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子风流-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乩砘帷!�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是稳住北部,交趾遍地的豪族和百姓都是蠢蠢欲动,他们此时不动,只是在等,且看朝廷进剿的成败,一旦朝廷进剿不成,怕也要生出二心来。况且他们也是担心,若是官军胜了,倒也罢了,可是一旦官军兵败如山倒,那么民变势必蔓延,他们是有家有业的人,能到何处去?到时候少不得要被变民裹挟,人人争做乱党了。”

郝风楼皱眉,这也是他最担心的,若是整个交趾都推到了大明的对立面,到了那时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即便明军胜了,进行扫荡,可是今日扫荡这里,明日那里反了,能安生吗?

稳住一部分豪族和士绅想来是极为必要,若是稳不住,那么交趾从此永无宁日。

“不错,这种事就怕裹挟,相当多的豪族对我大明颇有抱怨,可是他们未必活不下去,也不会铤而走险,可是一旦战火蔓延开来,这些人说不准当真反了也不是不可能。却是不知程大人还有什么高见?”

程县令微微一笑道:“这个倒是容易,给他们希望。只要让他们知道,无论反贼若何也能护住他们的身家性命,而恰恰相反,一旦他们从贼,就可能尸骨无存,那么他们就不会反,只要稳定住了人心,咱们就还能在交趾站住脚跟。”

郝风楼皱眉道:“给他们什么希望?”

程县令道:“郝大人曾在谅山关,拒敌十万,火铳手以一克百,战功彪炳,这些事迹早在安南流传,所以在许多人眼里,在谅山关以北便是无忧之地。假若这个时候,侯爷能开了谅山关,命火铳队上关巡守,并且邀人入关避难,只怕到时这些人要携家带口,纷纷入关避难了。若是大人再分发土地,使他们在谅山兴建宅院,那么这些人高枕无忧,又怎么会去从贼?”

郝风楼顿时明白了,谅山在世人眼里是最为安全的,只要进去便可躲避战火。那些个士绅豪族无论是心向大明还是心向叛军,他们是有家有业的人,料来是稳妥为上,不愿意牵涉这战乱之中,因为无论倒向哪一边,都可能葬送自己的家族。

而这时候,自己大开方便之门,这些人不带着自己的身家入关避难那才怪了。

只要他们在谅山,那么就不会反,不担心他们煽动民变,也不担心他们暗中资贼。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形倒有些像是租界,由于四处都是战乱,那些富人甚至于军阀纷纷带着财物和家小躲入租借中避难,其实也正因为如此,却是大大的促使了租借的繁荣,富人扎堆的地方,终究比贫民窟要好的多。这对谅山来说,助益也是极大,谁不希望自己的封地里多一点富人,更不必说这数万掌握了几乎大半个安南财富的家伙。

当这些人的身家性命和谅山捆绑起来,对郝家又何尝没有好处?

郝风楼盯着程县令,不由笑了,道:“程大人妙策,此事甚好,我立即修书家父,请他来筹办此事。”

程县令苦笑道:“其实还有一件事,不知下官当讲不当讲。”

……………………………………………………………………………………………………………………………………………………………………

又是一夜无眠,第一章到,最近感觉压力很大,很累,只是再怎么累,老虎都会坚持下去的,所以大家无需担心这点,最后求点月票吧,老虎再怎么厉害,没有了大家的支持也不成的。

第三百七十章:郝家的崛起

该说的也说了,其实也没什么当讲不当讲的,郝风楼吃了口茶,道:“程大人但讲无妨。”

程县令道:“侯爷,既然是避难,让他们入了关,就得把人留下,人留了下来才有好处,假若战事一平,这人又走了,又有什么益处?”

