,下。  平地,下。本号平地袅,至元二年,省入丰州。三年,置县,曰平地。  怀仁。下。
  州八
  弘州,下。  唐为清塞军,隶蔚州。辽置弘州。金仍旧。旧领襄阴、顺圣二县。元至元中,割顺圣隶宣德府,惟领襄阴及司候司,后并省入州。
  浑源州,下。  唐为浑源县,隶应州。金升为州,仍置县在郭下,并置司候司。元至元四年省入州。
  应州,下。  唐末置。后唐升彰国军。元初仍为应州。领二县:
  金城,下。州治所。  山阴。下。至元二年,并入金城,后复置。
  朔州,下。  唐改马邑郡为朔州。后唐升振武军。宋为朔宁府。金为朔州。元因之。领二县:
  鄯阳,下。至元四年,省录事司入焉。  马邑。下。
  武州,下。  唐隶定襄、马邑二郡。辽置武州宣威军。元至元二年,割宁边州之半来属。旧领宁边一县及司候司,四年省入州。
  丰州,下。  唐初为丰州,又改九原郡,又仍为丰州。金为天德军。元复为丰州。旧有录事司并富民县,元至元四年省入州。
  东胜州,下。  唐胜州,又改榆林郡,又复为胜州。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东城南直榆林,后以东城滨河,徙置绥远峰南郡今东胜州是也。金初属西夏,后复取之。元至元二年,省宁边州之半入焉。旧有东胜县及录事司,四年省入州。
  云内州,下。  唐初立云中都督府,复改横塞军,又改天德军,即中受降城之地。金为云内州。旧领云川、柔服二县,元初废云川,设录事司。至元四年,省司、县入州。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
  冀宁路,上。  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三年,立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户七万五千四百四,口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二十一。领司一、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十
  阳曲,中。倚郭。  文水,中。  平晋,下。  祁县,下。旧隶晋州,后州废,隶太原路。  榆次,下。至元二年,隶太原路。  太谷,下。  清源,下。  寿阳,下。  交城,下。  徐沟。下。
  州十四
  汾州,中。  唐改西河郡为浩州,又改汾州,又改西河郡,又为汾州。金置汾阳军。元初立汾州元帅府,割灵石县隶平阳路之霍州,仍析置小灵石县,后废府。至元二年,复行州事,省小灵石入介休。三年,并温泉入孝义。领四县:
  西河,中。  孝义,下。至元三年,割温泉县之半置巡检司,隶本县。平遥,下。元初属太原府,至元二年来属。
  介休。下。元初置,隶太原府,至元二年来属,仍省小灵石县入焉。
  石州,下。  唐初改离石郡为石州,又改昌化郡,又仍为石州。宋、金因其名。元中统二年,省离石县入本州。三年,复立。至元三年,省温泉入孝义,以临泉为临州。旧置司候司,后与孟门、方山俱省入离石。领二县:
  离石,下。倚郭。  宁乡。下。太宗九年,隶太原府。定宗三年,隶石州。宪宗九年,又隶太原府。至元三年,复来属。
  忻州,下。  唐初置新兴郡,后改忻州,又改定襄郡,又为忻州。金隶太原府。元因之。领二县:
  秀容,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忻州。四年复置。  定襄。下。
  平定州,下。  唐为广阳县。宋为平定军。金为平定州。元至元二年,省倚郭平定、乐平二县入本州。七年,复立乐平。领一县:
  乐平。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县为乡,入本州,立巡检司。七年复立。
  临州,下。  唐置临泉县,又置北和州,后州废,隶石州。宋置晋宁军。金废军,置临水县,隶石州。元中统二年,仍改临泉县,直隶太原府。三年,升临州。
  保德州,下。  本岚州地,宋始置州。旧有倚郭县,元宪宗七年废县。至元二年,省隩州、芭州入本州。三年,又并岢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