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苙òng大一点,放9个师,2个独立骑兵团,1个重炮旅,另外空军也要入疆。这里面怎么调,先调哪里,分多少时间完成,参谋部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眼下新疆只有赵铮一个师,原来独立骑兵旅拆散成的2个独立骑兵团。至于新疆本地军队因为战力太低已经被解散了。
这样大量军队的调动,而且是数千里外的边陲,铁路还有上千里没有通,真要是把这高达十几万的军队调过去,恐怕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陆续增兵,毕竟战事不是真的就一定能爆发起来,制约兵力,军事物资投送的铁路也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修到迪化。
蒋方震点了点头,只要这个方案付诸实施,整个南边的地方军几乎被chōu之一空,民国将不会再有什么赣军,湘军,鄂军等复杂派系的存在。
文山得以到的情报还是比较准的,孙中山初入北京拜访完黎世昌之后,本来还想来拜访叶重这个实力派,不过由于路上肝病发作,无法成行,只能回到在北京的临时住处,张家huā园。
“昨天都病得那么重了,还坚持个什么。简直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你要是去了,留下我一个人该怎么办。”宋庆龄端着yào碗坐在chuáng边,看着孙中山病态的脸上,略微红着眼睛有些埋怨地道。
“难得北京的民众这么热情,我现在代表的是国民党进京,得到的支持率越高,也更利民党以后在北方的工作。哪怕是受点苦,也是值得的。”孙中山道,“下次不会了。我病倒之后,北京政fǔ有没有谁来过?”
“徐大总统来过,不过当时你还病着,就没叫醒你。”宋庆龄道,“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中央高官过来了。”
两百余名士兵乘坐着小汽车,卡车,一共三十辆的车队陆续开到了张家huā园的mén口,士兵鱼贯跑了下来。
“先,先生,国防军总司令叶重来了。”由于叶重的头衔实在太多,廖仲凯跑到孙中山卧室的时候,简而化之成了国防军总司令。
“请他过来。”孙中山道。
“久仰孙先生大名,无缘一见,今日算是得偿所愿了。”一身军装,披着军大衣的叶重走进了孙中山的卧房,刚走进mén槛便闻到了一股yào味。
“这位应该就是孙夫人了,没有打扰到先生休息吧?”
病chuáng上躺着年近六十的老者,两鬓有些huā白,面sè呈现着腊黄sè。而chuáng边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丰韵少fù,应该就是宋庆龄了。
“名闻天下的兴帅亲自登mén看我这个老头子,请都请不来,哪里是打扰,屋里比较简陋,兴帅随便坐。”孙中山保持着必要的礼节,想要起身,被叶重按了回去。
真要是让孙中山起身,恐怕旁边的宋庆龄,廖仲恺,
“特事特办,先生现在有病在身,有什么话就这样说吧。”
“那我就失礼了。”孙中山道,“昨天与徐大总统谈了许多,不过却没有什么实质xìng的进展,兴帅年轻,应该更有进取jīng神。”
“当前民队几近百万,已然有了对抗列强,收复主权之实力,当务之急是尽快召开国民大会,废除一切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一切特殊权益,兴帅以为如何?”
叶重摇头道,“虽然我对与列强所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也十分反感。眼下民国的困境,是由于晚清近半个世纪以来造成的。治国如治病,如同先生现在身患重病,需要时日才能渐渐康复,我认为应该应该按部就班的来。”
“兴帅以为该如何按部就班的来?”孙中山脸sè略微有点不愉地道。
“比方说,这次我主张清算日本在山东的非法权益,就是先把山东的权益收回来。另外拒付日本人的贷款,就是压迫日本人将旅顺,大连租界归还给民国。等山东的问题理清了,旅顺,大连也收回来了。民国布置在辽东南的三个多师就可以chōu出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占领了军事重港旅顺,与山东遥相呼应,渤海湾变成民国的内海,无论是京津,还是东北的安全系数都大为提高。中央才更有把握开口向列强讨回更多的权益。”
“现在我只针对日本人,英美法等列强就会在一边看戏,甚至还会支持民国的行动。等下次我针对英国人的时候,日本人也不会帮英国人火中取粟,若是一次不分先后,将权益都收回来了,牵涉到的利益太大,而且把列强全给得罪了。列强拧成一股绳,民国也不会好过。”
“列强欺软怕硬惯了,若是中央强硬一点,列强未必就敢动武,民国人口五万万,幅员万里,真要是打起来,哪里又会怕列强,所有的列强都仇视苏联,苏联现在不是照样强大起来了。”孙中山有些不以为然地道。“苏联人可以,中华民族又何惧一战!”