“这一年,说实话,流官们把交趾闹得不轻,要长治久安,下官以为靠朝廷的命官是不成了,只能靠郝家,靠谅山,只有让这谅山成为安南的升龙,成为大明的苏杭,使人流连忘返,让那些交趾的士人、儒生、商贾和豪族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在谅山,这交趾才有希望。否则任由这般闹下去,今日平寇,明日又反,反反复复的便后患无穷,朝廷失去交趾,那是迟早的事。说来可笑,下官又何尝不是流官?下官之所以把事态看得清,并非是下官有什么慧眼,而是下官在职的是海防,和他们不同,这里毕竟是封地,下官得按着侯府的规矩来办,这才置身事外,能看清同僚们的丑态,有闲去把眼睛看远一些。”

郝风楼的手指抚摸着案牍,不断点头,道:“程大人说的有理,人啊,就是不要牵涉到利益,否则再聪明的人也会糊涂,有的人是真糊涂,有的人是装糊涂,听了程县令一席话,令本侯受益匪浅。”

一阵寒暄,自是送客。

这程县令出来的时候,猛地拍额,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今日的话实在说多了一些。旋即他苦着笑摇摇头,自在这海防上任,要提防上司。要戒备同僚,憋了一肚子的话,如今全部发泄了出来。

“这样也好,提醒一下这位侯爷,让他早作提防,也算是为朝廷效命了。”程县令唏嘘一番,佝偻着身子钻进了轿子。他的目光有些迷离。显出几分寂寞。

他是建文初年的进士,只是可惜排名落后,户部观政一直不受人待见。此番调来这里也有被人排挤的意思,可是到了交趾,入目所及,触目惊心。使他既有几分人微言轻的惆怅。又有几分忧虑,而如今且看那海防侯怎么做了。

“起轿,回县城去。”坐在轿中的程县令深深地看了晚霞一眼,放下了轿帘。

…………………………………………………………………………………………………………………………………………………………………………

郝风楼依旧还坐在厅中,茶已经冷了,但那程县令的话倒是令郝风楼突然有了那么点儿眉目。

这交趾乱就乱吧。对于这一次大乱,郝风楼早有准备,要根本解决安南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武力所能解决得了。

既然如此。那么这些事就交给朝廷去头痛好了。而郝家在这次动乱之中非但不能动摇,反而要继续稳固自己的力量。

郝风楼琢磨片刻。便不再犹豫,命人拿了笔墨,正要修书,可是旋即一想,却又摇头,道:“来人,备马回谅山。”

这样的大事不能假手于人,郝风楼陡然感觉到,这对谅山对郝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抓住这次机会,郝家才是真正的世镇交趾,才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几乎是连夜,郝风楼带着数十个护卫出发,从海防到这谅山并不远,可是道路却是难行,官道还未修葺完毕,所以足足花费了一夜的功夫,直到次日正午时分,郝风楼才抵达侯府。

“叫人,把侯府所有说得上话的人叫来,还有席县令也一并叫来。”

郝风楼吩咐下去,不顾疲倦,径直往里厅走。

郝政早被惊动,自是出来,郝风楼连忙行礼道:“父亲大人。”

郝政朝郝风楼苦笑道:“你也知道了?哎,坐下说话。”

郝风楼依言坐下,见郝政神色不好,不由叹道:“父亲大人,料来也得知了消息?”

郝政捋须道:“怎么可能不知?这么大的事,想不知道也难,为父一直都怕啊,怕就怕这消息传来,可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也罢,为父眼下正在撰写奏书,这安南的种种乱局,今日非要畅快淋漓的奏报上去……”

“父亲要上书?”郝风楼不由皱眉。

郝政颌首点头道:“事到如今,难道还能敷衍吗?敷衍了这么久,还能敷衍到几时?这盖子是捂不住的。”

郝风楼正色道:“请父亲收回成命,这个盖子,咱们不能揭。”

郝政道:“为何?”

郝风楼道:“这件事只能让三司和各衙之间去狗咬狗,若是我们跳出来就不免是众矢之的,朝廷眼下,其实未必就是向追究责任,他们想要的无非是继续捂盖子,只要叛乱压住,再找个人背了黑锅,能瞒一时是一时,若是这时候父亲上书,父亲可曾想过一旦这偌大的弊案揭开,要牵连多少人?”