对于孙中山有些理想主义,叶重也是早有准备的,“苏联是打赢了,不过付出了多少代价?光是因为战争,无力救治国内的大旱灾,光是死于饥荒的人就超过了三百万,用遍地饿殍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直接死于战斗中的士兵,百姓,流离失所的平民,也是数百万以上。若不是苏联把列强给得罪遍了,我也不敢对远东下手,苏联更不会损失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苏联赢了,但是代价太大。”
“现在民国已经开始进入良xìng循环,只要手段稳一点,未来3到5年之内,基本上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或者小规模的战争逐步收回外溢之权益。战争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动用的。真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与俄国人,日本人开战,我也没有皱过眉头。所以对于先生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想法,我是赞同的。不过中央行使着国民赋予的权力,就必须为全国人着想,必须用最小的损失,搏取最大的利益。”
“被英国人把持的海关,兴帅打算什么时候收回?”孙中山心里不痛快,不过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叶重。
“今年中央已经从英国人手里拿回了每年2600万的收益,若是算上先生在两广收回的海关,一起就是3600多万了。这就是一种进步,剩下的海关权利大概到明年中央会讨要过来。最迟不地超过后年。”叶重道。“眼下还需要把和日本人的问题给解决了。”
“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呢?”仅管时间上不足以让孙中山满意,但叶重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比起徐世昌的棱模两可要好了太多。而且一旦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孙中山自然也可以将自己的主张提出来,在大会上通过。
“国民代表大会,顾名思议,是代表了全国的,自然要待民国真正一统之后,才能召开。这不是在和先生商量民国一统的事了吗。”叶重道。
“两广与中央谈妥,民国不就完成统一了吗。”孙中山道。
“还不是全部。先生就是在两广的时候,能否真正号令得动云南,福建的军队?那些军阀怕是不那么听话吧。浙江的军队也要裁撤。四川现在更是一个小战国,一个省的军队就高达几十万,征战频繁,民众苦不堪言,这种名头上的统一要了又有什么用。”叶重道,“以往,民国就是吃了军阀割据的亏,各省军队不听中央号令,各自为政,前几年奉日战争的时候,几十万人的大仗,一个个口头上叫得震天响,真正派兵的又有几人?只有山西一个hún成旅,直军一个师,湖南一个hún成旅。再就皖系万般不情愿派出来的一个师。这样的统一,我情愿不要。先生是搞了几十年革命的,对于军队中复杂的派系,与老旧思想,应该深有体会。”
孙中山每次借用军阀的势力,可是军阀也在借用孙中山的名望,竖起革命大旗,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便开始排挤孙中山,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那兴帅又认为国民代表大会应该什么时候召开?”孙中山本来有些腊黄的脸sè越发的难看了。
“自然是等将军队的权力都收归国有,裁撤掉了云南,四川等地的军权,等当地民政官真正有了直起腰板敢说话的底气,而不是被当地军阀胁迫之后了。”叶重道,“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若是先生的两广答应裁军,福建,浙江也不过一纸电令的事。剩下的云南,贵州,和四川不过三省,孤掌难鸣,就算起兵反抗,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统一的时间不会太久。”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400章统一和殒落
更新时间:201293010:12:20本章字数:8386
“我倒是忘了东北军攻无不克,至今未逢败绩。”孙中山有些不满,到了孙中山这个年纪,一旦认定了的观点,很难被旁人所左右。叶重说得虽然在理,但想说服他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不知道兴帅打算如何安排国民党和国民军?”
“国民军改编为国防军51师,52师,两个师。另外两广省长人选,也可以由国民党的人担任。国民党员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担任政府要员,但是51师,52师既然属于国防军,就不再与地方政府有瓜葛,服从国防部的一切指令!这是底线,当然,国防部不可能下达杀人放火,镇压人民的命令。”对于胡汉民,廖仲恺等人的能力,叶重基本上还是认可的。
孙中山虽然有些理想化,但还并算不上独断专行,他发布的一些错误命令,就被胡汉民截留过。为此两人发生多次争执,争论输了,孙中山也能坦承自己的过失。这点无疑难能可贵。比起那些被吹嘘得天上少有,地上绝无的神话级人物,无疑要真实得多。而且历史在外蒙的问题上胡汉民等人也不是与孙中山没有过争执。
就冲这些,叶重就敢于起用这些国民党的人。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敢说出内心的主张,而不是不管对错的去服从。眼下叶重已经在东北建立起了民国最大的党派华兴社。叶重也不会让华兴社一个政党把持着中央政权。
这次和孙中山的谈话并不怎么愉快,说了那么多,除了扶助农工之外。其他的大多都有分歧,孙中山偶尔是有点情绪化的,跟叶重话不投机。也没有了好脸色。
“这个叶重,压根就想着打压异己,将民国的军队变成他的一言堂!”等叶重离开后,孙中山愤然地道。
“先生,有些方面,我们还要与叶重据理力争一下,否则以中央国防军现在的实力,大可以进兵两广。”汪精卫畏惧于国防军的实力,悲观主义情绪泛滥。并不想和中央闹翻。
“真要是打,国民军即使玉石俱焚,也绝不低头,我就不信叶重真能在民国只手遮天。”孙中山硬气地道。
廖仲恺道,“兆铭的意思是叶重虽然年少得势,但看上去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有些问题要据理力争,但要尽量避免开战。而且叶重开出的条件也并不算太严苛。两广由我党的人出任省长,控制权仍然还在我们的手里。而且中央也肯承认国民党的合法地位,国民党现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党派。日后进入中央是肯定的。实在没有必要动武。至于军队的控制权,那也是没办法,眼下全国性的裁军,况且靠目前的国民军,两个师与20个师跟国防军打起来。似乎结果并没什么不一样。总体上来看,叶重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真要是开打,眼下国民党是必败的局势,即使廖仲恺,胡汉民这些国民党高层,也不认为能抗得过声势如日中天的中央国防军。中央既然肯和平统一,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了。
本来国民党内部就有主和派和主战派,还是民国初,就有孙中山为首激进的主战派,主张武力北伐。以宋教仁,黄兴等主张以合法的议会斗争取得中央政权。此时的中央国防军比起北洋新军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国民党内部的主和派也的声音也越发的强大起来。
而且国民党内部认同叶重做法的,也大有人在。就像民国初,国民党内部也有人投袁世凯的总统票一样。
汪精卫又补充道,“叶重从辽中县城的刘家村到现在总体上来讲,对民国的功绩还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他的作为,也被绝大多数国民所认可。从民国初的时候,日本人操控的满立运动就是被叶重一手打压下去的,之后俄国人策动的外蒙叛军南下,也被叶重几乎全歼。”
“而后在郑家屯,可以为了一个卖鱼的孩童,出动几万大军与日军对峙,讨还公道,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之后的几场对外战争,更是收复了外蒙,还替民国夺得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北以前作为被日俄势力渗透得最厉害的地区,如今俄国势力已经被打击得一蹶不振,数百万俄民臣服于民国治下,日本的势力也被排挤到了仅剩旅顺,大连弹丸之地。这样的功绩是民国其他任何一处地方都比不了的。虽然与俄国的大革命方式截然不同,但现在民国也确实走向了中兴的道路。更为难得的是并不仇视国民党,或许先生可以尝试与其合作。”