郝政怒道:“难道放任交趾这般糜烂下去?这交趾还能糜烂到几时?明哲保身这没错,可是咱们郝家如今是世封交趾,交趾完了,郝家也就完了。”

郝风楼抬眸,他的目光再不见清澈,而是深邃得几乎不可见底,脸色略带几分狰狞的道:“父亲,交趾不能糜烂,所以必须要有郝家,有郝家在,交趾方能存在,所以不能让朝廷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该郝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烂疮揭开不揭开都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这块地是郝家的,向要世世代代变成郝家,那么郝家就要像陈氏一样,在这交趾一呼百应,这棵大树要盘根错节,将来即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也绝不会轻动郝家,父亲,谋国之前还要谋身,这交趾早就烂了,就算朝廷震怒,再换一批人又如何?无非就是换另一拨豺狼罢了,他们只会压榨得更深,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这交趾,靠朝廷不成,得靠我们自己!”

郝政身躯一震,这番话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可是对这个儿子,他一向盲从,忍不住道:“如何靠自己?”

郝风楼微微一笑道:“乱了对朝廷没有好处?对有一些人也没有好处。而眼下是咱们郝家和他们休戚与共、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了。从前的时候,咱们和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现如今还要绑上他们的身家性命。”

过不多时,吴雄等人已经到了,有人进来通报,郝政还在捋须犹豫,郝风楼却是道:“请大家进来说话。”

吴雄、席县令人等都进了来。

郝风楼扫视他们一眼,其实这些人也算是郝家的班底,席县令虽然是流官,不过如今和郝家交情不浅,早已不可能割舍,所以郝风楼看着他们,动容一笑道:“诸位请坐。”

旋即咳嗽一声,才继续道:“广平和广南二府的事,料来大家已经清楚了,贼势甚大,官军又是调遣不及,所以以本侯之见,只怕这个时候,动乱已经蔓延其他各府了。”

对交趾的动乱,其实在这里的人倒还算轻松,毕竟他们在谅山关以北,倒还不怕动乱波及到这里来,这谅山和其他地方不同,虽然也有安南人,可是人人都有工作,绝大多数人都是安居乐业,也不曾听说过有人滋事,至于从贼,那更是笑话,你便是将谅山的安南人赶出去,人家只怕也要死乞白赖的留在这里。

若不是到没有活路的地步,谁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开玩笑?

不过吴雄不是没有忧虑,郝家的这么多工坊,靠的都是安南那边源源不断的提供原料,一旦战火蔓延开,断了供应,再加上断绝了商道,只怕往后谅山这边也要准备度过寒冬了。

不过吴雄也只是忧虑而已,他对这位海防侯最是敬服,天塌下来还有高个的顶着,海防侯处处出人意料,现在既然海防侯回来,料来这些事不必自己杞人忧天。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郝风楼,对郝风楼的看法也颇为认同,许多人暗暗点头,他们自然深信动乱已经开始,交趾本就怨声载道,这动乱蔓延,只是迟早的事。

郝风楼微笑道:“眼下是多事之秋啊,既是多事之秋,咱们就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动乱虽非你我的责任,可是为朝廷效力却是理所应当。况且交趾数府虽反,可是有许多交趾士绅,却还是心向我大明的,如今他们日夜惶恐,夜不能寐,随时可能落入贼手,甚至被乱党裹挟,诸位,我们能坐视不理吗?”

做过官的,向来都是如此,即便是谋身,为自己打算,可是照样是冠冕堂皇,说出去的话比夜莺更加动听。

…………………………………………………………………………………………………………………………………………………………………………

抱歉,老虎一下午在纠结着接下来的思路,所以更得有些晚,最近感觉身心都显得没劲,思维也显然没那么灵活,请大家给老虎一点时间,老虎会尽快调整过来的!

第三百七十一章:富甲天下

郝风楼是武职,不过依旧还是沾染了这种假大空的秉性。一番话无懈可击,不晓得的还真当他是忧国忧民,忍不住要为他喝彩。

郝风楼说罢,便向吴雄询问:“安南的商贾也有聚集于谅山者,近来可有什么传言?”