在国民党内部看来,除了扶助农工比较靠谱之外,联俄容共也不是那么必要的,眼下叶重并没有清算共产党的意思,还允许其通过非暴力合法的途径宣示自己的主张,以及自由集会,已经算是非常大度了,东北已经和俄国人打了好几仗,这种情况下让叶重去联俄,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也罢,那就和徐世昌,叶重谈吧。我们为民国付出了这么多,不就是要找一条强国之路吗,既然眼下民国有了振兴的希望,有些立场,我们也可以退让一下。”孙中山有些意兴萧索地道,他能想象得到,连身边的廖仲恺,汪精卫都对和谈抱有莫大的期待,其他国民党外围成员会如何的畏惧中央国防军。
廖仲恺,汪精卫闻言心中均是一喜,他们还真怕孙中山犯起了倔脾气将和谈给搅浑了。知道此时孙中山心中不好过。“先行今天说话也说得比较久了,早点休息,我和兆铭就在外边。有事随时叫我们。”
孙中山点了点头。
“夫君想通了?”宋庆龄柔声道。
“不想通也没办法啊,连廖仲恺,汪精卫也是这个态度,你能指望其他人?就是胡汉民,还有国民党的军将也不愿意和国防军打,光靠我一个人,哪里能成事。”孙中山摇了摇头,“不过刚才他们两个也说得在理,叶重与我只是政见不同。也是一心为国为民的。”
随着国民党内部高层意识达成一致,民国和平统一的步伐骤然加快。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急磋商,民国14年(1925年)1月15日,两广国民政府与中央同时公开发电,宣布南北和平统一。国民政府正式并入中央。
同时中央宣布任命胡汉民为广东省长,廖仲恺为广西省长。国民军正式编入中央国防军序列。蒋介石,许崇智分别担任国防军51。52师师长。
两广并入中央,浙江的卢永祥,福建的王永泉势单力孤。再也没办法骑墙下去。不过由于两个省份响应中央的速度比较慢,加起来也只得到了一个47师的编制,其余部队就地遣散。
自1916年以来长达9年的军阀混战就此便要寿将正寝,民国归于一统的潮水迅速漫延至整个南方。
云南和四川虽然在名义上支持国家统一,不过裁军上并未见动静。为此冰雪初化之后。两广蒋介石,许崇智两个师,蓝天蔚部集团军抽调两个师以雷霆之势迅速袭卷了整个云南。然后自云南,湖南,以及陕西三个方向,国防军11个师,2个混成旅大举入川。
国民军两个师被调出两广,剩下的尽皆被裁,主力在蓝天蔚部集团军监视之下,再难有作为。
漫天纷飞的炮火,与弹雨中,这群平时在四川作威作福的川军将令见识了什么是现代的战争,几路川军大部纷纷在中央国防军的攻势下土崩瓦解。四川是人口大省,一个省的人口就高达5300万以上,而川军人数也是达到了惊人的50余万人。在蓝天蔚军团的坐阵下,50余万人被裁成了刘湘一个师,仅1。3万余人,至此除了西藏因为路途偏远,暂时没有驻军,另外台湾仍然还被日本人占领之外,民国其他省份已经尽数归于中央直接控制之下。
无论是国土,还是其他方面的实力,以及声势,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那些因为这几年军阀混战一度对当前时局心恢意冷的议员们也再度爆发出了新的活力。
“哈哈,好,好啊。终于统一了。”徐世昌收到四川发回来的电报,舒心地大笑了起来。
轰…。一百零八门礼炮纷纷打响,炸雷一般的声音,似乎要驱散这么多年来笼罩在民国头上的阴影。在场所有的国人都欢呼起来,气氛一度上涨到了顶点,要说脸色不太好的,恐怕也只有日本公使,以及苏联方面派过来的代表了。一个领土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亿的大国,在东亚拧成一股绳,对日本,苏联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但眼下民国的崛起,已经不是一两个国家能阻挡的了。
“弥道勒先生,贵国最近大半年以来,似乎有意在削弱两国之间的合作啊。”叶重让看了最近半年以来,两国合作汇总的报告之后,召来了从奉天调任德国驻华公使的弥道勒。
“绝无此事,巡阅使阁下,中德两国的合作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