吴雄不敢怠慢,他只当郝风楼是考校他,于是添油加醋地道:“自两府叛乱,消息传到谅山,不少安南商贾亦是如热锅蚂蚁,不少商贾决议逗留谅山,却观察风向再说。”

“也有一些商贾心里记挂着自己的亲眷,不得不硬着头皮南下。不过这些人,大多忧心忡忡,都是担心得很。”

“担心那些叛党乱贼?”郝风楼抿嘴,露出几分轻松之色。

吴雄摇头道:“这只是一方面,下官有些话真不知是该讲不该讲,他们忧虑有三,这其一当然是叛贼,叛贼虽然也是安南人,可是谁知道会不会劫掠财货,会不会滥杀无辜?一个不好,无论你是不是安南人,怕都要误了自己的性命。这其二就是本地的乡民,交趾大乱,许多人蠢蠢欲动,即便是一些良善的百姓,谁能保证不会被一些恶霸煽动,突然起事,响应乱党?这些人无非是打着起事的旗号劫掠而已,谁家有钱有粮,就劫掠谁家,谁会管你是安南人还是汉人。至于这第三……”

吴雄忍不住看了一眼席县令,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显然有些话,他不好说。怕说出来引来麻烦。

席县令却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是摇头苦叹道:“吴长史,事情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避讳的?你既然不肯说。那么本官来说又是何妨?今日在这里,二位侯爷召见,那么索性把话说开来。这其三嘛,其实就是官军。平时的时候,官军或许还安份,终究这交趾还是有王法的地方,谁敢造次?可是一旦战时。那可就不好说了,这官军杀贼,杀良冒功的有的是。甚至一些官军趁乱打家劫舍,侵门踏户,那也是常有的事。这种事从前陈氏安南的时候有,后来胡氏安南的时候也有。至于如今的交趾也是不可避免。”

“所以眼下安南人是人心惶惶啊。眼下中北部各府还勉强能维持,可是谁知道将来会如何?一家老小的性命,如今就像是被人刀架住了脖子,谁的心里也不安生。下官还听说不少安南豪族的子弟也有在谅山的。这些人如今顾念着族人,也是如热锅蚂蚁,四处打听南边的情势,这来往的家书可谓是络绎不绝,说句不该说的话。如今是人人自危,今日若是官军胜了。他们未必能安生,明日叛军杀了来,他们也未必能立命,还得提防着本地宵小趁机作乱,人人自顾不暇。”

他们说的都是实情,谁都怕战乱,即便是那些拥有一些武装的豪族,毕竟一旦生变,就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从中获取好处。

而且这变乱的性质已经说不清了,即便是南方豪族的挑唆怂恿,打的是反明的旗号,可是叛军的成份极为复杂,谁能保证人家会对你友善?

郝风楼笑了。

其实他要的就是这个,这些豪族和士绅,还有商贾,平时别看仆从如云,腰缠万贯,又蓄养了一些私兵,可谓风光无限,可是如今遇到了战火,一家老小数十上百口人,谁敢拿一家子性命来冒险?

郝风楼正色道:“是啊,眼下是大厦将倾,谁都不知道将来的命运如何?所以大家的心都定不下。可是……君子不立危墙,更何况是携妻带子立于危墙之下?上天有好生之德,莫说是他们不忍,便是本侯也是不忍见啊。因此,本侯决定放人入关,凡是地方有德士绅,交趾有功名的儒士,行善的商贾,俱可携家带口进谅山。不但要让他们入关,还要给予他们安顿,要分发他们土地,建立行馆,地方官吏要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告诉他们,进了这谅山关,本侯保他们阖族无忧,只要到了这里,自然会尽力给予他们便利。这件事要谅山县立即发出公文,不得耽误,时间耽误不得啊,否则又不知误了多少性命。至于寻常的安南百姓,若是有一技之长的亦可放入关中,有身强体健的也可容纳一些,谅山县这边怕是要好生准备,所需的银钱,侯府来出,至于突然涌入这么多人,人要吃粮,马要用料,这些也得事先有所准备,可命人于广西收粮,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图穷匕见。

这才是郝风楼的真实目的。

席县令和吴雄人等先是面面相觑,随即他们便明白了什么意思,心里不由暗赞这位侯爷高明,其实所谓有德士绅、有功名的儒生、行善的商贾,这些就都是个屁,这年头有没‘德’的士绅,有没有功名的儒生,有不行‘善’的商贾吗?这东西本就没有标准,是不是积德行善,谁知道?最后还不是把这些人统统放进来。

放进来要安置,表面上是亏了,而且谅山人满为患,到时候会带来不少麻烦,可是给他们分发了土地,这些人可是携家带口来的,哪一个肯将身家性命的银子留在老宅?到时候少不得要花费银子建房,建了房子还得做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